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河颂问题

2.七年级诗歌《黄河颂》教案

3.请简要概括《黄河颂》的内容。

4.黄河颂课文句子赏析

黄河颂课内阅读答案_黄河颂阅读答案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河源春曲》

雅拉达泽千年的冰峰呦,

散发着远古的幽韵,

撕扯猎猎的天风,

巍峨耸立在青藏高原的腹地;

冰峰积蓄了洁白的雪花,

幻做晶莹的山体,

朗朗日光照耀下,

滴淌着淅沥的水滴,

在光华圆润的石头间。

卡日曲万年的沟谷呦,

涤荡着前朝的气旋,

洗刷苍白的岩壁,

凌乱散落在布而汗布达的山麓;

山凹收集淅出的水流,

汇成涓涓的溪脉,

轻轻月华抚揉中,

弹奏着扬琴般的韵律,

在悬崖峭壁间跳跃。

黝黑的草炭土,

涵蓄了丰沛的山水,

在平缓的山脚下铺展伸延;

黄绿的牧羊草,

伸展细长的腰身,

守护脚下一滩滩潋滟水洼。

那山水穿成了线,

那水洼汇成了泊,

那线泊贯通成溪,

数条溪流汇成了源头,

我们伟大母亲---黄河的源头!

天是蓝的,

湛蓝的天托着长绒棉似的云朵,

飘游在青藏高原的坝上;

风是清的,

清冷的山风裹着巴颜喀拉的寒意,

吹拂在茶木措的胸膛;

地是绿色,

翠绿的草地枕靠在扎陵湖的臂肘,

抚弄一湖柔细的清波。

悠闲的藏羚羊,

挺着高傲的犄角,

信步在芳草葱绿的河滩上,

嗅着藏红花的香气;

奔跑的伊力骏马,

甩着火红的鬃毛,

踢踏着清凉冰骨的河水,

溅起阵阵水花。

紫车菊的小花,

散落在绿绒绒的万顷草甸,

散发出苦涩的香气,

熏染着人们的衣衫;

明媚的阳光,

照耀错落的一滩滩湖泊,

拢起淡淡的烟霭,

遮蔽了毡房的屋脊。

顽皮的小尾寒羊,

跳跃在阿尼玛卿的山麓,

点染着翠绿的草坡,

仿佛是飘落的哈达;

矫健的黄嘴金雕,

翱翔在青海高坡的山谷,

守护水草肥美的家园,

如同忠诚卫士。

哦,黄河河源呦,

原来你是这样的柔美,

柔美的就如这青藏高原上的姑娘,

清新自然、楚楚可人,

我不禁横笛高奏,

高歌这原生态的家园,

这里没有人类恣意的破坏,

一切还都是远古的摸样,

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相处。

哦,黄河河源呦,

原来你是这样的健壮,

健壮的就象这昆仑山间的小伙,

憨厚朴实、落落大方;

我不禁纵马扬鞭,

驰骋在水草丰茂的河滩,

感受着无拘无束的心身,

放飞在和煦的春风中,

自由地享受着大地的亲吻和爱抚。

河套夏情

《河套夏情》

奔腾的冰山河水呦,

你在坚硬的片麻岩沟谷间穿梭,

柔弱的身躯激荡起雪白的浪花,

飘忽出细细的迷雾,

幻影着霓彩似的飞虹。

咆哮的草滩溪流呦.

你在松散的沙页岩大川中汇集,

皎洁的身心舒展开清透的身姿,

倒影着湛蓝的天空,

融汇棉絮似的云朵。

纤细的水线,

有着顽强的任性,

穿梭在重山竣岭间,

时隐时现于茂密的森林,

在强烈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流光逸彩的水库,

有如颗颗润泽的珍珠,

泛逸着眩目的晕彩,

被的一根纤细的银线穿联着,

组合成美丽的串珠。

狂暴的额尔多斯西风,

带来了细碎的泥沙,

在两岸沉积成广袤的平畴,

呵护你清澈的水渠,

你也无私地奉献出甘甜的乳汁,

滋养着身边的草木。

饱满的枸杞籽,

坠弯了健壮的枝条,

颗颗透着羞红的脸颊;

滚滚的麦浪秧,

翻滚在平坦的田畴间,

飞扬着丰收的喜悦。

硕大的棉桃,

高兴地绽开了厚实的嘴唇,

露出洁白的牙齿;

细长的燕麦,

甩开飘逸的长裙,

兴奋地歌舞在广袤的田野。

无水是荒漠,

有水成绿洲。

正是你甘甜丰沛的河水,

叫这远离海洋的内陆,

享受到了母亲的乳汁。

无风是蓝天,

有风扯黄幔。

正是你众多的渠干,

叫这远离雨露的荒漠,

变成了水草肥美的家园。

远处的蒙古包呦,

和那天上白云一样洁白;

近处的胡杨林呦,

与那地上稻田一样翠绿。

渠岸边的姑娘呦,

羞涩的脸庞和那苹果一样红润;

田梗上的小伙呦,

健壮的身板和那胡杨一样挺拔。

哦,不要说黄河都是咆哮的性格,

在这广袤的银川平原上,

她也有温柔的一面,

体现着女人的天性。

哦,不要说黄河是桀骜的脾气,

在这肥沃的河套沃土上,

她也有宽厚的品德,

秉承着母性的慈爱。

啊,塞上江南,

美丽的河套平原呦,

你有迷人的绿洲而无朦胧的云雨;

啊,江南塞上,

富饶的河套平原呦,

你无飘渺的云烟却有迷人的绿洲!

壶口秋歌

《壶口秋歌》

扬眉

初秋的早晨,

我站在壶口岸边,

遥望着一川黄水,

流淌在苍凉的秦晋大地上。

那奔腾的河水,

恣意地切割着荒芜的黄土高原,

桀骜不逊地一路狂奔,

升腾起烟霭尘霄在群峦之间,

它呼啸着冲击到壶口,

在壶口的断壁处抬起巨龙的头颅,

眦开暴躁的胡须腾空跃起,

发出狂暴的吼啸,

震撼着中原大地。

啊,黄河

中华民族的图腾,

你从巍峨的昆仑山麓淅出,

汇集了众多的泾流,

流经过先祖繁衍的吉壤,

滋润了河滩边的土地,

使一群黄皮肤的部落,

演义出东周列国、贞观之治的史诗。

啊,黄河

华夏民族的摇篮,

你在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坡,

席卷了细碎的泥沙,

流淌过先民生息的家园,

灌溉着高坡上的麦禾,

叫一队队黑头发的队伍,

撕杀出五代十国、康乾盛世的佳话。

我们叩拜你,

你是华夏生命的源泉,

不允许敌寇对你有任何的窥探;

我们礼赞你,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不允许异寇对你有任何的企图;

我们捍卫你,

你是我们伟大的母亲,

不允许倭寇对你有任何的希冀。

近代中华民族的血泪历史,

就是一部保卫你

母亲~黄河的战争史!

近代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

就是一部捍卫你

黄河~母亲的奋斗史!

为了母亲黄河,

几百万中华勇士沃血疆场;

为了黄河母亲,

几千万神州志士前赴后继。

坝可阻黄河的水,

华夏女儿甘剖开自己的胸膛,

用热血灌注你的血脉;

地可陷黄河的谷,

中华儿女甘愿捐出自己的身躯,

用敖骨托起你的脊梁!

哦,黄河,

我站在你的身旁,

看,倾泻直下的狂涛,

仿佛是千军冲向敌寇抗拒的阵地;

哦,黄河,

我站在你的岸边,

听,震耳欲聋的狂澜,

仿佛是万马践踏残敌盘踞的营盘。

太阳下那腾空跃起的彩虹,

横跨巍峨的群山两岸,

更是英烈们的忠魂,

碧血丹心凝结成的长城!

他向强盗们傲然昭示:

我们欢迎五洲的朋友来做客,

就是不欢迎你们--敌寇!

这里是我们美丽的家园,

请你们快走开!

他向列强们傲然宣告:

我们欢迎四海的友人来访问,

就是不接纳你们--倭盗!

这里是我们富饶的土地,

请你们滚出去!

啊,黄河奔流东去

带着华夏民族开创新世纪文明的构想,

灌沃着广袤的中原大地;

啊,黄河咆哮而去,

彰显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的雄魂,

迎向那冉冉升起的太阳!

折叠悬河冬魂

《悬河冬魂》

扬眉

广袤的豫中平原呦,

你是中原的粮仓,

不是我不给你圣洁的河水,

我的血水已被那黄土的高原给染黄;

辽阔的齐鲁大地呦,

你是礼仪的摇篮,

不是我不给你充盈的汁液,

我的乳汁已叫那沿岸的土地给吮干。

豫中,这曾经是象群出没的地方,

在远古的时期也曾是林茂草盛的乐土,

繁衍出我们的先祖;

而就是我们的先祖,

无度地焚林垦殖,

剥去了绿色的风衣,

露出赤裸的胸膛。

齐鲁,这曾经是猛虎跳跃的山冈,

在唐宋的时候也曾是鸟兽成群的乐园,

繁荣了我们的先民;

而就是我们的先民,

大量地屯恳戍边,

践踏了青色的衣杉,

现出羸弱的肌肤。

再没有伐檀的叮叮,

再没有草木的青青,

再没有鸟鸣的嘤嘤,

再没有河水的清清。

血脉里再没有青春的激流奔涌,

有的只是一条高悬空中的河床,

超出百姓家园的屋脊;

有的只是一条突出肘臂的青筋

暴露在草木稀疏的荒野。

眼眶中再没有闪耀的眸光熠熠,

有的只是一具拖着疲惫的身躯,

任由人们抽取几乎干涸的血液。

朔北的大风吹来,

裹挟着漫天的黄沙,

遮蔽了衰老的躯干;

漠北的寒流袭来,

卷带起贫瘠的土壤,

蒙蔽了浑浊的双眼。

长河落日,

冰封千里,

可我内心里依然抱着炙热的希冀:

希望着春风早日到来,

带来如酥的细雨,

滋润干涸的秧苗;

希望着排冰倾泻而下,

卷来冰山的雪水,

使两岸枯涸的土地得到灌溉,

还我黄河故道秀美健康的体魄。

悬河上天,

冬魂尤烈,

可我胸膛间依旧酝酿拍岸的狂澜,

期盼着夏雨早些倾泻,

卷来泥浆的浑水,

灌溉枯黄的麦田;

期盼着洪峰奔涌腾越,

用她那巨人的手臂,

揭开淤积泥沙的河底,

还我黄河女儿原本娇羞的容颜!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和坚强不屈的意志。

作者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湖北省光化县人。党员,1935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中文系。早年从事抗日救亡文艺活动。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歌词《五月的鲜花》,组诗歌词《黄河大合唱》,论文集《风雨文谈》、《青春文谈》、《光未然戏剧文选》、《江海日记》《向阳日记》《文坛回春纪事》《光未然诗存》和一部诗歌集,论文《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学在阔步前进》等。

黄河颂问题

黄河颂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光未然

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5年8月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湖北省光化县人。1913年11月 1日生,卒于2002年。

光未然纪年表

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次革命失败后,曾做过商店学徒、书店店员和小学教员。

1929年加入中国***,稍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

30年代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

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由阎述诗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

1937年重新加入中国***。

1938年,他的《街头剧创作集》出版。

1939年1月,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

同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吸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1940年在重庆从事文艺活动,创作长篇叙事诗《屈原》,在白色恐怖下用诗的形式曲折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的强烈要求。“皖南事变”后他被迫出走缅甸,团结华侨文化界和华侨青年从事反法西斯的文化活动。

1942年回到云南,1943年3月到1944年9月,根据流传的民歌编写了长篇叙事诗《阿细人的歌》,同时创作了抒情长诗《绿色的伊拉瓦底》。

1944年光未然在云南与李公朴、闻一多一道从事民主运动和诗歌朗诵活动。

1945年10月,受到国民党的迫害,离开昆明。次年由北平进入华北解放区,先后在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华北大学文艺学院主持教学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光未然一直在北京从事文艺活动。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以张光年署名写了大量的文学、艺术评论。这些文章立论谨严、文风洒脱,勇于面对重大的文艺现象发表意见,先后就历史剧、神话剧中的反历史主义的倾向问题,戏曲遗产中的现实主义问题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问题撰文论述,同时对新诗创作问题积极探讨,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推动了中国新诗的创作繁荣。 年12月30日,他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大会上做了题为《社会主义文学在阔步前进》的会议主旨报告。著有论文集《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1957)、《文艺辩论集》(1958)、《风雨文谈》(198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光未然出版的诗集有《五月花》(1960),共收录了作者解放前后的代表作 30余首,其中包括长诗《屈原》、组诗《黄河大合唱》、《三门峡大合唱》等名篇。未入集的作品尚有政治抒情诗《革命人民的盛大节日》、《惊心动魄的一九七六年》,以及长篇叙事诗《英雄钻井队》等。光未然的诗澎湃,气势雄伟,善于以华美的形象包蕴艰难突进的大时代的激流。

光未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并被选为第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为中国***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

2002年1月28日16时15分逝世。

[编辑本段]背景资料

钢琴协奏曲《黄河》在1969年问世数年后,《解放日报》美术编辑洪广文需要借调人手绘画宣传画作。12年,年仅26岁的陈逸飞为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油画组负责人,随即与夏葆元、王永强、张定钊、秦大虎、严国基奉调参与上海市《黄河》油画组画的设计。创作室位于汉口路309号的旧《申报》大楼三楼。

钢琴协奏曲共成4个部分,这组画也分为4幅。严国基画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陈逸飞画第二乐章《黄河颂》,夏葆元和王永强画第三乐章《黄河愤》;秦大虎和张定钊画的第四乐章《保卫黄河》,其中《保卫黄河》原本是画与林彪在一起,后来林彪变节,需要重画。

在四幅作品中,陈逸飞的《黄河颂》最为外界熟悉。它的初稿是水粉稿,除了画一位红军外,身边还有一位披著羊皮的农民,但陈逸飞认为一个人站在山岭,会令画面更简洁有力,在第二稿剔走农民角色。这做法当时引起美术界争议,认为这做法不能代表群众,至少也得加个民兵。为了按自己的想法绘出该画,陈逸飞为此要跟各领导打招呼、通关系。

陈逸飞为了画士兵手握的样子,还找来了一张苏联油画的印刷品,内容是列宁检阅军队,一排排战士手握,陈逸飞为了研究这张模糊不清的印刷品,把作品看了整整一个上午。

直至5年后,17年举办的全军美术展首次展出该作品,其感染力和绘画技巧引起美术界的关注,奠定了陈逸飞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1980年代,陈逸飞决定出国,登机前一晚,突然决定要将数幅画搬走,尤其是《黄河颂》。由于《黄河颂》长2厘米、宽143.5厘米,陈逸飞要叫一班小兄弟帮手搬运,但画作实在太大,要用两辆自行车一前一后才可以载走,不料在拐弯时,《黄河颂》的画布裂开了。据说后来的修复工作是由陈逸飞胞弟陈逸鸣负责的。

19年元旦陈逸飞在《新民晚报》曾撰写《既英雄又浪漫》一文说:“《黄河颂》最初的构想,是画一个羊倌,扎著羊肚子头巾,扛著头,仰天高唱信天游。反复思量后,发觉这种表现方式几乎是在诠释《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便毅然舍弃。转而改成一个红军战士,站在山巅,笑傲山河。创作过程中,我把山顶明亮如炽的光感复还到画布上,渲染成一片耀眼的白芒;我在红军战士的枪眼里,画了一小团红布,形同一朵盛开鲜艳的小花,还在他的脚下,画上一行斜飞南行的大雁。”

1996年,该画在香港苏富比公司拍卖,以128.5万港元成交,成为当时中国最昂贵的油画之一。2007年5月13日该画将在嘉德公司拍卖会上再次拍卖,嘉德公司估价为2000万元。

[编辑本段]学习探究

整体把握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诗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歌词经谱曲后广为传唱。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颂》开篇明确“歌颂黄河”的主题,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最后尾声部分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黄河颂》诗人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她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

第一节是朗诵词,第二节是歌词。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为了表现颂歌的气势,“由男高音独唱,歌带悲壮,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冼星海《我怎样写〈黄河〉》)。第二节歌词的内容层次比较分明,并且有明显的关键词语可作为思路梳理的依据。首先,是“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而这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章法谨严: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接着,开始赞颂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进入“颂”的阶段。“啊!黄河!”反复出现,把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本文选自《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1938年,抗日烽火燃遍中国大地,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面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的精神与不屈地意志。于是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创作了篇幅与规模宏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问题研究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练习说明

一、有感情地朗诵这首歌词。

这首歌词以气势取胜。朗诵时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内心感情,如果能够调动学生产生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就可以产生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就可做到有感情地诵读。不宜过多过早对学生施加朗读技巧的训练指导。

二、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歌词内容。教师应注意题目中包含的两个深浅不同的层次。第一问是从表层设问,首先应该抓住“黄河的气魄”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反复感知课文,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其次,应该注意到“从哪些方面”这一要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第二问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创作的目的。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三、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体会诗歌的两种美学风格——崇高与优美。但在教学实际中,不必过分在术语上纠缠,应通过对具体作品的感知来把握这两类诗的特征。

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词属于这类风格;上学期学过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静夜》则属于委婉含蓄的诗。

[编辑本段]教学建议

一、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学生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大多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音乐的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诵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

★ 1. 理解诗歌的内容。

★ 2. 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设计

1.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2.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3.内容研讨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答案:《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答案: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答案:第二节歌词的内容层次比较分明,并且有明显的关键词语可作为思路梳理的依据。首先,是“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而这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章法谨严: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接着,开始赞颂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进入“颂”的阶段。“啊!黄河!”反复出现,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把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⑤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4.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5.课外作业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三、研讨与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歌词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3、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词语积累

正音:

气魄(pò) 山巅(diān) 澎湃(péng pài)

浊流(zhuó) 哺育(bǔ) 九曲连环(qū)

词义:

澎湃:波涛相击: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屏障:像屏风那样起遮挡、护卫作用的东西。

哺育:①喂养。②比喻培养教育。

狂澜:凶猛的波浪,比喻局势的险恶。

七年级诗歌《黄河颂》教案

1.黄河颂歌曲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怎样的作用?

答:"啊!黄河!“在诗中先后出现三次,属于间隔反复。这句话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黄河颂文段末尾最后两句话是否重复?简析它的表达效果。

答:没有重复。最后两句实作者向中华儿女发出的呼告,也是全诗感情的高潮。诗人接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LZ~~~~~~~~~~~~偶打得好辛苦~~~~~~~~~~~~~~~~~~~~

请简要概括《黄河颂》的内容。

 《黄河颂》是一首感情豪迈,格调高昂的诗歌,作为七年级教师的你,知道它的教学设计的编制是什么样的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诗歌《黄河颂》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黄河颂》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基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和 方法 :自主、合作 、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古国的灿烂 文化 。它以博大的胸怀滋养着勤劳朴实的炎黄子孙,又以惊涛拍岸的气势鼓舞着中华儿女。抗日战争时期,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诵读感悟

 1.播放《黄河颂》的录音。

 2.再播放录音,学生小声跟读,要求尽力揣摩,读出感情。

 3.教师范读其中一节,学生品评:请学生给老师做个点评,要求说出教师读的优点和欠缺之处。你认为应该怎样读,为什么。(互动环节,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基调和情感)

 4.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一节大声朗读,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5.展示学生诵读成果。找3~4名同学读,学生互相品评、交流。教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并作重音、停顿指导。

 6.你认为谁读的哪一段最好,为什么?(交流)找出一位读的最好的同学,大家模仿他的感情和基调在小组内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豪迈、激昂的情调和诗人的爱国情感。

 7.把握诗歌的基调和情感,齐读本诗。

 三、研讨诗歌内容

 1.解题:本文题目是《黄河颂》,哪个字最关键?(抓住?颂?字)

 2.小组交流:全诗可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内容)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分组交流,得出答案)

 4.先烈们抛头颅,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满怀着对先人的无比崇敬和对祖国山河的无上热爱。再来颂读诗歌。

 四、拓展延伸

 1.欣赏《黄河大合唱》,交流你所获得的感悟,并写下来。

 2.搜集描绘黄河的、 文章 、诗词、乐曲,欣赏交流。

 五、教学 反思

 本课是一首感情豪迈,格调高昂的诗歌,诗中饱含者作者浓浓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诵读和感悟能力,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研读课文内容上,让学生交流、讨论、合作、质疑,使学生在合作互助的基础上,动起来,成为课堂钻研知识、领悟情感的主体。

《黄河颂》教案设计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利用多媒体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

 二、新授

 (一)检查学生预习效果?话说黄河历史

 1、请学生介绍与黄河相关的地理知识

 2、请学生介绍与黄河相关的历史知识

 3、请学生介绍歌颂黄河的优秀作品

 (二)作家作品及相关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后辍学。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

 2、本诗的创作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

 (三)激发情感?欣赏黄河颂歌

 1、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第一、七、八乐章的片段,并对音乐所要描绘的内容和表达的主要情感进行自由想象。

 2、学生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并谈谈从音乐感受到了怎样的感情。

 3、带着从音乐中体会到的感情来齐读课文。

 4、朗读交流

 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2)、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3)、全班齐读诗歌。

 (四)内容研讨?探究黄河精神

 1、解题。题目《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这一部分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副图画让你感受到黄河怎样的精神特征?你认为哪些词最能体现这些特征?

 3、这首歌词的一、三两小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是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4、第二小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5、?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诗人歌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难道只是为了歌颂黄河吗,还表达了什么情感?

 (五)合作交流,再读诗歌

 小组交流以上的阅读印象,并从以下几种发言形式中选择一种与小组同学交流:①这首诗歌中我最欣赏的是 ②读了这首诗歌,让我最感动的是 ③这首诗歌让我明白了 ④读了这首诗歌,我有这样的疑问

 小结: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

黄河颂课文句子赏析

黄河颂可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写了以下内容:

1、赞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2、赞颂黄河的历史贡献。

3、赞颂黄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滋润。

诗人开篇就以呼告的手法直接称读者为“朋友”,这是诗人抒发感情的需要,直接揭示黄河形象和它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点明“歌颂黄河”这一主题。之后是“望”中所见,描绘了黄河波涛澎湃、“浊流宛转”、浩浩荡荡的气势。

扩展资料

《黄河大合唱》是现代诗人光未然于1939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抒情诗,此诗亦是诗人对黄河唱出的颂歌,诗人用澎湃的热情地讴歌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巨大的保护作用,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全诗语言奔放,意境开阔高远,气势磅礴,充满力量,读来一气呵成,澎湃,给人以强烈的精神震撼。

作者介绍:

光未然,男,(1913—2002),原名张光年,在他89年的人生岁月中,经历了颠沛流离、激昂奋进、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他一生笔耕不辍,每天记日记,他开蒙甚早,并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外语、中国古典文学,如诗经、楚辞、古代文论、文字学等,并潜心研究戏剧、音乐,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名著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

他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五月的鲜花》《屈原》等诗作;在身患多种病痛的晚年,他关心青年作家的创作,并完成了厚重的古典文学研究成果《骈体语译文心雕龙》,之后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实现了他40年的心愿。

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次革命失败后,曾做过商店学徒、书店店员和小学教员。2002年光未然在完成了《张光年文集》的编审工作后,于2002年1月28日在北京辞世,享年89岁。?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做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那么在阅读时可以赏析哪些句子呢?我在此整理了《黄河颂》课文句子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黄河颂》课文句子赏析

 《黄河颂》以?我?为抒情主体,由黄河的形象,写到黄河的精神,由?我?的?望?,写到?我?对黄河的赞颂,再写到?我们?的决心。全诗?气呵成,澎湃,气贯长虹。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我?到?南北两面?),写?我?所看到的黄河形象,突出了黄河不可阻挡的气势。诗歌由?我?落笔,由?我?的?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这样不仅和下两层的内容紧密相承,而且也紧扣题目的?颂?字。而?我?所站的?高山之巅?,又从侧面表现了黄河的气势。诗人描写黄河形象,不重在写?形?(尽管也有?金?写色,?九曲连环?写形),而重在写黄河的动态,?滚滚奔向东南?掀起?劈?一系列动作,着墨不多,却把黄河的气势表现得十分充分。

 第二层(由?啊!黄河!?到?发扬滋长?),从三个角度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摇篮?,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屏障?,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伟大精神?。写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呵护了中华民族,在精神上滋润了中华民族,由衷地歌颂了黄河的伟大。三者都用?啊!黄河!?领起,条理分明,充满。

 第三层(最后四行),表达祖国儿女的决心。这一层,诗人用直白的语言表达了祖国儿女的决心。用这样直接抒情的手法,和全诗的气韵格调保持一致,同时,也是由诗的主题和特定的时代背景决定的。

《黄河颂》课文原文

 《黄河颂》光未然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颂》课文知识点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