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寇准读霍光传有哪些典故?

2.张咏劝学文言文翻译张咏劝学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3.张咏劝学翻译

4.寇准大度文言文翻译

5.史书记载霍去病的死用“卒”,霍光的死用“薨”,是什么原因?

汉书霍光传原文及译文客有过主人者_汉书霍光传

尚书令复读曰: 取诸侯王、列侯、二千石绶及墨缓、黄绶以并佩昌邑郎官者免奴。变易节上黄旄以赤。发御府金钱、刀剑、玉器、缯、赏赐所与游戏者。与从官官奴夜饮,湛沔于酒。诏太官上乘舆食如故。食监奏未释服未可御故食,复诏太官趣具,无关食盐。太官不敢具,即使从官出买鸡豚,诏殿门内,以为常。独夜设九宾温室,延见姊夫昌邑关内侯。祖宗庙祠未举,为玺书使使者持节,以三太牢祠昌邑哀王园庙,称嗣子皇帝。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文学、光禄大夫夏侯胜等及侍中傅嘉数进谏以过失,使人簿责胜,缚嘉系狱。荒*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臣敞等数进谏,不变更,日以益甚,恐危社稷,天下不安。 臣敞等谨与博士臣霸、臣隽舍、臣德、臣虞舍、臣射、臣仓议,皆曰:“高皇帝建功业为汉太祖,孝文皇帝慈仁节俭为太宗,今陛下嗣孝昭皇帝后,行*辟不轨。《诗》云:‘籍曰未知,亦既抱子。’五辟之属,莫大不孝。周襄王不能事母,《春秋》曰‘天王出居于郑’,繇不孝出之,绝之于天下也。宗庙重于君,陛下未见命高庙,不可以承天序,奉祖宗庙,子万姓,当废。”臣请有司御史大夫臣谊、宗正臣德、太常臣昌与太祝以一太牢具,告祠高庙。臣敞等昧死以闻。

寇准读霍光传有哪些典故?

北宋大臣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邦(今陕西渭南)人。他与张咏自青年时代起便是好友,二人关系十分密切。张咏在成都做官时,传来寇准将出任宰相的消息,便对同僚们说:“寇公奇才,只可惜学术不足。”后来,张咏从成都回到京城,与寇准重逢。此时,寇准已身居相位,分别时寇准虚心地向张咏求教,张咏只说一句话:“《霍光传》不可不读。”寇准当时没有明白张咏这句话的意思。送别张咏回到府中,找出《汉书·霍光传》,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当读到“光不学无术”时,方恍然大悟,笑着说:“这是张公说我的话呀!”

张咏劝学文言文翻译张咏劝学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北宋大臣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邦(今陕西渭南)人。他与张咏自青年时代起便是好友,二人关系十分密切。张咏在成都做官时,传来寇准将出任宰相的消息,便对同僚们说:“寇公奇才,只可惜学术不足。”后来,张咏从成都回到京城,与寇准重逢。此时,寇准已身居相位,分别时寇准虚心地向张咏求教,张咏只说一句话:“《霍光传》不可不读。”寇准当时没有明白张咏这句话的意思。送别张咏回到府中,找出《汉书·霍光传》,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当读到“光不学无术”时,方恍然大悟,笑着说:“这是张公说我的话呀!”

张咏劝学翻译

《张咏劝学》文言文翻译:张咏在成都的时候,听到寇准当了宰相,便对他下边的官员说:“寇准虽然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可惜在学问上还有欠缺。”后来寇准罢相,出知陕州,适逢张咏从此路过,受到寇准的盛情招待。当张咏将要离开时,寇准亲自送他到郊外,问道:“您有什么临别赠言呢?”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不可不读啊。”寇准听了,一时没有弄清张咏的用意,回家后取出《汉书·霍光传》来读,读到“不学无术”的话时,才恍然大悟地笑着说:“这就是张咏对我的规劝啊!”

《张咏劝学》原文

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喻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张咏劝学》注释

张咏:宋朝初年名臣。

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谓:告诉,对说。

学术:学问。

及:等到。

出陕:出任陕州知州。

严:敬重。

大为具待:盛情地款待。具,备办。待,接待。

徐:慢慢地。

《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人物介绍

张咏,字复之,号乖崖,谥号忠定,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年间进士。累擢枢密直学士,真宗时官至礼部尚书,诗文俱佳,是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尤以治蜀著称。他的文集被命名为《张乖崖集》。

寇准大度文言文翻译

张咏劝学翻译:

张咏在成都的时候,听到寇准当了宰相,便对他下边的官员说:“寇准虽然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材,但可惜在学问上还有欠缺。”

后来寇准罢相,出知陕州,适逢张咏从此路过,受到寇准的盛情招待。当张咏将要离开时,寇准亲自送张到郊外。

问道:“您有什么临别赠言呢?”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不可不读啊。”寇准听了,一时没有弄清张咏的用意;回家后取出《汉书·霍光传》来读,读到“不学无术”的话时,才恍然大悟地笑着说:“这就是张咏对我的规劝啊!”

劝学

作者:张咏?

大化不自言,委之在英才。

玄门非有闭,苦学当自开。

世上百代名,莫遣寒如灰。

晨鸡固自勉,男子胡为哉。

胸中一片地,无使容纤埃。

海鸥尚可狎,人世何嫌猜。

勤慎君子职,颜闵如琼瑰。

克薄小人事,斯辈真可哀。

放荡功不遂,满盈身亦灾。

将心须内疚,祸福本无媒。

扩展资料:

张咏(946年-1015年),字复之,号乖崖,谥号忠定,濮州鄄城(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人。太平兴国年间进士。

累擢枢密直学士,真宗时官至礼部尚书,诗文俱佳,是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尤以治蜀著称。 他的文集被命名为《张乖崖集》。

张咏少年时任性使气,不拘小节,即使生活贫困地位低下客游在远方,却未尝觉得低人一等人。

少年时学习击剑,为人慷慨好说大话,乐为奇节。又爱好下棋,精通射箭,喜饮酒,晚年因此成疾。

由于张咏出生在贫寒之家,十九岁时,开始力学着文,家贫无书,借到手之后再抄下来苦读。他读书十分勤奋,没有书桌,就在院子里背靠着大树的树干读,一篇文章读不完,决不进屋歇息。张咏写的《劝学》诗中有这样两句:“玄门非有闭,苦学当自开”,可以说是他青年时代刻苦攻读的写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张咏

百度百科—张咏劝学

史书记载霍去病的死用“卒”,霍光的死用“薨”,是什么原因?

起初,张咏在成都做官,听说寇准做了宰相,就对自己的同僚下属说:“寇准是少见的人才,可惜他学问智术不够啊。”等到寇准到陕(也就是陕西一带)做官去的时候,恰好张咏从成都被罢官回来,寇准隆重设宴,准备酒食款待张咏。张咏将要离开的时候,寇准把他(一直)送到郊外,寇准问他:“您有什么话要教导我吗?”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不能不去看啊。”寇准没有领会到他的意思,回去以后拿出《霍光传》来看,看到里面有“不学无术”(这句话的时候),(才明白过来)。笑着说:“这是张先生在说我啊。”

很高兴和大家聊聊关于古人的丧葬礼仪。古代时候,随着身份和地位的不同,对其死亡的称呼也大不相同。《礼记》中这样规定的:

这么多的死法,如何称呼要根据去世者的实际情况而定。同时,史家的立场和观念非常重要。我们先来看一下《汉书?霍光传》,这是《汉书》中的经典名篇,大家搞历史的,搞政治的,必须要读《霍光传》。《汉书?霍光金日磾传》是这样描述关于霍光的葬仪:

对于霍光的死,史家用了?薨?这个字眼。按道理来说,霍光并不是诸侯王,刘邦曾经立过祖制:?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霍光给汉朝打工,应该属于?大夫?,他的死应该称为?卒?才对。但是,我们看下文,汉宣帝很重视霍光的葬仪,他安排了重臣办理丧事:

注意看霍光的殡葬仪物:

1.?璧珠玑玉衣?――这是天子死后穿戴的,比那个马王堆墓的?金缕玉衣?还要高一个档次;

2.?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这也是天子的规格。天子所赐,为梓宫,自己搞的,那叫梓棺。?黄肠题凑?可不同于一般的?题凑?,?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在两汉时期,殡葬崇奢之风十分严重。但富户们再有钱,死了也只敢使用?题凑?,而不敢使用?黄肠题凑?,那是严重的?僭制?,敢胡来,拉你一家子去菜市口开刀。

3.?载光尸柩以辒辌车,黄屋在纛?――辒辌车和黄纛,这也是天子的规格。

4.?发材官轻车北军五校士军陈至茂陵?――动用了国家正规军士,这是帝王的待遇。

5.?发三河卒穿复士,起冢祠堂后世只有张安世获得了这样的待遇。

6.?置园邑三百家?――这个就厉害了,空前绝后!按例制,皇后的父母的园邑是二百户,霍光这个园邑搞了三百家。也就是说,霍光的丧事实际上按照天子或诸侯王的标准来办理的。那诸侯王能享受到这个标准吗?在西汉时候,各地诸侯王们?宫室百官?拥有?同制京师?的特权。

作为天子之制的?黄肠题凑?的葬制,诸侯王也可以合法享用,但等级、规格和大小各自不同。即然丧事规格达到这个标准,史家若再称之为?卒?,那就欲盖弥彰了。于是,就用了?薨?这个给诸侯王去世所用的字眼。那么,我们再来看看霍去病去世以后所享受到的殡葬规格是怎样的。相关的记载,咱们先来看一下《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霍去病的死,司马迁在《史记》中是用了?卒?这个字眼。大家都知道,霍去病是汉武帝的心腹爱将,像儿子一般的呵护宠信,霍去病之死,令汉武帝如摧心肝。那么他又是怎样为霍去病的丧事规格呢?《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有记载:

汉武帝把边境五属国的汉胡将士调到关中,让数万兵马穿着玄甲,排列成阵,从长安一直排列到茂陵(汉武帝为自己所建的陵寝),一路护送霍去病的灵柩往墓地安葬。以甲士送葬,这是诸侯王的礼遇,普通大臣是不允许用的。也就是说,霍去病的葬仪也是按照诸侯王的规格而进行的。那为什么司马迁记载霍去病的去世,没有用?薨?而是用了?卒?字呢?这就是史家表达自己观点的笔法。司马迁这个人我们都知道,他的性格坚执不屈,秉笔直书。

在他的心目中,霍去病虽然功高盖世,但他终究是大汉的臣子,丧仪的规格并不能改变他的身份。通过前面的?卒?与后面的丧仪规制进行对比,我们知道,这是不符礼制的。也就是说,司马迁认为,汉武帝搞的这个丧仪是?僭制?了。那么在《汉书》中,班固又是怎样记载霍去病的去世呢?在《汉书?卷五十五?卫青霍去病传》中是这样记载的:

班固仍然使用的是?薨?字。而这个?薨?字与后面的丧仪对比,是符合的。也就是说,班固认为,以霍去病的功绩,汉武帝给他以诸侯王的丧仪待遇是合乎规制的。同样,再来看看关于汉武帝的另一位大将卫青的死亡。《汉书?卷五十五?卫青霍去病传》这样记载:

班固比较有意思,在前面使用的是?薨?,而后面又用了?卒?。看来,能猜测到,卫青的丧事规格是不如霍去病的。原因大家也明白,政治形势已经与以前大大不同了。而司马迁对于卫青的去世仍然使用?卒?字。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这样记载:

现在的卫青墓就比较寒酸了,给大家放个图:

以前还有个碑,由于遭到了一些人的破坏,有关部门就把这块碑给搬走了,原先那块碑就在下图的坑坑位置上。

据说是,有个女作家,写了个作品,在她的作品中,把大将军卫青设定成了一个反面角色,她的粉丝们就恨上了卫青,愤怒之下,组织了一帮人,专程去破坏了卫青的墓。这也很无奈,任何时代都不缺少这种无知的鼠辈。现在网上不也有大批为盗掘清东陵的孙殿英大声叫好的吗?相对来说,霍去病的墓情况稍微好些,是这样的:

但比起关羽、张飞的墓来说,差得太远。有时候不得不令人感慨万千,国人的思想真是让人搞不懂。也许是大家更喜欢传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