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呢_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非常感谢大家对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呢问题集合的贡献。我会努力给出简明扼要的回答,并根据需要提供一些具体实例来支持我的观点,希望这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1.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2.孩子写作文遇到的实际问题

3.如何解决作文中无话可说的问题

4.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

5.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6.作文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呢_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学 英语写作 是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最难提高的一项技能,但英语听、说、读、写四者密切相关,相互渗透,互为基础,又是逐渐提高。听和读是领会和理解别人的表达思想,是以内部语言到外部语言的内化过程,写的能力在听、说、读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和提高,而写的训练又能进一步提高听、说、读的能力。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初中英语教学的切身体会, 总结 出学生在写作中存在问题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学生在写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1、以中文语篇思维模式来套用,这包括习惯用法、语法、词的构成等方面。如:I very much like the movie. 学生只按汉语思维模式来翻译,殊不知英语中very much 是修饰动词,like习惯上放在句末,本句应是: I like the movie very much. The room is enough big. 副词enough是修饰形容词big,但必须放在big之后。本句应是The room is big enough. I singing a song now. 现在进行时构成应是be + v + ing 形式,学生往往缺少谓语be,本句应是I am singing a song now. 所以平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引导他们用英文思维模式来思考。

        2、一个主语多个谓语。英语句型大多是?一个主语+一个谓语?, 其它 动词往往以非谓语动词形式出现。如,I went home watched TV yesterday. 应把watch TV改为不定式 短语 ,本句应是:I went home to watch TV yesterday. 故,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如何使用不定式、动名词、过去分词等非谓语形式。

        3、一逗到底。逗号连接句也是中学生在英文写作中受母语影响而产生的一种 造句 方式。学生写 英语 作文 时也总感到一个 句子 还没有表达完,便不自觉地一逗到底,这样就造成句子关系含混,主次不明,重点不突出,影响表达效果。

        4、用语不当。英语词汇十分丰富,表达某种含义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词,可见英文表达必须认真斟酌词句,做到词应达意, 文章 优美。

        5、语篇布局能力弱,文章主题不突出。英语中的语篇联结手段相当丰富,有的用在句子层次,有的用在语篇层次,但学生在书面表达中较少利用这些手段,这使得文章的跳跃性很大,文中的主题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没有明显的照应等,而且废话连篇,主题没有突出。

        其他类错误,如标点符号、大小写等错误,在中学生书面表达中也普遍存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平时指导书面作文时,应有意识注意以上这些错误。

        二、学生在写作中快速提高的教学策略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教学策略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1、启发式教学优点

        在目前的写作教学中,课堂上多数教师运用的是单一的评讲和赏识模式,没有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活跃思维,构建知识,提高能力,展现个性,学生缺少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生主体角色倒置,这种会导致学生写作的盲目性。但启发式写作教学让学生必须先有储备,这就需要搜集资料,整理信息,搭建框架,遣词造句,然后整合成篇。在这一系列环节中,教师要充分开展启发式教学,启动学生围绕各个环节积极思考,逐步引导他们提出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正确的思维 方法 ,从而使学生消除焦虑,愉快地投入写作活动中,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提高。

        2、启发式教学步骤

        在教学实践中,写作活动可分三个步骤:写前准备(pre-writing),写作过程(writing),文章修改(revising)。老师对各个环节一个个?启?,一层层?发?,步步为进,环环相扣, 发散思维 和收敛思维形式相结合,将列举法、置疑法、类比法、组合法、信息交合法等思维方法配合运用。通过创设?愤悱?的情境,把学生引?入?心欲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言的求索境界,把学生从朦胧意识中唤醒,使他们主动探究写作要领,寻觅写作方式,产生?我要写?的强烈欲望。笔者就用一个教学实践中的案例来说明启发式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以?旅游导游?为题,设想我是一名导游,带外国人参观我的家乡。

        教学目标:通过说、写结合,提高学生英语实践能力和创作能力;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做好说和写的衔接,对学生模仿导游的评论与评价。

        教学过程:写前准备Activity1: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乡。

        教师设题:

        A. Where is your hometown?

        B. Do you love your hometown?

        C. Why do you love your hometown?

        D. Is your hometown beautiful?

        E. How are the people there?

        F. Does your hometown have any specialties?

        G. Is there any interesting places in your hometown?

        本教学环节在启发学生从家乡的各种细节中产生美的遐想,让多种写作素材浮现在他们脑海中,为下面的活动作铺垫、架引桥。

        Activity 2:设计下面表格让学生来完成。

        此环节承上启下,在合作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思考,主动思考,同时为下面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Activity 3:进入主课题,旅游导游

        下面是学生叙述内容

        A: My hometown stands by the side of Yangtze River.

        It is a good place for fishing and swimming.

        B: There are many villages for holiday and beautiful countryside scenery.

        C: My hometown is famous for producing Huangshantou alcohol.

        ?

        此环节属于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学生贴近现实生活的体验,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情境真切,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通过以上各种活动中的师生互动,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理顺了思路,列出提纲,遣词造句,谋篇成文,水到渠成,就能写出一篇优美的文章。

孩子写作文遇到的实际问题

       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及解决办法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众所周知,一个民族文化水平低,读写水平不高,是难以进入经济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并且当今时代对新型人才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既懂专业,又懂管理,具有创造性的开拓人才。这种人才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而小学生作文又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基础。可见小学生作文的重要性,然而,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现归类如下:

       首先是主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缺少引导,无写作动机。

       通过对许多的小学生调查后,发现他们对待作文的态度只有一个“写作文干什么?不就是给老师完任务嘛。只要将字数划够,给老师一交就完事了。”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没有正确的写作动机。我们知道,人无论从事什么活动,总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比如,一个学生在学校求学,是因为他有学习的动机,一个顾客去商店采购商品,是因为他有购买的动机,即使是像吃饭、喝水、走路这些简单的活动,也是在不同动机的推动下产生的。动机可以说是人活动的原因和动力。它表明一个人“为什么”去从事某种活动。可见,写作动机对作文有多么大的影响。但是,他们缺少的正是对作文有重大影响的写作动机。

       他们不但是如此说,而且也是如此做。从他们的作文中就可以清楚的看出,“学生是在给老师完任务”的心态促使下写作文的。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如果老师不规定文章的字数,他们150个字左右就完成,甚至有100个字就完成了一篇文章。(当然并不是字数少就不能写出好文章)而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一旦规定了字数,他们又是想方设法的凑字数,小学作文中,频率最高的就是“写人”篇。有一个五年级学生在《我的爷爷》的末尾中这样写道:

       “我奶奶每天给爷爷吃一个鸡蛋,妈妈还说让爷爷多喝点猪油,爸爸也同意他们的意见,我也很高兴。”

       看了这些后,谁都会说:“这到底是在写谁呢?或许是在写《我的家》。”然而这样的问题在小学生作文中却很普遍。

       二、 观察少,胸中无积蓄。

       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想写点什么,可是又写不出什么内容。这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观察少,胸中无积蓄。我们知道:观察是人们发现、认识和理解外界事物的基础,只有“笼天地于形内”,方能“挫万物于笔端”。它在写作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观察是引发写作欲望的动因。

       人们在观察进程中,往往受到观察对象的某些特点和情景刺激、触动。因而诱发和萌生写作的灵感和欲望。这种欲望有时是很强烈的,常常促使观察者进一步观察,调动生活积累,迅速进入写作的构思。

       2.观察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渠道。

       任何文章和作品都要反映现实生活,都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物”就是材料。凡在社会中之人物、事物、景物及其形态、色彩、声响,性状、细节、画面等等的获得与积累,无不有赖于观察。“理”就是道理、根据。而道理、根据又常常是通过长期的观察之后得来的。如果缺少观察,所下结论要么是马虎的,要么就成为谬论。这是为获取直接材料作铺垫。

        其次还有间接材料。那么观察对阅读,接受和理解书刊资料中的间接材料也是大有裨益的。

       3.观察是认识和发现客观事物的基础。

       人们认识事物是从观察开始的。写作中说明,描述客观事物,表现事物的形态、性状,特征都需要以观察作基础,。如写一篇关于狗的说明文,必须认真观察狗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才能写出来。“狗打喷嚏天要下”,是否真是这样的?“蚂蚁搬家雨稀稀”,像类似的问题只有认真观察后才能下结论。

       可见,在观察中才能悟出客观事物的意义,并因此而触动情感,产生写作的欲望,完成文章的立意。

       三、 积累少,字词不能正确使用。

       要写书面语言,学习书面语言,必须先识字。只有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并且能够正确理解字义,才能够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提高认识能力。

       1.识字是写作的起点。 识字并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文字只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一种工具,识字的目的是掌握语言文字,用以阅读和写作。

       2.写作的基础是识字。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一篇文章是由若干句话构成的,而一句话又是由最基本的字、词构成。所以字词在作文中处于决定地位。字词使用的正确与否,将对文章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五年级的学生在《祖国,我对您说》中这样写道:

       “在远古的时候,中国和英国战争不断……”

       显然是有问题。结果学生说他指的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而又不能确定具体的时间,于是他写出了上面的话。可见这个学生对“远古”这个词不理解。

       因此,对于学过的生字、新词要养成积累的习惯,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能够使用自如。

       四、 缺少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的训练。

       我们知道,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必须经过训练。而读和写的密切结合是小学语文中最重要的环节,读是吸取;写是运用。读是写的基础;只读不写,当然作不出好文章;只写不读,写也不能很快提高。鲁迅先生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说:“文章应该怎样作,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练习。此外,并没新的方法!”可见训练的重要性。

       而经过对小学生的调查发现:现在的小学生真是缺少这种训练。他们中有90%的人从听觉中得到信息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非常强。(这或许与历代的“填鸭式”教学,“满堂灌”教学有直接的关系)而有60%的人会读,也就是能从阅读中获取知识。有50%的人可以与人交流,也就是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能用文字表达出自己感受的学生只占到17%~~20%。

       从这几个数据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们缺少训练。

       其次,客观上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 教师缺乏一定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能力素质的重要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必备条件。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学习的积极性。

        现在的小学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老师不能按要求写出一定的文章,也不能准确、简明、扼要的将一件事情完整的用语言表达清楚。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养成了习惯,说话重复,导致作文中语句重复。

       二 、引导和训练的方法欠妥。

       经过调查发现,许多老师也在注意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但是,他们训练的方法欠妥。比如:在每次寒假或暑假回来之后,老师布置的第一篇作文便是《寒、暑假见闻》。许多学生在写不出新的见闻,又为了能按时完成作业便抄袭他人之作。之后,只要老师布置的作文是《XX见闻》时,他们就会将原来的那篇文章原封不动的搬出来,以应眼下之急。

       有的为了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要求在课前5分钟让学生说一段自己的经历或见闻。时间一长,学生便将那段感受或见闻倒背如流,并且每次都受到老师的表扬。而真的达到训练目标的又有多少呢?

       三、讲评的方法不正确。

       讲评是作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通过对许多的小学生以及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许多教师的讲评方法不正确。

       1.教师的讲评方法不正确。

       许多教师在对第一篇作文批阅后,在作文的讲评中,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吸引不了学生,也提高不了学生对教师讲评作文的兴趣。教师尽管讲了本次作文的许多成功之处和不足,但学生收获甚微,甚至一点收获也没有。这样就是老师的讲评发挥不了应有的效力。因此,要改变教师讲评作文的方法,做到“师生共评”,这样效果会更明显。

       2.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不正确。

       教师在批改作文之前,首先应该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学生写作对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准确找出文章的优点的缺点,然后再写出评语。

       然而许多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连文章的主要内容都没有抓住就盲目地写批语。因此,许多批语文不对题。有的老师为了尽显其美,对文章的内容只字不提,在批语中只写道:“语句不通,字迹潦草、书写不工整”等批语。

        既然在小学作文中存在着如此多的问题,那么根据自己的调查和总结后,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

       一、 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首先教师要能写出一定的文章,才能指导学生更好地作文。只有自己动手写“下水文”,才能真正体会到作文之道,指导才会得法。 其次,教师要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一定的文章,以身作则来引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使学生感受到作文写的好还会得到许多的荣誉。教师也可适当地推荐学生去参加一些征文比赛,以此来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二、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和实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丰富写作材料。

        语文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不管是活动,还是**电视;也不管是实验,还是故事新闻,都应该有选择的组织学生集体参加和观看,以扩大见识,丰富思想。而这些活动、实验、**、电视的内容,也就是学生写日记、写作文的材料。

       在组织这种活动的时候,一般应该事先提出明确要求,目的是使学生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参加完活动和看完影片之后要组织讨论,从而互相启发,活跃思维。这样做,往往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不论干什么事都要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写作也是一样,在写出好文章之前首先要有良好的写作习惯。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观察习惯是在长期的不断的观察练习中养成的。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任何时候,不论走到哪里,不用提醒、不用勉强、便能自觉地,自然而然地进入“角色”,投入对周围的人物、事物的观察中去,使观察成为一种“天性”,并随之做出笔记。我每次在给我的新同学上第一次作文课时,我都会做这么一个实验:每人找一个小器皿,然后跟着我在器皿里面倒点水,加点盐、醋、味精和红蓝墨水。之后用指头搅拌并品尝。我是用中指搅拌,食指品尝,并说“好香”。而同学们由于不认真观察,结果将中指放在口中品尝,摇着头说“好怪的味道”。如此反复几遍,最终让同学们看出其中的奥秘,并且告诉他们不认真观察的结果。这样,就激起了学生认真观察的兴趣。

       2.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

       提高写作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首先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要勤动笔、长练笔、不停笔。比如日记,要一天也不间断地记下去,日积月累,作文水平才会提高的

       3.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

       人们常说:“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作者在动笔行文之前往往是充满信心的,而等写出初稿后又觉得心里想说的话没能准确完美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要反复修改,以达到最美。古今文章大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重视文章修改的美谈。欧阳修改文章是“书而傅之屋壁,出入观省之”;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马克思写《资本论》从初稿到定稿经过多次修改,第二卷前一部分原稿现在保存下来的就有八种之多;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的手稿,在反复读了两百遍后才定稿付印。这类例子,举不胜举。

       在小学时期,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一般低于评价的能力。他们往往能够正确的分析别人的行为,却不善于全面而确切的分析自己的行为。所以,应该让学生从修改其他同学的文章或者教师挑选的文章,逐步过渡到修改自己的文章 。

       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应逐步提高难度。开始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批语或符号动手修改。以后,可以对照教师的讲评自己修改。最后,学生应能在交给老师之前自觉修改。一名六年级学生在《我的哥哥》中写道“啊,多好的哥哥呀!”结果写为“啊,好多的哥哥呀”。像这类问题只要认真修改是可以避免的。

       四、加强听说读写相统一的、循序渐进的训练。

       在听说读写中,听和说是口头语言,而读和写是书面语言。无论是心理学、语言学、还是教育学都一致认为: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先导和基础。人类科学和个体语言的发展,都是口头言语先于书面语言,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它又不能反过来丰富和改造口头语言。所以,听说和读写也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儿童语言的发展也是完全遵循这一规律的。

       其次,在这四个能力的发展中,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理。就像婴儿学说话一样,一天天逐渐成熟的,不是某一天突然可以说许多的话。

       总之,教学中,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应该全面兼顾,用多种形式进行作文能力的训练,使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如何解决作文中无话可说的问题

       1. 如何解决作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作为一名从教十几年的语文教师,发现孩子们写作文存在的最大几个问题及存在的原因是: 第一、内容空洞无物,篇幅过于短小; 造成问题的原因是:无材料可写,现今的孩子生活过于丰富,他们被神奇的网络世界所吸引,被千奇百怪的玩具所迷惑,他们很少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周围,去看看周围的人,周围的物,甚至周围的事情,更不用说用心去体会品味。

        第二、句子呆板,描写简单,甚至表达不清; 造成问题的原因是:积累过少。由于现今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孩子没有时间也不愿花费时间在书上。

        读书对他们来说,是件花时间花脑力的事情,只有放下时间,静下心来才能把书读进内心,融合成自己的知识储备。 第三、文章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可言; 造成问题的原因是:各种作文书籍的琳琅满目,导致孩子唾手可得。

        只要根据老师的作文要求,随手翻翻作文书就可拼凑出自己的作文,结果可想而知。 第四、害怕写作文,拖欠作文,甚至抄袭作文来完成写作任务。

        造成问题的原因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对作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逐年递增的要求局限了孩子的思想,让孩子望而生畏,从内心产生对写作的恐惧,为完成任务,简单易行得方法就是抄袭作文。 我觉得解决的方法有如下几点: 第一,教孩子走入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把生活的点点滴滴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不要求字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时间长了,你会发现面对作文题目,你的灵感如泉涌。

        第二,让孩子从小养成爱读书,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从别人的书中多多积累好词佳句,化成自己的营养,慢慢充实自己的作文储备库存。

        在写作时,在合适的地方,那些积累自然会浮现在你地脑海里。 第三,引导孩子选择适合他们的读物。

        作文书多固然有利于写作技巧的提升,但是,正如鲁迅所说的,要如蜜蜂采蜜一样,吸取各方面的知识养分,文章才可能生动有趣起来。因此,要想写好作文,一定要广博群书。

        第四,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知道他们能行,他们是最棒的,他们能写出好文章!哪怕从不写作文到只写几句话;从表述不清到虽错别字连篇,叙述事情却完整……在不断的鼓励中,那些视写作文为畏途的孩子将重拾自信,他们才有提笔写作的勇气。 当看着孩子从无话可写到内容新颖、视角独特;从寥寥数句到洋洋洒洒几面字;从语句不通,描写不生动到好词佳句连连,描写形象生动……我品尝到了孩子们带给我的成功的喜悦。

        这些都是我在作文教学中总结的一些浅显的经验,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仍将不断摸索探寻适合孩子们的好的作文教学方法。

2. 小学生作文存在哪些问题

        小学生作文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不具体,其实这个不具体到高中还有有九成孩子不知道怎么叫不具体。

        说得明白点就是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描述一个事物,或者一件事,或者一个动作等等都写不好,他描述完了,读者还是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事物,或者什么事情。

        这个需要系统的训练,从低年级要训练如何把句子写完整,写具体,写生动等等十种句法,中年级要训练 四要素段式,总分段式,分层叙述段式 空间变化段式等等十种段式,高年级需要训练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插叙,倒叙等八种章法和两种文体转换。这是小学作文权威专家张赛琴老师提出的。张老师也有完整的小学生体系作文教学视频,建议你去看看。

3.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挫折作文

        上四年级以来,写作文成了我学习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

        自从上了四年级,语文老师王老师就要求每周写两篇周记,一篇作文。我一听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这下可愁坏了我。写什么呢?怎么写?我有点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我惧怕过双休,因为过了周六、周日,每周一就要交周记和作文。我总不能因为不会就不交吧?可我真的不会写,连标点符号我都不会用。

        妈妈知道了说:“写作文对你应该没有难度,你虽然是个不爱说话的孩子,但你说起话来还是很经典的。怎么想就怎么写,平常就要多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素材。”

        听了妈妈的话,我就写生活中最平常的,写完交给妈妈看。尽管我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可妈妈边给我写的文章加标点符号,边说:“不错!不错!就这样,写多了练多了,观察体会多了,就会写的更好了。

        在妈妈的鼓励和帮助下,我不在惧怕写作文了。同时我也明白在遇到困难时千万不要逃避,要想方设法去克服它、解决它,要勇敢的去面对。

4. 为什么孩子的作文总是写不好

        孩子写好一篇作文,需要大量的阅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有认识和情感作为基础,虽然没有固定的技巧和方法,但是写作时的一些细节方面还是可以注意一下。比如,习惯性地写“有”,“非常“这些词,或是如何让内容更丰富具体,听听这位老师的建议。

        1

        写外貌不用“有”

        作文如何写外貌?

        孩子的作文里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句子:“**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如果你试着让他们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写上段文字的同学经蒋老师指导后修改如下:“**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欢她啦。”是不是读起来舒服多了?

        同样,在描写动物外貌时也可以用到这个方法,如:毛黄白相间,耳朵尖尖地向上竖起……而不是写成:它有一身黄白相间的毛,有一对尖尖的耳朵……

        2

        写说不出现“说”

        让孩子比较以下三句话。

        张三说:“我真的不知道”;

        张三无可奈何地说:“我真的不知道”;

        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我真的不知道”。

        显然,不出现“说”的第三句更精彩。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通过一定训练掌握这样的技巧将让孩子的写作水平切实得到提升,这他们学会了细节描写,不会仅干巴巴地写“某某说”。

        3

        尽量不用成语

        作文为什么写不长?都是成语惹的祸!

        蒋老师此言一出震惊四座。不是说多用成语才显得有文采吗?

        其实不然,在“就是不用成语”写作技巧中,蒋老师指出:当作文中只会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细节就没了,还不如让孩子老老实实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写出来。什么“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炯炯有神、心旷神怡……这些被用滥的成语还是少出现为妙。

        如,写春天别用“风和日丽”,而是这样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解决孩子作文写不长写不细的难题。

        4

        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对于文章写不长的孩子,可以训练的另一个技巧是: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看过无数学生习作,蒋老师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包括“很、非常”,请家长提醒孩子,遇到要写这几个字时不要轻易下笔,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现这个字眼?

        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两个字,学会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文章自然就能写长。

        5

        一秒钟的事写三百字

        还是针对作文写不长的一种技巧训练:用三百字来描写1秒钟内发生的事。如关于破校运会跳高纪录瞬间的描写原本只有几十字:只见某某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新的校运会记录诞生了!

        怎么变成三百字?可以有条理地加上动作解剖:如何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加上联想:往届校运会有人挑战失败,平时如何一次次练习等等;还可以加上细节充实,起跳前如何与同学进行眼神交流,成功后同学如何向他祝贺……家长可以找一些1秒钟的素材让孩子进行写作练习,学会了这个技巧还怕考试写不出四五百字吗?

        6

        一段话里出现6种标点

        很多孩子不会用标点,习作中常只有逗号句号逗号句号,甚至逗号都没有,把老师读到断气为止。

        针对这个现象,可以让孩子进行“一段话必须出现6种标点”的技巧练习。

        !……:“”这些标点你的作文中都有吗?没有的话请尝试用起来。

        经过几次训练后,你会发现孩子的惊人变化:意味深长的句子会写了、人物语言会加进去了,心理活动结合进去了,还会用反问句了,这些句子加进去后,文章当然生动起来。

        欢迎关注麦田亲子悦读! 本微信公众号由大学从事儿童文学教学的副教授创建,其宗旨是:推广儿童文学知识,品读儿童文学经典,探讨亲子阅读价值,陪伴您和孩子一起成长!

5. 如何解决作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从生活中找素材,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比如要写关于春天的文章,那么就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春天的怀抱,去看看春天的美,去听听鸟语,去闻闻花香,亲临其境地感受一下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体会一下大自然的美生命力的旺盛。这样学生在写的时候也有东西可写,不会眼瞅着题目却没话说。同时也会把他们对春天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写出来,带着自己真实的感情写文章,也就是言为情所动,文为心所生。在有生活体验下写出来的文章会比现编现造出来的文章多一分真实多一分情感。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时时刻刻留意美好的生活,作文内容也会越来越丰富,真实情感也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

        二、勤于练笔,使学生养成经常写作的习惯。

        鼓励学生有想要表达的东西时,立刻动手写出来。写作是一种技能,单单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是不可能提高作文水平的,需要长期循序渐进的练习。只要是真实的学生动笔写出来的,我们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此激发他们地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热情。在现代社会,网络也是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可以让同学们通过百度空间、博客、论坛等一些平台发布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这样就扩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和写作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质量都会有相应的提高。

        三、善于读书,积累丰富的语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所谓开卷有益,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的主要途径。虽说要大量阅读,但读的书是要有选择性的。要让读好书,读有益的书,并把好句好词摘抄下来,随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做到一读书就动笔墨。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写作就会左右逢源,妙笔生花。再融入自己的真实感情,整篇文章就会变得可圈可点。

        四、培养学生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修辞手法的运用会让文章增色不少,甚至成为文章亮点。因此,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写好作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技能。在平时讲课时,就让学生注意课文中的修辞运用,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并应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造句。对平时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夸张等,加强指导与训练。让学生领会到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重要性,并能运用自如。

        最后,要让学生从写作中找到乐趣,发自内心的去记录下自己的生活体验,从心里写出的文章才具有打动人心引起共鸣的魅力,让学生善于写作,快乐地写作。

       

参考资料:

/link?url=2-OQLDoMm13Dyf9NLcUlH5rBeD_XqJ5kYlBn_fynty1eA-CoJIf7k6tdDSbh-5u997y6VfpSGTH7yRfKHLwG27x-lw51s3i3iLRXzNrUDiK

6. 孩子作文丢分有几种原因

        阅读是语文考试当中所占分值较大的题型,也是孩子普遍失分严重的题型。

        很多家长一直询问到底应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实际上阅读题的考查涉猎非常广泛,从字词到句子,再到段落文章都会包括在内。实际上阅读丢分主要两个原因,第一,读得少,第二,不得法。

        多读的确非常重要,但是怎样读更加重要,二者之间密切联系,缺一不可。五年级马上面临一场非常重要的考试,到底应该怎样解决阅读丢分的问题,把我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于孩子考试有所帮助。

        一、明确阅读的概念。 我们这里指得阅读是狭义上的阅读,指的是考试当中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解题能力的测试题。

        二、解答阅读的步骤 做任何一件事都应该有法可循,解答阅读题同样有一个基本的解题步骤,网上包括各种书籍对于解题步骤的说法不完全相同,但大同小异。以下是我的理解:第一步,速读。

        快速的阅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主旨。就像我们去一个从未去过的餐馆吃饭一样,点菜的时候肯定要从头到尾看下菜谱,了解下这家餐厅菜的风味。

        第二步,细读。结合具体题目,仔细通读文章。

        从文中找到题目信息来源。这时候该详细询问自己感兴趣的菜了。

        比如什么是什锦素拼盘?水煮牛肉你们这是怎么做的?这时候需要了解更详细些。第三步,品读。

        重点题目做起来出现困难,这时候需要回到文章中去仔细推敲,联系上下文,提取有效信息来解答题目。菜上来了,我们需要细细品味了,好吃不好吃?好吃在哪?不好吃在哪?需要找出具体原因。

        当然答任何题目都需要认真读题,比如阅读题中经常有这样的题目:“请你从文中找出…………”那答案就必须得从文章中找出原句来了。三、常见阅读题型分析。

        1、基础题。这一类题主要是考查孩子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题型举例(1)请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2)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为文中……加标点(4)联系上下文说出“……”这一词语的意思是……………… 解题技巧:这类题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除此之外还要掌握解答此类题的技巧。比如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在你不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的情况下,结合具体语境也是可以答出个一二三来的。

        2、概括题。主要包括对于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提炼还有语言表达的特点等方面。

        题型举例:(1)概括文章段意,主要内容。(2)根据文章内容写出段落的总起句或过渡句。

        (3)读完短文请你说出XXX人(或某物)有什么特点(4)请你说出本文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说出了……………… 解题技巧:准确找到原文中信息进行归纳总结。3、仿写题。

        这类题就是仿照文中句子形式造句。 题型具举例:(1)模仿句式,用上带点的词仿写句子。

        春雨,是春天的象征,也是希望的象征,还是新生的象征。 解题技巧:这类题要求孩子有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丰富的想象力及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且句式,修辞,包括句子表达的意境都要统一。上面这个句子如果仿写成这样是肯定没有分数的 “我是妈妈的女儿,也是叔叔的侄女,还是奶奶的孙女” 4、拓展题。

        这类题型可能会对文中相关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 (1)文中引用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李白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有关思乡的作品,试着写出一句。

        (2)醉打蒋门神故事出自哪本书?你还知道这部书中哪些故事?………………… 5、写作题。这里指的不是写整篇的作文,而是写片断。

        主要题型有 (1)请你用自己的话把文中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完整。 (2)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经历这件事情以后,你有什么看法?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解题技巧:这类题一般是对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的综合考察,主观性更强,也最能体现孩子的语文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补写的内容不应该脱离原文,这一点很重要。 以上内容纯属一家之谈,仅供大家参考,欢迎拍砖。

7. 孩子写作文的畏难情绪严重怎么办

        家长要经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当孩子在学习中确实遇到困难时,要与老师商量应对的方法。最好是降低当时学习的难度,等孩子的自信心恢复之后,再提高学习难度和强度。

        要常带孩子看有关的展览、演出、比赛,常对孩子讲讲艺术家、运动员年幼时如何学习、如何苦练的故事,或买些这类的书让孩子阅读。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又可以让他知道成功是艰苦付出后的收获。

        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对于有才艺的孩子,可以举行家庭表演会,在家设立孩子作品墙,鼓励孩子在学校、社区等各种场合演出。活动中多给孩子赞美,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如果孩子在学习中因为遇到难题而心理受伤,家长要给予适当的安慰和抚爱,更要鼓励孩子勇敢去面对。

        最后,家长要知道孩子有畏难情绪是很正常的,要有耐心和孩子一起面对哦。

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

       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纵观当前的作文教学,其状况是不尽人意的。大多数小学生在作文时都觉得“无话可说”“没啥可写”,有的虽有材料写,但内容空洞,“写景不美、写人不亲、叙事不明”,使人觉得索然无味,这是小学作文中的普遍现象,作文中存在着的“千篇一律”、“虚假空洞”等弊端大都与此有关。小学生作文为什么会“无话可说”?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这里,我就自己的教学谈几点个人浅见。

       一、更新观念,转变指导思想

       学生的作文为什么上不去?为什么提笔作文时,就觉得无话可说?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本身,在于我们的指导思想。

       作文按说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但一直以来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隘天地中:题目由老师指定,“写什么”不能逾越老师划定的范围;“怎么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定的几种模式。从命题、选材、确定中心、开头、结尾等都作细致入微的指导。而小学的作文是从具体观察到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需要学生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去认真体会和训练,转化为自己的作文能力。教师的“满堂灌”,实际上是由抽象到抽象,忽视了学生的思维特点,违背了学生思维规律。

       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小学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作文教学活动中,习作过程本身就是学生主体思维、主体创作的过程,是学生启动积累、独立思维、组合加工的过程。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小学生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教材中还就习作做出导向: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实际 上,这里强调的是教师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也许那种成人无法体会到的童真、童趣、童乐、童语,对于教师来说是肤浅而直接的。但我们要知道:这是习作主体的真实反映,是其认知、理解、情感、思想、语言等综合水平的集中反映,很多是其生活体验的独特感受。教师要改变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必须自始至终地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在尊重主体的志趣、思想、情感、性格等基础上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加强作文教学,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会对该事物表现出特别的关注,大胆地探索,并去从事与此有关的活动。

       作文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它很抽象,很难引起小学生的兴趣。要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在玩中学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之前,先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充分感受其中的乐趣。教师把教学有机地渗透于他们的玩耍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写作知识。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学生兴趣盎然,有了亲身感受,加上教师的指导,学生们便可写出妙趣横生的好文章来。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第一次×××》的作文时,我对作文只字不提,只让每位学生带上一块布、几个钮扣和针线,说上语文课要用。第二天上课时,我发现同学们都把东西带齐了,并用期待的眼神望着我。当我说明了游戏规则: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钮扣缝得最好。孩子们情绪活跃,开始动手,我便在下面不失时机地指导。游戏结束后,我没有急着让学生动笔,而是让他们把缝钮扣的感受说出来,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可是,机会有限,于是我说:“老师很想知道每位同学的不同感想,你们愿意写下来告诉老师吗?”“想!”学生异口同声。他们由“无话可说”到“有话想说”。当然,我们不可能每一次作文都让学生来“玩一下”,关键是要教会学生融会贯通,把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每一次不同感受都及时记下来。这样,才能够把培养起来的写作兴趣保持下去。

       2、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

       人都有好奇的本能。当外界事物发生新异变化时,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甚至情不自禁地进行探索。学生爱写还是厌写,爱问还是不问,对新异事物敏感还是麻木,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引导,这就是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不断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点滴的发现。有一次,我有一个学生天真地问我:“老师,假如世界上没有一只老鼠,那会怎样?”对于这个“无聊”的问题,我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你说会怎样呢?”“唔,我家的大米不会被偷掉。”他想了想说。“猫没有了敌人。”“少了一种动物。”旁边的几位学生也接话。于是我索性把这个问题拿到课堂上让大家一起讨论。大家七嘴八舌,说出了许多我自己都想不到的答案:“不认识童话中出的老鼠”、“婴儿不会被老鼠咬伤”等等。我让学生们把各自的想法写进日记本里,收到的效果甚佳。这不仅保护了一个学生的好奇心,更由此带动了全班学生去发现问题的兴趣。

       三、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鲁迅先生也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觉得无话可说,其主要原因是材料不足,无东西可写,以至拿起笔来无从下手。不是学生不了解生活,不关心生活,而是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较差,不善于通过表面现象去认识和捕捉生活中最有特征的东西。因此,对身边的许多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由此可见,教会学生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那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1、从“小”做起,观察体验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句话用在作文和生活的关系上,是再贴切不过了。作文的材料绝不会平白无故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作文的材料只能源于学生自己的生活,源于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能和感悟。学生对生活独特的感受不仅来自个人的经历,更要来自一颗敏感的心。小学生生活阅历浅,对许多事物没有深切的体验,所以写不出真情实感。那么该如何去体验呢?我认为应该从“小”做起,小到看母鸡生蛋、踢石子、种花、玩泥巴等等,做观察事物体验生活的有心人。我以前的一个学生曾在日记中写道:“今天真无聊,除了放牛还是放牛。”于是我问他:“放牛时你仔细观察过牛吃草的样子吗?牛吃草的过程中什么事都没发生吗?”他当时没有回答,可在第二篇日记给了我满意的答案:他发现了牛和白鹤成为好朋友,经过思考,还破解了其中的秘密,并由此联想到人和动物之间也应该友好地相处。从“无聊”到“发现秘密”这正是观察、体验生活所带来的改变。

       2、养成习惯,长期观察

       除了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脑想,更重要的还是防止把观察视为短期行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遇风则风,遇雨则雨,遇事则事。为了达此目的,可有意识地跟踪观察某事物。例如:学校的植物园里种了一棵丝瓜,我便带学生长期观察,抓住丝瓜发芽、开花、结果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并记下来。有一次,上课时突然下起了大雨,我索性停下课,让学生们去观察窗外景物在瞬间的变化。训练的方法很多,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指导学生,其目的都是要学生特别留心自己身边的人、事、物,而且尽力从这些平凡又普遍的生活现象中捕捉最有特征的东西。做到写作时心中有“物”,以纠正假话、空话、套话连篇的毛病,使学生从无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会说。

       四、加强阅读,读写结合

       阅读是学生知识积累 ,打好写作基础的重要环节。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叶圣陶先生说:“阅读任何文章,主要在于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等等,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咱们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这一论述说明了阅读对提高写作的重要性,对于儿童来说,在大量识字后广泛阅读适合儿童接受的趣味性较强的课文,接触多种语文风格的文章,对于作文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让学生懂得教科书不是高不可攀的,它来源于生活,是人写出来的。学习教科书是为了打基础,而创造性地掌握语言工具,还得靠自己的悟性,靠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感觉,也就是通常说的语感,那么语感来自哪里?语感,产生于你足够的阅读量,只有读书,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还可以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开拓视野。课外阅读越多,学生作文越丰富,思维越活跃,表达起来有选择的余地,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正如诗人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如何认识“作文”与“写作”、“应试”与“应需”、“实用文”与“文学类文章”、“规矩文”与“放胆文”?顾之川的《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对此进行了分析说明。

        1.“作文”与“写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联系,因为二者都是写文章;有区别,是说“作文”常指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而“写作”是一般意义上的写文章,包括文学创作在内。从这个意义上讲,“作文”只是“写作”的一种形式。因此,人们在谈论中小学作文教学时常出现两方面的偏差:一是“居高临下”,认为一般的写作原理一定能够适用于中小学作文教学;

        二是“拔苗助长”,用成人的眼光和标准来判断中小学生的作文。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清楚:中小学作文教学只是一种教学行为,与一般意义上的写作是有明显区别的。

        2.无论是平时的作文教学,还是应试作文研究,都应明确一点,即作文既要为“应需”服务,也要为“应试”服务,二者不矛盾。作文教学的目的不是应付考试,而是为将来的生活作准备。持这样的`态度对待作文,平时学得扎实,练得认真,考试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3.新时期以来,文学教育受到普遍重视,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科书也选入了大量文学作品,文学类文章也正式列入语文高考《考试大纲》,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用文学取代语文,文学只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

        4.“规矩文”重在给学生打下写作基础,“放胆文”追求作者的真情表达,两者必须兼顾,但不能平均用力,必须有所侧重,中小学作文应该以“规矩文”为主,使他们知道基本的要求、体式。

作文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有的同学掌握的词汇量很少,作文时一提起笔来就觉得没有词儿,腹中空空,肚子里什么可写的东西也没有,有的即使勉强写出来了,也是空空洞洞,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的词语,优美的句子,精彩的片段等.教师平时就应要求学生不断积累词汇.把平时学习中一些有用的材料记录下来,如名言警句、小趣闻、小常识,小故事等.知识积多成学问,用起来就会思如泉涌,顺理成章.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求自己班上的学生准备好几个摘抄本,以便进行好词佳句的摘抄,养成摘抄的好习惯.

       1、从课文内容中积累

       在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有“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这样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从摘抄中积累材料.学生通过平时的积累为写作打下铺垫,在写作时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我要求学生反复诵读,并把课文中优美的片断和自己喜欢的地方抄写下来.

       2、通过写日记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有效途径.我让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日记的内容不限,体裁不限,学生可以写看到的,可以写听到的,也可以写想到的,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比如:搞完一次大扫除,办完一次学习园地,参加完一次课外活动等都可以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自己的真实感受、心得体会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一、注重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

        以往的写作教学只重视写作知识的传授,如在写作课上讲一些写作方面的理论,解释概念以后,举个事例了事。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自然也听得非常认真,似乎有所收获。可是学生依然写不好作文,原因何在呢?这是因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或者说,轻视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养成训练。这种训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行与字、词、句、篇以及写作知识有关联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即培养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二是进行与写作过程有关的认知能力的训练,如观察、想象、分析、概括等的能力。只有进行上面两个方面的训练,纠正以往教材的体例,纠正教师讲课的程式,作文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实际效果。

        二、注重“外显行为”,忽视“内在因素”。

        跟以传授写作知识为纲的教学模式相适应,传统的写作教学在方法上往往讲述各种“文体”的特征,如“应用文”,则讲述“应用文的含义”、“应用文的特点”、“应用文的类别”等,然后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模仿练习加以强化。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是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强化”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的体现,目的是通过强化训练形成学生能力。但这种方法训练的只是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说,写作过程是涉及写作个体的多种心理活动,一个写作个体的写作能力不仅与他的语言运用能力有关,而且与他的观察能力、情感态度、思维品质以及价值取向等内在因素也有关。所以,只注重外部刺激,只强调对个体“外显行为”的强化,而忽视个体的“内在因素”的行为主义的训练方法,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一旦条件发生变化,习惯于范文模式,也就是说,习惯于模仿和套用现成的模式,面对要求发挥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敏捷性、灵活性和批判性的写作活动,写作个体就会茫然不知所措。所以,我们说,这种注重“外显行为”,忽视“内在因素”的训练方法是不可取的。

        三、注重“写作”,轻视“说话”。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里面有个‘语’字。如何听他人的话,如何更好地说自己的话,正是语文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的。”小学语文教学法专家高惠莹也说:“作文应包括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具体地说,即教儿童学会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通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由此看来,我们应该重视口头作文的写作。其实,从整个写作过程来看,“听”和“读”是信息输入写作个体的过程,而“说”和“写”是写作个体信息输出的过程。写作个体不论是“说”还是“写”,都要求个体经历一个思考的过程,即构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个体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确定表达中心、选择适当方式以及表达的顺序等。实际上,“说”比“写”对于写作个体而言,往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说”要求个体思维必须敏捷,反应必须迅速,要求个体根据环境的要求随机应变、见机行事,迅速作出反应。因此,进行说话训练,提高说话能力,是写好文章的基础。所以,只重视“写作”而轻视“说话”的方法,实际上不仅会影响写作个体口头语言的交际能力的发展,也会影响个体的写作表达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写作教学中,应该把“说”和“写”紧密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共同提高。那种把“说”和“写”对立起来的教学方法是错误的,是不符合写作教学规律的。 四、注重“理论”,忽视“情感”。

        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写作“理论”、“理性”,或者说“规律”、“方法”的讲授,而忽视写作个体的“情感”、“思想”这样的重要因素。如教师只讲授如何选择材料、如何提炼主题等,而不培养学生的情感,使之有感而发。

        五、重视“内容”讲解,忽视“情境”创设。

        教师重视对写作范文从“文字”内容进行讲解,而忽视范文里所描绘的“情境”的创设。如一些教师在分析范文时,都是按照作者生平、时代背景、段落大意、内容分析、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六大块进行讲解,而没有利用创设“情境”、环境烘托形成真实的气氛,以激发写作个体的兴趣。命题写作也是如此,教师既不考虑尽量地选取贴近个体日常生活的材料,也不考虑个体的情感世界,自然也不创设跟题意有关联的真实情境,这样的结果,就使得写作个体对题目无从下手,逐渐失去写作的信心。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个体的兴趣,触发写作个体丰富的联想,锻炼写作个体的形象思维能力,使写作个体自然地产生写作欲望,从而写出好的文章。

       好了,今天关于“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呢”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呢”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