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戏剧《关汉卿·包待制三勘蝴蝶梦》鉴赏

2.元戏剧《孟汉卿·张鼎智勘魔合罗》鉴赏

3.元戏剧《康进之》鉴赏

4.元戏剧《女王晔·桃花女破法嫁周公》鉴赏

5.元戏剧《无名氏·风雨像生货郎旦》鉴赏

6.元戏剧《贾仲明·度金童玉女》鉴赏

7.戏剧鉴赏是与非的作者

戏剧鉴赏_2023超星尔雅戏曲答案

元戏剧《纪君祥》鉴赏

《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情节梗概是这样的: 晋国大将屠岸贾与文臣赵盾不和,常有害赵盾之心。他先遣勇士钽麑执刀越墙刺杀赵盾,钽麑触树而死; 又训练西戎国进贡的神獒在朝廷上追咬赵盾,提弥明金瓜劈犬,曾受赵盾一饭之恩的灵辄救了赵盾。屠岸贾诡称赵盾为不忠不孝的欺君之人,将其满门三百口良贱诛尽杀绝,逼死晋国驸马都尉、赵盾之子赵朔。赵朔死前,给公主腹中婴儿取名赵氏孤儿,叮咛公主养子成人,为赵门雪冤报仇。公主被囚府中,生子赵氏孤儿,委托门下草泽医生程婴装入药箱救出。为使保护婴儿的程婴无后顾之忧,公主自缢身亡。屠岸贾麾下的下将军韩厥,原是赵盾提拔起来的,对屠岸贾残害忠良、搅乱强晋非常不满。屠岸贾派他严守府门,以防有人递盗婴儿出门。程婴藏孤出门,韩厥三次搜箱,发现孤儿,放程婴抱孤出逃。程婴不放心,两去两回,跪求韩厥拿他与孤儿请功受赏。韩厥嘱咐程婴将孤儿隐入深山,“教训成人,演武修文,重掌三军,拿住贼臣,碎首分身,报答亡魂,也不负了我和你硬踩着是非门,担危困” 。为使程婴放心保孤,韩厥自刎身亡。屠岸贾发现孤儿被救出府门,下令拘杀全国半岁以下婴儿。程婴保护孤儿来到因对昏君奸臣不满而归隐太平庄的公孙杵臼家中,两人商定了救孤之策,程婴把孤儿当做亲子抚养,而把亲子当做孤儿送入公孙杵臼家,然后向屠岸贾首告公孙杵臼私藏孤儿。屠岸贾逼死了公孙杵臼,残害了搜出的“孤儿” ,认程婴为心腹之人,将程婴所藏孤儿作为义子。二十年后,孤儿长大,程婴给他取名程勃,屠岸贾给他起名屠成。他白日在屠岸贾前演武,夜晚在程婴前习文。屠岸贾无子,打算让他“杀了灵公,夺了晋国” ; 程婴却将屈死的忠臣良将画成“手卷” ,讲与孤儿,教孤儿杀贼报仇。最后屠岸贾被除,忠臣得封。

赵氏孤儿的故事,《左传》、《史记·赵世家》、刘向的《新序》、《说苑》中均有记载。纪君祥基本依据史实写成杂剧《赵氏孤儿》,但也有许多改动: 故事发生的时间,由晋景公时改为晋灵公时; 人物关系方面,韩厥本来是孤儿长大后为其请封者,杂剧中改成放过保护孤儿的程婴后而自杀身亡。程婴、公孙杵臼原是赵盾门客,杂剧却把程婴改为受赵朔青目的草泽医生,把公孙杵臼改为不满奸臣屠岸贾、同情忠臣赵盾的老宰辅; 在情节方面,把在宫中藏孤改为被程婴救出,把孤儿在山中长大改为在屠岸贾家中长大; 在细节方面,增加了程婴逼迫行杖栲打公孙杵臼一事,还把程婴以他人婴孩代替孤儿,改为以自己婴孩代替孤儿。这些改动,有助于深化主题、表现人物、加强戏剧冲突。

这个杂剧表面上看是表现忠奸斗争的,实际上忠奸斗争只是造成全剧冲突的开端,整个杂剧表现的是为保护复仇火种不被扑灭而毅然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也就是剧中反复强调的“义” 。全剧情节围绕孤儿而展开。先写忠奸斗争,给孤儿出生后的戏剧冲突作铺垫,这是所谓“凤头” ; 接着写护孤与搜孤的斗争,作为全剧的中心和重点,这是所谓“猪肚” ;最后写争夺孤儿之争,这是全剧的余波和“豹尾”” (我国古代文学创作有所谓“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为救孤儿而献身的公主、韩厥、公孙杵臼是作者歌颂的忠臣;程婴则是作者全力表现的贯穿全剧的义士。他是剧中的主要人物。

程婴是在赵氏一门三百余口皆已被屠岸贾所杀,公主囚在府中,所生孤儿眼看就要遭到残害的危难之际出场的。他的地位不高,是个草泽医生,因在驸马门下受到不同常人的优待而对赵家充满同情之心,接受了公主的嘱托,将孤儿藏在药箱之中,忠臣韩厥以死相助,使他顺利地把孤儿救出府去。可是这并不是事情的结束,而是问题变得复杂严重的开始。屠岸贾得知孤儿被救出府去,为了斩草除根,下令把全国半岁以下的所有婴儿拘摄到帅府,不管其是否孤儿,都要亲自剁为三段。屠岸贾的凶残面目进一步暴露了出来,孤儿的处境也变得十分危险起来。这场搜孤与救孤的斗争也带上了害民与护民的斗争色彩。如果说程婴救孤出府还只是出于一种同情与报恩的思想,开始接受公主之托还有许多顾虑,那么现在屠岸贾为了不放过一个孤儿宁愿杀尽天下所有婴儿的残酷做法,一下子把程婴推向了舍生取义的道德高峰,他毅然决然地决定献出自己的生命和自己那未经满月的婴儿生命,拯救孤儿,拯救全国半岁以下的幼小生命。这里的“义” 已经不是传统封建道德中那种内容狭隘的“义” 了,而是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民族的广大人民所共同追求和赞誉的一种崇高美德。而这正是《赵氏孤儿》能够长期广泛流传的根本原因,是它取得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的秘密所在。

太平庄上隐居的老宰辅公孙杵臼与程婴有着同样的侠义心肠。请看他两人的一段对话:

(正末云)程婴,你如今多大年纪了? (程婴云) 在下四十五岁了。(正末云) 这小的算着二十年呵,方报的父母仇恨。你再着二十年,也只是六十五岁; 我再着二十年呵,可不九十岁了?其时存亡未知,怎么还与赵家报的仇?程婴,你肯舍的你孩儿,倒将来交付与我,你自首告屠岸贾处,说道太平庄上公孙杵臼藏着赵氏孤儿。那屠岸贾领兵校来拿住,我与你亲儿一处而死。你将的赵氏孤儿抬举成人,与他父母报仇,方才是个长策。(程婴云)老宰辅,是则是,怎么难为的你老宰辅?你则将我的孩儿妆做赵氏孤儿,报与屠岸贾去,等俺父子二人一处而死吧。(正末云) 程婴,我一言已定,再不必多疑了。

(程婴云) 老宰辅,你好好的在家,我程婴不识进退,平白地将着这愁布袋连累你老宰辅,以此放心不下。(正末云) 程婴,你说那里话? 我是七十岁的人,死是常事,也不争这早晚。

末了,公孙杵臼还对不放心的程婴说: “我从来一诺似千金重,便将我送上刀山与剑峰,断不做有始无终” ,“程婴,你则放心前去,抬举的这孤儿成人长大,与他父母报仇雪恨,老夫一死,何足道哉” 。这里,虽然可看出公孙杵臼和程婴在救护孤儿的思想基础上有明显的不同,程婴舍生取义的“义”比公孙杵臼舍生取义的“义” 内容更广,境界更高。但他们义无反顾的共同牺牲精神却象一曲悲壮高昂的二重唱,一起拨动着观众的心弦。他们的对话是那样的平凡,但感情又是那样的真切。感情愈真切、话语愈平凡,则愈能在观众心中唤起经久不息的情感共呜。

公孙杵臼以平凡真诫的理由说服了程婴;程婴又以平凡似乎合于人之常情的理由使狡狯的屠岸贾相信了自己的话: “我一来为救普国内小儿之命; 二来小人四旬有五,近生一子,尚未满月。元帅军令,不敢不献出来,可不小人也绝后了?我想有了赵氏孤儿,便不损坏一国生灵,连小人的孩儿也得无事,所以出首” 。“告大人暂停嗔怒,这便是首告缘故; 虽然救普国生灵,其实怕程家绝后”。本来是为他人牺牲自己,却要说为自已牺牲他人; 分明是一片真诚救人,却要说满怀私心为已。这种“骗人”的语言艺术来自舍己救人的大智大勇。这种说话艺术使本来嗔怒的屠岸贾得意地笑了,观众的心稍微放松了,但也更加为程婴的精神所深深地感动了。因为程婴说话的“欺骗性”愈大,表明他舍已救人的心愈诚。

相信孤儿的下落并不等于相信程婴本人; 首告成功也不意味着全部计谋的实现。舍己救人,由思想变成事实还要经受严重的考验。公孙杵臼早就做好了遭受酷刑的思想准备,轻而易举地招认自己掩藏孤儿,会使屠岸贾生疑,生疑则可能使救孤落空; 矢口否认倒能够使屠岸贾以当真,但却要遭受残酷的折磨。公孙杵臼选择的是后者。屠岸贾在公孙杵臼虽被毒打却不招认的情况下,暴跳如雷,连说; “可恼! 可恼! ”但他马上又心生一计,命“出首” 的程婴对公孙杵臼亲自行杖,这样既可能逼迫公孙杵臼交出孤儿,又可进一步“考察”程婴这个出首者的真面目。这出乎意外的考验突如其来地降临在程婴头上,程婴开始想以草泽医生腕弱不能行杖作借口拒绝,屠岸贾却不让步,逼他说: “你不行杖,敢怕指攀出你么? ” 这正是护孤的要害,程婴只好答应行杖。他拣了根细棍子,屠岸贾说; “敢怕打的他疼了,要指攀下你来?”他拣了根大棍子,屠岸贾又说: “三两下打死了呵,你就做的个死无招对” 。程婴说; “好着我两下做人难也” ,表现了在突然而至的袭击面前一时不知如何应付的被动心理。屠岸贾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继续进攻,一方面命程婴拿那中等棍子打,一方面告诉公孙杵臼:“行杖的就是程婴” 。这一着煞是厉害,大出公孙杵臼所料。他禁受不住程婴的杖打,几乎吐露真情。程婴本不愿行杖,但为了取信于屠岸贾,又不得不行杖,而且棍子越下越密,口里越喊越凶: “快招了者! ”这样以来,矛盾变得空前复杂尖锐起来,形势变得空前严重危机起来。要知道,公孙杵臼是年已七十的老翁,身体的耐力、思惟的敏捷远不及中青年人,一旦因对程婴行杖承受不住而生悔恨之心,一切都将告吹。可是公孙杵臼经受住了肉体折磨的考验,话到舌尖又咽下去了。因为他发现程婴虽然高声喝招,举棍毒打,而一旦觉察到他在霎那间几乎泄露真情时,显得非常不安和慌乱,“唬的腿脡儿摇” ,他似乎省悟程婴行杖的原因。公孙杵臼在这关键时刻挺住了,否认了刚才顺口而出的两人合谋的说法。虽然他被打得“皮都绽,肉尽销” ,却没有指攀程婴一个字。屠岸贾狂叫;“你还不说,我就打死你个老匹夫” ,听起来气势汹汹,实际上等于宣告了自己阴谋的破产,表现了内心的绝望。

正在这时,军卒报告土洞中搜出了赵氏孤儿,屠岸贾又一次得意地笑了。他急于斩草除根,亲自动手,怒不可遏地把小儿剁做三段。公孙杵臼目不忍睹,撞阶而死; 屠岸贾以为目的达到,称了平生之愿; 只有程婴,眼看着亲骨肉被剁为三段,既不能象公孙杵臼痛斥屠岸贾那样发泄自己的仇恨感情,又不能象公孙杵臼撞阶那样以死为快,他默默地承受着巨大的精神折磨!剧作者写程婴“掩泪科” ,“心似热油浇,泪珠儿不敢对人抛,背地里揾了” 。“此时无声胜有声” ,愈是这种无声之泣,愈使观众感到撕肝裂肺的内心绞痛。公孙杵臼忍受肉体折磨使人动心,程婴承受精神折磨更使人感愤。程婴的亲生子被凶残地砍做肉泥了,程婴那舍已救人的道德丰碑也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人民心目中高高地树立起来了。

屠岸贾将程婴作为心腹门客收在家中。将赵氏孤子作为义子抚养成人,教赵氏孤儿在他跟前习武,在程婴跟前学文。他给孤儿提供了一个优越的生长环境,却也给程婴造成说明事情真相的困难。但是的真不了,真的不了,的压倒真的只是表面的暂时的现象,真的战胜的才是内在的永久的归宿。程婴二十年前拯救的是一颗复仇的火种,二十年后点燃的是复仇的烈火。屠岸贾本来打算教义子弑君夺权,万没料到被二十年前追杀的赵氏孤儿毙了贼命。程婴那舍已救人的道德之花结出了惩恶扬善的胜利之果。

此剧极写屠岸贾的残酷本性,却不使人有恐怖之感;极写一大批义士相继牺牲,但不使人生绝望之心。原因即在于孤儿尚在,救护孤儿的程婴尚在,复仇的希望尚在。剧中的赵氏孤儿已经不是史书中那种封建宗法观念的象征,而是铲除邪恶、保护良善的正义力量的化身。在当时条件下,忠臣义士把惩恶扬善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是符合历史真实的。孤儿苦大仇深,一旦成人,与奸臣便无调和的余地,与那些无深仇大恨的忠臣是有所不同的。剧中的孤儿还象一根把许多耀眼的然而却是零散的珍珠串连在一起,使它们形成一个闪光的令人目眩的整体的金线一样,把许多忠臣义士悲壮牺牲的动人场景联结成了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作者对反面人物先扬后抑,对正面人物光抑后扬; 全剧以悲壮动人为先,以大快人心作结。

《赵氏孤儿》自清中叶以来,先后为许多剧种改编演出,在国内盛演不衰。早在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就传到法国和英国。英国剧作家赫察特在他根据《赵氏孤儿》改编的《中国孤儿》献辞中这样写道: “这里有些合情合理的东西,就是欧洲最有名的戏剧还是赶不上的” 。可见其成就之高,影响之大。

元戏剧《关汉卿·包待制三勘蝴蝶梦》鉴赏

元戏剧《范子安》鉴赏

《竹叶舟》全名《陈季唧误上竹叶舟》。“误上”一作“悟道” ,主要写落第秀才陈季唧被吕洞宾度脱的经过。

陈季唧是武林余杭人,幼习儒业,颇有文名,只因时运未通,应举不第,流落难返。再加上暮冬天道,雨雪虽霁,寒威转添。陈季唧举目无亲,饥寒难耐,便去投奔几次约他前往的同乡、终南山青龙寺惠安长老。惠安长老用“昔伊尹耕于有莘,傅说困于板筑,后来皆遇明主,居师相之位” 鼓励他不要恢心丧气,并留他在寺中居住,资其衣食,以待选场,既遂其风云之志,也表示一点同乡的情谊。一天,他由惠安长老导引,游山赏景,引起归乡之情,便在素壁之上,书以《满庭芳》词一首,寄托胸怀。

吕洞宾奉旨前来度脱陈季唧。他还是那样酒脱无羁,玩世不恭,斤斤乐道。他一见陈季唧,便开门见山,要度其出家成仙。陈季唧正在温习经史,准备打点做官,表示不愿出家。吕洞宾首先对陈季唧讲“名利” 之空、之,即使如苏秦挂印、凌烟阁上画图影,都没有什么了不起,“分什么贤和愚”; 其次说明做官的紫罗襕鸟纱帽白象笏,不如出家人“诵黄庭道德经,讽金精太素书,倒落的播清风一万古” ; 再次,他又列举驾冷风的列御寇、追赤松的张子房、丹砂的葛仙翁,说明这些“神仙骨”胜过陈季唧这“肉眼凡夫”; 再次,吕洞宾描绘神仙住地: “号蓬壶、近天都” ,“贝阙珠宫,霞径云衢” ,“洞门深锁远山中” ,“白云满地无寻处” 。陈季唧对他讲的毫无兴趣,看起壁上华夷图来。吕洞宾在华夷图上题诗一首,点明陈季唧思乡之情,在壁上粘一片竹叶,说声“疾” ,竹叶变成一只船,可渡陈季唧回乡。他对陈季唧说: “你本待挟三策做公孙应举,眼见的不及第学渊明归去,怎知道这两桩儿都则是一梦华胥” 。这时陈季唧身体疲倦,伏儿而睡,吕洞宾正好利用他熟睡时,要为他“踢倒鬼门关,打开这槐安路,把一枕南柯省悟,再休被利锁名缰相缠住” ,割断凡俗,跳出苦海,趁烟霞伴侣,乘浮槎而去,“朗吟飞过洞庭湖” 。

吕岩和列御寇、张子房,葛仙翁事先在一处候陈季唧乘船经过,陈季卿到此迷踪失路,请求吕洞宾指路给他。吕洞宾趁机点化陈季唧: 不用为官忧,不须思乡愁,随他出家得自由。吕洞宾又把因不满郑子阳专尚刑罚而归耕、出家的列御寇,因不满刘邦诛杀功臣而弃官入山的张子房,因丹纱遇罗浮遂弃官修道的葛洪等四位仙友介绍给陈季卿,陈季卿仍执迷于做官,视弃官修道之论为迂阔之语。吕洞宾给他把作官和出家加以对比:做官的金章紫绶,出家的三岛十洲;做官的功成名就,出家的延年益寿。因此,他的三个道友都“弃官如垢”;他本人“也曾凤阙跻攀,龙门勇跃,马蹄驰骤,高折桂枝秋。偶然间经过邯郸,佛师点化,黄粱醒后,因此上把尘心一笔都勾” 。吕洞宾又指出陈季唧现在的处境: “羞还故里,懒住皇州” , “阮籍回车, 刘蕡下第, 王粲登楼, 终南山故人聚首,青龙寺暇日舒眸,棹一叶扁舟,泛几曲江流,分明是一枕槐安,怎么的做了两下离愁” 。这段话活化出一个落魂秀才的狼狈形状。陈季卿听后毫不动心,仍请道者为他指一归乡之路。“这遭来稳稳的夺个状元中哩” 。吕洞宾说他“呆汉” ,状元虽然“受用着后拥前驺,画阁朱楼,舞袖歌喉,也做不得功施宇宙” ,怎如他这“驭清风列御寇” 、“运筹、决谋汉留候” 、“炼丹纱葛令辞勾漏” ,“玉溪边烟水不停流,翠岩前风月长依旧” 。陈季唧仍是归家情急,做官心切。吕洞宾见他还在为功名自我熬煎,点化无效,指给他归家近路,自己只好和三个道友“归去休” 。

吕洞宾扮成“蓑衣斜挂,箬笠轻兜” ,“少闷无愁” ,“伴着浴鹭眠鸥” 的渔翁,摆渡陈季唧回家探亲,针对陈季卿是个应举落第的秀才,说道: “原来是赶科场应举的村学究,若及第呵骤春风五花骢马辔,不及第则待泛沧浪一叶小渔舟” 。陈季唧到家中只和父母妻子打个照面,又要急急赶考,父母饯行,妻子痛苦,季唧伤情; 吕洞宾笑他“恋斑衣学老莱舞” ,撇不下“娇滴滴凤鸾俦” ,倒不如纶竿钓舟,“倒落得个散诞逍遥,逍遥百不忧” 。陈季唧写诗赠妻,妻子泪下; 拜别父母,父母伤情,吕洞宾见“这一个袅金鞭遥拂酒家楼,那一个泣阳关暗滴香罗袖” ,自豪地说: “我这麻绦草履,不傲杀你肥马轻裘” 。船到江中,雪浪拍天,月黑云愁,风狂雨骤,银涛涌流,“雷盘绝壁蛟龙吼” ,“电绕空林鬼魅愁” ,吓的陈季唧“怯怯乔乔” ,“战竞竞似楚囚,死临浸一命休” ,船翻落水,大声呼救。

原来以上这些是陈季卿在青龙寺所做一梦,行童请他用饭,他却去赶道土,拾到道土留下的一个荆篮,篮内有一纸书,正写他梦中之事。他这才悟出道者乃神仙是也,顾不得辞别惠安、吃斋饭,提篮追赶吕洞宾而去。

吕洞宾见陈季卿急急赶来,请求指引“长生之路”,故意不把这“呆汉”度脱。陈季卿表示:看了荆篮内所写诗句,真正“省悟”,“不愿做官”。吕洞宾这才与他“拂尘俗将圣手搓挲”,向他说明,即使“九重天子明光殿”,也不如“三岛仙家安乐窝”,“举头山色好,入耳水声和” ,“自有霓裳羽袖纤腰舞” ,“自有绛树青琴皓齿歌” ,“苍松偃蹇蛟龙卧” ,“青山高耸烟岚泼” ,“香风不动松华落,洞门深闭无人锁” ,这便是神仙蓬莱阁。吕洞宾把东岳帝君及张果、钟离,铁拐李、徐神翁、蓝、韩湘子、何仙姑一一介绍给陈季卿; 东华帝君奉上帝敕旨,宣布陈季卿为吕纯阳 (洞宾) 弟子,命群仙领引西去,共赴蟠桃宴会。

此剧通过落第秀才进退两难之际被度脱成仙的经过,宣扬远离人世,淡泊名利,“埋名隐性,无荣无辱,无烦无恼” ,粗衣淡饭,舒心快意,竹篱茅舍,倚窗寄傲的“神仙”生活,及“窗前故友年年少,郊外新坟岁岁多”的人生如梦思想,潮笑追名逐利,烦恼不断的芸芸众生。这是科举制度下屡试不第和不满官场争斗的知识分子的普遍心里。

元戏剧《孟汉卿·张鼎智勘魔合罗》鉴赏

元戏剧《关汉卿》鉴赏

《蝴蝶梦》全名《包待制三勘蝴蝶梦》,主要写包待制“杨善” 的故事。这里的“善”指贤妇和孝子。戏剧的这个主题是通过包拯的一个梦幻告诉观众的。有一天,包待制升厅,坐起早衙,命张千把一个酸枣县解到的偷马贼上了长枷,下在死囚牢里,自己困倦休息,梦见一个蝴蝶打在亭子上结着的蜘蛛网上,飞来一只大蝴蝶救出了这只蝴蝶; 又一个蝴蝶飞来打在网上,也被大蝴蝶所救。后来一个小蝴蝶亦坠网中,大蝴蝶虽然看见,却不救而飞。包拯动了恻隐之心,救出小蝴蝶。梦中的大蝴蝶就是剧中主人公王母。三个坠网蝴蝶是指王母的三个儿子: 王大、王二、王三。包待制经过勘察,得知这三个儿子都是孝子,王母是个贤德之妇,不但设法使打死人的三个儿子免于一死,而且还对这母子四人加官赐赏。

王氏三兄弟之孝,首先表现在权豪势要葛彪无故打死其父王老汉后,他们激于义愤而打死了葛彪,既为父报了仇,又为民除了害。当包待制要三人中一人出来偿命时,三兄弟争相说明自己是打死葛彪的“凶手” ,抢着要以自身偿命。就刑之前,王大叮咛王母把自己的一本《论语》卖了给父亲买纸烧,王二叮咛把自己的一本《孟子》卖了给父亲买纸烧,王三要求抱一抱王母的头。他们都没有因为自己要死而漠视一切,念念不忘的是尽为子之道,向父母表一点孝顺的心。在这里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就作者看来,孝的道德品质无论是念书的,不念书的,规距的,调皮的,都可以具有。王大王二不肯做庄稼活,只是读书写字,对父母毕恭毕敬,具有“孝” 的道德品质; 王三不读书不知礼,见了父母,胡说: “父亲在上,母亲在下” ,理由是: 他小时看见父亲在上母亲在下一同睡觉来。但就是这个不学无术、性格荒唐的王三,关键时刻也表现得非常“孝” ,他临死之前要搂一搂母亲脖子的请求,多么打动人的感情! 最后,他不惜生命,愿意把两个哥哥的枷锁都戴在一个人脖子上,让两个哥哥养活王母,自己心甘情愿为葛彪偿命,而且还大着胆责骂包待制是“葫芦提” (糊涂虫) 。可见,在关汉卿看来,“人皆可以成舜尧” ,不管文化程度有何差别,也不管其性格多么不同,都可以具有美好的道德情操。

《蝴蝶梦》用主要篇幅颂扬主人公王母的贤和德。王母虽然认为儿子“喜爱读书” “金榜题名”是好事,但她并不愿意把儿子们一生的赌注都下在读书成名上。因为三个儿子一齐高中的可能性不大。再则生活困窘,寒窗受苦,龙门不登,反被哂笑。她认为应该给三个儿子找一个长久的立身之计。可见她考虑问题实际,望子成龙之心不象王老汉那么强烈,而对儿子们将来的生活和道德这两个做人的基本方面则比较重视。葛彪无故打死王老汉,王家三兄弟又失手打死葛彪,王母对葛彪倚势欺人的霸道行径是非常气愤的,但也做好了让儿子偿命以尽孝道的思想准备。在包待制公堂上,当三个儿子争相承认自己打死葛彪时,王母对包待制说:

并不干三个孩儿事。当时是皇亲葛彪先打死妾身夫

主,妾身忍疼不过,一时乘忿争斗,将他打死,委的是妾身来。

如果说,王母同意儿子偿命是封建孝道的思想在起作用,那么这里的甘愿替儿受刑就不能用封建道德来解释了。这是中国古代劳动妇女自我牺牲精神的光辉体现。也正是在这种美好思想支配下,她提出让不是自己亲生的王大、王二留下养活自己,而让自己亲生的王三为葛彪偿命。她的这种超乎寻常的做法连包待制也不理解,误以为王大、王二是她亲生的,王三是她乞养来的螟蛉之子。其实正好相反。

探监一折把王母的大贤和大德表现得最为突出。王母排门叫化,乞讨了些剩饭和杂面,看望下在死囚牢中的三个儿子。她背着亲儿王三 (名石和) ,把两个饼分送给王大(名金和) 王二 (名铁和) 吃了,亲儿石和倒没吃上一口。张千按照包待制的吩咐,开释了王大、王二,留下王三盆吊而死,为葛彪偿命,王母虽然对亲子留恋,但却没有提出不同意见,唯恐别人责怪后尧娘反复无常。她义无反顾地领着王大王二,离开了即将赴刑的王三。她的贤和德,她的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在这生与死的关键时刻,得到了最感人的表现。

作者一方面表现王母超乎常人的牺牲精神,同时也在竭力表现她那和常人一模一样的爱子心肠。儿子打死葛彪,她虽然做好了思想准备,让儿子偿命,“也落个孝顺名儿” ;但包待制命张千严刑栲打三个儿子时,她这个做母亲的忍不住“牵肠割肚” 、“啼啼哭哭” 、“短叹长吁” 、“愁肠似火” 、“雨泪如珠” 。张千开释王大王二,留下王三偿命,她想起自己十月怀胎,三年哺乳的甘苦,眼看着王大王二“升天” (开释) ,亲生的王三就要命丧黄泉,她这个做亲娘的扭回身不忍相看,背着儿子珠泪涟涟。小小的石和,“到来日一刀两段,横尸在市尘” ,娘和儿再也不能相见,怎能不教人肝肠欲断。她叫化了些纸钱,拿着柴火烧埋已被盆吊而死的石和。她呼儿,儿不应,她唤子,子不睬,“闷转加、愁无奈,只落得哭哭啼啼,怨怨哀哀” 。她强打起老精神,把孝顺的石和儿子小名不住口地叫着,抢天呼地,痛不欲生。正因为剧作者表现了王母这些符合常人的思想感情,才使这个人物形象真实可信;也正因为作者特别突出地表现她那超乎常人的道德情操,才使王母这个人物形象崇高感人。把符合常人的思想感情和超出常人的道德情操融为一体,是王母这个形象表现得如此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关汉卿提供给我们的创作经验之一。

作者不仪刻画王母性格中合于常人的一面和超乎常人的一面,以表现其善良; 而且刻画其嫉恶如仇,以表现其性格中是非分明的另一面。她对倚仗皇亲国戚打死丈夫的葛彪,深恶痛绝,要和这贼见官讲理。三个儿子失手打死葛彪,她一面责怪儿子把有理事变成无理事,把和葛彪打官司变成自己吃官司;另一方面她也认为葛彪逞凶撒泼,欺压良善,现在“血泊内也停尸,正是将军着痛箭,还似射人时” ,完全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中牟县把三个儿子判为死罪,她认为中牟县糊涂;她本来认为开封府包待制为官清正,包待制却一见面便训斥她:“噤声、你可甚治家有法! 想当日孟母教子,居必择邻; 陶母教子,剪发待宾: 陈母教子,衣紫腰银。你个村妇教子,打死平人! ” 她据理力争: “俺孩儿可恕” ,的葛彪“情理难容” ,“非干是孩儿每赖肉顽皮,委的衔冤负屈” 。她极为不满包待制对儿子一问二打的作法,说道: 你百般栲打,教人如何分诉! 她敢于当着面两次责怪包待制“葫芦提”。包待制硬是要在三个儿子中找出真正打死葛彪的去偿命,她气愤地说:“三个儿都教死去!你都官官相为倚亲属,更做道国戚皇族”;“包龙图往常断事曾着数,今日为官忒慕古。枉教你,坐黄堂带虎符,受荣华请俸禄” ! 她表示要“告都堂,诉省部,撅皇城,打怨鼓,见銮驾,便唐突,呆老婆,唱今古” ,为儿鸣冤,为子叫屈。当她想到无人为自己作主时,“则不如觅死处” ,也强似没儿没夫“痛煞煞哭啼啼活受苦” 。如果作者只写她的善良和贤德,而不写她的仗义直言,那王母便可能成为一个窝囊之辈,充其量也只能让人同情,而无法激起观众对她的赞美之情。一个人如果只有贤德而无是非之心,那只能说是小善。只有既有贤德品质而又嫉恶如仇的人才是大善,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善。王母正是这种大善之人。

剧中的包拯是个“扬善” 的清官。他发现王家母子不是一般的犯,而是“为母者大贤,为子者至孝” ,所以他在王氏母子承认打死葛彪事实的情况下,不忍杀其偿命,而是巧妙地用应该判为的盗马贼赵玩驴代换了王三,使其免于一死,母子欢聚。

剧中对主题的揭示很有特点。判案之前,先让包待制做了一个蝴蝶梦; 包待制审清王氏母子的亲疏关系后,自然地把王氏母子与梦中蝴蝶连系在一起,产生恻隐救助之心。最后包待制又宣判说: “国家重义夫节妇,更爱那孝子顺孙。今日的加官赐赏,一家门望阙谢恩” ,这是全剧的点睛之笔,同时也和蝴蝶之梦照应。

元戏剧《康进之》鉴赏

元戏剧《孟汉卿》鉴赏

《魔合罗》全名《张鼎智勘魔合罗》,主要写一桩冤案的形成和平反。

剧首的楔子和第一、第二折写冤案形成的经过,第三、第四折写冤案的重新审理和平伸。在河南府录事司醋务巷居住的李德昌,平时开着个绒线铺过活。一天他在长街市算了一卦,说他有一百日灾难,千里之外可避。他为躲灾避难,同时做些买卖,便挑了好日辰,辞别家对面居住的叔父李彦实及兄弟李文道、妻子刘玉娘和儿子佛留,往南昌去了。不久李德昌财增百倍,作商归来,在城外五道将军庙避雨时着凉染病,托卖魔合罗的老头高山给妻儿捎信。其弟李文道从高山口中予知详情,抢先跑至庙中,以给兄长治病为名,用毒药将李德昌药昏,尽掠其财而去。李德昌被子接回家中,七窃流血而死。李文道早就对嫂嫂刘玉娘有不轨之心,现在趁机诬蔑刘玉娘通奸害夫,逼其允婚。刘玉娘宁死不肯给他做老婆。官司打到官府,县官是个只爱钱钞不管事的人,推给萧令史去审。萧令史当场接受李文道五个银子的贿赂,把刘玉娘屈打成招,判为死罪。新到府尹虽有为民作主之心,但在提审刘玉娘时,因这个女囚口称“小妇人无有词因”而判一“斩” 字,同意将其“押出市曹杀坏了者” 。刘玉娘的冤案就这样草率铸成,只差项上一刀了。

就在刘玉娘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掌管六房事务的六案都孔目张鼎,奉府尹台旨劝农归来。此人官职不算大,责任心很强,深知自己“身担受公私利害,笔尖注生死存亡” ,这是他办案认真负责的思想基础。府尹早就了解到他是个“能吏” ,在他汇报完桩桩清楚无弊的文卷之后,便与他十个免帖,给他十日期,以示关怀。刘玉娘的案件是他下乡劝农期间审理的,本与他无关。但他出于为民伸冤的责任心,还是主动插手这一案件之中。

作者先写张鼎对刘玉娘冤情的觉察。张鼎劝农归来后拿着几宗合佥押的文书送府衙相公佥押(签发批准) ,看见如虎似狼的公人推拥着一个愁眉泪眼、血污衣裳、身耽棒疮、带锁披枷的待报的“犯妇” 。他看到此妇“眼泪不住点儿流下” ,又根据古人所说“存平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的经验之谈,一个感觉涌上脑际: “受刑的妇人,必然冤枉” 。这一心事使他放慢了脚步,拉迟了行速。当他 “转过两廊” 、“行至禀堂”时,张千叫那“犯妇” 向他这位“孔目哥哥”呼救,犯妇“紧拽定”他的衣服不放,他便停下来向犯妇问明词因,并答应替犯妇“相公行说去” 。可是他向府尹汇报完自己经手的文书后转身便走,准备回家休,只字末提刘玉娘的事。这决不是他的健忘,也不是他思想动摇,而是他的机智表现。因为此案府尹所判“斩”字墨迹未干,又与他毫无关系,他却出来过问,不能不费一番脑筋。当张千向他提醒刘玉娘一事未禀时,他没有丝毫犹豫的表示,转回身向府尹禀道: “恰才出的衙门,只见禀墙外有个受刑妇人,在那里声冤叫屈,知道的说他贪生怕死,不知道的则道俺衙门中错断了公事,相公试寻思波” 。本来他见刘玉娘是在他进衙门时,他现在却说“出的衙门” ,这变“进”为“出” ,说明他第一次见府尹不提刘玉娘一案不是健忘,更不是动摇,而是有意为之,为的是自己干予此案不让府尹感到“多管闲事” 。张鼎深知衙门经常错断公事,“扭曲作直,舞文弄法,只这一管笔上,送了多少人也呵” 。但他向府尹说的这番话却从维护衙门声誉出发,好象唯恐衙门错断了公事造成不好影响才过问此案,而不是为犯妇鸣冤过问此案,这就使府尹容易接受他的复审建议,这正是他机智的表现,是他富于翻案经验的表现。新府尹说明此案乃“前官断定,萧令史该房” ,实际有推托己任、对张鼎重提此案不大高兴的意思在内。张鼎不好和新府尹争辩,责问萧令史: “我须是六案都孔目,这是人命重事,怎生不教我知道?”萧令史以他出外劝农为借口给自己独断此案辩护,张鼎并不让步,要来状子细看,发现其中漏洞百出: 李德昌做买卖的银子不见下落,李德昌托付给妻子寄信的人没有下落,李文道所告发的刘玉娘的奸夫没有下落,合毒药的人没有下落,合谋的人没有下落。他的这些击中要害的发现使府尹为之松动,使令史无言抵赖。他又指出: “人命事关天关地,非同小可” ,“这为官的性忒刚” ,“为吏的见不长” ,“这一桩公事总荒唐” ,“可怎生葫芦提推拥他上云阳?”张鼎这些话本来是责备断定此案的前官和该房的萧令史,可萧令史为了挑拨张鼎和新府尹的关系、逃脱罪责,当场在新府尹面前诬蔑张鼎骂新府尹葫尹提,这一点新府尹不会不知,但他却接过萧令史之言,“责怪”了张鼎一番之后,命张鼎三日之内问成此案,若问不成,定斩不饶。这种作法既可遮掩刚才的失误和轻率,又可使自己有台阶可下,弯子转得自然,而教令史无话可说,信以为真,还可让张鼎复审此案,可谓一箭三雕,这又是新府尹清明和机智的表现。至于张鼎审成与否,均与他无碍,亦可谓作官之狡。可是张鼎却一下未体会出此中奥妙,后悔自找麻烦,自招“不是”。但这后悔淹没不了他救善惩恶、“直教平人无事罪人偿”的正直之心。

他先提审刘玉娘。命张千为刘玉娘松绑,审问玉娘词因。因案子已过一年,再加上案情发展跷蹊,刘玉娘只知冤屈,什么也回答不上来。张鼎便从各方面启发她: “则问你出城时主何心?则他入门死因何意?”那位送信人,“莫不他同买卖是新伴当?” “莫不是原茶酒旧相知?他可也怎生来寄家书,因甚上通消息?” “那厮身材是长共短?肌肉儿瘦和肥?他可是面皮黑面皮黄?他可是有髭髟无髭髟” “莫不是身居在小巷东?家住在大街西?他可是甚坊曲甚庄村?何姓字何名讳?”“莫不是买油面为节食?莫不是裁段匹作秋衣?我问你为何事离宅院?有甚干来城内?”张鼎深知那个送信人对于此案的重要,或者更确切些说,他甚至认为李德昌就是送信人害死的,所以他从捎信人与李德昌的关系、外貌、住址、职业等方面启发刘玉娘的记忆,但均未凑效。他不灰心,又想从送信时间上打开缺口,便随意问张千: “明日是甚日?”张千回答“明日是七月七” ,这一下,启发刘玉娘记起“当年正是七月七,有一个卖魔合罗的寄信来,又与我一个魔合罗儿。”

接着,张鼎提审魔合罗。“魔合罗,是谁图财致命?李德昌怎生入门就死了?你对我说咱” 。“你曾把愚痴的小孩提,教诲教诲的心聪慧,若把这冤屈事说与勘官知” ,“不强似你教 *** 演裁缝,劝佳人学绣刺。要分别那不明白的重刑名,魔合罗全在你。你若出脱了这妇衔冤,我教人将你享祭,煞强如小儿博戏” 。“魔合罗,你说波,可怎不言语? 想当日狗有展草之恩,马有垂缰之报,禽兽尚然如此,何况你乎?你既教人拨火烧香,你何不通灵显圣,可怜负屈衔冤鬼,你指出图财害命人。”可是他审来问去,魔合罗却无动于衷,“不起一点朱唇说是非。”张鼎于是责怪魔合罗: “枉塑你似观音象仪,怎无那半点儿慈悲面皮! 空着我盘问你,你将我不应对”。此剧中的魔合罗,本是雕塑的观音大士,七月七妇女、小孩用来 “乞巧” (请求织女提高其纺织刺绣等技巧) 的,它既不会言语,更不通人性,而赫赫有名的能吏张鼎却一本正经、煞有介事地审问起它来,看来似乎过于滑稽,实际上从审问魔合罗的内容看,她是用此滑稽方法从侧面启发刘玉娘思考回忆,使她那因为受重刑蒙深冤而萎糜的精神在审问魔合罗的滑稽场面下活跃起来,使她那因为冤、痛重压而失去的记忆重返脑际。他企图从正面、侧面启发刘玉娘,从她那里了解捎信人的线索,没有如愿,却在“彻上下,细观窥”魔合罗时,意外地发现魔合罗底座儿下雕有“高山塑”的字样。原来这魔合罗是送信人高山为向李德昌表明自己不负其托,捎信至家,留给刘玉娘儿子佛留的证见。

张鼎满以为送信的高山就是“贼” ,喝命张千把高山“一步一棍打将来” 。高山虽遭痛打,就是不承认害死李德昌。张鼎在追问他捎信途中撞着谁时,高山招出赛卢医李文道。张鼎从刘玉娘口中得知李文道与她虽为叔嫂,却素不和睦,以此判断害人的是李文道而不是高山。但他为了维护孔目的尊严,却命打了高山八十,抢了出去,理由是“不应塑魔合罗” 。实际上正是高山所塑魔合罗在审案中帮了他的大忙,按理他应该感谢高山才对哩! 这正是他这个清官不清的地方。张鼎审问李文道与审问刘玉娘和高山不同,他称: “老相公夫人染病,这是五两银子,权当药资,休嫌少” 。李文道不知是计,把随身带的药让张千拿给老夫人吃。一会儿,张千来报: “老夫人吃了药,七窍迸流鲜血死了也” 。李文道向张鼎求救,张鼎提出条件: 要求李文道舍老子以救自己; 在张鼎审问“谁合毒药来” 、“谁生情造意来” 、“谁拿银子来”等问题时,李文道必须一一回答“是俺老子来”,“并不干小的事”。李文道满口答应。张鼎命张千把李文道老子李彦实“一步一棍打将” 来。

张鼎见了李彦实,劈头一句: “你孩儿李文道告你” 。李彦实不信,张鼎大着嗓门向押在司房里的李文道发问: “谁合毒药来?” “谁生情造意来?” “谁拿银子来?”李文道毫不犹豫地一一答应,“是俺父亲来” ,“并不干我的事” 。李彦实听见李文道咬住自己不放,一气之下说出儿子杀死哥哥的真情,并画了字,等到儿子从司房中放出,父子相见,方知中计,后悔莫及。在这里,张鼎用的计谋虽似有“诈”,但却没有冤枉李文道。原因有二: 一是李文道为求活命,宁愿牺牲八十岁老父亲,说明此人无骨肉情分,心肠残忍,更不会把叔辈哥哥放在眼里; 二是张鼎所说的老夫人服药后七窍流血而死,与李德昌七窍流血而死一样; 当着李彦实的面向在司房中不露面的李文道所提问题与李德昌一案的要害问题一样,很容易在父子反目的情况下触发李彦实对李德昌被害一事的揭发。如李文道无杀兄之事,李德昌不会马上招出儿子图财害命的罪恶。因此张鼎所用之法貌似有“诈” ,实则不会冤枉恶人。

总之,此剧写张鼎审案虽只用了两折戏的篇幅,但把此人关心民命、机智老练的特点却写得生动深刻。审刘玉娘、审魔合罗、审高山、审李文道、审李彦实,方法各异,曲折有趣。

元戏剧《女王晔·桃花女破法嫁周公》鉴赏

元戏剧《康进之》鉴赏

元代水浒戏比较发达,现存剧目二十多种,作品保存下来的有六种,其中以《李逵负荆》影响较大,它不但是康进之的代表作,也是元代水浒戏的代表作,《太和正音谱》说它是“词林之英杰”,并非过誉之词。

这个戏主要写农民革命英雄李逵急公好义、嫉恶如仇,为民除害的品质和知错必改的作风 。它不同于《蝴蝶梦》那种通过清官判案的途径以伸张正义,也不同于《窦娥冤》那种通过鬼魂复仇方法惩恶扬善,更不同于《西厢记》那种通过封建家长的认可而使正当的爱情合法化。它是写被压迫阶级怎样自己救自己,自己解放自己。这里矛盾斗争的焦点不是个人的利害得失或生活小事,而是因为封建社会晚期流氓横行、人民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因而引起了一场误会性冲突。冲突虽为误会,主题却很深刻。

流氓宋刚、鲁智恩冒充宋江、鲁智深抢走开小酒店为生的王林女儿满堂娇做为“压寨夫人”,是全剧中心冲突的开端。宋刚、鲁智恩这类流氓是晚期封建社会的必然产物,又趁着社会的黑暗和混乱欺压良民。封建制度本身管他们不了,广大劳苦人民惹他们不下。梁山起义英雄和他们的矛盾斗争是晚期封建社会广大劳苦人民和封建阶级斗争的重要方面。流氓被揭露被斩除,则进一步加强了义军和人民的密切联系,也必然促进共同对付封建统治阶级的造反事业。

《李逵负荆》的主要人物是李逵。这是个粗暴豪爽而又活泼有趣的起义英雄。他喜爱喝酒,而且是不喝则罢,喝则烂醉。“饮兴难酬,醉魂依旧”,“吃酒不醉,不如醒也” 。他这样爱喝酒,为的是“一盏能消万种愁” ,“吃了这酒呵,把烦恼都也波丢,都丢在脑背后” 。他愁什么?烦恼什么?作者没有明确回答,但从整个剧情来看,他的愁和烦恼是对社会黑暗的一种反抗情绪。他并不悲观厌世,他的粗豪也绝不是不近情理。请看下面一段李逵下山的描写:

可正是清明时候,却言风雨替花愁。和风渐起,暮雨初收。俺则见杨柳半藏沽酒市,桃花深映钓鱼舟。更和这碧粼粼春水波纹绉。有往来社燕,远近沙鸥。

(云) 人道我梁山泊无有景致,俺打那厮的嘴! (唱)

俺这里雾锁着青山秀,烟罩定绿杨州。(云)那桃树上一个黄莺儿,将那桃花瓣儿啖阿啖阿,啖的下来,落在水中,是好看也。我曾听的谁说来,我试想咱: 哦!想起来了也,俺学究哥哥道来。(唱) 他道是“轻薄桃花逐水流。” (云) 俺绰起这桃花瓣儿来,我试看咱,好红红的桃花瓣儿! (做笑科,云) 你看俺好黑指头也!(唱)恰便是粉衬的这胭脂透。(云) 可惜了你这瓣儿,俺放你趁那一般的瓣儿去。我与你赶,与你赶,贪赶桃花瓣儿。……

这段描写把李逵单纯、朴质、憨厚,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梁山事业的特点表现得很生动、很感人。这是一个农民起义英雄特有的思想感情。

他追问王林为什么烦恼,“咱两个每日尊前话语投,今日呵,为甚将咱佯不瞅”。当王林说明他的女儿满堂娇“被一个贼汉夺将去了”时,他非常恼怒,定要王林说出这贼汉的来由。因为“贼汉”是当时对农民起义军的一种诬蔑性称呼,王林女儿被抢,误信宋江、鲁智深所为。李逵听王林称宋江等为“贼汉”后,怒打王林,要“一把火将你那草团飘烧成为腐炭,盛酒瓮摔做碎瓷瓯” ,“绰起俺两把板斧来”,“砍折你那蟠根桑枣树,活杀你那阔角水黄牛”。但王林一将事实经过告诉他后,他马上问: “有什么见证” 。王林回答“有红绢褡膊,便是见证” 。他说: “我待不信来,那个士大夫有这东西” ,可见他并非一味粗鲁,而是粗中有细。特别可贵的是他能坚决站在被损害者王林一边,满口应承三日之后送满堂娇还王林,嘲笑宋江“不争你这一度风流,倒出了一度丑” 。临走一再叮咛王林“不要你将无来作有,则要依前来依后”,宋江来时,“我若叫你出来,你可休似乌龟一般缩了头,再也不肯出来”,“你可休翻做了蜡枪头”。这说明他维护梁山声誉,但却不为梁山护短; 他维护梁山的正义事业,绝不维护伤害人民利益的哥们义气。正因为如此,他的粗鲁才使人觉得可爱。

李逵喜爱梁山风景,是因为梁山泊上有一面“替天行道救生民”的大旗; 而一旦他认为这面旗帜被人污染的时候,不但梁山风景对他没有吸引方,就连这面杏黄旗也要拔斧砍掉了。他的砍旗正是一种护旗心切的表现,正如他骂梁山 “有天无日”是为了梁山 “有天有日”一样。他对和自己有八拜之交、如今又是梁山头领的宋江说:“不争你抢了他花朵般青春艳质,这其间抛闪杀那草桥店白头老的”,“生割舍,痛悲凄” ,“他道俺梁山泊,水不甜,人不义” 。他砍旗闹山完全是出于对王林的同情心,出于对“害生民”的丑恶行为的憎恶。他的急公好义、嫉恶如仇,由闹山、砍旗、发展到和宋江赌头,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当然李逵敢于如此大闹,正如他自己说的:“非铁牛敢无礼,既赌赛,怎翻悔?莫说这三十六英雄,一个个都是弟兄辈。”这说明义军内部在“替天行道救生民”的政治纲领面前平等,上对下严要求,下对上敢监督。李逵闹山砍旗赌头,正是梁山事业兴旺发达的标志。

杂剧第三、四折写李逵消除对宋江的误会认错除贼的经过。他开始监督宋江、鲁智深去杏花村,总怕两人逃走,宋江走快了,他讽刺宋江“听见到丈人家去,你好喜欢也”; 宋江走慢了,他又说“你只是拐了人家女孩儿,害羞也,不敢走哩” 。到了王林家,先叮咛宋江“他是一个老人家,你可休唬他”。王林认了三次,皆云“不是”,李逵第一次责备宋江“先睁着眼吓他这一吓”; 第二次责备宋江“刚一瞅早将他魂灵吓掉了”; 第三次责怪鲁智深“爆雷似一声先唬倒”。第四次还要王林相认,王林不认了,他便打,打得王林直喊“可怜见,打杀老汉也”。接着他先是“羞”: “羞的你兄弟”,“恰便是牵驴上板桥”; 继而“怒”,踹扁酒漏斗,掷碎滔酒瓢,斫折切菜刀; 再而“悔”: “则这三寸舌是俺斩身刀”,“黑旋风,你好是没来由也” 。最后便负荆请罪,除贼立功。他不忌讳缺点,不隐瞒错误,而是认真改错,先还想以负荆代杀头,后来看过不了关,便要执剑自刎。他赌输了头,在那乱世纷纷的年代里,并不另投他方,也不自立山头,而是在无人监督之下上山请罪,这充分表现了他对梁山事业的无比忠诚和知错必改的优秀品质。

在表现方法上,《李逵负荆》的突出特点是,戏剧冲突主要由误会造成。由于流氓的冒充,产生王林对以宋江为首的梁山英雄的误会; 由于李逵的莽撞、嫉恶如仇,以维护劳苦百姓利益为己任,进而引起李逵和宋江的误会。李、宋下山对质,虽使起义英雄与人民群众及义军内部的误会消除,引起误会的矛盾并未解决,以至于发展到李逵要拔剑自刎,误会达到 *** 。流氓“送货上门”,宋 *** 李逵擒贼,将功折罪,才使矛盾从根本上加以解决,戏剧气氛为之和缓。由于戏剧冲突由误会引起,所以使全剧充满喜剧气氛; 由于误会又是建立在现实矛盾和人物性格冲突的基础之上,所以使人感到真实和深刻。

元戏剧《无名氏·风雨像生货郎旦》鉴赏

元戏剧《女王晔》鉴赏

《桃花女》全名《桃花女破法嫁周公》,又名《智赚桃花女》、《破阴阳八卦桃花女》,主要写桃花女为人、为己禳灾除祸,使财主周公算卜人家“板僵身死”不灵,欲置桃花女死地未逞,最后服输认错的故事。

桃花女是洛阳一个普遍庄农人家任二公的独生女,长成十八岁,未曾许人。因为生下来左手上有桃花纹儿,因此名唤桃花女。她会起课,掐算准确。邻居石婆婆苦于儿子石留住出外作商未归,找财主周公算卦。周公自幼攻习周易之书,颇精八卦之理,在洛阳城开个卦铺,整整三十年“阴阳有准,祸福无差” ,出一个大言牌,上写一卦不着,甘罚白银十两。周公算石婆婆儿子石得住当晚三更前后,“三尺土底下板僵身死” 。石婆婆回到家中,好不烦恼。恰好桃花女到她家借针,劝她“阴阳不可信,信了一肚闷” 。石婆婆坚信不疑,准备着收拾儿子骨殖。桃花女出于对石婆婆的同情,主动为其子掐算,果真石留住当晚“三尺土底下板僵身死” ; 桃花女又主动为其子解禳,教她以救子之法。石婆婆按桃花女所说,当晚三更前后倒坐门限,披散头发,将马杓儿去门限上敲三下,叫三声石留住,第二天儿子果然平安回到家中。原来石留住于风雨中躲在破窑中过夜,三更前后听到有人连叫三声自己名字,出窑去看,没有人影,破窑却在这时倒塌,脱险。回到家中,母子俩一起向周公讨要悬于大言牌上的一锭银子。周公算卦失灵,羞愧难当地关了铺门,既不算卦,也无心注周易了。

周公于无聊之际,为给他作佣工三十年的彭祖算卦,言说彭祖“今日安然,明日无事,到后日午时,合该土炕上板僵身死” 。彭祖辞别邻居任二公,说明周公所算之卦,痛苦烦恼。桃花女正为“禾苗丰茂” 、“无士马绝征斗”的农家生活“鼓腹歌讴” ,见彭祖烦恼痛苦,误以为他与父亲话不投机;为他斟酒,以消烦愁,彭祖却无心饮酒。桃花女非常关心地问他:“伯伯也你莫不为茅檐草舍庄家陋?”“也一般儿青山绿树风光秀” ,“况我父亲啊,又和你倾心吐胆交情厚” 。当她得知周公为彭祖所算之卦时,安慰彭祖: “伯伯,你没寿今年也六十九岁了,但愿的乐丰年醉倒有百千场,何必要炼丹砂学取那松乔寿! ”彭祖为他不能当那板僵的板字而痛哭,桃花女主动为他掐算,证实周公所算不差。彭祖听了,无心与任二公饮酒吃饭,涕泪交流地说自己是死的人了。桃花女安慰他,言说她可以把彭祖这“哭啼啼长休饭”换上“喜孜孜欢庆酒” 。彭祖却还在絮絮叨叨地说周公算卦三十年,无有不灵,无有不验,光前绝后,古今无比,“世上无敌手” 。桃花女被彭祖早激的“嗔难忍,怒难收” ,要救彭祖性命,让周公所算落空。桃花女教彭祖买七分儿香纸花果,明灯净水供养着。等到三更三点,北斗星官下降,受其香纸花果和明灯净水,彭祖从躲的席囤中跳出来,扯住星官要寿岁,必然答应。彭祖依照桃花女所说的做了,先讨得三十岁寿,又从一油嘴小星儿那里讨得一岁,合起来三十一岁寿,加上现在六十九岁,可以整活一百岁。

周公得知详情后,一方面不得不给了彭祖悬于大言牌的十两银子,另方面又拿出花红酒礼,让彭祖以感谢为名送给任二公,设计娶桃花女给儿子增福做媳妇,亲事成后,断送桃花女性命,使自己再无对手,重显灵威。

桃花女从东庄讨镜回来,“头顶上发似揪,耳轮边热似火”,先有一种先兆予感; 到了门首,见父亲任二公“宣拳罗袖”,伯伯彭祖“唱叫扬疾” ,一打问,才知彭祖送来花红酒礼,言说酬谢,任二公不知是计,喝了酒,接了绢,原来这是周公施计,要娶桃花女为儿媳,那酒是肯酒,绢是红定,媒婆也来了,约定后日过门。桃花女对这种不讲礼法的“劫夺”行为非常不满,斥责彭祖媒婆“随风倒舵” ,责怪彭祖自己刚刚“消磨难” ,便让她“遭摧挫” 。她救了彭祖,彭祖出卖了她。媒婆向桃花女夸耀周公家财产丰厚,有吃有穿有用。桃花女表示自己“不恋您居兰堂住画阁” ,“不恋您列鼎食重裀卧” ,“不恋您那雪花银三十个” 。媒婆又以周公要传周易课给桃花女作诱饵,撺掇桃花女允婚,桃花女说: “他他他论阴阳少讲习,我我我论卦爻多参破,休休休我跟前还卖弄甚么周易的课” 。桃花女深知周公明为逼婚,实要害人。为了挫败周公阴谋毒计,她还是允婚了,因为不允婚就意味着胆怯服输。媒婆见桃花女允婚,说她“口强心不强” ,其实“允婚”恰好说明桃花女“心强口不强” 。

周公要“去那周易内显神通” ,桃花女却已在“六壬中识详细” ; 尽管周公“百般的阴谋,千般的巧计” ,怎当得桃花女“万般的提备” 。周公有算法,桃花女有解法。桃花女出门时辰,正犯着日游神和金神七杀,她让自己救过的石留住拿着“千只眼” 的筛子在前边走,把日游神赶过一边; 自己戴上花冠,“装束巍巍” ,金神七杀见她而避。桃花女上车时辰,正冲着太岁,她命拽车的人在她上车后把车倒拽三步,自己从袖儿里取出个手帕儿兜在头上,以此避过了凶神太岁。周公两算不济,感叹“这妮子好强也”。桃花女下车正是“黑道日” ,新人踩地,无不立死。她让石留住把两领净席铺在地下,行一领倒一领,把“黑道凶辰”换做了“黄道吉日” 。周公知此,二叹“这妮子好强也” 。桃花女入门正值星日马当直,新人进门踩马,必然被马“跑也跑杀,踢也踢杀” 。她命石留住取马鞍一副,搭在门限上,“那马顺顺的伏了,他跑也不敢跑一跑,踢也不敢踢一踢” 。周公得知,三叹“这妮子好强也” 。桃花女进入墙院,正值鬼金羊、昴日鸡两个神祗巡绰,若入墙院,必受其祸。桃花女请石留住把些碎草喂羊、米谷喂鸡,撒一步行一步; 又撒下些五色铜钱,等小孩儿们相争相抢,自己取个镜子照了脸,打闹着走进墙院,立于堂上。周公知之,四叹“这妮子好强也” 。桃花女入第三重门,恰是丧门吊客当直,她教石留住取弓箭先射三箭,然后“笑吟吟挪身来宅内” 。周公见此,五叹“这妮子好强也” 。桃花女入卧房,床正坐在白虎头上; 周公在那里响动鼓乐,要惊起白虎,伤害她的性命。她请彭祖叫来周公十三岁的小女腊梅陪伴自己坐一坐,把自己的鹤袖儿给腊梅穿上,她去后面更衣,被鼓乐惊起的白虎咬死了腊梅。周公一见桃花女活着,腊梅已死,“哀哀怨怨,烦烦恼恼,哭哭啼啼” 。彭祖、周公向桃花女求救腊梅,桃花女掐诀念咒,把三口净水喷向腊梅,腊梅立时活了过来,对周公说: “你下次再休弄这虚头了也” 。周公在桃花女面前接连失败,连女儿也对他表示不满,羞恼相激,又生毒计,命彭祖明日拿一把快斧砍倒城外东南角上的一棵小桃树,这桃树栽下一十八年,是桃花女的本命,树死人亦亡。

桃花女一下子就识破了周公的诡计,她让彭祖只从桃树半中间砍折,休要拿桃枝进门;若拿桃枝进门,桃花女便要死掉。拿着桃枝在门限上敲一敲,周公家死人一口,敲两敲,死两口,敲三敲,死三口。又教彭祖在她耳边高叫三声“桃花女快苏醒者” ,桃花女便得还魂。彭祖按桃花女所说的办理,周公原要害死桃花女,不想自己的女儿腊梅、儿子增福连同自己接连死去,桃花女反倒活了过来。彭祖这时又为周公一家求情,桃花女说: “据他这一片狠心,可也该死” 。但她毕竟是个好心肠的人,只是想治服周公,并非有意伤害其性命,便掐诀念咒,向周公及其子女身上喷水,使其一一复活。周公彻底认输,不以桃花女为仇敌,亲切地口称“媳妇儿” 。桃花女教训周公道: “我实指望承奉欢容,扶助家风,怎知你逞顽凶,设就牢笼,不许我身安寿永,到今日爻与卦两无功” ; 她又对增福解释说: “非是我指空、话空,做这等巧神通,也只为结婚姻本待谐鸾凤,因此上噀法水不惜救童蒙,到底个想前情尚觉伤心痛” 。她自叹“蹇命相冲,恶业偏逄,争些儿凶吉难同” 。但无论如何,总算“出五关,斩六将” ,成了名符其实的周公儿媳妇,所以她“今日个桃花依旧笑春风,再不索树头树底觅残红” ,她感谢“使心作幸白头翁” ,因为“若不是这些懵懂,怎能勾一家儿团聚喜融融” 。如果说前边那些斗卜把桃花女神化,那么最后这几段唱则把桃花女人格化了。桃花女本不是普通女流,“元是那上天的种” 。

此剧写桃花女斗败周公,治服周公,最后与周公一家喜结婚姻,表现了自恃精通周易的狠心财主周公的愚蠢,表现了心地善良的农家女子桃花女的过人本领,这应是此剧神奇色彩掩盖下的本质和内核。

元戏剧《贾仲明·度金童玉女》鉴赏

元戏剧《无名氏》鉴赏

《货郎旦》全名《风雨像生货郎旦》,主要写财主李彦和被 *** 出身的小老婆张玉娘逼得家破人亡的故事。

长安富户李彦和,开解典铺为生。家有妻子刘氏,所生一子春郎,年方七岁,又有奶母张三姑,潭州人。李彦和与上厅行首张玉娥长期作伴,打算娶张玉娥为妻;张玉娥又与另一闲汉魏邦彦暗中往来。李彦和一家的悲剧即由此发生。

李彦和回家与浑家刘氏商量娶张玉娥一事,妻子劝他不要娶为妾,“他是个万人欺千人货” ,娶了她,无异于“引的狼来屋里窝” ,必然引起家庭不和: “我怎肯和他轮车儿伴宿争竟多,你不来我行呵我房儿中作念着,你来我行呵他空窗外咒骂我,咱两个合口唱叫,你中间里图什么” 。不仅如此,娶妓为妾,还会弄得倾家荡产。是的,张玉娥“生得十分大有颜色” ,“怎知道误功名是那额点芙蓉朵,陷产缘唇注樱桃颗,啜人魂舌吐了香唾。只怕你飞花儿支散养家钱,旋风儿推转团园磨” 。李彦和不听妻子劝告,执意要娶张玉娥为妾。夫妻俩正说间,张玉娥收拾了一房一卧,已经找上门来了。李彦和妻刘氏嫌张玉娥先不拜她,张玉娥嫌刘氏不还礼; 李彦和只向着张玉娥,支使刘氏张罗庆新亲的茶饭。刘氏不愿为张玉娥那些“胡姑姑姨姨” 去张罗,大妻小妇当下打了起来。张玉娥向李彦和提出: “你若是爱他,便休了我; 若是爱我,便休了他” 。李彦和可怜巴巴地说: “二嫂,他是我儿女夫妻,你着我怎么下的” 。张玉娥提出: 如不休弃刘氏: “这等你放我家去罢”。李彦和无可奈何,只得把此话告诉刘氏。刘氏当下气得昏死过去,被李彦和救醒后,气姻喉堵,全身软瘫,责怪了李彦和几句后,便死去了。李彦和虽然贪恋张玉娥,但对刘氏的死,也非常悲痛,他高原选地,破木造棺,埋殡入土。

张玉娥因不喜李彦和,气死李妻刘氏之后,便和魏邦彦设下毒计,放火烧了李彦和家的房廊屋舍、金银钱钞。李彦和在狂风骤雨中同张玉娥、奶母张三姑、七岁孩儿春郎逃往洛河边。一路上,张三姑大骂张玉娥是“即世求食鬼狐犹” ,也曾“悬着名姓、靠着房门” ,“也曾买嘴料舌、推天抢地” ,“也曾挟着毡被,挑着灯球”,“可也曾半夜里当祗侯” 。雨停暂歇时,张玉娥命张三姑“将这褐袖来晒一晒”,张三姑回答说: “住了雨也晒甚娘褐袖,只愿的下雹子打你娘驴头” 。来到洛河边,张玉娥两次推李彦和下水,被张三姑扯住,未能得逞。李彦和不但没有察觉,反怪罪张三姑扯着他,不让他好好地走路。张三姑当面揭穿张玉娥“趁西风卒未休” ,要把李彦和“推落在水中浮” 的险恶用心,李彦和仍不责怪张玉娥。正在这时,有一个开船的梢公和张玉娥打手势,并喊叫李彦和快上船。机警的张三姑提醒李彦和: “哥哥,你休上船去,这婆娘眼脑不好,敢是他约着的汉子哩。” 李彦和不听劝阻,命张三姑休要扯他,上了贼船,还未站稳,就被梢公推下河去。张三姑扯住梢公,被梢公勒杀倒地。这时又有一个梢公喊着“拿住这贼” 过来了。那害人的梢公和张玉娥见有人来,偕同而逃。这贼“梢公”其实就是魏邦彦扮的。张三姑虽被梢公救醒,但面对洛河,走投无路。这时女拈各千户完颜因公事来到河边,听了张三姑与春郎的遭遇,欲 *** 郎为子。张三姑为了不使春郎娥死,愿卖春郎为千户之子,银两不拘多少,并主动提出立一文书为据。这一方面表现了她的厚道,另方面也说明她深谋远虑。张三姑本人也在无可奈何之下,给那位写文书的以唱货郎旦儿为生的张撇古老汉作了义女。

十三年后, 唱货郎儿的张撇古亡化已过, 死前嘱咐张三姑把他的骨殖送到洛阳河南府去。张三姑从张撇古那里已经学会了唱货郎儿担, 她不忘张撇古的恩情, 拿着幡儿, 背着骨殖,到河南府去,“口角头锇成疮,脚心里蹅成研,行一步似火燎油煎” 。来到一个三岔路口,向一放牛老人问路,不料这放牛的老人竟是李彦和。李彦和被奸夫 *** 推入洛河之后,河上游流下一块板来,使他得以抱板遇救,现在给大户人家放牛为生。他听张三姑以唱货郎儿为生,认为是“辱”没了他这“有名的财主。”张三姑要他跟随自己回河南府去,凭着自己说唱货郎儿,养活李彦和到老。李彦和虽然嘴里说放牛不比唱货郎旦儿生涯 *** ,但还是同意跟张三姑同回河南府。一天两人在驿馆歇宿,驿子唤去为千户大人唱货郎儿取乐,那千户大人还把一签儿烧肉给他两人吃。李彦和无意中检到千户扔到地上的一张揩手,和张三姑一起看时,发现这揩手的纸,便是当年卖春郎孩儿的文书。李彦和又观见这千户大人模样动静,和春郎非常相象,但又不敢贸然相认。张三姑便把张撇古生前为李彦和一家人编的二十四回说唱,唱给千户大人听。从李彦和贪杯好色、疏妻娶贱、气死贤妻、火烧家缘、彦和被害,一直唱到春郎被卖。千户听说春郎被卖已有十三年,当时只有七岁,胸前一点朱砂记,说明自己就是当年被卖的春郎,三人这才相认。原来,春郎长到二十岁,聪明智慧,骑的劣马,拽的硬弓。承袭了千户之职。户临终前,告诉了春郎家世,交给了他过房文书,让他在自己死后催趱窝脱银,寻找亲父李彦和。现在听了张三姑说唱奸夫 *** 使得他家破人亡的经过,春郎“拼的弃了官职,普天下寻去,定要拿的那奸夫 *** ,报了冤仇” ,方称其愿。话音刚落,祗从捉拿一对“欺侵窝脱银” 的贼男女来见,这一对贼男女正是春郎要寻拿的奸夫魏邦彦和 *** 张玉娥,春郎亲自将其斩杀,为亡母报了仇雪了恨。

此剧从思想内容上讲,还是揭露奸夫 *** 的,主要是抨击 *** 出身的小妻张玉娥,劝导人们莫要效法李彦和,娶妓抛妻,否则只能落个家破人亡的可悲下场。本剧第四折的曲调对后世影响比较大。货郎儿是流行于当时的一种类似于《莲花落》、《太平年》的说唱文学。此剧第四折作者用了十二支曲子描绘李彦和在娶妓之后的一连串可悲遭遇,内容虽是前三折剧情的复述,但因为唱词雄浑精炼,乐谱高亢激昂,曲词缓急得当,旋律扣人心弦,所以不但不给人以重复之感,反而使人回肠荡气,心潮难平。清代洪升《长生殿·弹词》一折,曲文乐谱便是摸拟《货郎旦》第四折十二支曲子而成。扬潮观的《吟风阁·快活山樵歌九转》也是使用《九转货郎旦》创作而成的。

戏剧鉴赏是与非的作者

元戏剧《贾仲明》鉴赏

《金安寿》又名《度金童玉女》,全名《铁拐李度金童玉女》,主要写王母身边的金童玉女下凡为人,享尽荣华富贵,三十年后经铁拐李反复点化,重返瑶池为仙的故事。

在一次蟠桃会上,金童玉女一念思凡,罚往下方,投胎托化为女真族,配为夫妇。金童托化为金安寿,玉女托化为童娇兰。娇兰生日,金安寿命摆起家筵,烧香点烛,笙歌罗列,“花遮翠拥,香霭飘霞,烛影摇红,月梁云拣,上金钩十二帘栊。金雀屏开玳瑁筵,绿蚁光浮白玉钟。爽气透襟怀,满面春风” 。正在金安寿夫妇大吹大擂,尽情享乐时,铁拐李化成道士前来化斋添寿。金安寿听道士说“从三岛来” ,要度他为神仙,往莲莱去,回答道士:“俺围珠翠冰绡内,胜蓬莱阆苑中”。道士要他出家,长生不老,金安寿声称自己在人间受用快活,不愿出家去吃菜根。他还象故意向道士夸耀似的叫出歌儿 *** ,载歌载舞,自己一旁听得入迷,看得出神,赞不绝口,欢喜不尽。道士言说尘世快乐不如仙家受用,他说尘世娇妻似嫦娥,卧房胜仙宫,不愿意撇下富贵娇妻去登仙界、乘苍鸾、跨彩风、稳坐瑶池紫府、俯视三茅太华。铁拐李见这两个业畜正在不省之乡,准备继续用心点化,度其脱俗成仙。

春天来临,金安寿和妻子出外,一方面躲避风魔道士的纠缠,一方面踏青散心。郊外鸟语花香,景色宜人,妻子“碾香轮将芳径穿” ,丈夫“摧骏把丝鞭袅” , “两口儿恰便似地长就并蒂花,水养成交颈鸳,天生下比翼鸟” 。正在这时,铁拐李又出现在他面前,拦住马头,鼓掌大笑,叫他出家逃命,不生不灭。金安寿对铁拐李说: 自己风流年少,娇妻妖娆。“怎肯生拆散碧桃花下凤鸾交” ,“怎舍的俺铜斗般锦窠巢” ,“说杀你驾青牛,乘赤鲤,骖白鹿,骑黄鹤,怎如俺这宝马雕鞍最好” ,“俺春风桃李,夏月葵榴,秋天金菊,冬雪红梅,一年中景物饶。料你那茅庵草舍,争似俺兰堂画阁” ,“休夸你香风不动松花老,争如俺月夜花朝,雨媚云娇” ,“跟你去九重春色醉仙桃,争如俺一生花柳从吾好” ,“你那里白云封洞烧丹灶,争似俺锦水流香泛碧桃。我这头巾上珍珠砌成文藻,鹘金厢系绣袍,紫丝缰金鞍骏马娇,葵花镫靴尖斜款挑,虞候亲随护从着,茶褐罗伞云也似绕,绛蜡纱灯月也似皎,重裀卧铺陈换副儿交,列鼎食珍羞拣口儿炮。你止不过掘黄精和土斫,砍青松带叶烧,蒸云腴煮藜藿,饮涧泉吃仙药。这两般可是那件儿好?”铁拐李听他把做人和成仙做了这一番比较,留恋尘世,不肯出家,想用仙术再行点化,把手中铁拐轻轻摇动,铁拐如同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样化道金光去了,金安寿虽然罕异,却并不动心。

为了防止风魔道士再来纠缠,金安寿和妻子把前后门重重闭上,两人在卧房中饮酒快活。夏景清和,避暑乘凉,好不受用。“系同心长命缕,佩避恶赤灵符” ,“夫贵妻荣” ,“美酒欢娱” ,同坐香车似连理,双并骅驹如比目。夫妻两人打扮非俗,关门饮酒,不料铁拐李从天而降,稽首相见,二来度脱。金安寿虽大吃一惊,但面对如花娇妻,执意不肯出家。铁拐李用手指着娇兰说: “你不过来,等什么哩! ” 娇兰向道士稽首,表示“省悟了也” ;金安寿见铁拐李“使机谋” ,扯碎他姻缘簿,掘断他前途路,“拆散燕莺孤” ,“摔碎连环玉” ,分开并头莲,不由得大惊失色,椎胸跌足,揉腮瞪目,如丧考妣,一只手揪住执袋,一只手扯住道服,把铁拐李“紧揪捽” ,“向明镜也似官府告去” 。金安寿去扯童娇兰,童娇兰不理他; 金安寿只觉一阵昏倦,便睡去了。他在梦中来到高山远涧、流水横桥、巨蟒盘树、猛虎伏地的一个无人去处。他眼晕心虚,手脚慌乱,躲于林莽之中,忽听有人呼唤“金安寿” ,连忙低首拜伏,原是铁拐李,告诉他这里是吃仙桃、饮甘露、伴猿鹤、龟鹿寿的“洞天福地” 。金安寿向铁拐李讨要娇妻,铁拐李又使出婴儿姹女,心猿意马,现形点化,金安寿虽悟初来路径,但仍迷正道,被婴儿姹女、心猿意马紧追不放,跌下涧中。觉来虽在旧处,但面目全非: 颓垣坏屋,枯木昏鸦,檐楹下站着个先生,正是风魔道士,对他说道: “金安寿,你省悟么,恰才蓬莱一梦,尘世早四十年。你原有仙风道骨,寻你那本来面目,休迷了正道” 。金安寿仍然固执地说:“仙风道骨,争如俺掩鼓笛儿者刺古,歌鹦鹉舞鹧鸪” 。铁拐李见他“尚俗牵未尽” ,又使机变,眼前一会儿是“百花烂熳,春景融和” ,一会儿是“炎天似火。暑气烦蒸” ,一会儿“黄花遍野,红叶纷飞” ,一会儿“朔风凛冽,瑞雪飘扬” ,金安寿目睹这天地造化,“才见垂扬绿,俄然麦又黄。蝉声犹未尽,寒雁已成行” ,怎能“不想个归根之处,直待临死也做工夫” ,于是省悟“拜辞了翠裙红袖簇,朱唇皓齿扶,梦回明月生南浦,向无何深处,步瑶池,游阆苑,到蓬壶” 。

金安寿、童娇兰重回仙界,变而为金童玉女,还了正身,向王母保证不敢再动凡心。王母说女真家多会歌舞,命他俩歌舞一回,自己欣赏一番。金童和玉女边舞边歌,歌唱脱生下界,享尽荣华,夫妻相爱的生活及女真家丰盛的筵会,表示从今省悟,安心天界,“临清流,临一带心快哉。玩明月,玩一轮情舒解。枕黄石,枕一块意豁开。卧白云,卧一片身自在,” “丫髻环绦,椰瓢执袋,麻袍宽快,布袜芒鞋” ,饥餐松柏,渴饮清泉,“安乐窠修真好避乖,翠林峦金碧楼台,纳头一觉回光入玄界,畅好是清也波哉。”

王母见金童夸赞女真歌舞,唤出八仙,歌舞一回给金童玉女看,金童听了长生歌,观了八仙舞,畅情怀,睁慧眼,道性明,决心“昨日过今日改” 。王母见金童玉女已归正道,便宣布说: “你本是大罗神仙,在人间三十余年。今日个功成行满,随群仙证果朝元” 。

此剧通过金童玉女托化为人的夫妻生活及重回天界的神仙生活的比较,说明两者各有利弊。尘世生活可以享受富贵荣华、儿女私情,但年月飞逝,时不我待; 仙界可以长生不老,但无富贵情欲可言。歌舞欢筵则为尘世仙界所共有。

题主是否想询问“戏剧鉴赏是与非的作者是谁”?作者是傅谨。

1、戏剧鉴赏的是与非系列是2017年8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2、本书主要讲述了西方戏剧以时间为顺序,东方戏剧以国别为顺序,说明了戏剧古老而悠远,并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映现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