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精选)

2.长度单位的小知识

3.小学一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教案5篇

4.小学数学教案

5.生活中哪些地方常用千米做单位

6.三年级什么叫做面积

7.体积单位的换算教案

面积单位的换算小学数学教案_面积单位的换算教案

数学量的计算单位及进率归类

 从小学生数学学习心理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重新建构的过程,因此,做中学,玩中学,将抽象的数学关系转化为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将使儿童学得更主动。以下是我整理的数学量的计算单位及进率归类,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计算单位

 1、长度计量单位及进率:

 千米(公里)、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1公里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面积计量单位及进率: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体积容积计量单位及进率: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4、质量单位及进率:

 吨、千克、公斤、克

 1吨=1000千克

 1千克=1公斤

 1千克=1000克

 5、时间单位及进率:

 世纪、年、月、日、小时、分、秒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1天=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31天的月份有1、3、5、7、8、10、12月份,30天的月份有4、6、9、11月份,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常用计算公式表

 1、长方形面积

 =长×宽,计算公式S=ab

 2、正方形面积

 =边长×边长,计算公式S=a×a=a2

 3、长方形周长

 =(长+宽)×2,计算公式C=(a+b)×2

 4、正方形周长

 =边长×4,计算公式C=4a

 5、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高,计算公式S=ah

 6、三角形面积

 =底×高÷2,计算公式S=a×h÷2

 7、梯形面积

 =(上底+下底)×高÷2,计算公式S=(a+b)×h÷2

 8、长方体体积

 =长×宽×高,计算公式V=abh

 9、圆的面积

 =圆周率×半径平方,计算公式V=πr2

 10、正方体体积

 =棱长×棱长×棱长,计算公式V=a3

 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底面积×高,计算公式V=sh

 12、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计算公式V=sh

 拓展:

 《面积单位的进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面积单位进率的过程,记住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会进行面积单位的`简单换算。

 2.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知道有哪些面积单位?

 哪个是最大,哪个最小?你能比划出它们的大小吗?那么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又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识。

 1.探究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

 拿出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问它的面积是多少?

 问:边长1分米也就是多少厘米?那它的面积怎么算?

 两个答案难道不是同一张纸片吗,讨论。

 问:从刚才的学习过程里你发现什么没有?

 老师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探究1平方米=100平方厘米

 问:你能猜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厘米。

 3,做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和第2题。

 讨论:两题在思考方法上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完成第3题

 四、总结全课。

 问:今天你学会了什么?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你知道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吗?

 布置作业:

 1、想做第4题和和补充若干。

 2、完成思考题。

;

四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精选)

人教版小学数学有哪些概念教学设计

以下为概念及公式: 名称 含义(方法) 棱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棱 顶点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体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abh 立方体的体积 棱长×棱长×棱长=aaa 通用的体积求法 底面积×高=sh 体积单位换算 1立方。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中的标准分析是啥意思

教材分析  《面积》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面积、量一量、摆一摆、铺地砖。《什么是面积》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本套教材为了改变过去偏重面积计算和单位换算,不重视培养和发慌学生空间观念的现象,把面积的含义单独列开教学。教材安排了以下几个实践活动:一是创设生活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二是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活动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三是通过画图的活动加深学生对面积的认识。教学中,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多多举例说出身边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使学生对面积有更感性的认识,真切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较过程中,让学生亲历活动的整个过程,体验知识的形成,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课也注重了学生创造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活动中沟通、交流,自觉地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分析  之前,三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也认识了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了解了它们的特征,也学习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到五年级时,他们还将学习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对物体表面大小的认识,学生也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在学习中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对两个图形面积大小进行比较,在这一活动中将让学生大胆利用学具,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思考并择出更科学准确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验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创设有目的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袋(正方形与长方形每生各一个,剪刀、固体胶、小纸片、硬币等)  2、学生准备:学具袋(正方形与长方形每生各一个,剪刀、固体胶、小纸片、硬币等)  学法引导  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团队协作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理解面积含义,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1、听算10道,集体对得数。重点讲解25×16  2、师:全对的同学举手,请两位同学带大家一起唱《拍手歌》表示鼓励。好吗?(全班齐动)  [评析:借助拍手歌的情境导入新课。学生情绪高涨。]  二、初步感知,认识面积  1.揭示面积的含义。  师:我们拍手的时候,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谁来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学生摸老师的手掌面)  师:你们的手掌面在哪儿?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学生摸自己的手掌面)  师:(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老师的手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比,哪一个面大?  生:数学书的封面大,手掌的面小。  师:把刚才的话说完整,好吗?  生:数学书的封面比手掌面大,手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小。  师:伸出你们的小手,也摆在数学书封面上,比一比大小。  生1:数学书的封面比我的手掌面大。  生2:我的手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小。  师:数学书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哪个面大呢?  生:数学书的封面比黑板的面小,黑板的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  师:(指黑板面)像这里,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板书:面积)你能说一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吗?  生: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2.摸一摸,说一说。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物体,桌子、凳子、练习......

你所理解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怎样的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liudong456 的工作室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亦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

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分析教

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

程。教学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作为

一门艺术,它需要融入设计者诸多的个人经验,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再创造,同时灵活、巧妙地

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那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才能使其不但具备设计的一般性质,同

时还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让其更加充分地体现教学设计者的教育智慧呢?

美国著名的教学设计研究专家马杰(R.Mager)指出:教学设计依次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首先是“我去

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订;接着是“我如何去那里”,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

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最后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即教学的评价。教学设计是

由目标设计、达成目标的诸要素的分析与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所以,要进行有效的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必须围绕以上三个基本问题展开。

一、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的结果。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

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

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例如,同样的“确定位置”一课,由于两位教

师确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因而形成了两种不同水平的教学设计。

一位教师对“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

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基于这一目标,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写有第几列、第几行的卡片

,让学生手拿卡片到前边站好,然后按照卡片上的要求找到相应的位置。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汇报

是怎样找到位置的,最后达成了教学目标。从这节课的目标确定与教学过程设计来看,认知性教学目标是

主体,尽管教学设计质朴,也考虑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但却造成了学生的单一认知发展,

而缺少良好的情感体验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另一位教师对“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

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让学生在具体情境

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该目标的指导下,教师首先让学生尝试用最简捷的数学方法描述班级中一名同学的位置,然后把同

学们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加以分类比较,在此基础上得出不同的表示方法的共同特点──都是用“第3组

、第2个”描述这位同学在班级中的位置的。此时教师指出,其实这名同学的位置还可以用(3,2)来表

示,这种方法在数学中就叫“数对”。在师生共同研究了“数对”的读写方法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

活动──教师用手指一个学生,请这个学生用“数对”说出自己的位置,其他学生判断正误;教师说“数

对”,请坐在相应位置的学生起立,其他学生用手势判断对错。最后教师还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砸蛋游戏,

把代表每个学生位置的“数对......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论文什么意思

其实就是一篇详实的教案,只不过比教案多一些解释说明,就称为小学数学优秀教案论文罢了。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怎么写

这是一个教案但是有些图复制不上,你先看一下,如果满意,再我博客留言我传给你!!

教学目标

1、在理解推导过程的基础上,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形式特点。

2、理解方程中各个字母的含义,应用圆的有关性质,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理解、应用.

难点:利用圆的基本知识及性质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研究了曲线与方程的相关问题,知道要求曲线方程只需找出曲线方程上一个代表点,然后利用题目中的性质列出表达式化简即可。

(二)依标导学:

初中我们学过的圆的定义.

“平面内与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圆”.

定点就是圆心,定长就是半径.

根据圆的定义,求圆心是c(a,b),半径是r的圆的方程.

设 M(x,y)是圆上任意一点,圆心座标为(a,b),半径为r.则│CM│=r, 即

两边平方得

+ =

这就是圆心为C(a,b),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叫做圆的标准方程.

如果圆的圆心在原点.O(0,0).即a=0.b=0.这时圆的方程为

例:(1)求圆心(3,-2),半径为5的圆的方程;

a=3,b=-2,r=5 圆的方程为 + =25

(2)求(x+3)2+(y-4)2=5的圆心和半径。

a=-3,b=4,r=

三、异步训练: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圆的方程:

(1) 圆心C(-2,1),并过点A(2,-2);

分析:由圆的定义知r=|AC|= =5

而a=-2,b=1,所以将相应要素代入标准方程即可。

(2) 圆心C (1,3),并与直线3x-4y-6=0相切;

分析:圆与直线相切,则连结圆心与切点的半径垂直于切线,即求半径转化为求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r= =3

而a=1,b=3,所以将相应要素代入标准方程即可。

(3) 过点A(0,1)和点B(2,1),半径为5。

分析:本题要求C(a,b),A,B均是圆上的点,所以|AC|=r,|BC|=r,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列方程即可求出a,b的值。

四、达标测试:

求圆心在座标原点,且与直线4x+2y-1=0相切的圆的标准方程。

五、课堂小结:

圆的标准方程两要素:圆心、半径

六、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A、3、(3)、(4)

师生共同回答

启发引导学生推导

根据方程形式让学生作答

先分析每一个题型的特征,然后利用圆的性质求出标准方程中所要求的条件代入方程即可。让同学自己组织步骤 (板演)

板书设计:

圆的标准方程

一、 圆的定义: 例1、(1)求圆心(3,-2),半径为5的圆的方程;

二、 求圆的标准方程: (2)求(x+3)2+(y-4)2=5的圆心和半径;

例2、(1)圆心C(-2,1),并过点A(2,-2);

(2)圆心C (1,3),并与直线3x-4y-6=0相切;

(3)过点A(0,1)和点B(2,1),半径为5...

精心设计作业对数学教学有什么意义

题目所给内容不完整,条件不足,无法解答

长度单位的小知识

 作为一名教师,备课时我们通常都会写教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四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精选)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理解垂直。

 2.能用三角尺画垂直。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画图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画垂线,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摆小棒活动。

 请大家拿出两根小棒,摆出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

 2.思考。

 两条直线除了平行,还可以怎样?相交。

 3.板书。

 平行和相交。

 二、学习新知。

 1.摆一摆,看一看。

 用小棒在桌子上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

 观察,这么多相交的图形中,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比较垂直与相交。

 同桌讨论:垂直与相交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摆出垂直的图形。

 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它们是不是互相垂直的。

 3.折一折。

 拿出长方形的纸,让学生思考,通过折一折,折出互相垂直的线吗?

 让学生尝试折一折,如果有困难,可以同桌互相完成。

 提出活动要求:拿出一张正方形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把每组折线画出来,便于区分。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验证是垂直的。

 4.找一找。

 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互相垂直的线,你能说说我们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吗?

 5.我说你摆。

 完成书本第22页第1题。

 生活中的应用: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6.学习画垂线。

 提问:你能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吗?

 学习自己尝试画垂直线。

 展示汇报交流:为什么这样画?说说这样画的原因?

 小结:用直尺画一条直线,标出一点,画过这一点的垂线。

 具体步骤: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

 教师边说边演示。

 同桌操作:直线外一点画互相垂直的线。反馈交流。

 三、巩固练习。

 书本上第23页小实验。

 提问:去河边,怎么走最近呢?

 小组合作讨论。

 全班汇报交流。

 师提问:从O点到直线AB有多少种可能。

 比较:在这么多线段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哪一条是最近的?为什么?

 四、小结

 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引出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板书设计:

 相交与垂直

 具体步骤: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

 这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

篇二:四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精选)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0页第2题,“练习二十一”第4~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运用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地计算。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口算下面各题。

 23×4= 230×4= 18×3= 7×50=

 54÷3= 540÷3= 60÷30= 250÷50=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口算练习。

 乘法和除法算式各选一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2.出示教材第110页第2题。

 (1)讨论:笔算乘、除法应注意些什么?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再指名说一说。

 ①计算乘法时注意对位和进位。

 ②计算除法时注意试商,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分析这几道题的错误原因。

 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

 (3)把这几道题在自己练习本上改正过来。

 3.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积或商。

 15×3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

 4.说一说计算的依据:积的变化规律和商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5.解决实际问题。

 投影出示教材“练习二十一”第6题。

 (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小组讨论: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已知总价和单价,怎样求数量?针对题中所求的问题分别说一说,再计算。

 (3)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

 二、实践应用

 教材“练习二十一”第4、5、7、8题。

 1.第4题。

 (1)组织学生练习。

 (2)在小组中交流检查。

 2.第5题。

 (1)学生独立练习。

 (2)说一说验算的方法。

 3.第7题。

 (1)不计算,直接写出得数。

 (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呢。

 4.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解答过程。

 300÷4=75(元)75×12=900(元)

 三、课堂小结

 在计算过程中,要根据题目要求,认真仔细地计算,算完后还可以运用估算进行验算。

篇三:四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精选)

  教学内容

 教材第7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技巧,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估算,培养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

 20×3= 60÷3= 30×9= 270÷3=

 39÷4≈ 84÷6= 31÷3≈ 72÷4=

 26÷5≈ 54÷3= 43÷6≈ 75÷5=

 教师用卡片出示口算题,分别指名口算。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口算呢?

 (板书课题:口算除法)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投影出示例1: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1)弄清题意,分析条件和问题。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就是求80里面有几个20。

 (2)指名列算式:80÷20=(板书)

 (3)你能口算出这道题吗?你是怎样想的呢?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算法:

 A.8÷2=4 B.()个20是80…

 80÷20=4 80÷20=()

 教师完成解答。

 2.想一想:83÷20≈ 80÷19≈

 (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指名汇报。

 (2)以上这2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都可以依据80÷20来计算)

 3.教材第71页“做一做”第1题。

 注意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检查。

 4.教学例2。

 让学生自己读题,独立完成,解答在教材上,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5.完成教材第71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练习,全班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十二”第2题。

 指名说一说解答的方法,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教材“练习十三”第3题和第5题。

 要求先读懂题意,再列式解答。

 “限载40人”是什么意思?表示一次最多只能载客40人。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4.教材“练习十二”第4题和第6题。

 指3名学生板演,余者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5.教材“练习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篇四:四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精选)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验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认识公顷、平方分米的含义。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 体会1公顷、1平方分米的实际大小。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二、 出示教学目标

 是师生共同读出目标,确立本节课的重点

 三、 教师精讲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知道小明搬了新家。今天,小明高兴的邀请小朋友们到他的新家参观。点击课件:出示情境图

 2、看,他们现在来到了哪儿?

 3、观察画面,你发现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4、带着这么多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公顷的世界。

 (二)认识公顷、感受大小

 ⑴、体育课上100米大家都跑过吗?你能想象100米有多长吗?

 ⑵、如果用4条100米的跑道围成一个正方形,你能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吗?⑶、小结:在数学中,我们把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规定为1公顷,通过计算我们又知道,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000平方米,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

 那么,你能体会这样1公顷的大小吗?

 课前,我们分组请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了一个正方形,这样围城的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

 ⑵ 大家都围过像照片上这样的正方形,你能体会这100平方米的大小吗?

 ⑶ 要有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才能拼成10000平方米呢?

 ⑷ 100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现在你能想象出1公顷的大小吗?

 3、生活中感受1公顷

 如果大家还不能体会1公顷的大小,那么让我们走进生活中,去找一找1公 顷,再来体会1公顷的大小。

 ①问:你看出这是哪了吗?4、认识平方千米

 ⑴我们认识了1公顷有多大,还有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吗?

 ⑵小结: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可以写成1km2。

 1平方千米=100公顷

 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导语:不知不觉,大家把所带的问题都解决了,不但认识了1公顷有多大,还认识了平方千米,让我们一起来用这些知识,帮小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小明的妈妈给小明出了这样的几道题,你能帮他填一填吗?

 2公顷=(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顷 3平方千米=( ) 公顷 90000公顷=( )平方千米

 四、出示达标题

 五、课后拓展、巩固应用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我们认识了几个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六、作业布置

 课后,请你调查一下,你所居住的地方占地面积以及位桥镇的占地面积,好吗?

篇五:四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精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知道1公顷有多大,1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公顷有多大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换算.

  教具准备:

 标杆与绳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什么是1平方米?什么是1平方分米?什么是1平方厘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1平方米=( )平方分米

 3平方米5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引入

 计算一般物体的面积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今天我们要学习计算土地的面积单位———公顷.(板书课题: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2.公顷的认识.

 (1)教师谈话:计算土地的面积有平方米和公顷.1平方米有多大,大家都知道了,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那么1公顷有多大呢?咱们去实际测量一下.

 (2)实际测量.

 带领学生到操场,先量出边长1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和绳子围起来,说明这么大的土地是1平方米.

 再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和绳子围起来,提问学生这块土地有多少平方米?让学生在这块土地四周看一看,这么大是100平方米.然后教师说明100个100平方米这么大的土地是1公顷,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公顷有多大.

 (3)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回到教室,教师提问,唤起学生的想象

 ①刚才在操场第一次围出的正方形有多大?它们的边长是多少?

 ②第二次围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面积有多大?(教师板书:100平方米)

 ③1公顷有几个这样的正方形土地?(100个)

 ④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你是怎样推想出来的?(100×100=10000)

 教师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教师说明:教室的面积一般有50平方米,200个教室面积大约是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那么2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

 30000平方米=( )公顷.

 (4)练一练.

 4公顷=(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顷

 3.教学例题.

 (1)教师说明:丈量土地时,一般用米做长度单位来丈量,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之后,再换算成公顷.

 (2)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提问

 ①长方形面积怎样求?

 ②怎样由平方米换算成公顷?

 由学生列式计算.

 (3)练一练.

 一块边长是400米的正方形麦地,有多少公顷?

 全体学生在本上做,由一名学生在投影片上做.订正时,提问学生怎样想的?已知正方形边长,可以求出什么?怎样换算成公顷?

 三、巩固反馈.

 1.课内练习.

 (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 )平方米.

 (2)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的宫殿,占地面积720000平方米,合( )公顷.

 2.课后练习.

 (1)量学校操场的长和宽,计算它的面积,看够不够1公顷.

 (2)7公顷=()平方米 60000平方米=()公顷

 (3)一个飞机场新建一条跑道,长250米,宽80米.占地多少公顷?

 板书设计:

 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例.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250×120=30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3公顷

 答:这个果园有3公顷.

 土地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小学一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教案5篇

1.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排列

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排列是: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其中比毫米小的还有微米和纳米(微米<;纳米),千米和公里是一样长的,只是叫法不同。

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米(m)、微米(μm)、纳米(n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扩展资料:

分米(decimeter或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其常用换算关系如下:1分米

=

0.0001千米(km)

=

0.1米(m)

=10厘米(cm)

=

100毫米(mm)。

厘米,长度单位;英文:centimetre(s),简写(符号)为:cm。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如下:1厘米

=

10毫米

=

0.1分米

=

0.01米

=

0.00001千米。

毫米,又称公厘(或公厘),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符号㎜。1毫米相当于1米的一千分之一(此即为“毫”的字义)。进制关系如下: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

中国传统的长度单位有里、丈、尺、寸、寻、仞、扶、咫、跬、步、常、矢、筵、几、轨、雉、毫、厘、分,等。其基本换算关系如下: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分=10厘;

1丈≈3.33米;1尺≈3.33分米;1寸≈3.33厘米;

1千米(km)=1000米;1米(m)=100厘米;1厘米(cm)=10毫米

1里=150丈=500米;2里=1公里(1000米)。

搜狗百科——长度单位

2.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单位和重量单位的认识,学会分析应用题,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并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角. 1、出示活动角. 学生说一说这是什。

·计量的产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教学设计\x0d计量的产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计量的产生,加深对计量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2.培养学生上网查询、收集信息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3。·常用的计量单位。

3.长度单位有哪些

·长度单位及重量单位及应用题 教学教案

长度单位及重量单位及应用题 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的认识,学会分析应用题,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并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角。 1、出示活动角。 学生说一说这是什。·计量的产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教学设计

计量的产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计量的产生,加深对计量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2.培养学生上网查询、收集信息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3。·常用的计量单位的产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教案

常用的计量单位的产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计量的产生,加深对计量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2.培养学生上网查询、收集信息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测能。·计量的产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教学设计

计量的产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计量的产生,加深对计量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2.培养学生。..·《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对比》 教学设计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对比》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概念。 2、通过观察、比较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难点: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人教版: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对比 教学设计

人教版: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对比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概念。 2、通过观察、比较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3、学会合作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4.长度单位的大小顺序是怎么排列的

长度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

光年

千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丝米

忽米

微米

纳米

扩展资料:

天文学长度单位

在天文学中常用“光年”来做长度单位,它是真空状态下光1年所走过的距离,也因此被称为光年。

1光年=9.4653*10^12km

1秒差距=3.2616光年

1天文单位≈1.496亿千米

其他的长度单位还有:拍米(Pm)、兆米(Mm)、公里{千米} (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丝米(dmm)、忽米(cmm)、微米(μm)、纳米(nm)、皮米(pm)、飞米(fm)、阿米(am)等。他们同米的换算关系如下:

1PM(拍米)=1*10^15m

1Gm(京米/吉米)=1*10^9m

1Mm(兆米)=1*10^6m

1km(千米)=1*10^3m

1dm(分米)=1*10^(-1)m

1cm(厘米)=1*10^(-2)m

1mm(毫米)=1*10^(-3)m

1dmm(丝米)=1*10^(-4)m

1cmm(忽米)=1*10^(-5)m

1μm(微米)=1*10^(-6)m

1nm(纳米)=1*10^(-9)m

1pm(皮米)=1*10^(-12)m

1fm(飞米)=1*10^(-15)m

1am(阿米)=1*10^(-18)m

小学数学教案

开学第一课的教学教案设计可以让学生们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也可以让教师能够更加有的去教学,那么关于小学 一年级数学 开学第一课教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教案设计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关于“开学第一课教案”内容请点击(↓↓↓)〗

★ 新学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五篇 ?★

★ 小学美术《开学第一课》教案设计5篇 ?★

★ 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 ?★

★ 数学开学第一课教案怎么写 ?★

★ 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5篇 ?★

一年级数学第一课的教案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交流知道自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加强学习常规 教育 ,能够遵守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讲 故事 等,了解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倾听、发言先举手等习惯。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教学过程:

数学活动(一)

教师 自我介绍

(1) 师生问好

(2) 谈话导入:小朋友,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说明你们已经长大了,能懂得更多的道理,能学到更多的本领,这是很光荣的。

(3) 教师简单介绍自己

请孩子猜猜教师的年龄,谁猜对有奖。 说说 你是怎么猜到的?

数学活动(二)

了解数学

1、老师先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有一个聪明的商人,在经商的过程中,曾经用骡子运过盐。有一次,一头骡子滑倒在小溪里,盐洒了一部分在水里,大家知不知道,盐遇到水会怎么样啊?那么这头骡子负担减轻了不少,于是这头骡子每次经过小溪时就故意在水中打一个滚。商人为了改变这头牲畜的恶习,就让它改驮海绵,那你知不知道海绵遇到水会怎么样啊?吸水之后,重量倍增,这头骡子再也不敢偷懒了。”

这个故事大家很熟悉,它已经收录在著名的《伊索寓言》中了哦,你一定看过,可没想到,这头骡子的主人是一个数学家吧?泰勒斯,听说过吗?我敢保证,泰勒斯是所有数学家中最有趣最神奇的一个。关于他,流传着许多的故事呢!

2、在这个故事中,就有比一比这样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数学知识呢。你想学数学吗?在学习中我们会发现数学中藏着许多秘密等待大家去探索。

数学活动(三)

学习数学常规要求

教师逐条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试着做

1、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数学书、作业本、口算本、练习本、文具盒),铃声响轻轻进教室。

2、课中:遵守纪律,不做小动作,要认真听,动脑筋,想办法。发言先举手,声音响亮,同桌交流时轻声细语。拿学具、文具速度快,轻拿轻放。

3、课末:整理学习用品,做好下节课的学习准备

数学活动(四)

学习小组的建立

1.划分好合作学习小组,确定每组临时小组长,以后每周小组内表现最好的同学为下周的学习小组组长。。

2.合作要求:合作学习时要做到参与,活动听从组长安排。

数学活动(五)

课中操训练

小白兔,蹦蹦跳(小兔跳)

小鸭子,嚘嚘嚘(双手放前作鸭子嘴巴状)

小金鱼,游啊游(双手作小鱼游状)(或者在腰部摆动)

小朋友,拍拍手(拍手)

安安静静齐坐好!!(放好手,坐好.)

一年级数学第一课的教案二

一、教师自我介绍。

1.静听上课铃声,养成良好预备习惯(教师提前1分钟,面带微笑走上讲台。)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再过一分钟,我们就会听到上课铃声了,让我们静静地等待吧。(孩子们静静地倾听。)

铃声响过,师:这就是上课铃声,多响亮呀,它告诉我们:上课啦,上课啦,小朋友们坐好啦!身子快挺直,小手快放好,眼睛看前方,小嘴不吵闹。(教师示范,表扬做得好的孩子)

师:小朋友们可真聪明,一听就懂,一学就会,坐得多端正,听得多专心,对啦,铃声响起来,我们的心儿静下来,笑容露出来,快乐的学习开始啦!

2.通过识字,进行教师的自我介绍。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数学老师。(故作神秘)想不想知道我叫什么名字?我的名字里有三个字,我把它写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写上自己的名字)小朋友,这就是汉字,读什么呢?不认识?没关系,我只要给它注上拼音,你们就知道读什么啦!(在名字上注上拼音)请几个小朋友读一读。小朋友的拼音学得不错呀!知道老师名字的小朋友举手,都知道啦?真了不起!不过在我们中国,为了表示对长辈的尊重,我们不能直接喊长辈的名字,老师也是你们的这个长辈,你们平时应该怎么和我打招呼呢?(孙老师好!)真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师生互相打招呼,例如:展鹏鹏,你好!孙老师好!)

3.教师展示自己的特长,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

师:孙老师和小朋友们一样,平时也有很多 爱好 呢,请小朋友来猜猜看,老师喜欢什么?(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画一些简单的符号。例如书(爱看书,说说自己看书的故事)音符(喜欢音乐)漂亮的字(爱好书法)

师:我还喜欢什么呢?对啦,孙老师最喜欢小朋友们!小朋友们,愿意和孙老师交朋友吗?呀,我真是太高兴啦,我多了那么多的朋友啦!那你们愿意跟着孙老师学本领吗?好的,朋友们,从今天起,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自己变得更棒!

二、熟悉校园,班级,激起学生成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1.歌曲引线,让学生体验成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

师:现在,让我们来听一首歌,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跟着唱。小朋友们的歌声里充满了快乐,你们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呢?是呀,我们现在已经从幼儿园 毕业 了,上小学啦,我们有一个新的称呼,叫——小学生。开心吗?老师祝贺你们!(很庄重很认真地)成为一名小学生,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会写字,会看书,会许多许多本领,多了不起!谁来神气地说说这句话:我是小学生!(你来说,多自信的小学生!我真喜欢这位小学生!)一起说说。,

2.知道学校名称、班级名称以及所在位置。

师:小朋友,我们的学校叫什么名字呀?(出示学校,教师讲解:位置,功能)我们是几年级几班呢?我们的教室在哪儿?

3.填写表格(拼音)。(反面印儿歌)

学校:奎屯市三小

姓名:

班级:一()

教室所在位置:南一楼

我的老师:孙老师

(请几名小朋友上来读读自己填写的内容)

三、上下课基本规则训练。

1.学习《上下课》儿歌。

上课下课歌

上课铃响,快进课堂。下课铃响,不慌不忙。

坐姿端正,专心听讲。做好准备,再出课堂。

积极动脑,发言响亮。走路轻轻,入厕及时。

自觉做好,夸奖。游戏文明,争做榜样。

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上下课应该怎么做呢?我们来学习一首儿歌。

2.解读儿歌要求,细化上下课的规范。(注意时间安排,来不及可留待下节课再进行,切忌匆忙,每个规范要训练到位,在进行下个规范的训练)

下课铃响,及时上厕所,课间不在走廊里追逐打闹,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书本文具摆在什么位置,上课怎么站立和老师打招呼,举手发言姿势、下课和老师再见等方面的要求。

四、 总结 。

师:小结:小朋友们,我们是小学生啦,我们的学校又大又漂亮,有美丽的花坛,干净的操场,宽敞的教室,还有可亲的老师,可爱的小朋友,喜欢我们这个大家庭吗?让我们相亲相爱,在这个大家庭里开心地学习、生活吧!

其他要注意训练的要点(可选用,时间允许的话,可加入第一课时):

一、小朋友简单自我介绍(让孩子们互相认识,知道这是一个受欢迎的新集体。)

二、知道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才能保护视力,初步学会正确的读写姿势,初步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读书看书姿势,握笔姿势,坐姿,站姿)

三、继续进行坐姿训练、听课发言常规训练、课前准备和下课时的常规训练。

训练要求:

1.坐姿要求:小手平方桌面(右手在上),双脚平放地面,腰背挺直,眼睛看着黑板或老师。

2.听课发言要求:听课要专心,坐姿端正,不能教室里随意走动,不能同桌或边上的小朋友随便讲话,眼睛跟着老师转。别的同学发言,要认真倾听,如果有话要说,要先举起右手,得到老师的同意,起身,向右或向左轻移一步,站到凳子旁边,双手自然垂肩,腰背挺直,发言要响亮。

3.课前准备和上课规范训练要求:根据课表安排,拿出相对应学科的课本、作业本以及文具,按大的在下,小的在上的顺序整齐地摆在课桌的左上角(或右上角),动作要轻。师生问好,学生站姿参考发言时站立要求,坐下立刻端正坐姿。

4.下课训练要求:老师说下课,小朋友们再见,小朋友起立,说老师再见。然后轻轻收好课桌上的东西,把下节课要上课的课本文具轻轻摆好。轻轻走路,轻轻说话,及时入厕,安全游戏。

5.路队训练要求:安静,快速,整齐,和前面小朋友对齐,不能走到队伍外面,上下楼梯靠右行走,不能推挤。

一年级开学第一课的教案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四年多来数学学习的回顾,唤醒心中对数学的了解;通过多样化的活动交流,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加强习惯养成教育,进一步明确课堂常规和作业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通过畅谈新学期新打算,让每个孩子都确定自身本学期的学习目标,从而引领学生发展。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难点:在具 体操 练中,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以及预习、上课及作业的习惯。

教学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四年半的数学,积累了一定的 数学 学习 方法 ,也有自己的困惑。

课前准备

PPT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整 反思

活动一:兴趣导入(5分钟左右)

1.猜谜: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是什么?

2.数学趣题:

李玲上学需要5分钟,他早上7时30分起床,起床后要做以下事情:

上厕所:5分钟

电暖锅煮早饭:15分钟

刷牙洗脸:5分钟

梳头:5分钟

吃早饭:10分钟

他想在8:00到学校,他该怎样安排?

活动二:畅所欲言(10分钟左右)

1.讨论:1.数学是什么?

2.怎样学数学?

2.全班交流。

活动三:新学期的展望(10分钟左右)

1.展望:在小组里说一说新学期努力的目标,你准备怎样去实现它?

2.选出几位学生代表说说新学期的展望。

活动四:新学期的新要求(5分钟)

提出具体的新学期要求。

(1)实实在在做好预习作业。(尤其是对数学头疼的)

(2)踏踏实实上好每堂课。(倾听、思考比发言更重要,不要让大脑休息)

(3)认认真真做好每一次作业。(作业不在于多,质量最重要)

(4)当天的学习内容当天消化,如有不懂,不耻下问。

活动五:新学期的免做单获得制度(6分钟)

1.学生关于原有的奖惩制度提出自己的想法。

2.阅读新制度:每周免做作业评选,了解规则,提出疑问。

活动六:送你一句话(1分钟)

高斯:给我快乐的,不是已懂得的知识,而是不断地学习;不是已有的东西,而是不断地获取;不是已达到的高度,而是继续不断地攀登。

家作给老师的一封信

内容(1)我眼中的数学(数学老师)

(2)我在数学上的优缺点

(3)新学期的努力方向

(4)对老师的建议、要求

→谜底:时间。

→合理安排时间。

点拨:几分钟的时间并不长,但如果能利用它并能成为一种习惯,这些短短的时间就有可能成就一个人。”

→导入:和数学已经打了四年多交道,同学们眼中的数学是什么?我们怎样学数学?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自己的看法。

用一些关键词记录学生的话语。

→提示:学习需要自信,做事需要信念。

→好习惯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要想学好数学,除了保持我们已经养成的良好习惯,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为了鼓励同学们在数学上的努力、进步,上学期我们设立了一系列奖惩制度。本学期,你对这些制度有什么建议?或者有什么新的提议?

一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的教案四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师生氛围,

2、通过师生交流和讨论,明确数学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好数学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方法,明确怎样做一个会学习的人。

3、通过讲故事,让孩子们明白每天的学习每天的作业都是在为自己打基础,学习不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而学,每天做事做作业的态度都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发展。

4、通过教材的梳理让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说说自己暑中的见闻。

师:大家在暑里肯定过得非常愉快,非常充实吧。你能将自己记忆最深刻的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吗?可以说说自己游玩的事情,可以说自己在期里的小插曲,也可以说说自己取得的收获。

同学们畅所欲言。借此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创设良好的师生氛围。

(二)讲故事,让学生知道态度决定自己的未来。

讲故事《木匠的房子》。“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雇主,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和他的老伴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他虽然还留恋那份优厚的报酬,但他该退休了。雇主看到他的好工人要退休了,感到非常惋惜,就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给他个人帮忙。木匠答应了。可是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他不仅手艺退步,

而且还偷工减料。木匠完工了。雇主来了,拍拍木匠的肩膀,诚恳地对他说:房子送给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木匠感到十分震惊,太丢人了……要是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盖房子,他干活的方式就完全不同了。”你就是那个木匠。你每天钉一枚钉子,放一块木板,垒一面墙,但往往没有竭尽全力。终于,你吃惊的发现,你将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里。如果可以重来……但你无法回头。人生就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我们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住的房子。

听后,让学生说说想法,明白什么?老师为什么讲这样一个故事?我想让孩子们明白每天的学习每天的作业都是在为自己打基础,学习不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而学,每天做事做作业的态度都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发展。希望小故事比说教有力量有效果。

(三)回顾上学期的成绩。

1、了解上学期成绩。

2、让学生说一说取得好成绩的方法或者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3、明确取得好成绩的诀窍:平时踏实学习与作业,回家认真完成作业,多复习。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上课专心听讲,回家认真复习,不能搞小聪明,做自欺欺人的事情。

4、以不点名的形式向平时懒于学习的同学提个醒:不能将心思花在学习以外的地方。

(四)认识新朋友(新书)

1.梳理新教材内容,翻开书本目录自己看看有哪些内容?

2.老师带领学生熟悉教材。

(五)数学常规要求:

1、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数学书、作业本、口算本、练习本、文具盒),候课铃声响马上进教室,按老师要求齐背乘法口诀。

2、课中:遵守纪律,不做小动作,要认真听,动脑筋,想办法。发言先举手,声音响亮,同桌交流时轻声细语。拿学具、文具速度快,轻拿轻放。

3、课末:整理学习用品,做好下节课的学习准备。

4、课后:作业独立完成,认真书写,学会思考。

5、小组长收发作业要及时,督促学员按时按质完成。

三、全课小结,提出希望。

同学们,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希望大家端正自己的 学习态度 ,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我相信一定能让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一个新的突破,也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体会辛勤航行后的巨大喜悦和丰硕收获。

一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的教案五

教学目标:

1、寻找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2、了解本册数学书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3、明确数学课和数学作业的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4、通过讲故事,悟出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明确自己本学期应有的学习态度,认真扎实地上好每一节课。

2、悟出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人。

1、同学们知道这节是什么课吗?你怎么知道的?(板书:数学)

2、期大家一定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做什么事的时候用到了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

3、从生活中你新学到那些数学知识,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认识本学期学习任务

1、如果现在请你看一看数学课本的目录,再来向大家介绍本书的内容,你能行吗?试一试吧。

A:学生介绍。

B:教师补充。

本册课本学习内容

一、对称、平移和旋转。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二、乘法

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三.面积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四、认识分数

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五、数据的整理与表示

第七单元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七、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除了安排“森林旅游”“旅游中的数学”和“体育中的数学”等3个较大的实践活动外,还在正文或练习中提供了如下的实践活动:

1.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并做好记录。

2.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3.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电费开支情况,并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数据把你的感受与同伴说一说。

4.收集一些对称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5.用纸剪出一个喜欢的图形,通过对称、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

6.设计旅游。

7.厨房铺地砖的设计方案。

8.制作七巧板。

9.调查你和同学的身高,计算你们组的平均身高约是多少。

10.在报刊上找出与平均数有关的信息,并与同伴交流。

经历以上一系列观察、操作、制作、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并积累更多的数学活动的初步 经验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介绍本学科的相关要求

问题1:上课前要做哪些准备?怎样爱护书本?

(一)学习用品

1、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放在左上角。(安排检查组长)

2、书本要包皮,不乱涂、乱划、乱写。

3、作业用同一种颜色的钢笔。

问题2:课堂上注意哪些纪律?在教师办公室注意哪些纪律?

(二)学习纪律

1、坐姿端正不做小动作(慎言慎行)

2、积极发言,声音响亮,表达完整。

3、老师讲话时看老师,老师写字时看黑板。

4、预备铃响后马上回座位静候老师到来。

5、上课迟到或进老师办公室喊“ 报告 ”,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

6、在教师办公室不得随意讲话,排队三人以上时,第四人应在办公室外等候,出一人后再进。

7、做作业独立完成。讨论、请教同学等同抄写,在家不会写可以问家长,家长也不会的注明原因可不写,在校可以问老师。

8、课间不得写作业(订正除外)

问题3:做作业应注意些什么?

(三)家庭作业要求

1、注明时间、作业内容;按时、按质、按要求完成作业。

2、每格写一行,做完一题空一行。

3、订正要重新写,不得在原题上改;在练习册上可以直接订正,但要换一种颜色的笔。

4、答题用钢笔,字迹工整,争取做到干净、整洁、不涂改。

5、班级姓名按照要求写在指定地方。

6、连线要用直尺,画图要用铅笔和直尺。

7、当天作业当天订正。全对直接交组长,有错订正经老师批改后交组长。

8、每天的家庭作业必须要家长检查后签字并写上完成情况。

(四)课堂作业的要求

1、按时、按质、按要求完成作业。

2、在每次写作业之前,先在第一行写上第几次,在第二行写上几月几日、星期几,从第三行开始再写作业。

3、认真书写,字迹工整,争取做到干净、整洁、不涂改。

4、每格写一行,做完一题空一行。

5、有错当天及时订正,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6、只用一种颜色的笔写作业。

7、凡是请的同学,来校之后立即补作业并及时上交。

四、听故事悟道理——介绍数学学科的学习方法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

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

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你们说,这个小孩是不是很聪明?

所以说重要的还在钓技。就像我们的学习,不能只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形成能力。下面王老师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

1、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当学习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不要退缩不要抱怨,相信自己会渐渐好起来的。

2、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一定要积极的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回忆的知识,如果错了或不知道了看看课本。

3、数学预习不能少。数学听不懂的重要原因就是上新课时前边学过的知识还没有弄懂或者旧知识已被遗忘了。而预习可以为上课做好准备,从而让学生能主动的听课,能带着问题听课。

4、听课要专注。人只有在专注时才能进入学习状态。

A:要端正课堂学习的态度,尽快进入学习的状态。

(1)多思考,思考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核心。

(2)多动手,帮组学习知识,运用做到融会贯通。

(3)培养创造精神,所谓创造,就是想出新办法,就要不局限于老师、课本讲的方法。平时,有一些难度高的题目,我在听懂了老师讲的方法后,还要自己去找一找有没有另外的解法,这样能加深对题目的理解。

B:要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争取回答的机会。答得越多,学习的兴趣也会越大。

(1)课后复习要及时。课堂上学会了的知识,课后还会忘记,有时很快就忘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巩固所学知识,复习的方法是先看课本,然后再做习题,而做完作业后,归纳知识点和方法。

(2)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数学参考书:在掌握好教材的基础上,仔细研究一本参考书,不必多,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随着学习进度,仔细研读就可以了。

(3)周末复习很重要:到周末,有必要对一周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

五、全课小结

三年级是我们学好数学的关键时期,成绩好的同学不要沾沾自喜,成绩不好的同学不要气馁,自今天起,将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个新的开始每一分成绩的取得都要看今后的努力,谁最认真,谁将是我们班新的数学尖子。少壮不努力,一生不给力!新的学期,新的征程。愿我们在新阳小学三年一班这个温暖幸福的大家庭里,快乐每一天,进步每一天,收获每一天!

小学一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教案5篇相关 文章 :

★ 一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教案设计

★ 2021年小学一年级开学第一课教案5篇

★ 开学第一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开学第一课教案6篇

★ 小学一年级开学第一课教案3篇

★ 小学一年级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教案优秀3篇

★ 2021年小学一年级开学第一课教案5篇(3)

★ 数学开学第一课教学案例设计4篇

★ 2021年小学一年级开学第一课教案5篇(2)

★ 2020小学一年级开学第一课教案三篇

★ 中小学2021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5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s://hm.baidu/hm.js?d2d64e1d428f1dc475649040a60c7657";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生活中哪些地方常用千米做单位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1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单元重点

 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规等。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3、出示圆片图形:

 (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2)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钟面、车轮、水杯、碗口等)

 二、新知探究

 (一)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

 1、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圆纸片。

 (2)课本第56页动手折一折。

 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呢?

 (3)指出纸片的圆心、直径和半径。

 2、自学,教师巡回指点,发现难点。

 3、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个别学生上台指出。

 4、小组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

 (2)58页做一做第一题。

 (二)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让个别学生说出老师刚才是如何画圆的。

 学生自学课本第57页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3、小组内画r=3cm的圆。组长检查评比,然后全班评比。

 三、当堂测评

 1、判断,并说明理由。(40分)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4)圆的半径都相等。()

 2、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30分

 3、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30分)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查看,发现疑难。

 小组内评比,纠错。组长组织解决存在问题

 四、谈收获、讲表现。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还有什么提议吗?觉得在哪些地方还需改进。

小学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准备:

 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知探究

 一、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例2(课件出示情景图)

 (1)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计算?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求3桶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L的和是多少。

 预设2:还可以说成求12L的3倍是多少。

 预设3:单位量×数量=总量,所以12×3=36(L)。

 (2)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思考,自主列式。)

 (3)出示第2小题

 (4)师: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解决吗?(学生练习,交流。)

 归纳小结:在这里,我们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的关系式可以得出: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是很重要的。本节课的教学除了有之前所学分数的意义作为基础之外,学生还在前一课时明确了整数乘分数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因此在本堂课中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学习、尝试,教师只要起到一定的点拨作用就可以了。

 2、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例2“做一做”

小学数学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学会正确计算。

 2、通过学习,养成认真审题,规范书写,仔细计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含括号的四则运算。

  三、教学设备:

 幻灯片、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一张成人票需要24元,儿童票半价。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242412481260(元)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481260(元)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新课教学

 1、(小黑板出示)先读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算出来。120—144÷18+35(58+37)÷(64—45)

 (1)学生口述运算顺序,教师用框线图表示顺序。

 (2)集体校对,说明注意点。

 2、教学例1。

 (1)把准备题

 ①中的144改写成36×4的形式,引出例1,120—36×4÷18+35

 (2)问这道题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除法在一起,你认为应当怎样计算?

 (3)全班同学统练,一生板演,集体校对,讲评。

 3、教学例2。

 (1)把准备题②中的45改写成9×5的形式,引出例2,(58+37)÷(64一9×5)

 (2)比较例2与准备题的异同,确定运算顺序。

 (3)独立完成并自我评价,指名让一名学生向全班作汇报。

 4、练习“试一试”。

 (1)板书:1515—15×(94+54÷9)

 (2)同桌同学互相交流,并独立进行计算。

 (3)用投影校对典型错例,归纳并作出鼓励性评价。

 5、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让全体学生做填空题。

 (1)280—43×6+540÷36可以同时计算的是x和x。

 (2)120+(28×5—120)÷10第一步应该算x。

 (3)100—(80+480÷24)×8第二步应该算x。

 (4)317+104÷13×52一270最后一步应该算x。

 2、课本“练习”第1题,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请每位学生首先认真对4个小题进行审题。

 (2)学生独立完成各题。

 (3)全班集体校对,指出错误原因并订正。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特别是再看例1、例2使我们明白,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我们应先看清楚,再想明白,然后做正确。

小学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1把,三角尺1块,钉子板,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幻灯片播放正方形、长方形,吸引兴趣

 2.在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由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你们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二、实际操作,验证猜想

 1、观察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猜猜它们有什么特点呢?你有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吗?同桌交流。

 2、操作验证

 (1)拿出自己的学具,用自己的办法验证。

 (2)把自己的猜想和验证向小组汇报。

 3、反馈

 (1)对长方形的边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比等)相机教学“对边”。指一指长方形的对边在哪里,一个长方形有几组对边?长的一条边,请你给它起个名字,你会叫它什么?短的一条边呢?

 (2)对长方形的角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等)

 (3)正方形的边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怎样来证明?正方形的边你会叫它什么?

 (4)正方形的角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怎样来证明?

 4、归纳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练习:

 1、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再把这个长方形变成一个正方形,再说说它们的特点。

 2、在书上p64第7题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再说说小青菜提的问题。

 3、完成书上p64第4题。先自己拼一拼,再与同桌交流一下。

 (1)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2)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再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4、思考: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

 三、课堂小结

 向同学们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习题

 2.把不理解的地方标画在书上

小学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方法、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以解分米与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选择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学习分米产生的意义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先估计一下你们的课桌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然后四人一小组的来测量课桌的长。

 2、说一说你们在测量过程中用的是什么方法吗?老师找一至三名学生回答他们的测量方法及结果。老师根据学生口述的方法进行评价。如用尺子的最大刻度连续量,量的次数少,但计算比较麻烦,也可以用10厘米为一份连续量,量的次数多,但计算起来较简单。

 3、10厘米的这一份可以用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10厘米这一份的长度就是1分米。)

 二、学习分米与米、厘米间的关系

 1、通过我们刚才的操作,再请同学们看看分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观察尺子,1分米中有10个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手对准尺子来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是多少。

 2、你们还能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学生的长度单位有什么关系吗?(1米=10分米)你是怎样想到的?

 三、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在数学书上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同桌用尺来量一量看看你的比划是否准确。

 2、举出生活中长或宽或高大约是1分米的物品。

 3、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出来。

 四、巩固练习

 1、填写上适当的单位

 1把米尺长1()

 1把米尺长10()

 1把米尺长100()

 2、书本第4、5题填写在练习本上,老师提醒学生看清单位名称。

 3、练习6,7题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讨论完成。

 五、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2、师总结。

三年级什么叫做面积

·常用的计量单位-计量的产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常用的计量单位-计量的产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计量的产生,加深对计量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2.培养学生上网查询、收集信息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常用的计量单位的产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教案常用的计量单位的产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计量的产生,加深对计量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2.培养学生上网查询、收集信息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教学设计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计算大面积的土地用平方千米,知道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简单换算,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简单换...·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设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常用的计量单位-计量的产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常用的计量单位-计量的产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计量的产生,加深对计量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2.培养学生上网查询、收集信息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计算大面积的土地用平方千米,知道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简单换算,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简单换算. 教...·常用的计量单位-计量的产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体积单位的换算教案

问题一:小学三年级数学题面积的定义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问题二:《什么是面积》三年级下册课件 物体与空间之间的分界称为面:面可划分为实面和空面。

物体表面或横断面叫实面。实面的大小叫面积。面积的多少体现在单位方的多少(单位方越多,面积就越大;单位方越少,面积就越小)。

空间表面或横断面叫空面。空面的大小叫空积。空积的多少体现在单位方的多少(单位方越多,空积就越大;单位方越少,空积就越小)。

在几何里:面积叫正面;空积叫负面。

问题三:小学三年级面积问题 您好:

宽 20÷4=5米

长 12÷2=6米

面积 6 x5 =30平方米

如果本题有什么不明白可以追问,如果满意请点击“选为满意答案”

如果有其他问题请纳本题后另发点击向我求助,答题不易,请谅解,谢谢。

祝学习进步!

问题四: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面积什么是面积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册第39――4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什么是面积”是北师大版第六册第四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北师大版数学教材把面积概念独立教学,目的是改变以往偏重面积计算及单位换算,不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现象。“面积”的概念是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这一概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操作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学会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正方体、长方体。 学具准备: 硬币、剪刀、彩色正方形和长方形、2厘米的小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对吗?(生:对)那三只小猪的故事听过吗?(生:听过)三只小猪呀齐心协力的赶走了大灰狼。(出示课件)可是猪大哥的草房子被大灰狼吹坏了,猪二哥的木头房子也被它推倒了。所以呀,这小哥俩商量着决定用砖重新去砌新房子呢!(出示课件)瞧,这就是它们俩刚刚圈好的地,可都争着说自己家所圈的这块地大,你们觉得呢? 生1:我觉得猪大哥圈的地大。 生2:我觉得猪二哥圈的地大。 生3:我觉得他们俩圈的地同样大。 师:到底是怎样的呢?咱们一块儿学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了。 二、紧贴生活,结合实例,理解含义。 (一)实物感知,认识物体表面的大小 1. 感知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的大小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学习活动就从这一本数学书开始。 师:请举起数学书,用手摸一摸课本的封面,也就是这一个面。 (师指导摸的方法:摸面的时候,手放在封面上,认真地、慢慢地摸这一个面的全部,静静感受它的大小。) 生:进行摸面。 师:再看看我们的老朋友---黑板,它的表面也是一个面。谁来比一比,这两个面谁大谁小? 生:黑板的面大,数学书的封面小。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用眼睛一看就知道了。 2.感知手掌面的大小 (1)摸手掌面。 师:伸出你们的小手,这是我们的手掌面,摸一摸。 师生共同感受。 (2)抽一个学生和老师击掌,比较老师与学生手掌面的大小。 师: 现在看一看,老师的手掌面和这位同学的手掌面比,谁大谁小? 生:老师的手掌面大。 (3)学生和学生击掌,比较学生与学生手掌面的大小。 师:刚才已经和老师比过了,现在同桌两个小伙伴也互相比一比你们的手掌面,看看谁的手掌面大,谁的手掌面小。 生1:我的手掌面大。 生2:我同桌的手掌面大。 3.总结。 师:其实刚才我们接触的黑板的表面、课本的封面、还有手掌面等等,这些都可以统称为物体的表面。 板书:物体的表面。 师:我们刚才比较了物体表面的什么? 生:物体表面的大小。 板书:大小。 师:物体表面的大小,在数学中有一个名字叫面积。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 板书:面积。 4.结合生活实物,感受物体表面的面积 (1)比较桌子和凳子表面的大小。 师:伸出手摸一摸咱们的课桌表面,再摸一摸凳子的表面,比一比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 生:课桌表面的面积大,凳子表面的面积小。 (2)找一找,说一说。 师: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物体,你能不能从身边的事物中找到两种物体比一比它们面积的大小呀? 生1:黑板的面积大,橡......>>

问题五: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什么是面积教案 提出问题教学目标 1,教师讲解故事,让学生找生活中物体的面、课件出示三只小猪故事。 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创设情境,你有什么发现:它不在面积最小的图形里,学生用剪拼,巩固提高 1? 2、引出课题并板书“什么是面积”、周长与面积的区分 活动4练习应用迁移,借助已有的知识: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大小、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充实学生的实践活动,感知物体的面有大有小,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同学们学得真棒。 3、P50-4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等于几个小方格那么大。 活动3活动操作实验? 数方格是比较面积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看一看。 2、描一描,但前提条件是,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它们的表面有的大,故事导入 1:找一找并摸一摸其他物体的表面,把它的一个面用彩笔描在纸上,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把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的目标落到实处,有的小我们就说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发现我们身边的物体? 哪些物体的表面比数学书的表面小。 4。可是、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创设了各种活动情境、正方形的特征:教师再出示一组图形(不封闭的图形):刚才;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 4、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认一认、交流汇报、比较,从而认识封闭图形、生活经验、分析能力:由数学书认识物体的表面。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因此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这一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层层深入。谁还能像老师这样来描述其它物体的面积,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瞧。现在这哥俩也要来砌砖房子;只有猪弟弟的砖房子完好无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它也不在面积最大的图形里,想知道吗、P50-3下面我们就用数方格的方法看看哪块空地用的方砖最少 4,熟悉的生活场景、合作交流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数格子…… 4? (二)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1。 3,才能找到面积、比一比。本节课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小结,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认识面积 (一)认识物体的面积 1,理解面积的含义。 3,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借助工具比较图形的大小,让学生找它们的面积、P49-画一画 (画出3个形状不同。 2,养成独立思考,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畅游数学王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猪二哥的木头房子被大灰狼推倒了,猪大哥的草房子被大灰狼吹坏了,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机灵狗藏在哪呢,另一个方格小) 这两个图形都是由10个方格组成的图形:剪拼法?出示两个都是由10个方格组成的图形(一个方格大:方格的大小必须统一:出示一组平面图形;它就在面积较大的图形里。 4,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2讲授初步感知,它们的面积就一样大呢? 2、小组合作、比一比,同学们通过找一找,总结方法,面积是7个方格的图形) 我们画了这么多面积都是7个方格的图形。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进入数学王国少不了机灵狗,比较大小 1。 课前:哪种方法更好些,建立面积的表象。 你能找到两种物体说一说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吗。通过实践、P50-5(指导半格的数法) 活动5作业小小设计师 在方格纸上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 活动6讲授反思 “面积”的概念是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的基础、重叠等方法;它更不在三角形里,勇于探索的习惯,它们的面积一样大吗? 2。 2,制造认知冲突:根据板书完整地概括什么是面积:选一样身边的物体,环环相扣? ......>>

问题六:小学三年级数学问题面积是什么单位长度是什么单位 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或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长度的单位是米或分米、厘米等

 教学目标

 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具准备

 小正方体、量杯、1分米3盒子。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出示1dm3的盒子,

 提问:这个盒子可以放多少个体积为1cm3的正方体?

 2、摆一摆

 引导学生摆设小正方体。

 学生通过摆设,得出:

 1分米3=1000厘米3

 1升=1000毫升

 二、试一试

 1、引导学生完成试一试第1题

 提问: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学生进行猜测,并说一说自己的猜测理由。

 1排摆10个

 每层可以摆多少排?算一算,每层可以摆多少个?(10×10×=100个)

 1分米=(10)厘米

 盒子里可以摆几层?

 算一算,1dm3的盒子里可装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

 10×10×10=1000

 根据1米=10分米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实际操作模型,认识和理解厘米3和分米3之间的'进率。

 结合厘米3、分米3与升、毫升之间的关系,推导公式:

 1升=1000毫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填一填,比一比:

 了解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练一练

 1、学生练习

 2、反馈

 计算1m3=Udm3

 学生计算:

 10×10×10=1000分米3

 得出:1米3=1000分米3

 学生分析长度、面积、体积之间的关系。

 1、学生先填一填。

 2、让学生说说思考的方法和过程。

 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从而解决问题,了解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