1.税审报告需要什么资料?

2.对于发生在关联方之间的合同交易 ,注册会计师应当如何处理

3.审计底稿的编制,你会了吗

4.审计最本质的特性是

5.会计报表审计的范围,程序和方法

6.审计报告日期的四大误区

7.期后事项如何确定审计报告日期

管理当局声明书_管理当局声明书是什么证据

一、股票中R,S,L字母各代表什么意思

带R的是表示此品种可以融资融券,而不是解释一下RSIS--表示未完成股改的股票L表示此品种有港股

二、在财务上LOR是什么意思?

LORLetter?Of?Representation 管理当局声明书

财务上LOR 可以认为是财务报告

三、财务上lr是啥意思?

应该是IRR,全称为Internan,中文称为内部收益率,就是资金流入现值总额与资金流出现值总额相等、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如果不使用电子计算机,内部收益率要用若干净现值等于零或接近于零的那个折现率。

内部收益率,是一项投资渴望达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一般情况下,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该项目是可行的。投资项目各年现金流量的折现值之和为项目的净现值,净现值为零时益率。在项目经济评价中,根据分析层次的不同务内部收益率(FIRR)和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之分。

当下,股票货等投资方式已为众多理财者所熟悉和运用。但投资的成效如何,许多人的理解仅仅限于收益的绝对量上,缺乏科学的判断依据。对于他们来说,)指标是个不可或缺的工具。

四、财务上lr是啥意思?

应该是IRR,全称为InternalRateofReturn,中文称为内部收益率,就是资金流入现值总额与资金流出现值总额相等、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如果不使用电子计算机,内部收益率要用若干个折现率进行试算,直至找到净现值等于零或接近于零的那个折现率。

内部收益率,是一项投资渴望达到的报酬率,是能使投资项目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一般情况下,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该项目是可行的。投资项目各年现金流量的折现值之和为项目的净现值,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就是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在项目经济评价中,根据分析层次的不同,内部收益率有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和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之分。

当下,股票、基金、黄金、房产、期货等投资方式已为众多理财者所熟悉和运用。但投资的成效如何,许多人的理解仅仅限于收益的绝对量上,缺乏科学的判断依据。对于他们来说,内部收益率(IRR)指标是个不可或缺的工具。

税审报告需要什么资料?

A保持资产的安全完整

C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

D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E 提供管理当局声明书

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是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 ,并对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故不能选:B 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合法

对于发生在关联方之间的合同交易 ,注册会计师应当如何处理

税审是指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审计,依据是税收法律法规,需要税务师事务所完成审计,出具报告。税审不仅是税务师事务所查审税务方面是否合理避税,有无偷漏税,它主要的任务是把结果向税务局报告。

税审需要提供的资料:

1.营业执照及企业章程

2.税务登记证(国、地税)

3.执行的会计制度及有关政策

4.执行的税种、税率和销售税收优惠政策批件

5.总账、明细账、会计凭证及有关原始记录

6.会计报表(含资产负载表、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及编表说明等)

7.纳税申报表及有关纳税资料(如税单、增值税等)

8.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的税前扣除项目有关文件

9.重要的经营合同及协议(如投资合同、承包合同、借款合同、财产转让协议等)

10.长期投资及关联企业名单(含被投资单位名称、地址、投资额及所占比例、会计核算办法等)

11.弥补亏损企业还需提供以前年度亏损额报备表及中介机构鉴证报告

12.注销税务登记还需要提供前三年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及纳税情况、会计账册、凭证和申购、试用。结存情况)

13.重大经营决策的股东会决议及实施情况

14.企业管理当局声明书

15.年末银行对账单

审计底稿的编制,你会了吗

注册会计师应对关联方交易的完整性、存在性与合法性进行的审查验证。在关联交易的主要事项中,如购货、销货、应收应付款项等,一般应当披露连续两年的比较资料。这使得在今后年度审计过程中,当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时,后任会计师事务所对初期有关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审计证据的取得,应该和资产负债表期初余额确认方法一致。从关联方交易的审计实践中,也体现出审计连续性的特点。

一、关联方的识别

关联方审计的难点在于发现关联方关系,只要找到了所有关联方,审计也就有了清晰的线索。注册会计师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和制定审计时,要对被市单位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实施以下程序来确定被审单位存在已知或潜在的关联方及其交易:

1、审查以前年度审计工作底稿。以前年度工作底稿中确认的关联方,在本期如未发生变动,则仍视其为关联方;而以前年度未作为关联方记录的其他企业则有可能成为企业的关联方。

2、了解、评价被审单位识别和处理关联方及其交易的程序。

3、查阅主要投资者、关键管理人员名单,这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正确判断他们与企业的交易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4、查阅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及其他重要会议记录,使注册会计师能认别控制、共同控制或对被审单位实施重大影响的关联方。

5、询问前任注册会计师,从而提高审计效率,但仍要对询问结果审核。

6、审核所审会计期间的重大投资业务或债务重组业务,确认投资和重组的性质是否构成新的关联方关系。

7、审核所得税申报资料。若被审单位报税过高或过低,说明可能存在以转移利润为由的关联方交易。

二、对关联方交易的识别

判断关联方交易存在的标准不是金额大小,而是会计上的风险和报酬的转移。由于被审单位可能会故意隐瞒关联方,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实施专门审计程序来识别关联方交易。

1、查阅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及其他重要会议记录。

2、询问有关当局重大交易时的具体情况。

3、审阅被审单位管理当局说明书。

4、了解被审单位与其主要顾客、供应商和债权人、债务人交易性质及范围。

5、了解是否存在已发生但未进行会计处理的交易。

6、查阅会计记录中数额较大的异常或不常发生的交易。

7、审阅有关存款、借款询证函,检查是否存在担保。

三、对被审关联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

1、了解、描述关联方交易内部控制。

2、查明并确定已授权或拟授权的关联方交易。

3、抽样检查关联方交易的原始凭证。

4、检查董事会和关键管理人员提供的所有资料,从而确定关联方交易的完整性。

5、审查机器设备或建筑物等购销业务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

6、审查关联方之间的代理、租赁、资金借贷业务。

7、审查支付给关键管理人员报酬的金额和方式有无不合理。

8、评价关联方内部控制制度。如果被审单位关联方交易的内部控制较好,可以减少实质性测试,否则应增加实质性测试。

四、对被审单位关联方交易进行实质性测试

1、审查被审单位与其关联方之间发生的购销活动、劳务支出、

租赁业务,确定其交易价格是否公平,相关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

2、审查被审单位与其关联方之间资金往来的有关合同、文件,核实资金是否被无偿占用,检查债权、债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3、审查有关担保、抵押协议,查看担保抵押品是否存在。

4、审查被审单位与其关联方之间研究开发项目及其项目转移价格是否偏离真实价格。

5、审查被审单位会计报表附注是否对关联方交易予以披露,披露是否完整。

五、检查已确认的关联方交易。

注册会计师在根据被审单位关联方交易目的、性质、范围和对报表影响程度形成审计意见前,还需检查重大关联方交易,并考虑执行附加的审计程序:

1、向关联方询证交易的条件和金额。

2、检查关联方所持的证据。

3、向与经济业务有关人员证实有关问题。

4、从重大往来款及抵押物中获取被审单位关联方的偿债能力。

六、向被审单位管理当局索取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声明书,以明确注册会计师与被审单位管理当局各自应负的责任。

七、审计意见的形成。注册会计师要根据审计结果形成无保留的审计意见或保留意见、拒绝意见或否定意见。

审计最本质的特性是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渠道有两种:

1.审计工作底稿可以由注册会计师根据有关资料进行计算、判断以后编制,也可以由被审计单位或其他第三者提供并经过注册会计师亲自审核后直接形成。

2.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内容应全面反映审计工作过程

这与上述第一个问题是相互映衬的。注册会计师应在不同审计阶段中形成审计工作底稿,那么这些底稿如果予以系列化,就应该能反映出审计思路和审计轨迹,使人们通过审计工作底稿能够看到:审计工作经历哪些环节,某个环节上注册会计师从哪些方面进行测试,被测试事项的实际面貌如何,注册会计师如何发表意见等等。

二.审计工作底稿形成于审计工作全过程

从承接审计业务开始,历经阶段、实施阶段、完成阶段,到完成全部约定事项签发审计报告为止,任何一个过程中都会形成一系列的审计工作底稿。

具体地讲包括:在审计阶段获得有关被审计单位基本状况的资料、营业执照、批文、合同章程和协议、董事会会议纪要等,由注册会计师自行获得编制的调查表、审计风险与重要性评价初步评估资料、审计、审计程序表、分析性测试表以及由双方共同签审计工作底稿订的审计业务约定书等等;在审计实施阶段针对内控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的程序和结果资料,针对交易和金额进行实质性测试的询证函、项目明细表、实物资产盘点表或调节表、分析性测试表、项目差异调整表、调整分录汇总表、试算平衡表、重分类分录汇总表、项目审定表等等,在完成审计工作阶段形成或获取的期后事项审核表、管理当局声明书、律师声明书、审计报告、已审会计报表等等。

会计报表审计的范围,程序和方法

问题一:审计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审计的三个基本特征为: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

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包括机构独立、人员独立、工作独立、经济独立。

审计的权威性是指审计机构的宪法中所明确的法律地位,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干涉,其审计结论和审计决定具有法律效力。权威性是保证有效先例审计权力的必要条件。

审计的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取信于被审计人以及审计委托人的重要前提。

问题二:为什么说独立性是审计最本质的特征 如果CPA不保持独立性..其出具的审计报告,报表使用人谁会相信呢

问题三:审计的特性科学性? 项目审计是一项科学性的工作,它不仅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具有科学的程序,而且还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

问题四:审计的特征主要有哪些 审计的特征包括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三个方面。

1.独立性

财务主管从审计关系中可以看出,任何一项审计活动中都必须有三个方面的关系人参加,缺一不可,其中第一关系人即审计人员必须独立于第二关系人和第三关系人之外,保持独立的地位,不受其中的任何一方影响和干扰,根据公认的标准,不偏不倚、客观公正地做出判断和评价,保护各有关方面的权益,这样的审计结论才具有权威性。因此,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是审计价值形成的基石,是指审计组织和人员能够排除干扰、个人利害关系,不偏不倚地实施监督和鉴证,并客观、公正地出具审计报告。审计只有保持独立,才能保证审计组织和人员依法客观、公正地对受托责任信息实施监督、鉴证和评价。在现代审计体系中,审计的独立性在社会审计中表现得最为充分。社会审计的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时,应当在实质上和形式上独立于委托单位和其他机构。所谓实质上的独立,是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委托单位之间必须实实在在地毫无利害关系。注册会计师只有与委托单位保持实质上的独立,才能够以客观、公正的心态发表审计意见。所谓形式上的独立,是对第三者而言的。注册会计师必须在第三者面前呈现一种独立于委托单位和被审计单位的身份,即在他人看来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由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是相关利害关系人的决策依据,因此,注册会计师除了保持实质上的独立外,还必须保持形式上的独立,只有这样才会得到社会公众的信任。

2.权威性

审计的权威性,是保证有效行使审计权的必要条件。各国国家法律对实行审计制度、建立审计机关以及审计机构的地位和权力都做了明确规定,使审计具有法律的权威性,从法律上赋予审计超脱的地位及监督、评价、鉴证职能。一些国际性的组织为了提高审计的权威性,也通过协调各国的审计制度、准则以及制定统一的标准,使审计成为一项世界性的权威的专业服务。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在宪法中做了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以下简称《注册会计师法》)等又做了进一步规定。我国审计人员依法行使独立审计权时受法律保护,如被审计单位拒绝、阻碍审计时,或有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时,审计机关有权做出处理、处罚的决定或建议,这更加体现了我国审计的权威性。

3.公正性

与权威性密切相关的是审计的公正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公正性,也就不存在权威性。审计的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审计人员理应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进行实事求是的检查,做出不带任何偏见的、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并做出公正的评价和进行公正的处理,以正确地确定或解除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只有同时保持独立性、公正性,才能取信于审计授权者或委托者以及社会公众,才能真正树立审计权威的形象。

问题五:为什么说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 如果CPA不保持独立性..其出具的审计报告,报表使用人谁会相信呢

问题六:审计选择题 算了这就发给你,

1. 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呈( B)

A.正向关系 B.反向关系

C.正比关系 D.反比关系

2.下列各项审计中,具有双向独立特征的是( B )

A.国家审计 B.民间审计

C.内部审计 D. *** 审计

3. 在国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中,审计主要目的是查错防弊的阶段是( A )

A.详细审计阶段 B.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

C.会计报表审计阶段 D.现代审计阶段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内部控制要素的是( D )

A.控制环境 B.风险评估过程

C.控制活动 D.控制测试

5.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内部控制要素的是( D )

A.存在性 B.完整性

C.所有权 D.计价

6. 在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中,注册会计师计算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重要性水平分别为10万元、12万元,则最终作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是( C )

A.8  B.11 C.10  D.12

7. 下列各项审计证据中,属于外部证据的是( B )

A.被审计单位已对外报送的财务报表

B.被审计单位提供的银行对账单

C.被审计单位律师关于未决诉讼的声明书

D.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声明书

8.下列审计证据中,证明力最强是( C )

A.管理当局声明书 B.领料单

C.应收账款函证回函 D.购货

9. 如果大额逾期的应收账款经第二次函证仍未回函,注册会计师应当执行的审计程序是( D )

A.增加对应收账款的控制测试

B.提请被审计单位增加坏账准备

C.审查应收账款明细账

D.审查顾客订货单、销及产品出库记录等

10. 下列各项中,违反了分类认定的是( D )

A.把外单位寄存的商品记录在库存商品会计账簿中

B.将已发生的销售业务不登记入账

C.将属于本年度的接近资产负债日的交易记录于下年度

D.将出售固定资产所得的收入记入主营业务收入

11.在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中,形成于审计过程,反映整个审计过程的是( A )

A.审计工作底稿   B.审计目标

C.审计工作质量   D.职业道德准则

12. 在现金盘点过程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B )

A哗事先不通知有关人员

B.参加盘点的人员除了审计人员以外只允许有出纳员在场

C.参加盘点的财务部门主管、出纳、注册会计师必须在“库存现金监盘表”中签字

D.盘点范围一般包括企业各部门经管的现金

13. 注册会计师对被审单位实施销售截止测试,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查( C )

A.年底应收账款的真实性 B.是否存在过多的销货折扣

C.销货业务的入账时间是否正确 D.销售退回是否已经核准

14. 审计最基本的职能是( A )

A.经济监督职能 B.经济调控职能

......>>

问题七: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从哲学上讲,本质是事物的内在属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基本标志;本质特征则是代表事物发展方向和趋势的特征。一般来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进程和前途。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作为上层建筑的核心,决定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和前途。实际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多方面特征:经济建设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公有制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政治建设坚持 *** 领导,实行人民民主;文化建设以、 ***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建设追求和谐、公平、正义;生态文明建设力求可持续发展等。在所有这些特征中,党的领导是最本质的特征,因为党的领导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关键的因素,党的领导是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组织开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最重要的保证。

问题八:如何理解审计的基本特征? 答:审计的三个基本特征为: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

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包括机构独立、人员独立、工作独立、经济独立。

审计的权威性是指审计机构的宪法中所明确的法律地位,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干涉,其审计结论和审计决定具有法律效力。权威性是保证有效先例审计权力的必要条件。

审计的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取信于被审计人以及审计委托人的重要前提。

问题九:6.审计有哪些基本特征 审计的基本特征:

立足建设性,坚持批判性。通过批判性地指出问题,建设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促进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发展,全面发挥审计工作的作用。

立足服务,坚持监督。监督是基本手段,服务是根本目的。没有监督,就谈不上服务;没有服务,监督就失去意义。审计机关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实施审计监督,服务改革和发展的大局,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推动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和改革目标的实现。

立足宏观全局,坚持微观查处和揭示。从局部入手,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最终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提出建议;从全局的角度,以整体的思路统领每一个具体项目的审计,引导审计人员加强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提高审计工作的深度,发挥审计的整体作用。

立足主动性,坚持适应性。审计机关主动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使主观和客观相统一。

立足开放性,坚持独立性。独立性是基础,开放性是保证。没有独立性,不排除来自各个方面的干扰,就无法开展审计工作,难以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没有开放性,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形成的信息就只能在审计系统内部循环,“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就不彻底。

问题十:审计证据的特性包括哪些? 审计证据的特性包括充分性和适当性…… 一、审计证据特性的概念 审计证据的特性是指审计证据内在的特征和性质,具体体现为注册会计师围绕这些特征和性质收集审计证据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对审计证据的特性,在国际上有不同的描述。 二、审计证据的特性包括哪些 国际审计准则认为审计证据的特性包括充分性和适当性(sufficiency & ropriatenes),其中适当性又包括相关性和可靠性(relerance&reliability)两个方面。美国审计准则提出审计证据特性包括充分性和胜任性(sufficiency&petence),其中胜任性可以从可靠性(validity/reliability)和相关性(relerance)两个方面进行解释。中国的台湾省则称审计证据的特性为充分性和适切性(包括相关性和可靠性),而香港直接描述为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三个方面。中国独立审计准则沿用了国际审计准则的提法,在《审计证据准则》第五条中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应当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专业判断,确定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 (一)充分性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使得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意见,即收集的审计证据数量是否足够。根据定义可知:审计意见的形成是建立在有足够数量审计证据基础之上。那么,是否审计证据越多越好?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为了取得过多的审计证据必然要耗费过多的审计成本,影响审计效益和效率。根据审计证据准则,评价和判断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应当考虑以下因素:①审计风险;②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③注册会计师及其助理人员的审计经验;④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⑤审计证据的类型与获取途径。 1.审计风险 通常,人们在考虑审计证据的充分适当特性的时候,一般不考虑检查风险而考虑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对其影响。这是因为,检查风险的大小是由其他风险水平确定之后计算分析而得的,是其他风险水平变化后的结果。众所周知:当固有风险水平较高时,注册会计师对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应扩大,即所收集的审计证据数量应越多,反之亦然;当控制风险水平较高时,注册会计师同样需要收集数量较多的审计证据。因此可以看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水平与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是同向变动关系。这两个风险要素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审计项目的性质。对于那些重要的审计项目,一旦发表错误意见,注册会计师就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和责任。因此为谨慎起见,注册会计师必须多渠道地广泛收集证据,以降低审计风险,确保审计质量。同样,对于那些具有冒险性质的被审项目和初次接受委托的审计项目,均要求注册会计师认真做好调查工作,增加收集审计证据的数量。 2)内部控制性质和强弱。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是注册会计师评估控制风险的主要依据。如果注册会计师经调查评价认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完善且执行有效,则可将控制风险水平评估得低些,此时针对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则应扩大取证范围和增加取证数量,而针对交易记录和金额的实质性测试范围可缩小并相应减少取证数量。反之亦然。 3)业务经营性质。被审计单位业务经营活动越复杂,注册会计师可能承担的风险就越高。即使有的时候注册会计师能搜集到很多的高质量审计证据也难以证实经济业务的性质,那么注册会计师就需要冒很大的审计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考虑接受委托时,应对此表示充分的关注,给予充分的估计,做到防患于未然,并且在审计过程中针对这种情况应断然取措施,进行相应的处理。 4)管理当局的可信赖程度。管理当局是否诚实、正直和可靠,关系到是否可能存......>>

审计报告日期的四大误区

报表审计流程

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业务主要分以下四个步骤:

1.审计阶段。注册会计师在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后,与委托人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并编制审计。

(1)预备调查。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注册会计师应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初步调查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初步确定审计风险,并与委托人就约定事项进行商议,明确委托目的和审计范围,通过查阅以前年度审计档案、与被审计单位管当局座谈、实地参观、分析性测试等方法,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后,如果决定接受委托,应当由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2.审计实施阶段。

(1)明确审计目标。年度会计报表的审计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这一审计目的是建立在具体审计目标实现的基础之上的。具体审计目标包括记录完整性、资产负债存在性、计价准确性、所有权归属性、披露充分性。注册会计师将根据具体审计目标,确定合理有效的审计程序。

(2)实施审计程序。审计程序包括符合性测试程序和实质性测试程序。

①符合性测试是通过一定的审计方法,测试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的运行与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程度,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和时间。符合性测试通常按照业务循环,用抽样方法进行。

②实质性测试是在符合性测试基础上,运用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项目金额进行的证实性测试。实质性测试通常按照会计报表项目顺序或业务循环,用抽样方法进行。

3.完成审计工作阶段。

(1)审核关联交易。关注期后事项和或有损失,评估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

(2)向委托人提出调整会计报表的建议。在审计报告编制之前,注册会计师会向被审计单位介绍审计情况。对于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法规,需要调整会计报表的重大事项,以书面形式提出调整会计报表的建议。

(3)处理未调整事项。被审计单位未纳调整建议时,注册会计师会对未接受调整事项进行整理,并作出书面记录(包括未接受的理由),并根据未调整事项的性质和重要程度,确定是否在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以及如何反映。

(4)作出审计总结。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外勤工作后,会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撰写审计总结,概括地说明审计的执行情况以及审计目标是否实现。

(5)索取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声明书。

4.出具审计报告阶段。注册会计师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对会计报表实施总体性复核,并按照《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的要求,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形成审计意见。

期后事项如何确定审计报告日期

由于审计报告日期是明确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重大事项进行审计所负责任的最后期限,因此审计报告日期的重要性就在于其关系到判断注册会计师是否承担审计责任和责任大小的截止时点问题,注册会计师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但是,在审计实务中,一些注册会计师不仅对审计报告日期的理解存在错误的认识,而且在审计实务中还存在错误运用的问题。如将审计报告日期误认为是审计报告签发日以及对“审计报告日期”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签署会计报表日”及“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签署管理当局声明书日期”的相互关系区分不清等。本文对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日期方面存在的误区从四个方面分析如下:

误区之一: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签署会计报表日”和“主任会计师签发审计报告日”的关系混淆不清新《审计报告》准则规定:“审计报告日期不应早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签署会计报表的日期。”。中注协编写的新《审计报告》准则讲解又补充解释到:“签署审计报告的日期通常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签署会计报表的日期为同一天,或晚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签署会计报表的日期。”。而“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签署会计报表日”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确认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会计报表并对外公布已审计会计报表(其中包括确认审计调整事项)的日期。

但是,一些注册会计师在实务中往往是反过来的,即注册会计师签署审计报告的日期往往总是早于管理当局签署会计报表的日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由于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的主任会计师总是在完成了第复核后就签发审计报告,而注册会计师则将主任会计师签发审计报告的日期误认为就是审计报告日期,根本不考虑还需提请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外签署会计报表的问题。规范的做法应该是,注册会计师把主任会计师已签发的(即批准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审计报告草稿和已审计会计报表草稿一同提交给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如果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批准并签署了已审计会计报表,则注册会计师才可以签署审计报告,这样就形成了审计报告日期通常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签署会计报表的日期为同一天,或可能晚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签署会计报表日期的情形,而不会出现审计报告日期早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签署会计报表日期。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审计实务中主任会计师签发审计报告的日期实际上是会计师事务所完成所有复核程序,认为可以将审计报告草稿和已审计会计报表草稿提交给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签署审计意见的日期,这个日期不等于就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上签署的日期,审计报告日期应该根据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批准并签署已审计会计报表的日期来决定,但如果主任会计师签发审计报告的日期和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批准并签署已审计会计报表的日期在同一天,则日期可能一致。

误区之二: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日期”的关系混淆不清一些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报告日期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签署管理当局声明书日期”之间的关系往往混淆不清,常常使得“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签署管理当局声明书日期”早于审计报告日期。在审计实务中,由于一些注册会计师习惯于在审计过程中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索取声明书,而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总是注册会计师什么时候向其索要声明书,就签发什么日期,这就造成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签署声明书的日期常常早于审计报告日期的情形。

根据第23号《管理当局声明》具体准则的规定:“管理当局声明书的日期通常应当与审计报告日期一致。但某些交易或事项的声明书日期,可以是注册会计师获取该声明书的日期。”,这项规定说明了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日期不是绝对固定的,因为管理当局声明书是审计证据的一部分,是发表审计意见的依据之一,只是在通常情况下应该与审计报告日期一致,但在特殊情况下,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可能对某些特殊交易或事项出具单独的声明书,这时,被审计单位所出具声明书的日期可能在审计报告日期以前,也有可能在审计报告日期以后。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在今后的审计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在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索取管理当局声明书前应向其说明情况,得到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理解和支持,最好能够请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将声明书的日期签署到约定出具审计报告的日期(会计报表公布日),如果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不同意签署滞后的日期或审计业务约定书没有约定出具审计报告的日期或审计报告日期无法准确预计,则注册会计师可以在基本完成所有审计工作,并在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征求对审计报告草稿和已审计会计报表草稿意见的同时提请管理当局签署管理当局声明书,这样,声明书的日期即可与审计报告日期相一致。当然,对于某些特殊交易或事项声明书的日期,仍然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其特殊交易或事项单独出具声明书的具体日期。

误区之三:对审计报告日期与“期后”和“日后”的关系模糊不清第15号《期后事项》具体准则规定,“期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发生的,以及审计报告日至会计报表公布日发生的对会计报表产生影响的事项。可见,《期后事项》准则所规定的“期后”是两个时间段。但是,新《审计报告》具体准则又规定,审计报告日期不应早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签署会计报表的日期,由此可见,新《审计报告》具体准则已经取消了审计报告日至会计报表公布日的时间段,所以,现行准则对“期后事项”在时间段上的规定仅是原准则所规定的前一部分,即现行审计准则所述的“期后”仅指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的时间段。

《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有利或不利事项。《<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指南》对“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的解释是:“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指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通常是指对财务报告的内容负有法律责任的单位或个人批准财务报告向企业外部公布的日期。”。由此可见,如果审计报告日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批准并签署已审计会计报表为同一天,则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日后”与审计准则所规定的“期后”在时间概念上实际上就是一回事,此时,“日后”和“期后”实际上就是同一个含意。所以,注册会计师在今后的审计中,在一般情形下,可以将审计准则所规定的“期后 ”与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日后”作同一含意的理解。但必须注意区分在审计和会计不同的专业文书中要按照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的规定分别使用各自的专业术语。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所谓“期后”和“日后”仅是从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事项的不同描述,在一般情况下,均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或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对会计报表产生影响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有利或不利事项。

另外,该问题还提示我们注册会计师,在今后的审计实务中不仅要注意区分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对同一事项不同的表述,而且要学会从审计和会计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判断有关问题。

误区之四:对重新出具审计报告时签署的日期模糊不清第15号《期后事项》具体准则第十六条规定,如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报告日至会计报表公布日获知的期后事项实施了追加审计程序,并已作适当处理,注册会计师可选用签署双重报告日期或更改审计报告日期的方法,即将原定审计报告日推迟至完成追加审计程序时的审计报告日。

但是,由于新《审计报告》准则规定了“审计报告日期不应早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签署会计报表的日期。”,所以,笔者认为,今后不应出现“审计报告日至会计报表公布日”的时间段,也不会再有注册会计师因获知这段时间的期后事项而实施追加审计程序的情形,注册会计师也就不需要再因此问题的存在而更改审计报告日期。

另外,在有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项目中,如果前任注册会计师因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已经对前期会计报表发表了保留意见或者否定意见,而被审计单位已经在本期按照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重新编制了该前期会计报表,前任注册会计师可应被审计单位的要求对重新编制的前期会计报表重新出具审计报告,但应当与被审计单位就执行这项业务作出协商和安排,并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

在出具重新编制的审计报告前,前任注册会计师应该对导致前期会计报表重新编制的交易或事项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但此时重新出具审计报告时,注册会计师一般应当使用原审计报告日期,以避免审计报告使用人误认为注册会计师审计了该日期以后的会计记录、交易或事项。

独立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对被审计单位期后事项等予以关注,必要时,应在审计报告予反映。根据期后事项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可以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属调整事项,即能为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状况提供补充证据的事项;第二类属于非调整事项,即虽不影响会计报表。金额,但可能影响对会计报表正确理解的事项。另外,根据发生时间的不同又可将这两类期后事项划分为不同的时段:1.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2. 审计报告日至会计报表公布日;3. 会计报表公布日后。以下我们就不同时段的期后事项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及审计报告影响进行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

1.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对于这一时段的期后事项负有主动查找重大事项并实施审计的责任。

2.注册会计师的处理

在审计报告日前,注册会计师必须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取相应的审计证据,以确定后事项是否发生,以及期后事项的类型及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

3.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对于第一类期后事项注册会计师应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整;对于第二类期后事项注册会计师应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披露。如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或披露,注册会计师应发表保留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4.审计报告日期的确定

审计报告日期为完成审计工作的日期

二。审计报告日至会计报表公布日

1.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对这一时段的期后事项负有充分的关注,并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的责任。也就是说注册会计师没有责任实施专门的审计程序或进行专门的询问以查找期后事项,但对与以知悉的事项应予以关注,并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

2. 注册会计师的处理

注册会计师应及时与被审计单位当局进行讨论。必要时还应追加适当的审计程序,以确定期后事项的类型及对会计报表的影响。

3.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对于第一类期后事项注册会计师应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整;对于第二类期后事项注册会计师应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披露。如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或披露,注册会计师应发表保留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4.审计报告日期的确定

这一时段的期后事项对审计报告日期的确定有较大的影响,注册会计师可以选用以下两种方式确定审计报告日期:

① 签署双重报告日期

② 更改审计报告日期

在这里注册会计师应特别注意,注明双重日期的做法仅在反映有关特定项目方面扩大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范围;而延长审计报告日期的做法则在会计报表审计范围内全面地扩大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范围,此时,注册会计师还应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以发现原定审计报告日至更改后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可能严重影响会计报表的其他期后事项。

三。会计报表公布日后

1.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在会计报表公布日后,注册会计师对于期后事项仅具有一般的关注责任。注册会计师没有义务对已审会计报表作进一步的询问。

2. 注册会计师的处理

注册会计师如获知审计报告日已存在的可能导致修正审计报告的事实,应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讨论如何处理,并考虑是否需要修改已审会计报表。

3.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如果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同意修改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应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并对修改后的会计报表重新出具审计报告,并在重新出局的审计报告中增加说明段对此予以说明;如果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拒绝修改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应征求律师意见,并取必要的措施避免会计报表使用人继续依赖原审计报告,并告知管理当局,必要时,应告知监管机构。

4. 审计报告日期的确定

被审单位同意修改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新出具的审计报告日期不应早于管理当局签署修改后会计报表的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