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现实版)

2.求一篇《南京南京》的观后感?!

3.**是什么时候上映的

4.要写**观后感,请推荐几部中学生值得一看的**

5.求建军大业观后感800字,越快越好

拉贝日记观后感400字_拉贝日记观后感

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重要是描写感受,具体如下:

《唐山大地震》不是一部单纯的灾难片,更不是一部炫技的大场面特效片。尽管它的地震特效场面做得很震撼,但冯小刚导演的着力点显然并不在于此。

从震前漫天飞舞的蜻蜓,到震后惨不忍睹的一片废墟,这一过程大约只有半个小时,此后两个小时心灵的“余震”才是影片重点要表现的内容。导演冯小刚显然用了收敛的手段来煽情,而不像某些苦情电视剧那样没有节制。

影片如果将地震前主角们的幸福生活铺垫的时间再长一些,那么前后对比的悲情力度会更大。此外影片中间很长一段时间,对母亲和孩子失散后的生活交代略显琐碎和平淡,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全片的悲剧氛围。

扩展资料

主要剧情:16年7月27日夜,唐山地区爆发7.8级强烈地震,房屋倒塌,灾民无数。面对即将坍塌的危楼,丈夫方大强(张国强 饰)和妻子李元妮(徐帆 饰)都要去救被困的龙凤胎儿女方登(张子枫 饰)、方达(张家骏 饰)。

危急时刻,方大强拦住了妻子,冲进去营救时不幸罹难。李元妮在震后发现,一双儿女被困在一块水泥板两端,若要营救,必然牺牲一方。情急之下,她做出了艰难选择——救弟弟。此事成为方登心中难以磨灭的隐痛。后来,她被军人王德清(陈道明 饰)夫妇收养。

高考后,方登(张静初 饰)进入杭州医学院学习,并与研究生师兄杨志(陆毅 饰)产生了感情……方达被救却断了胳膊,李元妮以无私的母爱抚养他成人。成年后的方达(李晨 饰)去杭州闯荡,娶了媳妇小河(王子文 饰),并干出了一番事业。32年后,这家人的命运却因为5·12汶川地震再次发生了交叠。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现实版)

篇1关于影片《终极胜利》观后感

 很多资料,关于李爱锐(LiAi'rui,EricHenryLiddell、埃里克?里德尔、李岱尔)的介绍是这样的:1902~1945,英国苏格兰宣教士、体育运动家、教育家;1924年巴黎奥运会400米赛冠军。在天津从事宣教和基督教教育20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军关入山东潍县集中营;二战胜利前夜,因病逝世于集中营内。

 1981年,好莱坞导演休·赫德森将李爱锐前半生在英国生活的经历,拍成**《烈火战车》,影片用倒叙的手法,由18年哈罗德?亚伯拉罕的葬礼开始,回溯了英国历史上两个伟大的短跑选手(埃里克?里德尔,哈罗德?亚伯拉罕)振奋人心的跑步,成为奥斯卡史上个人奋斗的最佳体育励志片,勇夺第5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并且荣获1981年第34届戛纳**节基督教人道精神奖和金棕榈奖提名,在影坛上享誉盛名。

 《烈火战车》是颇具英国古典主义气质的**,片中只描述了主角之一的李爱锐前半生故事,后半生仅是寥寥几笔的字幕。李爱锐在跑步中他能感受到上帝在微笑,虔诚的基督教信仰,让他在巴黎奥运会上放弃参加周日的百米比赛,但在别的选手转让400米比赛名额后,打破纪录获得冠军,体育+信仰,讲述的就是一个有关信仰、荣誉和运动带来的。而香港老牌导演冼杞然最新执导的《终极胜利》,则把李爱锐后半生最为和最能体现其人道主义精神的经历搬上了银幕。

 盛誉之下的“上帝骄子”李爱锐放弃了在英国优厚的条件和待遇,回到了他的出生地--天津,开始了他近20年的教学生涯,和陕西人徐牛(窦骁)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将其运动家精神完全于教育和福音事工上,充满了朝气与活力,并且李爱锐衷心地期望贫穷落后的第二故乡中国能够尽快发展起来。远东战云密布,李爱锐将怀有身孕的妻子弗洛伦丝?麦肯齐,以及两个女儿送往加拿大避难,自己坚定地和徐牛一道进行敌后抗日,参加救治伤兵和接济难民的活动。珍珠港后,李爱锐和两千欧美籍人士被日军关入山东潍坊集中营,身心饱受摧仍旧坚持抗争,直到最后拒绝了首相丘吉尔的特别照顾,将离开集中营的宝贵名额让给了怀孕的妇女战友,1945年2月21日病逝于潍县集中营,至终都未能见过最小的女儿一面。

 冼杞然是香港老牌导演、德宝的第二代掌门人(个优秀的**管理专家,他任职德宝执行总裁期间没赔过钱),同时也是拍中产阶级白领喜剧片的代表人物之一(《三人世界》系列》),在涉及到战争、动作、历史、传记性质的的作品,冼杞然也有《西楚霸王》(张艺谋监制)、《黑猫》系列是代表作。冼杞然拍摄的《终极胜利》有约瑟夫·费因斯(《莎翁情史》、《偷香》、《温柔地杀我》等男主)压阵,也有窦骁加盟,并且看得出影片投入成本不小,但和《黄石的孩子》、《拉贝日记》、《面纱》等片一样,是意义大于水准。海外大咖领衔,窦骁的功能也如周润发、张静初、黄秋生在前边几部片的功能,影片视听技术都没问题,但缺失了真正的灵魂,究其原因,一来是没有拍出真正的纪录加历史味道,只能说是个故事,二来手法有些陈旧。尤其是窦骁在片中抛弃妻子一路追逐着约瑟夫·费因斯,老港片兄弟情的感觉油然而生,放眼当下则基情满满。

 篇2关于影片《终极胜利》观后感

 “他们应可振翅高飞,为展翼的雄鹰;他们应可竞跑向前,永远不言疲累。”

 这是一座墓碑上的铭文,献给墓中的不屈的灵魂--李爱锐,他原名叫EricLiddell,是一位出生在天津的苏格兰短跑名将,夺得过奥运会冠军;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在天津的一所中学里当了近20年的教师;他更是一位不屈的斗士,在被日军囚禁于集中营之后,从未屈服于肉体和灵魂的折磨,始终保持着奋斗的品格,遗憾的是,在抗日战争行将胜利时,他却因脑瘤而逝世于日本集中营。

 在1981年,李爱锐的人生被拍成了**《火的战车》(Carrosdefuego),讲述了他的前半生,并获得1982年第54届奥斯卡金像奖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四项大奖。

 在,李爱锐的后半生故事,则有华语着名导演冼杞然经过十年的精心打磨,被隆重搬上大银幕,这便是战争**《终极胜利》(TheLastRace)。

 在《终极胜利》中扮演男一号李爱锐的,是来自好莱坞的着名演员由约瑟夫.费因斯,他因《莎翁情史》、《兵临城下》等一系列影片而被国人熟知,由英国演员出演同为英国人的李爱锐,是毋庸置疑的形神兼备,参演影片的还包括内地着名演员窦骁、台湾英俊小生涂世旻等等,影片以细致的笔触,真挚的感情,带领观众共同走入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终极胜利》的故事,由李爱锐在中国授课开始,直至他被冲撞入学校的日本人抓捕,关入集中营成为人质,故事才缓缓展开,那是一段漫长的岁月,日军的凌辱,中国民众的救济,在一堵高耸的电网墙之间,发生了很多惊心动魄却感人至深的故事,但历史不是歌功颂德,李爱锐也不是万能之神,在与凶残的日本军人的抗争过程中,他被殴打,被关押于露天的猪笼,被禁食禁水,受尽折磨,而生病之后也没有得到丝毫的治疗,最终命丧于侵华日军的深牢大狱,全片的悲剧色彩,是对法西斯战争的强力控诉。

 关押李爱锐的集中营于在山东的潍县,就是今天的潍坊,这里盛产风筝,在影片《终极胜利》中,透过集中营狭窄的天空,也能经常看到鲜艳的风筝在高高的天上飘,那是对自由的向往,但也是对自己的牵绊,一颗颗渴望自由的心,却在法西斯侵略者的残暴下,无处安放。当然,影片并没有正邪分明的对各方人物进行符号化的描述,无论是被关押的国际友人,还是施暴的日本军人,以及来回往复的中国民众,特别是以徐牛父子为代表的周边百姓,莫不性格鲜明,经得起推敲。

 影片的舞美置景非常写实,无论是巍峨高耸的教堂,还是逼仄阴暗的牢房,以及众多的室外场景,都得到了真实的还原,在影片中看起来质感十足,再加上全片故事所饱含的悲怆与奋斗,不屈与抗争,无不闪现着人性主义的光辉,因此说《终极胜利》是一部二战题材的史诗片,也并不为过,毕竟这是一部根据真实的历史改编,由国际阵容担纲、主创精心打造的战争**。

 《终极胜利》的筹备历时十年,期间导演冼杞然一直在搜集资料和构思创作,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的真实性,多次前往加拿大、英国等地寻访生还者并搜集相关资料,还长期在潍县集中营观看纪录片,体验生活,影片在中国、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地实地拍摄,浓缩到影片中,是一段厚积薄发的抗争历史,而本片的配乐,则有来自香港的音乐家鲍比达担当,影片中沉郁的音乐,配合波澜壮阔的大时代背景,却是一群被放逐于集中营的禁锢灵魂,给观众带来巨大的视听震撼,

 《终极胜利》虽然没有将镜头投向正面的战火阵地,但其所聚焦的,是另一场看不到硝烟的战争,与日军的斗智斗勇,与日军的赛跑竞技,李爱锐以一个饥肠辘辘的血肉之躯,永远的挺立在了恍若人间地狱的集中营,影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系列类似题材的故事,比如《辛德勒的名单》,比如《美丽人生》,比如《囚车驶向圣地》,比如《裸露在狼群》……而本片的主演约瑟夫.费因斯,与《钢琴师》中的阿德里安.布洛迪,也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无论是境遇,还是造型,那些单薄到令人心痛的骨瘦如柴,恰恰更坚强的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鼓舞着我们一直的前进之路。

 任何时候,再残暴的敌人,即便摧毁了我们的肉体,也不能打败我们的精神,因为只要意志尚存,终极胜利必将属于坚强的我们。

 最后安利下本片的主题曲,由鲍比达创作,香港着名歌手叶丽仪演唱的《笑着离》,让她,为我们的英雄李爱锐,再一次唱起安魂之曲,愿逝者永安,世界永远和平,再无灾难与战争:

 多身不由己纷乱世界里

 挣一丝空隙用力的呼吸

 熬过了梦境又一个晨曦

 在黑暗中告诉自己此刻正黎明

 踏杂的蹴音消失尘烟里

 撑着一口气要生命继续

 血泪不足惜愿可歌可泣

 颠沛流离庆幸一路同行曾有你

 养育我的绿色大地

 你可知道

 我用最切慕的心呼喊你的名字

 然后悄悄笑着离

 篇3关于影片《终极胜利》观后感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奋不顾身的加入到抗日战争的伟大事业中,最终在中国这片热土上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样的事迹应该有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白求恩,毕竟白求恩得到过的高度赞扬,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故事跟这个人,并不是白求恩。跟白求恩在医学上成就非凡不同,今天的主人公是1924年奥运会四百米短跑冠军、苏格兰人李爱锐。

 李爱锐是苏格兰人,但出生在中国天津,他曾获得世界奥运冠军,但是却放弃了国外优质生活而选择回到正在遭受日本侵害的中国天津教学。教学期间,窦骁饰演的徐牛一直是李爱锐的司机,两个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却因为对和平的向往跟对侵略者的憎恨而成为莫逆之交。1943年李爱锐被送进潍县集中营关押,徐牛只身前往,并扮成附近村民,不断给予李爱锐帮助。在集中营身心饱受摧残的李爱锐竟然拒绝了英国首相丘吉尔的特别照顾,将离开集中营的宝贵名额让给了一位怀孕的妇女。悲剧的是,1945年2月21日李爱锐病逝于潍县集中营。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以李爱锐夺取奥运会冠军为题材拍摄的**《烈火战车》,该片曾荣获第5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如果将这段故事当做李爱锐的前半生,那么显然《终极胜利》就是《烈火战车》的续集之作。只不过,冼杞然十年磨一剑,在《终极胜利》中将视角更集中于在战火纷飞的硝烟里,那些在现代观众看来是视觉冲击的战场上,曾经的李爱锐经历了那些非人版的待遇!

 关于二战集中营为题材的**我们经常看到,但似乎都距离我们很远很远,《辛德勒的名单》、《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以及年的大热片《索尔之子》,看完或许很震撼,但终究不像《终极胜利》这样,活生生的人就曾经真实的存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残忍压抑的集中营就曾经真真切切的矗立在山东潍坊。带刺喷火的电网围墙,不寒而栗的滥杀无辜,会让人在那么一瞬间觉得人类生命的渺小,在无情的大时代面前,人如蝼蚁,生死难测!

 《终极胜利》台前幕后阵容豪华惊人。导演冼杞然虽然近几年鲜有动静,但他曾在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掀起不小的波澜,包括后来的香港**金像奖陈嘉上都是通过在冼杞然导演的《三人世界》中担任执行导演而被大众所熟知。在营造大场面史诗感方面,冼杞然绝对称得上专家级导演,多年前的《西楚霸王》,如今的《终极胜利》,虽然时代不同,但是无处不在的大气磅礴却始终贯穿全片。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负责本片配乐的香港着名音乐制作人鲍比达,他的名字令很多人牵起那些早已湮没的记忆中的歌声,如今他为《终极胜利》担任配乐工作,在情绪烘托方面功不可没。

 李爱锐直到病逝都未能如愿见到自己的第三个女儿,我想这是他终其一生都难以解开的心结,然而,时代面前,每个人都充满着无奈,只不过,李爱锐将这份无奈转化为坚强和无私。在战火硝烟中散发的人性光辉,李爱锐值得所有人尊敬!

求一篇《南京南京》的观后感?!

**一开篇,屏幕上涌出一片人名,我知道那是遇难者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生命从这个世界上以外的消失,突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我赶紧向某人要了两张手纸,我怕我忍不住。

地震的那十几分钟,我感觉拍的很好,很震撼。我一直张着嘴在喘气,心在嗓子眼,感觉下一口就提不上来了。楼房倒塌的那些镜头我感觉很有内涵:“伟大”、“高举”、“万岁”、“战无不胜”,多么崇高的神圣词汇,多么伟大的革命理想,在灾难面前都被摔得粉碎。在23秒里,人就像虫子一样被上帝抹平,然后当大地平静之后,无数扭曲的尸体被留在了这个世界上,身上还带着血迹,就像我刚刚拍死的蚊子。人太渺小了,面对命运,甚至连反抗的时间都没有。

16年解放军在唐山抗震救灾的那段我很喜欢,流泪了,但是并不满意。我对这些展示国家力量的镜头具有天生的崇拜感。据家里老人们讲,当时解放军救援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很多幸存者是灾区人民自己从废墟下面挖出来的,比如**里面的方达。解放军大多也不大懂得如何救援,很多幸存者本可以不截肢,但是当时很急,于是成了一生的残废。但是他们当时看见解放军,看见一车车连绵不断的解放军,他们感到安心了。派人来了。唐山人民对于解放军的感情是深厚的,但是**里面却用简单的特技一遍遍的循环播放车流、人流、飞机空投的救灾物资。那些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普通士兵,他们为了的指示,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为了这座城市的重生,他们献出了汗水、鲜血、甚至生命。然而这一切都被这部**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取而代之的一对善良的军队干部夫妇领养了一名漂亮的唐山孤儿,这名孤儿据说以后可以做文艺工作。这是真实的,但是这是对解放军抗震救灾伟大精神的抹杀,也是对这对夫妇善良初衷的抹杀,更是对那个充满崇高理想年代的抹杀。

好了,到此本**的灾难片部分结束,进入苦情电视剧阶段。徐帆演的很用心,很投入,但就是有那么一点点过火,她那一口走味的唐山腔,感觉像是在话剧舞台上。也许她是有意的,如果她压得住火,我想我会哭的很厉害。她送方达的那段戏应当是整部戏里最感人的部分了。汽车停下了,方达回到了她的身边。镜头一转,汽车里奶奶沉默的表情。“把方达带走就是要了元逆的命啊!”而此刻,方大强母亲的心却早已死了。看着徐帆佝偻的背影,我突然想起了我母亲也经常显露出佝偻的老态,眼泪刷的一下就下来了。

此后的**完全的进入了电视剧时间。支线情节有头无尾,结局不用看就可以猜到。方达加元妮,方登加养父母这两条线并行不悖,基本没什么关系。张静初一如既往的表现出她的花瓶演技,时不时的秀几句英语(在《拉贝日记》里她就是这样),以此显示显示她的国际范。陆毅一出场就一脸无辜的坏相。你不想演坏人,我懂的,但是导演让你跑送子观音的龙套,没办法。贾媛媛他爸贾志国也打了一回修电话的酱油,二十年过去了,你胖了,岁月无情的为你留下了富态的啤酒肚。唐山美,杭州美,温哥华更美。社会主义拆光了再建设,盖广场,盖百货大楼,然后留下你的小屋,等着死去的亲人们回来。你说买了房,搬了家,他们就找不到了,于是她还真就找回来了。方登蹲在自己的坟边,突然起身,然后慢慢的走两步,找个清凉的地方又突然蹲下,我知道你要嚎啕大哭了,果不其然。

不得不说,陈道明和陈瑾演得很好,很稳很自然。陈道明演戏很有爆发力,给陆毅的那一巴掌,坐在沙发上突然拍起来“你到哪去了”,都很流畅。陈瑾淡淡的酸气,和她临终前对张静初的爱的表白都很到位。这让我恨得牙痒痒,养父母都这样了你也不回来看一眼,就忙着和陆毅在寝室里,抓被单造小人,太不是个东西了。

说一下这部**穿帮的地方吧,其实这里面很多不是穿帮而是广告。以前找穿帮是乐子,现在找穿帮,正中了广告商的下怀。

1988年(**说是86年后的两年),陈道明和陈瑾商量给张静初报志愿的事。陈道明穿87式军服带中校军衔没问题,陈瑾带文职干部军衔就不对了。1988年4月,中央下发《中国文职干部暂行条例》,规定文职干部不授军衔,不着统一的制式军装,只佩带统一的胸章符号,胸章背面有“中国文职干部胸章符号”字样。直到1992年4月中央决定为全军文职干部配发与现役军官相同的制式服装,佩带文职干部肩章、领花。 1992年,陈瑾饰演的养母都不在了吧。

徐帆惦记儿子,花了5000块装了个电话机。这个情节没大问题。我们家那边88年前后电话还在按级别装,要不就的有钱排着。我家94年装的,还花了2000多。但问题是,谁听说过没电池就不响的电话?电话机通话的电不是从电话线里来的么?贾圆圆他爸,你这酱油打得太有才了。

军队的房子,尤其是军区宿舍那种,在过去是严格按照级别给分的。16年旧军装,看不出陈道明的级别,但就两屋一厨来看已经是不小的干部了,从后面倒退,我估计是营连职干部。88年中校军衔,县团级;90年左右大校军衔,师局级。可这房子怎么就一直没换过呢?是怕张静初找不回来呢,还是真的像传说中的安德罗波夫一样在做总书记前一直住70几米的公寓?这是多么优秀的***员啊!

90年工商银行的存折什么样?是那个红皮的么?不,那是就是90年代末的样式。90年代初的工行存折是蓝色软皮的,上面画着人民储蓄的标志。工商银行,你作为赞助商,花了那么多钱,就不能把道具提供的靠谱一点?

李晨90年左右在杭州蹬车穿kaT恤,96年回家穿ka羽绒服。我第一次认识这个牌子是99年看意甲尤文图斯的队服,那时候斑马军团的赞助商还是SONY。根据ka的介绍,ka是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的。96年你有钱了,可能是去欧洲买的,90年那件呢?是在地摊买的么?看来那时候杭州的山寨货很新潮,不负温州义乌之盛名。

方达96年有钱了,于是在剧组的安排下买了辆宝马。那时候宝马奔驰林肯凯迪拉克,没个一百多万根本下不来。可能你太有钱了,不在乎这一百多万,可你这香槟色的宝马样式也太新了吧,新到我都想钻进车里看看中控台上的GPS。说到开车,不能不提本部影片最大的硬伤。根据199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管理办法》,残一肢的方达是不可能申领驾照的。这么些年你无照驾驶,就没被警察逮着过么?

为了表现海外华人的爱国之心,编剧安排张静初在温哥华看CNN的新闻。一洋大叔说,“有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你”,然后张一脸的无知状。CNN的新闻,灾区一片狼藉,连个人影都没有,主持人一个人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就像是在拍国家地理的纪录片一样。外国记者进入地震核心灾区已经是地震发生将近一周之后,那时候总理都二赴汶川,写下“多难兴邦”了。在这之前的几天里,你就不知道汶川地震?这再买机票赶回国,从北京买票去成都,里外里折腾几天,废墟下的幸存者还等得了么?归根到底一句话,《唐山大地震》的剧组,你们找找CNN最早播发的汶川地震的新闻会死啊!你们拍的是**不是电视剧,道具就不能准备的精良一点么?

这部**一共140分钟,头40分钟,我一直在看**,并时不时感到眼眶湿润。后100分钟我一直在找这样的乐子。没办法,情节太松散了,跟不住。有人说,《唐山大地震》是华谊公司准备投拍的同名电视剧的超长宣传片,我觉得是有道理的。令人遗憾的是,这么一个伟大的题材被冯导浪费了。据说在此片开拍之前曾有专门的红头文件要求“避免引起伤痛回忆”。唐山大地震和一样,是我们这个民族最深处的心痛。以仇恨掩盖受伤,以亲情化解痛楚,难道是我们这个民族缺乏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勇气?**结束的时候,随着王菲的歌声,出现了一望无尽的人名墙,那不是一堵堵墙,那是几十万意外逝去的生命。说句题外话,我衷心期望:做土木的,做设计的,盖房的,买房的,把楼盖好,把桥修好,设计的合理些,施工多用些粗直径的钢筋,多用些高标号的水泥,不要急着赶工期,该养护好的的一定养护好。工程中层层扒皮的现状我们改变不了,但希望每层都少扒一些,多留一点给工程,给工人。我们花两三万一米买来的房子,不期望他升值多少,只希望在灾难来临之时能保我一命。这是我看过本片之后最真切的感想。**头二十分钟太恐怖了,当年多少唐山人是因为简陋的预制板楼房而丧命,这样的悲剧在汶川地震中又一次重演。我真切的期望这样的悲剧能够从此在中华大地上绝迹。

我还希望中国以后即使再次遇到如此强烈的地震,遇难者的名字无法刻满一堵墙。所谓“天佑中华”不过是对未来美好的期待,“国人当自强”才是真真切切的道理。

在本文结束时我也像《唐山大地震》一样,我是真诚的:

向唐山大地震中不幸遇难的二十四万同胞表示深切哀悼,向浴火重生的英雄城市唐山表示致敬

**是什么时候上映的

舍友说这是一部没有内涵的**,我只能说她的眼睛让泥堵了。

据说这部**是根据德国人拉贝日记编排而成的,也许以前这类体裁的片子还加入了很多中国人单方面的元素,但这一次,应该是站在一个中立人的角度据实拍摄而成的吧。正因为这样,才让我更加痛苦。

朋友问我,看**让你最难受的是哪个地方?

我只能说,**中的每一个镜头都触目惊心,难以找到一个“最”字。

我不知道人为什么可以残忍到这种地步,看看他们残害国人的卑劣手段吧。

把人密封在屋子里活活烧死;

把人赶到水边用机枪扫射;

挖坑活埋,埋完之后还在上面踩一踩,脚下还有裸露在外面的人头;

对如蝼蚁一般密集的民众用机枪扫射……

“全死了……”

首都南京变成一座废墟,

到处都是尸体,军人的,百姓的,老人的,孩子的,男人的,还有一丝不挂的女人的……

到现在眼前还是那些被拉去当“慰安妇”的女人们以及她们死后还裸露着白花花的肉被拖车拖走的情形。

当一个国家的难民营要用女人去换取食物时,我们还剩下什么?

意外的发现,竟有一群受害者,中国和日本是一样的。

每一个士兵到来,百合子都机械的张开双腿。角川第一次找她,他们抱头痛哭,那一次,她唤走了他的爱情;

角川第二次找她,她忘记了他是谁,只知道糖好甜,有家乡的味道;角川第三次找她,她已经死了。

在沉重的同时,也有让人欣慰的事——唐天祥的太太怀孕了,而且小豆活下来了。孩子总是让人充满希望……

看完**之后,我在想,现在大家都在大谈建立中日友好关系,我们真的可以宽容的忘记那场惨绝人寰的战争吗?我们该如何教育我们的后代让他们不忘国耻?我们如何让祖国更加强大,永远不要再有那么悲痛的战争发生?……………………

要写**观后感,请推荐几部中学生值得一看的**

——2007年

南京1937--1996年

屠城血证--1987年

南京 南京--2009年

拉贝日记--2009年

五月八月--2002年

黄石的孩子--2008年

南京梦魇(美国拍的)--2007年

黑太阳731--1988年

求建军大业观后感800字,越快越好

《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革命历史题材

1 英雄郑成功

2 战争

3 甲午风云

4 火烧圆明园

5 红河谷

6 我的1919

7 开天辟地

8 南昌起义

9 百色起义

10 洪湖赤卫队

11 青春之歌

革命历史题材(二)

1 长征

2 红色娘子军

3 万水千山

4 白求恩大夫

5 张思德

6 南征北战

7 渡江侦察记

8 烈火中永生

9 英雄儿女

10 上甘岭

11 铁血大动脉

革命历史题材——抗日战争系列(三)

1 小兵张嘎

2 铁道游击队

3 地道战

4 地雷战

5 野火春风斗古城

6

7 血战台儿庄

8 狼牙山五壮士

9 平原游击队

10 归心似箭

11 鸡毛信

革命历史题材(四)

1 大决战——辽沈战役

大决战——淮海战役

大决战——平津战役

2 大转折

3 大进军—— 大战宁沪杭

大进军—— 南线大追歼

大进军—— 解放大西北

大进军—— 席卷大西南

革命历史题材——伟人系列(五)

1 走近

2 和他的儿子

3 在1925

4 外交风云

5 万隆之行

6

7 共和国

8 1928

9

10 孙中山

11 青年刘伯承

革命历史题材——人物系列(六)

1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李时珍

3 林则徐

4 詹天佑

5 嘎达梅林

6 骆驼祥子

7 聂耳

8 冼星海

9 雷锋

10 焦裕禄

11 蒋筑英

12 孔繁森

革命历史及少儿题材

1 开国大典

2 共和国之旗

3 国歌

4 国庆纪事

5 世纪大典

6 没头脑和不高兴

7 渔童

8 骄傲的将军

9 宝莲灯

10 宇宙与人

少年儿童题材(一)

1 无声的河

2 六月男孩

3 我是一条鱼

4 欢乐公主

5 妈妈没走远

6 宝葫芦的秘密

7 会飞的花花

8 良心

9 25个孩子一个爹

10 背起爸爸上学

少年儿童题材(二)

1 豆蔻年华

2 花季雨季

3 暖春

4 一个都不能少

5 真情三人行

6 城南旧事

7 红樱桃

8 闪闪的红星

9 啊,摇篮

现实题材

1 惊涛骇浪

2 紧急迫降

3 冲天飞豹

4 横空出世

5 冲出亚马逊

6 弹道无痕

7 高原如梦

8 法官妈妈

9 离开雷锋的日子

10 惊心动魄

11 首席执行官

12 凤凰琴

这是我们学校要这个暑看的,还要写观后感啊~~(郁闷0) 呵呵

推荐给你吧 有这么多 你自己选些**吧 O(∩_∩)O哈哈~

思路:首先介绍影片,再概括中国初建的窘境,最后展示自己的观感。多写中国建立后的伟大,历史给予我们的思考,我们应该做到什么。

正文:

作为“建国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建军大业》延续了《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的大气磅礴、气势恢宏的特点,整个影片给我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高潮迭起却又感人至深,影片结束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我的内心都无法平静。

导演刘伟强大胆选用了很多青年演员:刘烨扮演,朱亚扮演,马天宇扮演林彪、刘吴然扮演粟裕,等等。正是这一个个鲜活甚至略显稚嫩的面孔才更能拉近我们与伟人们的距离,褪去近乎神秘与崇敬的光辉,让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感同身受的体会到当年领袖们对革命的澎湃与艰难探索。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中国革命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完完全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国内国际局势纷繁复杂,各种、帝国主义势力在苦难的中华大地上竞相角逐。

国际上,列强环伺,鲸吞蚕食着中华大地。这一时期正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如奥匈帝国、德国同老牌儿的资本主义强国如英法之间争夺殖民地的斗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的阶段,并最终演变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当时的中国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列强争相瓜分的目标。

国内,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胜利的果实,复辟失败最后身败名裂而死,北洋集团分裂,军阀林立,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各个军阀争相投靠帝国主义做其在中国殖民统治的代理人。这一时期军阀混战、互相攻伐,国内士匪横行,商人投机倒把,民不聊生,劳苦大众已经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

在这样复杂的局势下,年轻的***人也曾天真,轻易的相信了国民党派,真心诚意的开始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共建黄埔,想再造共和、救民于水火。

可是随着北伐军节节胜利,蒋介石独裁的野心也就日益膨胀,逐渐排挤***员并最终演变成4.12。影片刚开始描绘的就是这一段历史。当派举起屠刀时,手无寸铁的学生和已经被收缴了武器的工人纠察队只能像待宰的羔羊一般,任人幸割。

当井冈山会师的欢呼响彻云霄的时候,、这两位伟人四手相握,面对“千难万险,九死一生”的八字感慨,同样也用八个字“星星之火,可以嫁原”大胆而又坚定的对未来的中国革命做出了准确的判断。最终经过二十一年不忘初心,坚持不懈的斗争,***人最终***民军队,荡涤宇内,扫平四海,赶走了国民党派,改天换地,建立了新中国。

看完本影片我感触良多,当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用自己的坚持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而处于生活安逸的新时代的我们,当我们在人生中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候,我们怎么还能有理由轻言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