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花开》晨读资料——“美文诵读材料”

2.经典美文欣赏:晨曦初露莫道悲

3.与村庄有关的美文欣赏:村庄的味道

语文美文欣赏美文朗读_美文朗读欣赏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月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旳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旳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wěng)郁郁旳。路旳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旳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旳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旳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旳,有羞涩地打着朵儿旳;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莲的事情来了。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yuàn)女,荡舟心许;鷁(yì)首徐回,兼传羽杯;欋(zhào)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jū)。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赏析,

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在于将描写荷塘和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优雅、朦胧、幽静之美。第四、五段最能体现这种美。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段没有写月,但处处有月,荷叶、荷花,都处在朦胧的月光中,有着奇异的光彩。把盛开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从色彩和光华上写荷花之美。写荷花的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飘来的歌声一样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如在嘈杂的白天,绝不会有这样的感受。荷香本是嗅觉形象,作者却把它比喻成“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其转化为听觉形象,这种把一种感觉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感觉的形象的写法,在修辞学上称为“通感”或“联觉”。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可以启发读者更加广阔深远的想像和联想,让读者从各自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出发,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把荷叶和荷花放在月光的背景下,一个“泻”字,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鲜明欲滴的实感;一个“浮”字,又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轻柔的姿容。作者是通过写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又如:“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这里写“黑影”和“倩影”,还是写月色,因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树影明暗掩映,错落有致,反衬月光轻盈荡漾。月色本是难以描摹的,但作者透过不同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语文花开》晨读资料——“美文诵读材料”

美文欣赏落日余晖映晚霞 一抹夕阳美如画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多少年来我一直钟爱的那轮落日,只是那种痴痴的喜欢;就如同年轻的少女遇上心仪已久的王子那样的痴情。说不出为什么,也许是因为当看到迟迟不肯落山的夕阳总有一种对英雄迟暮的点点惆怅,年少的我们为了心中的梦想。

 静默地伫立,以夕阳为韵,草色之声,铺笺诗情,为纯净的心念,书写着前世的缘,今生的遇见。极致的远方,一份梦牵的使然,那么近,又是那么远。总认为,清淡的尘缘才会摇曳生香,就如淡淡的友情才可绵长,就如这浅夏的风中,幻化了一袭缥渺的身影,触动了心底的弦。

 其实日落比日出更快,只是眨眼之间,夕阳就耗尽余晖消失了。即使是这最后的时刻,也没有给人们留下震撼。也许有人会像我一样,在归途中对夕阳留下最后一瞥。看见了些什么呢?也许想起了它曾经的辉煌,也许看到了它现在的不舍,也许什么也看不见。它毕竟只是夕阳。其实夕阳走的并不沉重,散尽了精力,总有沉寂的一刻。短暂的西斜后沉入无尽的黑暗,也许很无奈,但这是为了新一天的开始,起码它始终期待着新的一天。

 夕阳那微弱的光芒给大地披上了蝉翼般的光彩。云朵披上了金辉,像少女一样姗姗而行,渐渐靠近江面。天边飘着几块白云,宛如鲜艳夺目的彩缎,装饰着红蓝色的天空。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经典美文欣赏:晨曦初露莫道悲

很久没有这样了,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太阳是如此亲切。

雨是夜里下的,有风和闪电。都不大,不是轰轰烈烈。但仍不失雨夏天的个性,利爽,干脆,直率,说来就来,说去就去,没有黏黏糊糊,缠缠绵绵。天亮后,已是一穹的清朗。从空气的湿润,院坝的深暗,树叶上的晶莹中,还可以追忆雨的足迹;而风和闪电,则过就过了,没有留下痕迹。就是在这时,我发现了一个笑脸,太阳的笑脸。嫩红,新鲜,喜气,真诚,复杂,表情丰富,富有生命的动感与活力。晨早的太阳,以它一天运转中最珍贵的纯洁与本真,亲切而随和地迎着我,和我刚走出的梦境。一种温暖浸润到了全身,不仅仅是体感的,而是心灵的。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幸福与欣慰。

乡村的觉睡得安静,昨夜的风雨,不过是一种催眠。我的醒来是鸟儿的惊扰,与风雨和阳光无关。阳光什么时候溜进了窗户,停留在我的脸上,抚慰与亲近,都是不知不觉的。现在想来,那鸟儿与太阳,还有这眼紧闭的窗,应该都是有某种约定的。不然,和我一样贪睡的鸟儿,为什么那么早起,恰如其时地鸣叫,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直至我的眼光,与阳光照面;紧闭的窗为什么就留下了一条细长的缝。一种珍贵的拥有,往往得之于偶然,比如今天。虽然,每天都有日出日落,天亮天黑。但是,我们却不一定每天都拥有晨光里的那一份至珍,并不是每天都以开眠的本真,与同样本真的太阳相视。我们往往习惯把梦境嫁予黑夜,把自己的情感与情绪,维系于一份虚妄的存在,以至于在习惯中养成了对身边真实存在的忽略。当错过了最美好的时光,在庸常中与阳光邂逅时,我们并不知道,彼此都已染上了尘间的俗气;或者,误认为阳光和笑脸,都是与生俱来的拥有,以至于忽视了追求本真的勇气,忽视了晨光里的珍惜。

四川平原多雾,太阳是很少清晰露脸的,何况清晨。人们通常说的白天,不过是太阳的光线,艰难地穿过雾障,在混沌中的一种呈现。比如此时。阳光是混沌的,经过雾和尘的过滤;本真的太阳躲在云后,阳光穿过忽厚忽薄的云,忽明忽暗地照在地上,我们便有了阴晴冷热。正置夏末,正是农人默念“秋前十天无谷打,秋后十天满坝黄”的时候。季节和阳光,正在夏与秋的更替中办理交接。盛夏的余威还在,此时的阳光,应当更接近冈察洛夫置身的圣彼得堡。幸福与痛苦总是关联的,骄阳给原野增添着生气,却以难耐的酷热折磨着城市;稻秧拔节了,街道旁的花草却奄奄一息。街道,楼房和银行门口的石狮,都晒得冒烟;树荫下的狗伸长着舌头,哼哼地东张西望;街上的行人用手遮掩着额头,汗水直往眼里钻。我躲在室内,从办公室到家,企图用开足的空调与酷热抗衡,谁知那人为的凉,却透过浅薄的皮肤,钻进了我的身体里。浑身发冷,虚汗直冒,赶紧去打点滴。

今天却不同。晨早的阳光,不仅让我领略了一个笑脸,而且让我能够走过阳光,与太阳会面。

鸟儿仍在叫,声音短促而零碎。阳光照在脸上,鲜嫩而透明。这应是一缕背叛的阳光,安祥,柔和,体贴,温婉,不烈不毒,不骄不酷,超越于时节。怎能不赶快起床。这样躺着,将身体缩进被空调吹凉的被窝里,伸出一张期待的脸,去面对阳光,企图鱼与熊掌皆得。人怎么可以这样贪婪,这样将息自己,这样没有章法地生活。窗是开阔的,几乎占据了整个一面墙壁的大半。我说的是面向东方,面朝田野和思蒙河的那面墙。只是那开阔没有显露,而是被厚厚的窗帘遮蔽着,那条细长而狭窄的缝,绝不是我昨晚有意留的,没有想到要让它存在,好邀约晨早的阳光唤醒熟睡的我。本意就是遮蔽,遮蔽昨夜的黑暗----黑暗也需要遮蔽吗,我突然感觉到,一个被忽略了的滑稽与迷惑,但我们却每天都在重复,心安理得,重复了很多年;遮蔽白天的阳光,才应该是本意,人们习惯于闭眼面对黑夜----只是,幸好这种遮蔽不太成功,留下了一条缝,让我得以与晨早的阳光亲近,得以贴近笑脸,领略笑脸,并从中感受到了许多的温暖与亲切。

晨早的太阳很低,就站在细长的地平线;而所谓地平线,也就是东山顶着的那一线天。低矮的太阳把视线拉直,目光从窗户投出,穿过近处的原野,和远处的思蒙河,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视线被一路抚慰,护送,珍惜。原点是一棵树,在阳光映照下,眼前的树,更远处的东山,都是一种平视,而不是仰望,不是平时太阳行走于天庭,让我们感觉高高在上。就这样行走,以平视的投影,营造一种立体的效果。这才意识到,平行其实是一种宽容。在这种宽容中,再茂密的树冠,也要为阳光让路,把遮蔽留给云和天,或者迷失的飞鸟。那树树干粗壮,皮肤龟裂,裂缝被沧桑填充,却没有填平。填平裂缝的是阳光,但那只是在阳面,而阴面就是另一回事。事实上,在阳光的映衬下,树干阴面的裂痕,显得更加惨烈。这棵叫柳杉的树,已在院坝边守望了几十年,早已习惯于以不同的脸,面对这繁杂的世界,阳面和阴面,它都显得平和而从容,一如老朋友见面。

再往前,就是原野,思蒙河和东山了。循着柔和的光线看过去,它们其实是很难细分的。更令人感到,那是一幅画,逆光反转成像的。稻谷,河流,山脉,和与山头举眉齐案的太阳,都是抽象的符号,被哲学家神秘化了的形而上的符号,人们似乎可以捕捉到它的神,却反而很难把握它的形。恍惚间,一张害羞的笑脸,正在看山水;看山水的你我,都在他同一个视线内。当然,如果我们也看他,便会发现,不同的还是它的容貌。说的是太阳。是有特定条件的;要不是那些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一切新闻要素,都锁定了一个事实,对这刚刚冒出地平线的太阳,你是会误读的。你也许会确实不把它当成太阳,而当成一张笑脸,父母的,朋友的,亲人的,甚至仇人的。总之,一切人间富有的美好与丑陋,亲切,温暖,微笑,鼓励,体谅,宽容,善良,以及狭隘,自私,计较,悲怆,痛苦,复杂,单纯,都可以从这张笑脸中找到答案。

与村庄有关的美文欣赏:村庄的味道

 早晨不到六点,照例去晨跑,可能是因为周末,晨跑的人少了许多,许多熟悉的面孔、见面时的未语先笑,仿佛都消失在脚步尚未走远的冬日里。

 早起的清洁工,在这温度适中的春日清晨,仿佛也慵懒了许多,大多都在这混沌初开的时光里,依着三轮车打盹,或是两个人低声私语,仿佛在讨论着什么国家大事一般,但我想:他们谈论的大多是一些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言碎语吧。

 我不知道在这个处处讲效率的时代,为什么清洁工人的工作偏偏是讲时长的。在我坚持晨跑的一个月中,每天早上五点半,门口路段已经有人在清扫。清扫干净之后,他们都会去不远的地方领取一份早餐,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以这个城市为屋子,以大地为桌子,开始了一天的第一餐。枯树干般的双手,在瑟瑟的冬日里,显得愈加苍老;枯树干般的双手,在温情的春日里,也让人感到一丝悲凉。

 吃完早餐,他们会继续呆在自己工作的地段,除去中午吃饭时间,一直要呆到下午六点。据说公司害怕他们偷懒,会有人经常巡视,检查他们清理的路段是否干净、还要检查他们是否在岗,一个月的一千多块钱,仿佛是镀了一层金子那般。他们,都是一些老人,如果家中稍微富裕,谁愿意每天风里来雨里去,拿着这一点微薄的工资。

 这个社会正在用这种低薪酬、长时间劳作来压榨这些老人的最后一点血汗。其实这种长时间低效率的工作,完全是可以改善的。城市醒来的时间一般在六点半,清洁工在城市醒来之前把路面打扫干净、吃过早餐之后,就可以把工人重组,轮流上班,或者隔天上班也可以,大可不必所有的人都呆在这青天白日下,晒着太阳打着盹,路面上偶尔才出现的那一点果皮和纸屑,用不着大动干戈的影响所有老人,效率高一点,不好吗?

 突然觉得了无生趣,行走也就变得索然无味,于是奔跑起来。我时常是幼稚的,以为只要跑起来,心中的郁闷与不快就会无暇顾及。

 一段路程的奔跑,已经有了汗意,我感觉到额头上的潮湿,还有意识的脱离。可停下之后,心中的慌乱更加明显,气息明显不稳,我大口的吐着气,以此来缓解内心的种种不安。想到在我并不长久的人生岁月里,那些走过的路、听过的歌、读过的书、还有爱过的人。所有的种种不安,一一涌上心头,没有一丝含糊。

 ?莫道明年花更好,当惜今朝春正浓?,在这万物复苏且已经生机勃勃的春日里,心头涌现出的不愉快,无疑是煞风景的;那些看到的却又管不了的事情,更是让人无奈且疲惫的;而这晨曦初露,又是多么美好的字眼,单看字,就欢喜的不行,更别说还代表了让人珍惜的那段美好时光,莫道悲,言惜吧!

 公众号:3度梦想

 编者按:村庄的味道是浓香四溢的酒香,我们能够从那满屋子沉醉的酒香,就能感受到乡情和亲情的悠长和厚重。

 村民们除去劳动,剩下闲赋的日子,便是聊家常。女人们聚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婆媳之间的话题矛盾,妯娌之间的家庭纠纷,叮叮当当、嘻嘻哈哈讲个没完没了。男人们喜欢聚在一起整上两三个菜,烫上一壶老酒喝上两盅,无论是芝麻和绿豆大的事,也要从政治思想的觉悟和角度中,脸红脖子粗的?争?出一个?理?来。

 要说这浓香四溢地白酒,是村民们生活文化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对这一观点持赞同意见。

 村民们对喝酒不怎么讲究,不管是左邻右舍,还是村里庄亲,只要大家伙聚在一块,就能在家乡高昂洪亮的乡音里,烘托营造出浓郁的乡愁和亲情。至于大家伙聚在一起,喝什么酒?多少价钱的酒?是高度酒?还是低度酒?是浓香型白酒?还是酱香型白酒?从来不会有人提出个别异议和意见,村里人总是慷慨地说:?甭管什么酒,只要有辣味,喝下能醉人,就行!?至于下酒菜,村里人更是不怎么讲究,两把花生,就能让人喝下半斤酒。一捧枣、一个苹果半个梨、一沓豆腐皮、一根大葱半碗酱等,都是村民们长年累月喝酒最终睐的下酒菜,百吃不厌,滋味十足。

 村里人讲究,酒桌上的酒文化,老少皆知,世代相传。

 村里人常说:?家里有好酒,大家伙都尝尝;酒说不上好,可今个咱管够!?大家伙你一杯、我一杯,千言万语,道不完的村里事,平平淡淡;大家伙你一口,我一杯,唠不完的家乡事,喝不够的家乡酒,仅凭那满屋子沉醉的酒香,就能感受到乡情和亲情的悠长和厚重。

 入座两杯酒,这是村里人的老规矩。年龄最大者、辈分最高者、声望最高者等,按照主陪和主宾的座次以此入座,然后是副主陪入座,其他人员按照年龄、辈分等分别入座三宾、四宾、和四陪。第一杯酒,主陪通常带六口,先干为敬。第一口酒是?一心一意,代表着村民们同心同德,邻里和睦;第二口酒是?好事成双,代表着村民们平凡的生活,喜讯频传;第三口酒是?三羊开泰,代表着村民们在劳累的上,当头;第四口酒是?四季发财,代表着村民们生活财源滚滚,风调雨顺;第五口酒是五谷丰登,代表着风调雨顺,粮仓满囤;第六口酒是六六大顺,寓意村民们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万事如意。第二杯酒,副主陪带四口,先干为敬。第七口酒是七星高照,寓意村民们的生活幸福长久;第八口酒是八方来财,寓意村民们的日子红红火火节节高;第九口酒是九福同享,寓意村民您同甘同苦,情谊长存;第十口酒便是副主陪与主陪遥相辉映,凑足十口酒,寓意十全十美,事业兴隆。

 不过,这种喝酒方式随着年代和民俗的不同,在喝酒方式上有了很大变化,有的村庄主陪和副主陪要带十一口酒,寓意大吉大利,万事和顺。

 在村里,凡遇村里人家婚娶婚嫁,便是村里人的头等大事,无论其他人家是否有大事小情,都会前去帮忙。男同志们拉桌子,排板凳,架锅头,做酒宴,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忙的是不亦乐乎!女同志们叠被子、扎红花、剪喜字、贴窗花等,方寸之间,尽显传统智慧,现场喜庆的热闹气氛,鞭炮齐鸣。

 要说这喜宴,更是村里人最讲究的地方。在过去的穷日子,也要制作十菜九碗,即十个荤素搭配的菜肴,还要制作炸蒸的九个荤素搭配的菜肴。要说喝什么酒,雁冰、兰陵大曲、兰陵二曲、老白干等平民价格的白酒,都是村里人招待亲朋的主要用酒。

 现在,村里人生活有了明显改观。婚娶婚嫁,每桌宴席都要制作十八个盘和九个碗,即是制作十八个荤素搭配的菜肴和九个炸蒸的碗肴。要说这十八个菜肴,有什么讲究,双鸡双鱼必不可少,这十八道菜,大致为辣炒豆芽、豆角炒肉、芹菜炒肉、西葫炒肉、圆椒炒肉、凉拌西红柿、水果罐头、烧鸡(整只)、糖醋鲤鱼(整条)、炖鸡块、红焖鱼块、辣炒豆腐皮、炸带鱼、姜汁藕片、凉拌猪脸肉、凉拌牛肉、木须肉;这九个碗,一般是先炸后蒸,大致为蒸鸡块、蒸鱼块、蒸酥肉、蒸金针菇、蒸肉片、蒸排骨、蒸耦合、蒸豆腐夹。现在,由于喜宴的制作选材的多样性,喜宴也变得花样繁多,多不胜数。

 至于喜酒,那就更不用说了。村民们一般都会选择价格二十元以上的白酒,用于招待亲朋。村里人更是喜上眉梢,开怀畅饮。

 要说过去喝喜酒,大部分村里人家一块多的白酒也买不起,至于喝酒的茶具更是捉襟见肘。村里人喝喜酒,一个桌一个酒杯,开一瓶酒倒一杯酒,一桌人一人一口轮流喝。要说肚子里缺酒不,在过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家一年到头也喝不上两回酒。但凡是参加喜宴,仅凭那迷人的酒香,就能让人胃口大开。倒一杯白酒,还没等轮过一桌人,便早就一滴不剩,虽说不是什么值钱的酒,可是村里人依旧喝的有滋有味,心情愉悦。

 现在,村里人日子好过了,酗酒的少了,吸烟的少了。有事没事,村里人聚在一块聊家常的,大家都开始讲究文明喝酒,村里人庄乡邻里之间的情谊更加深厚了。

 不知为何?我总是感觉村里的酒香,即便我在城里喝了不少村里人常喝的同款酒,可我每次回到村里,与大家一块喝酒时,这同款的酒,那是格外的香,格外的令人陶醉,格外的乡愁沸腾。我与村里人喝酒,总感觉永远喝不够,就像我回到老家,不愿再返城一样,我热爱自己的村庄,热爱家乡的父老乡亲,我心中村庄的味道,春华秋实,亘古不变。

 ?2018年2月24日,深夜。

 作者| 许庆鹏

 公众号:东方散文杂志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