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风俗手抄报模板_过年风俗习惯
1.春节有哪些习俗?
2.春节的时间和习俗是什么?
3.春节有什么习俗,
1、祭灶王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王,祈求神明保佑新年合家平安,风调雨顺。祭灶王通常会点蜡烛,然后摆上芝麻糖,寓意是粘上灶王的嘴巴,不许说坏话。
2、扫尘
农历腊月二十四是“扫尘日”,要扫房子,给家里来个大扫除,家里的边边角角都要打扫到,寓意是扫除一切霉运,污秽,干干净净迎接新的一年。
3、贴春联
农历腊月二十八都要贴春联,春联亦名“门对”、“对联”、“桃符”等,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以此来表达对新的一年期望和愿景,同时还能增加节日气氛。
4、放鞭炮
过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增加节日的气氛。传说放鞭炮是为了吓走年兽,现在多用来。在这些年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提高,很多城市开始禁放烟花爆竹。
5、守岁
农历腊月三十,家里会做一大桌子的好菜,一家人围着桌子热热闹闹的吃着团圆饭,一边观看春晚迎接新年的到来。
6、发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吃完年夜饭后,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发压岁钱能更好的促进家人关系,更是中国重要的活动。
春节有哪些习俗?
过年的习俗
1、除尘布新: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2、除夕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3、互赠贺卡: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各家门上粘一红纸袋,称为“门簿”,其上写着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帖)。拜者投名刺(名帖)于门簿,即表示拜年,其意义与现代贺年卡一样。
扩展资料:
过年的起源:
有关年的来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有一个叫“年”的妖怪,经常骚乱百姓,放火,无恶不作。百姓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能够侵杀它。就在百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准备举家外迁的时候,有一壮士出现了,他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与“年”同归于尽,以换得百姓的安居乐业。
后来,壮士在“年”经常出没的地方与“年”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最后,“年”被杀死,壮士也不幸牺牲。
人们为了怀念这位壮士,祝贺获得新生,便在“年”被杀死的这一天举行各种各样盛大的庆祝活动,而且燃放鞭炮,张贴门神对联以驱赶邪恶,并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流传下来,此后,人类便有了“过年”之说。
百度百科-过年
春节的时间和习俗是什么?
“竹爆惊春,竞喧阗、夜起千门箫鼓”家家户户的爆竹声,带来了热闹喜庆的吉祥年。春节俗称“年节”、“过年”,是我国民间隆重而又富有特色的古老节日,下面我分享的是春节期间的5个民间习俗,看看你知道几个?
1、贴春联春联,俗称门对子,又叫“春贴”“对联”。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每逢春节,人们总要用新桃符替换旧符,这也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对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2、送灶上天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每到这一天,各家各户还要烙些包芝麻糖的烧饼,名曰‘祭灶火烧”,或者备灶糖,灶王爷要在这个时间上天,去向天皇人帝汇报工作。给灶王爷吃了嘴甜甜的,人们希望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3、推磨做豆腐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明年会有好事降临。
4、杀猪割年肉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 ,炖大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穷苦人家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也是办年货的开始。腊月二十六这一天,各地有“腊月二十六,里外洗一洗”;“ 腊月二十六,洗净禽畜屋”之说,民间还流传着“腊月二十六割年肉”的说法,也就是说,从这一天起要开始置办年货了。在各地乡村,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边各村的百姓纷纷前往赶集买年货。
5、芝麻秸“踩岁”农历腊月三十是除夕,俗称“大年三十儿”。年三十儿正午前,一些大户人家会将芝麻秸从院内各屋屋门的甬路,一直铺到大门口。家人出入,踩踏其上,噼里啪啦。据说,此举最早是为了防盗,后来演变成“踩岁”的习俗,寓意踩去旧岁迎新岁。“岁”与“祟”谐音,所以也有辞旧迎新之际踩掉、踩烂邪魔外祟的意思。另外,芝麻秸也是吉祥之物,俗话说:“芝麻开花节节高”。踩在其上,取节节高升之意。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春节习俗了,小伙伴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呢?
春节有什么习俗,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春节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为主;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家人吃团圆饭,一起看春节晚会。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3、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
习俗:扫墓、踏青。
春风拂煦清明节,踏青祭祖念先人。清明扫墓祭祀,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庭共同记忆,促进家庭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带五色线,做香囊,门上插艾。
5、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女红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
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6、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赏月、吃月饼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7、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参考资料: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那么大家知道过春节有哪些习俗吗?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了解一下。
1、腊月二十四:扫房子古代把春节大扫除称为“扫年”,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了。按早年间民间的传说,“尘”与陈旧的“陈”是谐音。如今在农历正月新年前,扫去家中的一切尘土,意味着去除旧一年的陈旧东西,把不好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此来迎接新的一年。
2、腊月二十五:做豆腐俗语说“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但是为什么是做“豆腐”呢?就豆腐本身而言,是取代肉类不错的选择,在过去,穷苦的人们总是盼望着在新年吃上一顿好的。豆腐是介于肉与蔬菜之间的食品,可以制作不同的菜式而取代肉类。当然,“做豆腐”也有象征性的意义。中文“腐”与“福”有相似的发音,做豆腐也就意味着“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
3、腊月二十六:去割肉农历腊月二十六,是过年期间置办年货的重要日子,在旧社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高,往往一年到头饭桌上也难见几次荤腥,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舍得吃上一回肉,所以老百姓把为过年准备的肉,称为“年肉”。一直到今天,在中国各地乡村,很多地方在这一天都有大集,百姓在这一天要赶集,购买年后走亲戚的礼品,过年的鞭炮、烟、酒、鱼、肉等等都需要在这一天去置办。民间谚语管这一天叫:“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4、腊月二十七:宰年鸡宰年鸡,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年俗之一。“鸡”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腊月二十七杀鸡也是有讲究的。杀好的鸡,不在当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时候也不能吃完,要一直留一点。因为,本身代表了大吉大利,所以节日期间,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见到鸡,这样才算圆满。
5、腊月二十八:打年糕年糕是黏米面或粟米面加大枣或豆蒸制的食品。为春节期间制作的糕就称之为年糕。因为糕与高谐音,过年吃年糕含有年年高的美好祝愿。根据汉族民间风俗传统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这天,有打年糕准备主食过年的习俗。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关于过春节的习俗了,小伙伴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呢?在评论区里留言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