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呼风唤雨的世纪的课文主要内容

2.新课标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范文

3.四年级语文上册新课标人教版教案

4.历史上,有哪些事情惊人的相似?

5.<<西游记>>的赏析

6.求一个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完整课教案,要附有板书设计的。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反思_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四年级上册教程语文内容有:

第1课《观潮》

第2课《雅鲁藏布大峡谷》

第3课《鸟的天堂》

第4课《火烧云》

第5课《古诗两首》

第6课《爬山虎的脚》

第7课《蟋蟀的住宅》

第8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第9课《巨人的花园》

第10课《幸福是什么》

第11课《去年的树》

第12课《小木偶的故事》

第13课《白鹅》

第14课《白公鹅》

第15课《猫》

第16课《母鸡》

第17课《长城》

第18课《颐和园》

第19课《秦兵马俑》

第20课《古诗两首》

第21课《搭石》

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第23课《卡罗纳》

第24课《给予是快乐的》

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27课《乌塔》

第28课《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30课《电脑住宅》

第31课《飞向蓝天的恐龙》

第32课《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语文是语言以及文学、文化的简称,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较随意,直接易懂,而书面语言讲究准确和语法;文学包括中外古今文学等。此解释概念较狭窄,因为语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艺文(文学、曲艺等),还有很多实用文(应用文)。通俗的说,语言就是说话艺术。

在“语言文字”这一短语中,语言是狭义的,特指口语。语言文字的实质即广义的语言。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言语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 言语文化。语文又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简称。

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等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一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运用书面语和口语的能力;一是记忆和理解语言和文化的知识,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化学。任何语种都属于语文的范畴,文艺文和实用文都是语文中的文章体裁,不仅仅是指文学的东西才是语文。

语文,是新中国人文教育科学中以典范的古今书面语言作品为教学媒介、以启迪并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以同化现代化的书面语言交际规范和同化现代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人文心理为任务的基础学科。

29呼风唤雨的世纪的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学会书写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语言文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为什么要敬畏汉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方块字所营造出的神秘意境;感受诗歌中文字创造的奇迹;理解方块字的含藏不尽的意蕴。体会作者对中国语言文字热爱的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认读生字词,教师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由文章题目入手,引发学生思考:“敬畏”是什么意思?“敬畏”是“敬重、畏惧”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

 1、 默读课文,解决生字障碍。

 2、 板书本课生词,了解学生认字的情况。

 3、 理解词语。(能直接理解的,直接理解,不能直接理解的,借助工具书理解或读书联系上下文理解。)

 告诫:警告劝戒。

 积淀:积累、沉淀。

 杳无人影:空旷辽远得不见人影。

 意蕴:内在的意义、含义。

 言简意赅:言语简单而意思概括。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三、 熟读课文

 用形式多样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度自己喜欢的段落。锻炼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对本课的兴趣,但切忌越读越烦。

 阅读方式可取提问读,师范读,评价读,默读体会等方式。

 (读出“追忆往事”、“敬重”、“畏惧”之感)

 第二课时:

 一、 深入课文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熟悉了课文,练习了朗读,明白了一些词的意思,同时我们也初步了解了“敬畏”一词的意思。再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自己的对“字”的敬畏之情的。

 1、小时候受大人的影响——“敬惜字纸”。(2、3)

 关于“敬惜字纸”同学们可以阅读一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材料。通过对课文及阅读材料的阅读,你对“敬惜字纸”有何理解?(古时候人们对字的敬重,崇拜同时也是对文化的敬重!对生命的敬重。)带着这种敬重把这段话再读一便。师指导朗读。

 2、小时候读《聊斋志异》的情景,初步感受方块字的神奇。(5)

 我们祖国的方块字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个多么鲜活的生命啊!同学们你们在读书的时候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读书时你有没有过身临其境的感受?读什么书时,你是否也曾随着作者一起哭过?笑过?恐惧过或轻松过……(多指明说说)瞧!这就是方块字的神奇之处哇!让我们再来深入体会作者的这句感慨吧:“方块字啊,你不是神仙,用得好,你也具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啊。”

 3、回忆自己读古诗的经历,感受方块字创造出的奇迹。(6、7)

 多么神奇的方块字啊!它记录女歌唱家月光下不绝如缕的'歌唱,那声音凄婉苍凉,从一个世纪“响到”到另一个世纪,余音依然在字里行间萦绕,没有消散。这是什么?这是生命的延续,它承载的是女歌唱家的灵魂啊!

 指名读最后一句。

 4、谈自己对中国文字的认识。(8)

 联系全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实际理解为什么作者说:“汉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正是作者层层深入的介绍中国汉字的神奇的生命力的。所以作者才最后感慨道:汉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

新课标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范文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中的一篇课文。

题目中“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在课文中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

扩展资料

《呼风唤雨的世纪》一共有5个自然段, 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20世纪是呼风唤 雨的世纪。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科学技术对人类的意义。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点明文章的主旨——科学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写作特点

第3、4自然段中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人们生活在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只能在神话中“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但是拥有了科学技术,人类就能改造自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不再是神话,现代科学技术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可见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作用十分巨大。

第5自然段中,作者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点明文章的主旨: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四年级语文上册新课标人教版教案

#教案# 导语《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主要为孩子们介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设计意图:

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

 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教学时以“神五”发射为突破口,通过课件、品读感受千年梦圆的激动、自豪,体会千年梦圆在于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体会并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资料,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有梦吗?(学生交流)我们中华民族更是有着许许多多的梦,你们知道至今为止我们已圆了哪些梦吗?(教师板书:圆)

 2.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跨越历史的长河,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补充课题)指名读,齐读。

 3.“千年梦”指什么?“圆在今朝”又指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划出能解释课题的句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交流

 (1)文中哪句话准确地表明了题目的意思?谁来说一说。[课件出示:中华

 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指名读,齐读)读了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学生交流)

 (2)是啊,[出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齐读)数千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中华民族是何等的自豪与骄傲啊。

 3.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2——10自然段,用简洁的话概括中华民族实现千年梦的过程。

 三、细读课文,品味艰辛

 1.随着神舟五号飞天,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向学生出示杨利伟穿着太空服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杨利伟在走下飞船接受访时候说的三句话。[课件出示]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范读)你怎么理解这三句话?(学生交流)简单的三句话,让我们明白了[出示句子]:没有他们的辛勤努力,就不会有这飞行正常,使人感觉良好的飞船,就不会有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这里的他们是指哪些人呢?

 2.请同学们读课文第7自然段,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3.交流

 (1)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抓住“一百一十”、“三千多个”,从这两个数字中你读懂了什么)(参与完成这项工程的单位非常多,团结合作)

 (2)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你体会到了什么?

 (3)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和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

 (4)出示三个句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刚才研究的这一组句子,你能感受到了什么?(团结合作、同心协力、忘我工作、不懈努力、默默奉献……)

 (5)出示:梦圆的过程中有太多的感人故事(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读读这段文字[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有一座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600多位航天工作者,他们牺牲时平均年龄还不到25岁,有的人为了寻找飞船的残骸活活渴死在了茫茫沙漠中;有的人为了攻克技术难关,年轻的生命早早的凋零;有的人为了排除险情,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同学们这一座座墓碑不会说话,却告诉我们很多很多,谁来说一说。(指名交流)

 四、补充拓展,深化情感

 1.千年的历程,千年的努力,才迎来了这梦圆的一刻,就让时光倒流到2003年10月15号,我们一起回顾神五飞天激动人心的一刻。(播放神五飞天的)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2.作为炎黄子孙中的一员,你不想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告吗?(齐读课题)

 3.“千年梦圆在今朝”,我们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读解放军军官作家蔡桂林在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实现了之后创作了一首诗《炎黄飞天梦》(配乐朗读)

 4.虽然我们的千年梦圆了,但我们依然没有停止追梦的脚步,在载人航天事业上,我们又取得了哪些成功?(请生介绍)

 5.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富有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了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我们还想圆哪些梦?(请学生说)出示句子(接读):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太空。

 6.有梦就有希望,有梦就有追求,圆梦的任务将落在你们的肩上,让我们为中华民族更高远的梦想,时刻准备着吧!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归纳主旨的能力。

 2、通过课堂讲演,提升学生自信心

 3、使学生大致了解历国人飞离地球的努力、所付出的代价以及取得的成果

 4、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之对于航空航天知识有所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

 掌握相关的词汇。

 三、教学过程:

 1、对句子的理解: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规模、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国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成为了美好的现实。”

 2、板书: 梦

 3、同学们,大家有梦吗?说说看你们都有什么梦?

 很好,千年前,古代的人们一直在做一个梦,这个梦是——

 对,飞天。但是这个梦一直都没有实现,直到现代才由航天人员们圆了这个梦,那就是,神舟飞船的上天。

 跟我一起念,千年梦,圆在今朝(齐读)(板书 千年)

 4、大家想想,“千年梦”是什么(飞天的梦想或者上天等等)?

 5、那“圆在今朝”又是指什么呢?(神五上天等等)(个别回答,3-4个,答案不一定,与内容有关即可)

 6、那谁来总结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古代的飞天梦想,神舟飞船的上天2-4个,答到即止)

 7、大家事先预习过了吧?那我们来把课文划分一下段落,大家说,课文应当分为几个部分?

 回答得很好,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文章第一至三自然段,飞离地球预备,起

 8、我们先来看第一段,在古代有哪些飞天的传说呢?(嫦娥奔月,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和“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4-5个

 9、那么,古代的这些想法有什么特点呢?谁来说?(1-2个,存在于传说之中,并没有真正实现,或者想象)

 “(但是这些都只是想象中的内容,只是存在于传说之中),直到明代才有个人真正地尝试了飞天,他的名字是——”

万户

 很好,虽然万户的飞天尝试很遗憾地失败了,但是他的科学精神却遗留至今,大家阅读第4至9自然段。

 首先看第四自然段,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预备,起——

 10、大家说,这段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11、那承接上文的有哪些部分呢?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

 12、大家能举个例子说明是什么代价吗?

 万户

 13、嗯,那开启下文的部分,也就是后半句了,它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中华民族并没有因为失败而放弃飞天的梦想,而始终坚定执着,不断努力。

 14、这体现了怎么样的航天精神?(想想看,即使失败了也没有放弃,而是始终坚定执着,不断努力。)

 坚持不懈

 15、对,那我们的航天人最终成功了没?

 16、哪件事情证明他们成功了?

 神舟五(六)号上天

 嗯,这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圆了飞天的梦想(板书圆),但是这过程极为艰辛,大家看到第七自然段,一起来读,1992年9月21日,预备,起——(齐读)

 17、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载人航天工程的困难?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规模、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如果回答其他的内容,则为措施或者付出的代价)

 18、嗯,很好,请坐,那谁来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呢?

 显示出的巨大勇气和决心,也充分说明了中国航天工作者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和辛勤劳动。

 19、大家说说,我们的航天人都做出了哪些努力和贡献来克服困难,完成这个规模、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的工程?

 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任务,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铺盖搬到工厂车间;

 等等全段剩下几句

 20、付出了这么大的艰辛与努力,有的人甚至连生命都搭进去了,却没能看到梦想实现的那一幕,大家说,我们的航天人是不是很伟大?

 21、这体现了哪些航天精神?

 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

(引导,他们这么拼命努力是出于对祖国的——热爱,那么体现的航天精神有,热爱——祖国,由三千多个单位合作,这个需要怎样的精神?团结合作,很多人还没看到梦想的实现就猝然长逝,一心奉献不求回报,这体现了——默默奉献的精神,)

 大家知不知道,在酒泉航天城有一座烈士陵园,(PPT)这里面安葬了500多名烈士,他们为了祖国的航天梦坚守岗位,拼命工作,直到最后牺牲生命。他们,是我们这个国家,我们民族,最可爱的人们。他们没有歌手明星的光鲜亮丽,也没有政客呼风唤雨的权力,但是没有他们,就没有神五神六等等飞船的上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祖国的强大与富强,在酒泉,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墓碑,姓名,生前所属的单位。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

 22、大家是不是对我们的航天人产生了崇高的敬意?好,现在就让我们把内心的情感,化成我们的热情,一起来读这段话。载人航天工程,预备,起(齐读,领读)

 我们航天人的努力有没有取得成果?(有)对,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03年10月15日有了结果。让我们看到第八自然段,成千上万人的努力,预备,起——

 23 、终于是成功了,我们中华民族延续了千年的航天梦,在这个时刻,终于是圆满完成了。大家想不想看看火箭发射的画面呢?(播放)

 24 、回过头来,我们神舟五号也就是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说明了什么呢?

 中国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成为了美好的现实。

 25、嗯,谁来理解一下这句话?

 好,你认为该怎么读?好,就请你带领大家一起来读。

 26、同学们,我们国家在神舟五号飞船上天之后,还发射了神舟六号,大家知道神舟六号飞船与神五有什么不同吗?

 多了两个人

 对,神五意味着我们拥有了载人航天的能力,神六则说明我们的飞船可以承载多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层次,在太空的环境下,多一个人都需要诸多的变化和调整。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最后两段,完成我们的千年梦(齐读,领读)。

 四、教学结束:

 回顾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中华民族的千年航天梦想,谁来总结一下这中间体现了哪些航天精神?

 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

 对,正是这些航天精神,支撑着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刻苦钻研,默默奋斗,直到最后圆梦。而载人航天之后,我们还将发射空间站,探索月球,火星,航天精神,将会一直延续下去。好的,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篇三

 学习目标

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神州五号”、“神州六号”在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导入: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2.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小结: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定目标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结合本单元学习重点和课文前的提示,自己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全班交流,确定本节课的共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

 2.小组合作,互检互评自学效果,深化提高。

 3.全班交流。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轮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2)交流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顺势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教师相机板书: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3)交流本文在表达方法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四、拓展读写,升华情感

 1.“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

 3.“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并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神州五号” 飞行成功仅仅三年,“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又飞上了太空。(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们,请你来为本文作者填补这一空白:把“神州六号” 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5.请2~3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下的文字,互相评议。

历史上,有哪些事情惊人的相似?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原创] ,共79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

新的一学年又开始了,为使本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能更加有效地完成,我在期里借阅了第七册语文书和《教师教学用书》,现结合教材特点和教学要求及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特拟定了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班有学生10人,其中男生6人,女生4人。根据上学年抽考的情况来看,全班参考10人,均分67分,及格8人,及格率80%,优生5人,优生率50%。

二、教材理解

1、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按专题编组。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本册教材改变以往几期将每课词语列在书后,而是将每篇课文的词语列在每组课文后为“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

2、教材重难点

①重点学习18篇精读课文,掌握其中的生字词语,重视朗朗训练、默读训练。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言;向课外扩展延伸。

②学会写书信。

③积累语文园地和精读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三、教学目标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造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和学会生存的启蒙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2、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辨别形近字。

3、继续学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本册的20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中心句,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能分清文章中的事物与联想;能提高默读的速度;能选择句子的表达方式;学会积累词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会读科普文章,初步掌握阅读方法,了解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结合课文的学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6、能有中心有详有略地记一件事;能用先概括后举例的方法写人;练习从内容、词语、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把自己写得不具体的作文改具体;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能写书信和其他常见应用文;会在文章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逐步养成课外读物阅读的习惯。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

四、教学策略:

1、要熟悉本册教材的学期教学目标,把握单元教学和课文教学目标,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好课时教学目标。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朗读、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基本的训练,本册教材有两个单元着重进行默读和背诵的训练,课堂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努力让全班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本册教材的单元训练点编排,考虑到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联系。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注意表达的方法,从读中学写。听说训练除了教好4次听说训练外,阅读教学中要练习听话说话。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本册教材的一个特点是各单元有明确的阅读、习作、听说训练点,教学中要把这些训练点的要求落到实处。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转移到训练目标导向上来。一篇课文教学2-3课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要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训练时,要发挥“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提示”的教学,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前;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中进行;还有的可以在学完课文后再巩固、加深认识。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本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基础,以解放思想、一心一意抓课堂教学为重点,以干事创业、放开手脚抓质量为突破口,以新课程标准为指针,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为目的,真抓实干,扎实工作,为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成绩而努力奋斗。

6、给学生推荐读课外书《格林童话》和《爱的教育》。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1 8.25—8.29 1 观潮

2 9.1—9.5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3 鸟的天堂 4 火烧云

3 9.8—9.12 语文园地一 5 古诗两首

4 9.15—9.19 6 爬山虎的脚 7 蟋蟀的住宅 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5 9.22—9.26 语文园地二 9 巨人的花园

6 9.29—10.3 "国庆"

7 10.6-10.10 10 幸福是什么 11 去年的树 12 小木偶的故事

8 10.13—10.17 语文园地三 13 白鹅

9 10.20—10.24 14 白公鹅 15 猫 16 母鸡

10 10.27—10.31 语文园地四 17 长城

11 11.3-11.7 18 颐和园 19 秦兵马俑 语文园地五

12 11.10—11.14 20 古诗两首 21 搭石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3 11.17—11.21 23 卡罗纳 24 给予是快乐的 语文园地六

14 11.24—11.28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7乌塔

15 12.1—12.5 28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语文园地七

16 12.8—12.12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30电脑住宅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17 12.15—12.19 32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语文园地八

18 12.22—12.26 期末复习

19 12.29—08.1.2 期末复习

20 1.5—1.9 期末考试

1 观 潮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

2、课件。(图文并茂、声乐结合)

第一课时

直奔“潮”,整体感知

1、释题知“观潮”。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观 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2、人文理“观潮”。

a、导人。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

b.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品味“奇”,感觉奇观

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 ”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a、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

◆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奇:声音、形4k)

b.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

潮水的长。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

潮头的高。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

潮水的气势猛、声音响。“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吗?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呢?

◆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

◆欣赏课件:同学们都谈得挺不错的,那么钱塘江大潮真正到来的这一刻是不是与大家刚才想的一样呢?那就请大家一起凝神观赏这惊心动魄、壮丽奇特的一刻吧!+品读回味:欣赏了潮水来临之际的壮观,令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遣词造句之功夫,我想大家会读得更好了,是吗?

◆对话追问: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

◆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

◆配乐朗读:“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更奇的还在后头!请往下读。

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a.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b.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c“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4、品读“潮来前”的“奇”。

a.过渡:的确,钱塘江大潮还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当然,平时的钱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相盼。

b.引读: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

深悟“奇”,回归整体

;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

第二课时

读文,理清层次

1、回忆;上节课我们品味了那“天下奇观”所带给我们壮观的景象、奇特的感受,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还记得一开始大家读了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后,你们发现这里都是在写什么?一、二、五自然段又各写了什么?

分小组读段落。

2、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分段)

积累,课外拓展

1、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共有5处,相机点拔比喻句的样式。如:好像、犹如、形成)

2、自主积累:自选感兴趣、欣赏的精彩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再次回放全文的课件,图文并茂)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4、练习课堂作业。

5、课外拓展:(任选一题)

a、上网搜索、电子阅览、图书馆查找:我国其他“天下奇观”的景点的资料和,相互交流。

b.合作研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可以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

c.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

◆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断。

◆ 抒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

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

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如:“移、脉、卉、罕”等)

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

a……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b.……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c……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抓住要点,简要复述

1、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具体内容。

2、指名概括课文的内容。

深入研究,晶位语言

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

a、作者用什么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b.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

c.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点拨:

1、作者用非常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结合理解“不容置疑”。

2、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范围广大,形态多样,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

3、这些景观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觉;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结合理解“人迹罕至”。

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1、选择最精彩的语段多读几遍。

2、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神奇景观的资料,在班级交流。

3 鸟的天堂

学习目标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制作大榕树,百鸟飞翔和画眉的课件。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揭题

1、出示“天堂”,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羌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

出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交流:你喜欢读哪一节?

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的词语:

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

精读大椿树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图文对照:欣赏图画(课件——大榕树),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以从课文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词来概括。

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写的词,有不合适的吗?井把它划去。

4、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自古的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

5、指名读。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3c5L生根,有许多根

<<西游记>>的赏析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有一些历史片段,总在后人读来有着极度相似的感觉。

现在我就来说一说关于有哪些历史相似的片段。比如说汉高祖刘邦在取得天下的时候是因为有谋圣张良支持!刘备能够三分天下,也是因为神人诸葛亮为他出谋划策。朱元璋能够定鼎明朝的基业也是因为他的军师刘伯温的计策。

而且这三段历史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相似点就是他们三个人都习过黄石天书,也就是后面所说的奇门遁甲术,用民间的传说来讲,就是他们能够呼风唤雨,有一般人不能企及的能力。

例如诸葛亮曾经用草船借箭,帮助刘备获得了10万支箭羽,刘伯温也用自己的奇门遁甲之术,帮助朱元璋在争霸天下的过程中屡屡占得先机,最终一举夺得了天下,建立了大明王朝的200年基业。

虽然他们三位的帝王和三位贤人所处的朝代,不同历史的具体也不完全相同,但是他们的关系,夺得天下所用的方式我极其相似,而且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他们三个人算是隔代相传的师徒,最开始的应该是张良获得了无字天书,然后自己通过修改之后被诸葛亮获得,最后又被刘伯温所得到帮助朱元璋。也许正是因为这部书,把他们相串联起来。

历史,有些时候会发生惊人的巧合,这些既是意外又是必然。也许在冥冥之中就有我们不认识的力量在影响着这个世界,或许也是正是因为这一点孔圣才会说敬鬼神而远之吧。

求一个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完整课教案,要附有板书设计的。

《西游记》在我国是流行极广,影响极深的一部充满浓郁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秀作品 , 它以纵横驰骋绚丽幻想,曲折有趣的故事情节,宏大的结构和壮阔独特的场景,在我国史上别开生面,为我国文学史上神怪创作里程中一块高高耸立的丰碑。

西游记》与《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誉为“四大奇书”。它受到大读者的喜爱。

《西游记》产生于十六世纪的中国明朝嘉靖(~)时代,距离今天已经四百多了。说《西游记》是“奇书”,“奇”在里呢?主要有三点:第一,它“驾虚游刃”“布置幻景”“平空结构”,是“楼海市”,却又 “幻中有真”;第二,书中多“谑虐”,“浪谑笑虐以恣肆”,用此等手法,表达作者的“傲世之意”;第三,书中师弟四人,各一性情,各一举动。距今五十多前,鲁迅写在《中国史略》和《中国的的变迁》,对上述《西游记》的“奇”处有精辟的概括与论述:“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变化施为,皆极奇恣”,“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误)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都喜欢看,这是他的本领。而且叫人看了,所容心不像《三国演义》,见刘胜则喜,见曹胜则恨。因为《西游记》上所讲的都是妖怪,我们看了,但觉好玩,所谓忘怀得生,独存赏鉴了——这也是他的本领。”

《西游记》的反抗斗争思想,当然是由孙悟空来体现的。孙悟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是人民英雄式的典型。他两次出世都惊天动地(第一回从花果山上仙石迸出,第十四回从五山下石脱出),是石头生成的硬汉。闹三界,反天宫,是这条硬汉开初的光辉斗争;西路上斩妖除怪,又须与唐僧的软善和猪八戒的`馋,贪,撒谎,不坚定的习性斗,是孙悟空斗争史的最后完成。功果完满,恰如其分地被赐与“斗战胜佛”的佛号,即使此刻,他还向捉弄人的菩萨斗战一番。孙悟空虽然是石头出的猴身,有人所不能有的神通,但他的性却是社会人。七十二变化,斗云,力大无穷等等,加上睿智的头脑,无私无畏`光明磊落的品质,使他能够战胜一切,取得光辉的业绩。然而他在处理四众人际关系方面暴露出不少弱点,如高傲自视,不尊重别人,好捉弄人等等,使得他与师傅与八戒的关系,有时闹僵,因此他也不止一次地自吞苦果,被师傅念紧箍咒,以至被驱逐,是“能人”不自检点,不自约束的负面后果。与孙悟空对称的是唐僧`猪八戒。唐僧软善、不真好坏,猪八戒懒、馋、不坚定 、好撒谎;但唐僧为了取经事业,有百折不回的精神,八戒的呆头呆脑所表现出的相朴质品性,也是正面,负面并存,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好则一切皆好,则一切皆坏,此所以成为有鲜明个性的典型人。是大作家吴承恩的本领,吴承恩笔下的许多神佛妖怪,大都如此。

《西游记》是中国封社会后期作家创作的,它的神奇想象与夸张则是作家知觉地在现实生活基础上幻想升华。《西游记》的夸张`想象类别有下述各端;()石头产生生物;孙悟空之诞生来自仙石迸裂。()洒酒止火;孙悟空在朱紫国洒酒化雨,浇灭妖怪放的火。()砍头再长,剖腹洗肠;油涡洗澡;如孙悟空在车迟国的施为,等等。

对《西游记》进行鉴赏之余,应对它里面的人物则应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还有一个课堂的教案,有点幼稚,但还可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读《西游记》教案

.整体感知:

过渡语:()、哪位同学来把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人?时?事?)有多少回?可分为哪几部分?(生答)。

师结: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一百回。可分为三部分:一至七回:大闹天宫;八至十二回:唐僧出世;十三至一百回:西天取经。

、总体概括:

过渡语:是啊,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那同学们读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生答)

师结:奇、妙 、好等。对,西天路上艰险和灾难的体现者,大都是动物变化的妖精,克服这些阻难的也是猴、猪的精灵。它就象是一部妙趣横生、兴味无穷的童话。从文学欣赏角度说那就是一个字:“美”。

过渡语: 读后你认为它在哪方面写得美?(生答)

师结:(情节 人物 环境)

(二)走进《西游》

.西游故事会

过渡语:我知道,同学们现在读,故事情节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好!咱们来开个西游故事会吧。请看大屏幕!

过渡语:同学们最好这么来谈:我认为……情节好。因为……比如:…….

师引导:比如:()、我认为第四、五、六、七回很好。这可以概括为“大闹天宫”。因为它很曲折,比如:先封他为弼马温,他听说是“没有品从”下界了,自称“齐天大圣”,招安后让他看管蟠桃园,结果他乱了蟠桃会,反了天宫。我也认为这段好,因为它最能反映孙悟空的反抗精神。这大闹天宫的确是孙悟空叛逆性格的集中体现。

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来总结:

()、 我认为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一情节也很好。因为它很曲折、生动。比如:妖精先变为少女,又变为老太太、老爷爷,表现得很可怜,使师徒两人产生误会,赶走了孙悟空。

()、我认为第、、回很好,它很吸引人。它可以概括为:“三借芭蕉扇”。第一次借到的是的,越扇越火越旺,第二次借到了又被牛魔王半路骗回。第三次才在菩萨的帮助下成功了。也怪了,那铁扇公主为什么不借扇给他呢?其中定有原因!因为孙悟空收服了她的儿子红孩儿。他们之间有仇。这是第几回中提到的?是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教师总结:所以这些故事是相对完整而又相互关联的,《西游记》就用了这种冰糖葫芦式的结构,情节生动曲折。这是拥有读者的决定因素,吴承恩在这方面可谓功底深厚!

.《西游》美景旅行社

过渡语:有心周游世界的同学想过把瘾?《西游记》中作者提到了海外仙山,天上灵宵宝殿,水中龙王宫,地下阎罗城,这一切都光怪陆离,每一处都极尽了描摹功夫。接下来我们该欣赏什么了?(环境)

过渡语:那么你认为最美的段落是什么?可以读,可以背,可以赏,可以改。请仿造这个句式开头:“我认为--------地----------景写得很美,作者用了----------------等手法写出了此景的独特之处-----------。”

师引导:例如:第一回作者在写寻访菩提祖师时,写到了他的住处,我认为这段很美。

师点拨:这哪里是中的句子,这简直就是一首诗。你认为它美在哪里?它是先总写,再分写的,句式也很整齐,对偶排比用得好。中还有很多的自然景物的描写,比如说第五回中,对蟠桃园内景色描写。他把把熟的桃子说成是“簇胭脂”“酒醉”非常形象。

师结:揣摩句子,不仅要看它用了什么修辞,什么句式等表面特征,还要发现其内在的技巧。 比如:(师出示“大闹五庄观”中孙悟空寻找人参树一段,标出以下三句:“推开两扇门,呀!却是一座花园”;“又见一层门,推开看处,却是一座菜园”;“走过菜园,又见一层门”。)参照标出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有一种悬念,把主要的写在后面,层层推进,能吸引读者。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

师结:因此景物描写,一般都有衬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三)凝思《西游》

()明主题

过渡语:() 好了,我们刚才一起来探讨了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以及相关的情节和景物描写,大家说得非常好。可常说文学是表达作者对某种生活的认识,吴承恩写《西游记》跟他所处的明朝社会有什么联系呢?为何不直接写现实生活呢?

师引导:《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即是明朝社会的投影。塑造孙悟空的形象寄托自己的理想,反映人民的愿望;妖魔代表了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皇帝不是昏君就是暴君……。

过渡语:()那么我们通过刚才的探讨,结合我们现在的实践来谈一下,读《西游记》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师结:作品意义-----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地实现某一崇高目标。

()析手法

师引导:作者为了巧妙地表达这一主题意义,才描写了一个虚幻的神魔世界,你从《西游记》里学到了哪些写作技巧?阅读名著应从哪几个方面去把握?

师结:(丰富奇特的想象)(诙谐幽默的语言)(曲折生动的情节)(鲜活典型的形象)(优美独特的环境)(冰糖葫芦式的结构)(鲜明深刻的主题)等。

()质解疑

过渡语:()大家现在可以说说读《西游记》时的问题了,互相切磋,讨论。

师引导:如,有学生问:“如果没有唐僧,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让孙悟空一个人去取经就好了!”

师:这大概是很多人的一个困惑吧,谁能帮他解释?

生:不行,孙悟空他有时管不住自己,一会儿不知跑哪儿去了!

生:不行,这么写又表现了什么呢?表现不出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人物的性格也得不到展示。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孙悟空可是三性统一的形象,他的“猴性”需要一点约束。没有唐僧不太好吧?同时,就像西方《鲁宾逊漂流记》、《老人与海》一样,《西游记》是一部人类战胜困难的战斗史,也是一曲战胜自然的凯歌,这么写也在于为这一主旨服务吧?

()练兵场

过渡语:老师也收集了一些问题,大家有没有兴趣来试一试读书效果?请看大屏幕选题!

(请记分员作好记载。)

总结: 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语言,在于精彩的故事,在于典型的人物,在于深刻而独到的主题。它给予心灵的滋养,。今天,我们一起在经典名著的殿堂里领略了名著的魅力,汲取了智慧,净化了心灵,丰富了精神,愉悦了人生。这堂课快结束了,但是,名著——还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等待我们去发掘。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学修养的提高,再过半年,一年,五年,再读这部书,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感受的!请先把这种感受用歌声传达出来吧!

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凝思《西游记》,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四、课前准备:()、阅读原著,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学生分组

五、教学时数: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语:()、人们常说“四大名著”指哪些?作者是?你最喜欢哪一部?(生答)。

()、你了解它的什么知识?(生答)。谁了解这部最多呢?(生抢答)。这节 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好!先请大家倾听一首歌曲。(出示思考注意并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

(一)、远望《西游》

.整体感知:

过渡语:()、哪位同学来把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人?时?事?)有多少回?可分为哪几部分?(生答)。

师结: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一百回。可分为三部分:一至七回:大闹天宫;八至十二回:唐僧出世;十三至一百回:西天取经。

、总体概括:

过渡语:是啊,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那同学们读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生答)

师结:奇、妙 、好等。对,西天路上艰险和灾难的体现者,大都是动物变化的妖精,克服这些阻难的也是猴、猪的精灵。它就象是一部妙趣横生、兴味无穷的童话。从文学欣赏角度说那就是一个字:“美”。

过渡语: 读后你认为它在哪方面写得美?(生答)

师结:(情节 人物 环境)

(二)走进《西游》

.西游故事会

过渡语:我知道,同学们现在读,故事情节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好!咱们来开个西游故事会吧。请看大屏幕!

过渡语:同学们最好这么来谈:我认为……情节好。因为……比如:…….

师引导:比如:()、我认为第四、五、六、七回很好。这可以概括为“大闹天宫”。因为它很曲折,比如:先封他为弼马温,他听说是“没有品从”下界了,自称“齐天大圣”,招安后让他看管蟠桃园,结果他乱了蟠桃会,反了天宫。我也认为这段好,因为它最能反映孙悟空的反抗精神。这大闹天宫的确是孙悟空叛逆性格的集中体现。

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来总结:

()、 我认为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一情节也很好。因为它很曲折、生动。比如:妖精先变为少女,又变为老太太、老爷爷,表现得很可怜,使师徒两人产生误会,赶走了孙悟空。

()、我认为第、、回很好,它很吸引人。它可以概括为:“三借芭蕉扇”。第一次借到的是的,越扇越火越旺,第二次借到了又被牛魔王半路骗回。第三次才在菩萨的帮助下成功了。也怪了,那铁扇公主为什么不借扇给他呢?其中定有原因!因为孙悟空收服了她的儿子红孩儿。他们之间有仇。这是第几回中提到的?是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教师总结:所以这些故事是相对完整而又相互关联的,《西游记》就用了这种冰糖葫芦式的结构,情节生动曲折。这是拥有读者的决定因素,吴承恩在这方面可谓功底深厚!

.《西游》人物辩论会

过渡语: 除了情节之外,还有没有你最喜欢的认为美的地方?(人物)

师引导:在这部神魔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形象。(师板书“人物”)关于神佛你能说出几个?(玉帝、王母娘娘、如来佛、菩萨(师演示剧照)这些可以说是最上层的了。还有吗?托塔李天王、赤脚大仙……、还有巨灵神、土地神等小神小仙。当然在取经路上也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妖精无数。同学们说说看?黄袍怪、精细鬼、蜘蛛精、蝎子精(其它略)

师引导: : 可谓人物繁多,不能一一细数,我们就只来看师徒四人吧。可以评一评论一论。(显示四人剧照。)这师徒四人中除了唐僧之外,他们都是神性、人性、动物性的和谐统一,那么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谁?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他赞成的你也可以反对。不过你要拿出理由来证明你的看法。请用下列格式整合自己想说的话:

“-------本来是--------,后来-------------我认为他(她)是个------------------又------------------的人,能从-------------------中看出。”

孙悟空

师引导:()、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武艺高强,有神通。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变化无穷。

师点拨:他本来就是天地灵化之物,后来又吃了(蟠桃),饮了(玉酒),盗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八卦炉内炼就了他的(火眼金睛),增强了他长生不死的本领。 (括号内文字学生说出)

()、 他还聪明机智。能识破机关,看清真面目。比如:答应菩萨西天取经前他曾要了个条件:“叫天天应,救地地灵”,还要了三根救命毫毛,这为后来遇难留了后路。

()、 我喜欢他,还因为他很有人情味。比如:在第二十七回中,孙悟空走前那声声“师父”。我读的时候就非常感动。 教师补充:在此时他为了拜一下师父,“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这里体现了孙悟空对师父的留恋和无奈。

()、他非常勇敢,如果没有他力战妖魔,就不会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我虽然喜欢他,但孙悟空也是有缺点的。比如,不愿让人提起“弼马温”那不光彩的过去。有时还管不住自己。

教师总结:说得很好,常言说:人无完人。孙悟空的魅力就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的约束。正因为他性格的多彩多变,亦庄亦谐,我们才更喜欢他。

猪八戒

师引导:() 我喜欢猪八戒。因为他能吃苦。比如:在高老庄时,丈人称他“倒也勤劳,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

() 他强硬。被捉后往往骂不绝口,不求饶

() 勇敢、单纯。能与悟空协力合作,心直口快,有什么说什么。

() 我反对!因为他好色、贪吃、懒惰。在天宫调戏嫦娥被贬,高老庄又强抢民女。让他寻山他却睡了。

() 我也反对,不仅如此,他还爱贪小便宜,留有私房钱,不坚定,动不动就分行李打退堂鼓。

师总结:猪八戒身上的这些缺点其实也是我们人性的一些弱点,在这四个人当中他就是一位丑角,正因为他的“丑”才增强了幽默感和作品的真实感,在艺术上才“美”起来。

唐僧

师引导:()、我喜欢唐僧的正派、有同情心。如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中要嫁女儿给他时,他“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蛤蟆。”一心向佛。 (对。我同意,在第五十四、五十五回中也体现了这一点)

()、我不喜欢他。因为他好坏不分,软弱。在第二十七回国误信坏话将悟空赶走,是不能原谅的。

师点拨:所以作者也写了让他自食其果的情节。哪位同学举个例子?()、在第三十回中他被妖怪变成了一只斑斓猛虎。悟空笑他:“师父啊,你是个好和尚,怎么弄出这等个恶模样来也?

教师点拨:其实,唐僧毕竟是肉眼凡胎,对妖魔鬼怪是无能为力的。

过渡语:沙僧呢?有没有喜欢的?

()、不喜欢,他太老实了

( )、喜欢,这就是他的特点,老实本份,任劳任怨

师结:《西游记》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语言诙谐幽默。《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即是成功地创造了的主人公-------和另一个人物----------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充分体现了个性美。人物完人金无足赤,四个人物形象各具特点,有优点也有不足。那么你从中有何体会呢?(生答)

师结:要全面、公正,要学会欣赏别人,不能一偏概全。

.《西游》美景旅行社

过渡语:有心周游世界的同学想过把瘾?《西游记》中作者提到了海外仙山,天上灵宵宝殿,水中龙王宫,地下阎罗城,这一切都光怪陆离,每一处都极尽了描摹功夫。接下来我们该欣赏什么了?(环境)

过渡语:那么你认为最美的段落是什么?可以读,可以背,可以赏,可以改。请仿造这个句式开头:“我认为--------地----------景写得很美,作者用了----------------等手法写出了此景的独特之处-----------。”

师引导:例如:第一回作者在写寻访菩提祖师时,写到了他的住处,我认为这段很美。

师点拨:这哪里是中的句子,这简直就是一首诗。你认为它美在哪里?它是先总写,再分写的,句式也很整齐,对偶排比用得好。中还有很多的自然景物的描写,比如说第五回中,对蟠桃园内景色描写。他把把熟的桃子说成是“簇胭脂”“酒醉”非常形象。

师结:揣摩句子,不仅要看它用了什么修辞,什么句式等表面特征,还要发现其内在的技巧。 比如:(师出示“大闹五庄观”中孙悟空寻找人参树一段,标出以下三句:“推开两扇门,呀!却是一座花园”;“又见一层门,推开看处,却是一座菜园”;“走过菜园,又见一层门”。)参照标出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有一种悬念,把主要的写在后面,层层推进,能吸引读者。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

师结:因此景物描写,一般都有衬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三)凝思《西游》

()明主题

过渡语:() 好了,我们刚才一起来探讨了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以及相关的情节和景物描写,大家说得非常好。可常说文学是表达作者对某种生活的认识,吴承恩写《西游记》跟他所处的明朝社会有什么联系呢?为何不直接写现实生活呢?

师引导:《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即是明朝社会的投影。塑造孙悟空的形象寄托自己的理想,反映人民的愿望;妖魔代表了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皇帝不是昏君就是暴君……。

过渡语:()那么我们通过刚才的探讨,结合我们现在的实践来谈一下,读《西游记》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师结:作品意义-----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地实现某一崇高目标。

()析手法

师引导:作者为了巧妙地表达这一主题意义,才描写了一个虚幻的神魔世界,你从《西游记》里学到了哪些写作技巧?阅读名著应从哪几个方面去把握?

师结:(丰富奇特的想象)(诙谐幽默的语言)(曲折生动的情节)(鲜活典型的形象)(优美独特的环境)(冰糖葫芦式的结构)(鲜明深刻的主题)等。

()质解疑

过渡语:()大家现在可以说说读《西游记》时的问题了,互相切磋,讨论。

师引导:如,有学生问:“如果没有唐僧,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让孙悟空一个人去取经就好了!”

师:这大概是很多人的一个困惑吧,谁能帮他解释?

生:不行,孙悟空他有时管不住自己,一会儿不知跑哪儿去了!

生:不行,这么写又表现了什么呢?表现不出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人物的性格也得不到展示。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孙悟空可是三性统一的形象,他的“猴性”需要一点约束。没有唐僧不太好吧?同时,就像西方《鲁宾逊漂流记》、《老人与海》一样,《西游记》是一部人类战胜困难的战斗史,也是一曲战胜自然的凯歌,这么写也在于为这一主旨服务吧?

()练兵场

过渡语:老师也收集了一些问题,大家有没有兴趣来试一试读书效果?请看大屏幕选题!

(请记分员作好记载。)

总结: 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语言,在于精彩的故事,在于典型的人物,在于深刻而独到的主题。它给予心灵的滋养,。今天,我们一起在经典名著的殿堂里领略了名著的魅力,汲取了智慧,净化了心灵,丰富了精神,愉悦了人生。这堂课快结束了,但是,名著——还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等待我们去发掘。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学修养的提高,再过半年,一年,五年

这里有所有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数学教案下载,还有高考试卷下载,你可以去看看。

://blog.sina.cn/s/blog_5a6d69470100bmn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