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命题与试题评价

2.历史初中期中考试分析报告

3.历史试卷分析失分原因和改进措施是什么?

4.苏州初一期末检测历史试卷附答案

5.求3篇初中历史或政治的听课记录

6.七年级历史学情分析

7.哪个高手能帮忙归纳初中的史地生的考点啊?

8.秦朝历史贡献是什么?

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卷_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对于试卷的分析会让你发现不足并加以弥补。下面是我网络整理的初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初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一)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60分钟,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综合能力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偏题、怪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比较适中。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三个班,平均67.2分,在十二家学校联考中居第一,较期中考试有较大进步。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增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3)读图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如综合分析题34题,对材料一的两幅图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不能由汉阳铁厂想到洋务运动。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如34题第二问,戊戌变法起到的作用?很多学生回答的是内容,这反映了学生对历史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特别是6、8、11、13、21错误率高、材料题31(4),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扎实,没有真正地理解,只是死记硬背。

 四、改进措施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3、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4、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5、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初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二)

 一、基本情况

 这次期中考试的试卷主要来自县教研室命题,所以在进度和难度上有一定的适用性,本次考试初二年级238,239班参加考试的学生有101人。本次考试情况基本上是这样的, 60分以上的及格人数是93人,70分以上的有70人,全县综合排名第四名。从总体反映的成绩来看,基本上考出了学生的实际水平,达到了考试和教学的目的。

 二、试题分析

 本次考试,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水点,选择适用的题型,设计有一定考查意义的材料分析题,本套题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几方面的特点:

 1、题型选择范围较为全面,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要求,符合中考试题结构。从这次历史试题的题型来看,主要是选择题20道,每道题3分,共60分; 材料分析题两道,共设计7个问题,共32分;综合探究题共3个问题,共18分,其题型与中考试题相吻合。

 2、考查面广,综合性强

 从试题考查的知识来看,考查的知识面非常广,包括了期中增考试进度要求的全部内容,即第十一课北伐战争前的内容。且试题的综合性强,如单选题第5题,材料题第21题第一个问题,和第23题第2个问题。都体现了这一点。

 3、难易适中,重点突出

 本次历史试题从难易的程度来看设计的也比较合理,且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很突出。

 总之,本份历史试题是一份比较成功的试题,既能考出学生的知识,又能考出学生的能力,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本套题的题量适中,适用初二学生的水平。

 三、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

 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次试题的选择题有部分学生得满分60分,70%的学生得分在54分左右,有一少部分学生成绩不太理想。选择题中出错率较高的是第7、11、12题,原因是学生对课文教材不熟息,不能活学活用。

 (二)材料分析题

 1,第21题是考查侵略与反抗,考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几个相关的战争和人民反抗斗争。这两个问题学生都很容易把握,熟悉教材都可以拿满分,最后一个问是开放题,有一定难度,有效的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

 2第22题是考查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之路的题型,其中前3个问题都是较为简单的题,只有第4个问有一定的难度设计,有利考查高分学生。

 (三)综合探究题

 本题设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稍微细心的同学基本上都没有失分,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细节上的问题处理不好而没有把握好而失分,在这方面还是觉得有点遗憾。

 四、教学建议

 1、落实好基础知识

 实际上初中考查的历史知识都是基础性的东西,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基本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道的把握,一定要扎扎实实好基础的落实好,让学生要掌握准确无误。

 2、培养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提高答题技巧

 在单选择中要注重找到关键词的信息,把握单选答案。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强答题规范性的培养,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花;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4、重视课本历史

 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一定让学生看图、读图、识图,以图来读史、用图来讲史,使学生明确历史也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手段,进而能掌握课本的一些历史。

 5、重视历史知识的总结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加强材料题的训练

 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历史命题与试题评价

就是从一张试卷来分析你的知识掌握情况。

首先是错题,自己要学会分析为什么错,该怎么改正,这次改了下次遇到同样的题还会不会错,同类型的题要多练习。

再就是哪些该错哪些不该错,反映出来学习方法的不适合或者学习习惯的不足,进行改正。

再就是通过这张考卷发现自身知识的薄弱点,然后多下功夫。加油吧!

历史初中期中考试分析报告

1.历史卷面分析 300字

把你卷面分析一下,因为不知道你卷子有哪些问题,所以第一步得你自己写。

你可以说下哪几道题错了。主要错哪些方面。

如填空题,是关于人名的没有记住,是时间没有记住还是历史没有记清楚。选择题可以从题的考点入手。

分析一下主要考的哪些方面。大题你可以先把你对题目的理解写到卷子中,然后写出考点,最后看看你是哪些方面扣分了。

是答案不完整,还是答题不准确。其次就是写以后学习历史要注意的。

要和卷面结合。然后还可以加入:历史的知识离不开记忆,通过这份卷子,我觉得自己在背一些知识方面还有不足。

以后要加强记忆。除了记忆还要注意巩固。

不能以前背会后来就不学了。要注意知识的温故知新。

记忆是学习的一部分,还有是平时知识的积累。在生活中也要看看和历史相关的资料。

从生活中学习。最后一点是要注意总结。

可以横向总结,就是根据时间的发展,把每个时间段里发生的大事情,或者知识点总结出来。也可以纵向总结,例如把所有的战役总结出来,或者总结出所有的改革,对比的记忆。

这样以后的历史成绩一定可以提高。最后说一句:通过对卷面的分析,自己的思考。

希望下次历史能更加提高。不知道答案有用没有,希望能对你有些帮助。

2.历史试卷分析怎么写

范文不可能给你写,毕竟没见到你的卷子,你的错误在哪,建议你从这些方面写: 首先对于这个分数你如何看待,认为是否符合你的正常水平,是否满意。

其次,你错误的题型主要是什么,比如是选择题,是材料题,还是填空题,等,以及每个题型所丢掉的分数 再次,分析你所丢分的题目涉及到了哪些知识点。并表示在以后要如何巩固这些,以及你在这些知识点方面有哪些问题请老师帮忙解答 第四,分析你丢分的原因。

如做题不细心,基础知识不牢固,材料或者题目读不懂,平时态度不认真,包括你所说的上课没认真听课等各种原因 第五,针对你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以前不认真,以后要认真等等 最后总结,在这次考试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对于以后的学习来说,要尽量避免这些问题。以后会尽力改掉不足,积极进取,还望老师对自己充满信心,帮助我进步!下次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3.初一历史试卷分析怎么写

一、试题分析 1、试卷的基本情况:历史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卷面总分为:100分,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 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材料题、在思维链接中运用历史识图题、材料分析题、列举题。 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内容: 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点,分布于七年级下前八课教材内容。 3、试卷的基本特点: (1)依纲据本,据初一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 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标高适度,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 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4)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 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学生考试成绩情况分析: 通过本次考试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 基本上能依托已知知识和借助课本知识进行解题并按质按量完成考试。从试题的得分率可以看出,学生在历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比较方面的能力均有相当大提 高。开始注重历史与社会,历史与个人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在具体情 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但通过本次考试仍暴露出一些问题:1.审题不认真。①、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 没有注意分析,导致失分。②、在材料解析题的解答中,有的学生没 有对材料内容及设问进行认真阅读,没有抓住关键词回答问题而影响 了得分。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如选择题的第5,6、8小题,小字部分的题,材料解析题等这些都是课本出现或平时练习过的基础知识,但错误的学生还比较多。3.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包括识记能力、材料的阅读、分析及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分析和比较能力。特别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养成,应足够的重视。

三、改进措施。 1、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虚心接 受学生提出的有益建议,使教与学两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 学质量。 2、每个单元教学任务完成后,及时进行单元测试,测试题目应 做到难度适中,知识覆盖面广,以良好的导向督促学生加强对基础知 识的掌握。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 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4、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 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 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5、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 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6、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 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高考历史试卷分析400字

期中考试中,我语文得了93分。

之后,我分析了试卷,发现试卷中有许多不应该犯的错误,并且这些问题正好与我平时的学习态度表现吻合。试卷中暴露出我的几大问题!第一:我在拼音写汉字时,由于粗心把“规矩”的“规”的“竖弯钩”写成了“捺”,只是丢了分。

第二:我在读拼音选字时,由于没有复习到位,把抽噎(yē)选成了(yè),所以又丢了分。第三:我在给字选择正确的意思时,由于课外积累没有积累,误把揣摩的意思选成了抚摸。

第四:我在做排序题时,由于粗心大意将“群蛙”看成了“石蛙”,所以排错了三个。第五:由于课外积累太少,误把好读书的意思写成要好好读书,所以又丢了分。

此次的期中试卷较为简单,本来我可以考到98。5,可是我因为粗心而丢了5。

5分。所以我决心要制服粗心、积累的课外知识薄弱这两个恶魔,从而让期末考试考到更加理想的成绩。

5.高中历史试卷分析

今年的历史试卷,根据目前高中教学内容的变化,对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作了较大调整,主要是取消了 世界古代史,并相应提高了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考查比例,即分别由过去的35%和30%,提高到40%和 35%左右,其中中国现代史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内容增加幅度较大,由去年的4%提高到15%以上。

由于世界古 代史的取消和近现代史的比例增大,试卷对考试知识范围的覆盖面也相应增加。把《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范 围同高中教材的“章”对应起来,今年试题对中学知识的覆盖率达到60%左右,比去年增加了近20%,高考试题 所考查的知识对于中学教学内容保持较高的覆盖程度,能够影响中学教师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对于提高中学 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历史试卷分析失分原因和改进措施是什么?

一、初二历史半期试卷分析报告

一、试题分析 本次历史考试取开卷考试,与中招考试相吻合,便于学生初步尝试和能力锻炼。

试题类型分布如下: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1分,非选择题共6道,共30分,填表题一道,读图题一道。

材料解析题4道。从整体来看涉及世界古代史的知识有22分,近代史的28分。

选择题第一题编写的有新意,出题者的目的可能是考察学生们对氏族的两个时期的辨别情况,但又不直接问,而是用迂回之法,这样就增设了一些障碍,有曲径通幽之感。类似的题还有第2、3、4、9、10、16题等。

非选择题21题和07年中招第25题类型相同,都是填表题,前两个答案唯一,后三个答案不唯一(锻炼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早接触、早练习,较好。较灵活的题还有23题。

试卷整体来看,难度没有等级,许多答案书中都能直接找到,易使一些学生产生骄傲自满情绪。按照中招考试要求,试题应该是分为易、中、较难三个等级,这样可以加强选拔性、挑战性,让学生有所成就,又有学习的情趣和压力。

二、得失分情况分析 选择题失分较多的有1、2、6、13、17。失分原因:这些题有的需要比较、思考,有的涉及知识点较多,学生只有在熟记、理解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才能做得更好。

非选择题21题失分较多。22题(2)问错字较多。

失分较多的还有23题,24题的(4)问。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一些比较接近的知识点容易混淆,不认真不踏实。

三、改进措施: 1、加强记忆、理解。 2、注重前后、中外历史知识的联系、比较。

3、多进行开卷型试题的练习。 四、建议: 1、试题是否可以拉开适当的难易程度,增强考查能力和选拔性。

2、此类的统一考试多进行,便于城乡教师交流,提高学生能力。 3、是否可以多出一些防真题。

二、初一期中考试总结分析

最佳答案转眼间期中考试就在匆匆地2个上午中度过了,成绩出来了,我看到自己某些地方的不足。

语文: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得比较透彻。比如,对错别字的判断,对成语造句的理解与对古诗词的默写;在阅读的方面分为了两方面:一、课文阅读,因为有些地方在复习的时候没有顾及到,以致在一些课文基本理解的题目上失分较多。

二、课外阅读,在这次期中考中的课外阅读题可能是我以往多次测验接触较多的主题,所以让我在做这些题目的时候反观来说较为放松,也较为流畅,不会遇到太大的瓶颈;在作文方面,我觉得在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不够,应该多阅读好的文学作品,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也应该多压迫自己,提高自己的写作速度,好让在考试中能有足够的时间准备与检查。 数学:本来是自己最担心的科目,但是考完之后自我感觉还算不错,可能是因为题目的难度降低了的缘故吧。

但即使这样我仍是十分担心会写错一个数字,算错一道题,因为常常在数学的测验与考试上,粗心大意则成为了我失分最根本的原因。在选择题与填空题方面,我发觉自己对课本的知识了解得仍不够全面,不够透彻。

而反观在计算题上面,我认为这次的题目相对而言较为简单,但我仍是十分谨慎小心地完成一道道的题目。对于这次的期中考,我对于N的规律仍是十分的头痛,自己了解了,却不知如何表达。

英语:我认为这次的英语考试跟以往相比,所不解的题目仍是大同小异。一、听力,在听力方面没有太多根本的问题,但仍是对于一些最根本的单词没能一时间反应过来;二、选择题,整体来说在做选择题的时候,我是带着兢兢战战的心情来完成,大多的题目都是靠着平时在课堂上所做笔记,或是复习时的模糊记忆来完成,没有太大的把握;三、阅读题,这次考试,由于时间较为充分与自己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以致在试后与老师、同学所对的答案没有太大的出入;四、填空题,在平时对于词组的掌握较为熟悉,但在考试上却不能灵活运用;五、作文,在英语写作上的问题与填空题所犯的错误基本相同,英语词组的积累与运用不够全面。

通过对这次期中考的分析与总结,我意识到自己在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不够。我认为除了在平时课堂上与课后的积累与练习,也应该多利用一些课余玩乐的时间来总结课本知识,针对自己的弱点加以练习。

初一的生活快乐吗?我想不完全是,但至少它是很 *** 的。 考试多了,结果多了;奋斗多了,成果多了。

我认为在成功的那一刹那是最 *** 的。但要想感受这份 *** ,首先就要有目标,朝着目标去努力。

对我来说,在这初中生活的第一个学期中,我有两个目标,第一个就是我要争取早一天当团员,佩带上光荣的团徽;第二个就是努力学习,考得一个自己满意的成绩。 我知道现在离我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但是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实现它的。

努力,是我们熟得不能再熟的字眼,但这两个字就够一个人做一辈子的了,而且它是永远做不完的。所以我更应该珍惜时光,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

三、历史期中考试反思300字(考得差)

从这次历史其中考试我总结出许多学习道理和学习方法,当我们考试差时,如果只会一味地去找理由的话,或把错的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的话,那么便会永远掩盖着错误,一直错下去。

如果该每天完成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喜欢集中复习,临考突击,每天该学、该记的欠账的话,便会更难取得好成绩。要做到必须每天的知识积累,每天复习,而且要做到专心致志学习才行。

知识是靠日积月累的,人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大量的学习内容灌输入到大脑里去。“饥一顿饱一顿”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只会事半功倍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到定时定量学习。

学习靠积累,学习靠努力;机会仅有一次,不能放过任何一次考试!

四、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小结

对期中考试的成绩很不满意,尤其是第二卷的成绩偏低,最后一题满分甚至八分以上很少,影响了总分的提高和优秀率及格率等,究竟原因在哪里?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其实归结到一点应该很明确,即基础知识不牢固,那么如何夯实基础呢?

总体来看,前一时期从课堂教学看,有意强化课堂情景化,趣味化,以调动学生兴趣,注重对基础的分析与讲解,注重以考定教,强化练习,收到了一定的实效。但是问题很多,如考点教学导致课堂显得枯燥,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是个很实际的问题。

就学生管理而言,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督导检查。重视落实检查。

我之所以提出这个课题,一是看到很多一线教师的思考和实践,二是我国现实国情的需要,在大的教育环境不改变的前提下,你不可能脱离成绩去谈课改,当然这两者之间是可以做到和谐共生的,那么如何实现呢?

总的来说,对课改我们不能等靠要,抱怨环境,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只能是努力的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的去努力,去尝试,去探索!我校大多数学生都是农村住校生,知识面较窄,配套硬件设施跟不上,所以任何好方式好方法看来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否则只能是形式上的热闹闹,而缺乏实际的效果。

五、历史考试总结与反思

转眼间,已经1个学期了。回首这学期,心中就产生了许多感触。这学期中经历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因为这些印记见证我这样一个新生的成长。现在我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许多事情,但是仔细琢磨后又不尽然。或许在以后也会嘲笑现在的渺小,但我们不得不笑着回首我们所走过的路. 这次考试,我总结了以下的点滴:

在学习上,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我认为面对知识就是力量,离开了知识将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人。中学时代是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黄金时代,我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知识是无价的。

合理安排时间,调整好作息时间,分配好学习、工作、的时间。时间是搞好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效率和方法更为重要。其次,要保质保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对待考试,考前认真复习。

积极阅读课外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抓住点滴时间学习。经常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搞好师生关系,师生相处得融洽和睦;在这次期中考试中,尽管感觉良好,但还是不理想的地方,仍需继续努力,抓紧自己的学习。知识无止境,探索无止境,人的发展亦无止境,我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学习。

我要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我也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当然,这需要老师们的精心培养和同学们的真诚帮助

我要努力。

这是我以前抄过的、已改过、任有不妥请自行改正

六、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反思350字,,求啊

这次考试之所以没有考好,总结原因如下:

1 平时没有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考试的时候答题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导致很多题目会做却被扣分甚至没有做对。

2 准备不充分。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言外之意,无准备之仗很难打赢,我却没有按照这句至理名言行事,导致这次考试吃了亏。

3 没有解决好兴趣与课程学习的矛盾。自己有很多兴趣,作为一个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明白的人,当然不应该同机器一样,让自己的兴趣被平白无故抹煞,那样不仅悲惨而且无知,但是,如果因为自己的兴趣严重耽搁了学习就不好了,不仅不好,有时候真的是得不偿失。

失败了怎么办?认真反思是首先的:

第一,这次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要认真思考,挖掘根本的原因;

第二,你接下来要干什么?确定自己的目标,不要因为失败不甘心接着走,而是要正确地衡量自己。看看想要什么,自己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弱势是什么;

第三,确定目标。明确自己想要的,制定,按部就班的走。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以及盲目的追求。

你自己在添一些吧,祝您天天开心,望纳·~·

七、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反思400字

在刚刚结束的历史期末考中,我犯了很多不应该犯的错误。

首先,我没有对历史这门学科加以重视,导致对历史上发生过的重大的时间概念模糊不清。例如春秋战国的纷争,大变革的时代,秦始皇的暴政等等。这就对我在做大题时对题干产生了错误的判断,以至于对我的的答题思路有一定的影响。导致答题失分。

其次,我没有注意规范自己的历史答题语言。在答历史大题时过于简略,例如两汉经济的发展,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等等。经过仔细思考,我发现这是由于在历史考试前没有仔细阅读教材,背诵知识点,考试时读题太快,遍数太少,忽略题干中的关键词所致。我们应该通过仔细阅读历史教材,多做课后练习册来规范自己的答题语言。,这是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去学习的东西。

然后,我要改掉考试的不良习惯,仔细阅读历史考试的标题。有时我常看着后面写的忘了前面的,这种答题方法是错误的。这也可能对将来在工作岗位上工作时产生不好的影响。总之,通过随后的实践,我必须在检查的过程中,仔细审查问题,仔细阅读问题,如果时间允许,我应该多检查几次,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犯类似的这种不必要的错误。

我终于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平日大家一起做同样的历史题,感觉不出来任何明显的差异。但一旦考试时,我意识到,我从来没有如此多的历史盲点,只能怨自己平时下的功夫少。不能让自己继续这样下去了,所以我必须加倍努力,从这次考试中吸取教训,增加实力,为下一次考试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在实践中检验平时。我也想了很多强化练习和复习的方法,制定一个全面的,在考试前仔细审查自己的历史盲点,而不是手忙脚乱,没有方向。平日的生活和学习中我要学会积累历史知识,买一本历史的小册子天天回家背。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承,我一定要把历史学好,不能忘本。以史为鉴,振兴中华。

下次,我要更加注意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努力改正自己粗心大意的习惯,努力搞清楚题意,做到认真答题。同时我会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平时多复习,多看书。更重要的是,我要加强对基础熟识度,加深对题目的充分理解与认识。平时,在课余时间多做历史题,多通过各种渠道积累历史知识,多把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温习。做到温故而知新。不过欲速则不达,这毕竟是一个努力的过程。有可能并不是很快就可以见效,但我相信我的努力终究会有回报。我相信自己下次可以做得更好!

期末考试毕竟不是中考,我还是有机会的。下一次考试,我要更努力,争取不让老师、家长和同学们失望。不让自己失望。对于各科老师,我希望老师不要对我失去信心,虽然我这次考得并不理想,但是我相信自己的实力。下一次考试,我一定会努力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

楼主选我吧。..纯原创啊。.打字打到吐血。.本来是以一个别的反思为蓝本,结果那个反思全是病句,我改了半个小时,还得填东西。现在这个基本都是我自己写的,累死了,好几年没写过反思了。.

苏州初一期末检测历史试卷附答案

历史试卷分析失分原因和改进措施,主要就是在写试卷的过程中,基础知识没有相对应的去答对,然后在考前的时候基础知识的复习也是不够的,在相关的分析题以及问答题里面没有以一个比较好的答题模式去进行答题。

没有拿到一个很高的分数,这些内容都是可以写到试卷分析里面的,然后也是最主要的失分原因,因为历史考试的话,最主要就是分为了选择题跟简答题,然后在历史试卷分析里面的改进措施的话,就可以写自己在未来的考试前会去先搞定所有的基础知识。

然后在相关的答题模式上会进行多家的一些练习,得出一个考试的经验。所以以上就是历史试卷分析失分原因跟改进措施的一些内容。

求3篇初中历史或政治的听课记录

苏州的初一将迎来期末检测考试,里是的还是多而且难记,想要复习得好一点,你就做多几份历史试卷吧。下面由我为大家提供关于苏州初一期末检测历史试卷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苏州初一期末检测历史试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右图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

下列对它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该工程是忽必烈下令开凿的

②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③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

④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A.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历史贡献中不属于隋朝的是

A.创设科举制 B.开通大运河

C.实现南北重新统一 D.完善科举制

3.《贞观政要》记录的是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政绩?

A.隋文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康熙帝

4.唐太宗“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认识,主要缘自对下列哪一历史的深思?

A.春秋诸侯争霸 B.汉末军阀割据 C.魏晋北民南迁 D.隋朝暴政而亡

5.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在唐朝的是

A.唐太宗向蔡襄征询经济问题 B.书生李崇寒窗苦读高中进士

C.江南农民使用曲辕犁耕作 D.白居易吟诵诗作《府》

6.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

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

吐蕃位于右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7.下列历史人物与相关史实的搭配,正确的是

A.唐太宗——任用姚崇等人为相 B.唐玄宗——将文成公主嫁到吐蕃

C.玄奘——到天竺学习佛经 D.毕升——编著《天工开物》

8.郭沫若曾赋诗一首:“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的“道艺”不可能包括

A.中医思想 B.建筑艺术 C.佛学经典 D.活字印刷

9.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搜集了“贞观之治”、 “盛世”、“唐蕃和亲”、“鉴真东渡”等有关资料,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课题是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0.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 历史 故事 剧,其中台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A.寇准 B.宋真宗 C.宋高宗 D.明太祖

11.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展,在某展厅出现了如下一组,该展厅的名字最合适的是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并立 C.宋代国家统一 D.宋代民族融合

12.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朝代

地区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

北 方 965 149 493 459

南 方 111 65 257 830

A.经济重心南移 B.政治统治开明 C.城市经济活跃 D.民族融合加强

13.右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4.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下列发生在元朝的是

①马可?波罗来华 ②回族形成 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④铁木真统一蒙古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今天的江苏、浙江等省级区划制度,开始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6.明太祖时,全 国重大军政事务都由他亲自处理,忙得不可开交。这是因为他废除了

A.锦衣卫 B.行中书省 C.丞相 D.三司

17.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现象)排序正确的是

①忆昔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③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④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③④① D.②①③④

18.1684年,沙俄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头目颁发了一枚盾形城徽,图案是一只张 开翅膀的鹰,一只爪抓着一张弓,另一只爪抓着一支箭。为抵挡这只“鹰”的进攻而做出重要贡献的皇帝是

A.明成祖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19.“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这个挽联称颂的是

A.文天祥 B.戚继光 C.郑成功 D.岳飞

20.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辽阔。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清设置了

A.西域都护府 B.宣政院 C.岭北行省 D.伊犁将军

苏州初一期末检测历史试卷非选择题

二、判断题: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玄宗发 展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2.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实行政治改革。

23.南宋与金达成和议,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北京。

24.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25.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26.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倭寇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7.宋元 文化 光辉灿烂,名人辈出。司马光编写的《 ▲ 》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元代大书画家 ▲ 的绘 画作品被当时人誉为“神品”。

28.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出发地点是 ▲ 。此后,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29. ▲ 朝时,x藏成为受中央管辖的正式的行政区。清朝时,明确规定 ▲ 代表中央,与__、班禅共同管理x藏,加强了中央对x藏的管辖。

四、材料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6分,共18分)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中后期的一位宰相李德裕认为:朝廷中的大臣,都应该由公卿子弟担任,因为他们熟悉朝廷的事务和礼仪。出身贫寒的人,即使有出众的才能,当官以后,因为不熟 悉朝廷的政事,也不能称职。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佚,齐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 《变法通议?论科举》

材料三:(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请回答:

(1)材料一对科举制度持怎样的态度?其理由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对科举制度持怎样的态度?其理由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推行科举制度的主观目的是什么?并援引材料三中的一句原话加以印证。(2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明。……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却变为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为科学复兴的手段 ,变成创新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 马克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哪三明?(按照图一、二、三的顺序作答)

(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三明有何重大影响?(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 技术作用的认识。(1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表现。右面图一、图二是唐朝时期发明和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

材料二: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

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材料三: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所示的生产工具的名称(按照图一、二的顺序作答)。(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分)

(3)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该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2分)

苏州初一期末检测历史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D A A C D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C A D C B B C D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B A B A A B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错别字不给分)

27.资治通鉴 赵孟頫

28.刘家港 红海

29.元 驻藏大臣

四、材料解析、问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1)否定(反对);(1分) 理由:出生贫寒的人不熟悉朝廷的事物。(1分)

(2)肯定(赞成);(1分) 理由:打破贵族对政治的垄断;使读书的风气盛行;有利于革除政治上的某些弊端。(1分,任答一点即可)

(3)主观目的:维护封建统治;(1分) 原话:天下英雄尽入吾毂中矣。(1分)

31.(1)图一:活字印刷术(或印刷术) (1分),图二:指南针(1分),图三:火药(1分)

(2)有助于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有利于建立世界市场;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创新;预兆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2分,任答两点即可)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等。(言之成理即可)(1分)

32.(1)曲辕犁,(1分)筒车(1分)

(2)变化:经济重心南移(或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1分)

原因: 北方人口南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北方人口)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战乱较少。(1分,任答一点即可)

(3)闭关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闭关自守政策)(1分)

后果:阻碍了中国学习世界先进科技;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1分,任答一点即可)

猜你喜欢:

1.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2.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3.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带答案

4.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5.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和答案

七年级历史学情分析

初中历史课听课记录中学历史评课笔记

一、正确处理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在课堂时间分配上,吕老师分析作业花了10分钟,知识建构花了10分钟,学生自主整理了10分钟,效果监测花了10分钟。

这样的时间分配使得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思考消化知识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果,再加上课堂检测的应用,不但起到了查漏补缺的作用,还给学生提高了学习的方向。

二、试卷分析注重有效性:从时间上看,花了10分钟,比较合理;从内容上看,选择一道问答题的几个问题,有针对性、选择性;从分析的方法看,吕老师不是单纯地对答案,更多地是提供一种思维的引导,方法的揭示,如,在分析一个问题的时候,教师先提供几种典型的错误二答案,请学生寻找问题所在,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分析审题时的关键着眼点,起到了良好的试卷讲评效果。

课后,我们备课组还提出了以下改进建议:

一、关于课堂检测卷的使用:蘧老师老师认为,放在开首测验,更具有对学生看书方向的引导作业。

二、关于课堂设计问题:俞老师认为,作为一堂新课程下高三第二轮复习课,不能一味追求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难点,争取全力突破一点,如可以抓住达尔 *** 文章,选择一些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材料、认识到达尔文进化论的产生背景、社会作用。

从而以此类推牛顿力学的作用。

这样突破了一点,不但精悍了课堂,而且培养学生思考一类问题的思维方法,更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

课题研究听课记载表

执教者:王凤英(正衡中学)班级:八(6)班

课题:洋务运动

记 录(包括提问的问题内容、回答情况)

1. 我们以前学过这些人的哪些主要历史活动? (1生答)

2. 请同学们分析他们的主张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异同? (3生答)

3. 为什么70年代后要转向民用工业呢? (1生答)

4.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那么这里“近代”的含义是什么呢?(2生答)

5. 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需要了解更多的科学技术,对翻译,科技,军事人才的需要日益迫切,那么洋务派是如何培养人才的呢?(1生答)

6. 洋务派兴办了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军和培养人才,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生答)

7. 那么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那些呢?(4生答)

8. 顽固派又是怎样阻挠和破坏?(1生答)

9. 洋务运动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哪些,为什么他们不能使洋务运动成功?(2生答)

10.我们可以用哪些史实来说明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3生答)

11.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很多,但是我们如何认识和评价洋务运动呢?(2生答)

汇总分析(包括提问总数、预设与生成情况等)

本节课教师共提出11个问题,问题7和8是生成的。

本节课中,教师预设的问题都能够顺利完成,预设与生成关系把握较好。

备 注适当的生成新问题,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

课题研究听课记载表

执教者:虞洋班级:九年级12班

课题:第一次世界大战

记 录(包括提问的问题内容、回答情况)

1、上节课上的是第几课?

2、学了什么问题?

3、三国同盟、三国协约是干什么的?

4、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是什么?

5、你能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一战吗?

6、一战是怎样爆发的?书上怎么说的?

7、“谁”是谁?

8、被刺者是普通人吗?什么身份?

9、什么是火药桶?

10、谁能概括一下萨拉热窝?

11、“另一个秘密组织成员”是指另一秘密组织还是同一组织中的另一成员?

12、威廉一世是威廉二世的什么人?

13、为什么“悲”?

14、为什么“喜”?

15、普为什么要行刺斐迪南大公?

16、普的行为好不好?

17、凡尔登为什么重要?

18、坦克的意思是什么?

19、还有那些新式武器?

20、一战的结果是什么?

21、为什么德国四年后才失败?

22、中国人一战中干吗去了?

23、美国参战了吗?

24、威廉二世到哪去了?

25、协议签订地点?

26、战争可以避免吗?

27、战争的性质?

汇总分析(包括提问总数、预设与生成情况等)

1、问题太多;

2、多数问题缺少思维度,没有价值;

3、大多数问题语言组织不科学,学生不理解;

4、部分问题与本课内容无关,没有必要。

备 注

哪个高手能帮忙归纳初中的史地生的考点啊?

学情分析是 七年级历史 教学活动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是我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基本要求。我整理了关于七年级历史的学情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历史学情分析 范文

 一、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特征

 孙:两位老师,工作在一线的教师都有这样一种体会,就是作为初中历史的起始篇,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开展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主要在初一年级开展,这个阶段的学生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期,表面上看是小学阶段向初中阶段过渡,实际上,包括学习习惯、 学习 方法 、 思维方式 等诸多方面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2岁上下。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张:的确,这个阶段对于学生成长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我们不妨从认知发展和初中历史教学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下学生的特点。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来讲,这是 儿童 认知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11、12岁以后的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时期。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可以进行设?演绎推理,并且能够寻求可能性中的现实性,寻找正确答案。部分孩子处在具体运算阶段,部分孩子处在形式运算阶段。

 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中的疆域比较,理解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意义,为学生具体运算搭建台阶。在这一课中,我把时间(朝代)和疆域图建立了联系。我设计了一个学生活动,共包括三个小的活动环节。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体验了中国疆域变迁的历程,探究了历代民族政策的特点,感悟了清朝对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贡献。

 张:2011年版新课标也提到了学生现有的历史思维特点及相应的对策,?历史课程逐渐转向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初步理解唯物史观?、?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

 孙:两位老师对于初一学生的思维特点的分析,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的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逐步引导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形成历史概念,认识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之上,能够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也就是给学生创造从形象思维过渡到 抽象思维 的机会。

 案例:《祖国境内远古居民》

 贾:孙老师的案例很典型的体现出了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结合学生的思维水平更好的开展教学。当然,这是一个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尽量选取更加形象化、生动的史料和符合学生特点的 教学方法 。同时我们也要考虑的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之间的学生的差异,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小结:以上课例和具体分析提醒我们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特征。不要让我们的历史教学幼稚化,也不要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让学生够不着。要考虑到一个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一方面,从生理、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讲,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了解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学生的特点。另一方面,要根据课标的内容和要求,针对这一阶段课标对于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提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要求,开展教学。当然实际教学之中,我们也要关注到本身执教班级学生的特点适合开展什么样的教学活动。

 二、用好奇之心点燃思维的火炬

 孙:看来,只有清楚地了解当前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才能更好地开展历史教学。以往我们在教学中都会注意,面对初一年级的历史教学,一定要生动、形象。但是,初一年级的学习内容是中国古代史,其内容与学生距离较远,这也会增大我们的教学实施的难度吧?

 张:的确这个问题是很多一线老师都会面临的问题。实际上,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也不是个问题,例如,距离学生较远,学生往往更感兴趣。古人与今人之间的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心理距离恰到好处。人类文明产生以前的事情,学生可以得到的信息太少,距离太远,学生不太感兴趣。人类文明诞生以后,学生既可以通过、文学、课本,又可以通过身边的历史遗迹遗存,感受到历史的蛛丝马迹。所以,中国古代史距离学生不是太近,也不是太远。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在中国古代史学习上的兴趣,发掘更多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好奇之心。

 孙:看来,距离可以产生美。我们比较熟悉一句话就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张老师能否结合这句话来给我们解释怎么样利用这个距离产生美呢?

 张:还有一句意思相近的话当代学者葛兆光说过?我们都生活在历史的延长线上。?其实,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这一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认识论的角度可以这样解释克罗齐的话,历史正是以当前的现实生活作为其参照系,这意味着,过去只有和当前的视阈相重合的时候,才为人所理解。所以,我们引导学生搭建一个通道,让学生通过这个通道体验和解读历史。

 贾:在我们的调查中,120多份样本均表示?对中国古代史非常感兴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去自主探究。但是,实际教学中我们怎样操作呢?我听过孙老师的一节课,中华 文化 的勃兴,也就是先秦时期的文化,距离学生的确非常远。但是课堂上,学生却非常活跃,看得出对这部分内容非常感兴趣,这与教师的设计有密切的关系。就像张老师所说的,孙老师搭建了一个通道。请孙老师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个案例。

 案例《中华文化的勃兴》

 张:在我们的教学中,这种例子是比较多的。大家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生活的区域,充分利用身边的历史遗存,也可以去博物馆参观,甚至可以让学生动手去做一些东西。大家看一下,这是北师大实验中学的学生制作的?文物?。请孙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

 孙:这是我们在讲完河姆渡和半坡生活之后,从通用技术组借来了陶泥,学生自己完成的作品。整个活动大致20分钟,也就是半节课,学生在展示自己的成果时,要讲解作品的用途,依据哪些史实、材料,设计和制作的。设计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打开学生通往中国古代史这扇大门的钥匙,就是激发学生的好奇之心。

 贾:看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很重要,也很有效。中国古代史涉及到的内容很多,学生的兴趣点主要集中在那些方面呢?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中国古代史中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依次是人物 事迹 、古代的战争、文学艺术等内容。从各朝代历史来看,学生对明清阶段最感兴趣,其次是隋唐、宋元。当然,不同地区不同个性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但作为教师,应该懂得学生的兴趣点,并将之发展到志趣,这是最为重要的。

 小结:根据两位老师的谈话内容,我整理成了这样一段话,距离可以产生美;分析学情很必要;课前找到兴趣点;课堂之上搭通道;激发热情更高效。相信掌握了这几个关键点,我们就可以做到?好奇之心、点燃火炬?!

 三、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 经验

 张:当然,还有一个方法也可以解决我们刚才提到的?古代史距离学生较远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处理?的问题。就是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认识。孙老师做过这项整理工作,请孙老师谈谈她的做法。

 孙:具体地说,就是调查一下小学的时候,学生学习过哪些古代史的内容。我们可以参考2011年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可配合具体内容),也可以参考相关的教科书,主要集中在五年级的上、下册。小学阶段的历史教学有这样一个特点,即小学时期的历史课程是与其他课程结合起来的。就历史教学而言,时序性比较乱,是一种主题教学。

 张:是的,在这也是我们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小学阶段的历史教学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都表示他们是在小学时期喜欢上中国古代史的。下面,我们请贾老师介绍一下小学阶段,学生从课堂中已经了解到哪些历史知识?

 贾:这是我们从几个版本的教材中收集、整理的一份知识清单,未必全面,仅供大家参考。

 孙:两位老师的建议可以为我们提供非常好的借鉴。我们谈到了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之心,也强调了要关注学生的已有 学习经验 ,并且充分利用。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方面,不同地区、学校的学生的情况不仅相同。在拉近初中生与中国古代史的距离方面,其实我们一线教师可以大胆地从多个角度进行尝试,从多个方面了解学生的原有经验,在此基础之上开展教学,相信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学习贾老师的经验,我也 总结 一下就是了解学情很重要;原有经验细心找;不断总结勤思考;基础之上更高效。

 四、合理开发学生身边的

 张:需要指出的是,在历史学习中仅仅有兴趣是不够的。那么,除了充分重视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之外,还有哪些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的。接下来,我们结合具体的问卷调查结果来分析一下。

 贾: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你喜欢中国古代史的原因有哪些。很多学生都选择了这样几项原因,首先是自己看过相关的书籍,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的历史知识普及型的读物,也有一小部分学生看过比较专业的历史书籍。从这一点来看,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也是一项优势。还有很多学生都表示受到了家长的影响,可见,家庭的熏陶也是一种优势。

 孙:在调查了这个问题之后,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在这里也想向两位老师请教。问卷中很多学生都受到了热播剧的影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都发现了剧的巨大影响,这自然也是一种优势。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对明清史最感兴趣。后来,我们又调查了原因,就是某些热播剧的影响。学生在上课时,经常会说,老师不对,电视剧里是这样演的,书上是那样说的,我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呢?

 张: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无法避免的。第一、汲取优点,激发兴趣。语言是连续的,史料是断裂的。当史料沉默时,该如何继续我们的研究。通过有根据的、合理的想象,填补史料之间的裂缝。第二、顺水推舟,去伪存真。这些剧大部分都是由比较受欢迎的改编而成。由于是文学作品,还有被改编成剧后的收视率问题,历史人物的性格和很多历史都经过了编剧的艺术创作,所以非常受欢迎。但是,也导致很多剧情与我们讲述的基本史实存在较大差异。很多剧又打着?历史正剧?的 口号 ,导致很多学生认为这就是真实的历史。面对中有许多史实错误,可以发动学生来挑错。第三、因势利导,推荐好书。有的史书,既像一样情节生动,同时又像史学专著一样严谨真实。推荐给教师和学生。《王氏之死》《马丁?盖尔归来》《叫魂》等。

 孙:我觉得第二个建议,就是发动学生来找错误非常有趣。贾老师,您能结合教学经历给举个例子吗?

 贾:我们以清朝的服饰为例,比如开裾,也就是?开气儿?,是有制度要求的。单以男性来讲,从皇太极时期便规定,前后左右四开裾的袍子,只有宗室才能穿着。而清宫戏中上到朝中大臣,下到贩夫走卒,几乎都是身着四开裾的。更有甚者,很多反复播放的清宫戏中的太监都是身着四开裾的袍子。再有,皇帝也并非总是身着一身**服装,日常服装整体颜色朴素,除腰带外很少出现**。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后宫嫔妃或宫女,总拿着个手绢乱甩。事实上,清代贵族女性身上的确常配有手绢,但是主要是素色,另外主要是握在手中或收好。

 孙:现在我明白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了。当我们在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时,学生一方面兴趣浓厚,但是一方面也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大都涉及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史实与剧本的区别。因此,对于剧的影响我们也要注意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史实与剧剧情的区别,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契机。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可以利用呢?

 张:还有一项优势,是很多学生谈到的,他们说自己的古代史学的好也有经常会去博物馆参观的因素。当然,这一点在大城市相对容易达成。但是,在小城市、农村也不意味着就没有自己的教学。我们也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发更加符合本地学生实际状况的,让我们的历史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如地区农村的历史教师,在讲到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时就很有优势,如曲辕犁、翻车等,学生很熟悉。北京大兴区一位历史教师就曾发动学生制作农具模型,专门上过一节中国古代农具的活动课。边疆地区的历史教师,在讲到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时就很有优势。新疆移琳琳老师?神奇的姓氏?。

 小结:看来,在开发方面,一定要从自身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出发,合理开发利用。总结一下,就是关注很必要;去伪存真要做到;身边多开发;合理利用效率高。

 五、巧妙解决学生的认知困难

 孙:听了张老师的讲解,我对初一年级中国古代史的教学更有信心了。但是,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过程中,我有这样一个体会,就是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的理由各有不同,但是,面对的困难却基本一致。在我们的调查中,无论是数学、外语实验班,还是普通班的学生都表示,他们在三个方面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史料阅读、时间记忆以及地图的识认。在我们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二位老师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吗?

 张:其实孙老师谈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与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意识? ,可以概括为3个重点:?差别意识?(古今人事多有不同)、 ?背景意识?(依据当时环境理解) 、?变迁意识?(了解过程辨别方向)(参见约翰?托什《史学导论》)。我举个例子?案例《清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孙老师,你对这节课是如何处理的呢?

 孙:每一轮备课都会觉得让人头痛,这部分内容本身就比较复杂,涉及的民族较多,方法也不尽相同。始终觉得讲得太深,学生理解不了,讲的太浅,似乎又没有把问题剖析清楚。

 张:的确,这节课比较典型的体现了学生在中国古代史学习中历史意识的重要性。我听过贾老师的一节课,贾老师运用了史料、地图等材料,整体设计深入浅出,很是精妙。请贾老师介绍一下,这节课设计过程中,它是怎样处理这几个问题的吧!

 案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贾:就史料阅读这一点来说,特别是文言文史料确实是学生比较头疼的部分。不仅初一如此,即使高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但是,我想,历史学科并非语文学科,我们上课用史料不是为了用而用,而是应该服务于教学,学生可以从中训练提取信息、归纳概括等能力,通过材料加深对相关史实的理解,并逐步培养历史学科素养(如史论结合,史由证出等)。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一课中,我用了五个材料。

 孙:看来,只要我们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关注我们教学的难点、重点,我们的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大大提高。实际上,在学习中国古代史的过程中,学生的困难虽然多,但是主要集中在历史学习的方法上。学生的历史思维的培养, 历史学习方法 的训练,是我们从最初进行中国古代史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关注的。

 小结:认知困难要关注;历史意识巧渗透;设计活动解难点;提升方法很必要。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范文一

 2013-2014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于2014年4月16-18日进行,本次历史试卷满分为100分,共五大题型:选择20题、组合列举1题、辨析改错2题、材料解析2题、活动与探究1题。从题型来看,安排比较合理,与中考题型吻合。从题量来看,个人觉得可以适当增加,毕竟,这是100分值的试卷。中考70分值的试卷组合列举题都是2-3题,10分,而这张试卷的组合列举只有1题4分。

 从题目的呈现方式来看,汇集实物、图表、历史地图等多种形式,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如选择第8题:地动仪模型图、曲辕犁、筒车、罗盘针,第9题人面鱼纹盆、骆驼载乐俑,第20题辽西夏北宋并立示意图,第25题《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等。

 从试卷难易度来看,难度适中,基础题比例较大,适合期中检测。如组合列举题考查赵州桥、《金刚经》、孙思邈、火药。如三省六部制的三省,李白的代表作等。

 从具体的考点来看,知识点分布较广,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方法的引导。如活动与探究题的最后一问:?你认为评价一个历史认为的标志或方法是什么? 材料解析题24题的最后一问:?你认为岳飞是民族英雄吗?为什么?

 从考生成绩来看,差异很大。年级最高分99分,不及格的大有人在,二三十分也不少。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能力存在很大区别,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个体,因势利导,加强对学困生学习方法的引导。

 总之,纵观这张试卷试卷,优点很多,但不足之处也比较明显的。如材料陈旧,与现实联系太少,或者说几乎没有。但结合教材内容来看,有很多知识点可以联系现实,如?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知识点。由于整张试卷缺少与现实的联系,从而使得我们历史学科的史鉴功能难以体现。

 其次是个别题目答案范围过广,没有考查的价值。如?李白的代表作?2分。

 结合试卷和学生成绩,对后期教学的建议如下:一是,强化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减少因错别字丢分的现象。二是,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答题能力。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范文二

 一、试题评价

 本次试卷注重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但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考察了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简单分析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关注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说,本次试卷对今后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学起到积极、正确的导向作用。

 1、覆盖面广,重点强调基础

 试题考点覆盖了初中课程标准所列的重要知识点,重要图表都有所涉及(如地形图、分布图等),覆盖面较大。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及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的能力。目的是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必备的地理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2、结合生活实际,尝试考查实践能力

 有些题目体现了课标的理念,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试卷中的选择题10题和综合题中的几道题均体现了这一特点。

 3、设置新情境,紧密结合社会 热点 问题

 社会热点问题是本次考试关注的焦点,如11题、20题,以此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地理非常重要。

 本次考试年级平均成绩27.55,最高分80,及格率0.273 。从成绩来看试卷难易比较适中,95%题比较容易,5%的题较难。

 二、学生典型错误分析

 统计数据因为没有对试卷的各小题进行分析,只是对全校的平均分和及格率进行统计,以及自己在批卷时的感受进行分析,究其原因:

 1、基础知识不是太扎实,地理的基本原理不清。从试卷情况分析可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浮于表面,没有深入透彻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

 选择题中1、9、15、19题学生记忆不扎实错误较多,10题选择答案五花八门,没有考虑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气候特点,填空题显然对地理事物位置、地理现象以及地理基础知识重视不够,错误太多。

 2、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如30题学生不能根据图中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事物的轮廓、位置判断问题,从而导致作答不够准确。可以看出2/3的学生不能很好地运用地图和地图册分析,有的甚至答非所问。

 3、思路不明,条理不清,答题不知从何下手,虽然回答了很多,但得分点较少。如29题简述美国五大湖区乳畜带形成的主要原因。其实正确答案只是一句或几句话,但学生抓不住主次,将有用的没用的全写到了卷子上,也给批卷带来了麻烦。

 4、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对如何读图,如何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含显形和隐性),然后运用这些信息,结合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很大的问题,如第28、2930题等;

 三、 反思 与改进

 1、备教材,对别是七年级的复习课,教师要对初中地理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备资料、试题,复习过程中我个人觉得要讲、练结合,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准备资料,同时对资料中经常出现的重点知识也要重点讲解。备学生,对七年级现阶段要分析每一位学生。

 2、对学生要求严格。记忆性知识点要背、要记、要写,课堂笔记要记,最好在书上记。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严谨审题。如加强试卷的审题;用几节课专门训练。

 3、紧紧结合地图加强地理事物名称的识记,重点是世界地理的几个区域,几个国家的地理事物的记忆。

 4、要在掌握各区域地理位置的基础上,理解他们的气候等地理特征,以及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秦朝历史贡献是什么?

模拟考试已全部结束,从试卷分析,学生主要还存在这些问题:首先是选择题的得分率不高。文综中历史有12个选择题,必须保证做对10个才行,也就是说错误不能超过2个,因为选择是相对好拿分的题,而许多同学错误在4个-5个,这主要反应出基础知识不扎实,不会比优选择。其实,历史题有两个很近似的项,要看哪个是最重要的,一般经济是第一位的,可以通过这个判断。另外,如果答案中出现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词,那肯定是错误的。历史的材料问答题有1/3的答案可以在材料中找到,这部分分数一定不能失,另外答这种题要简明扼要,切忌说废话,繁琐答题。学科间综合题一般是同学们比较害怕的,其实历史在这部分题里并不难,所以做这样的题一定要放轻松,不要怕,一般都可以拿上分。

最后这阶段的复习还是要看书,但不是仔细地看,而是快速浏览,一般一天要看完一本。另外可以通过看一些典型的专题,巩固知识点,最好能找20套左右的专题。最后就是要做卷子,不做题是不行的,要做10套有质量的卷子,保持考感和做题的准确性。

生物:多看几遍经典题

生物也存在选择题拿不上分的情况,在理综中生物有5道选择题,占30分,这样的比例错误不应该超过1道,但很多同学有2至3道题都做错了。所以除了基础知识不扎实之外,做题方法也比较欠缺。遇到拿不准的答案可以用淘汰法去掉错误选项,可以用信息转化法把新的情景模式先转化为书上的知识点再判断,也可以用推理、比较的方法选择,对于生物当然也可以画出图表来分析,所以做选择题一定要用多元的方法才能得高分。

生物简答题是同学们比较头疼的。其实生物简答题虽然在卷子的最后,但它相对是比较简单的题,答不上这类题主要是时间不够了,所以建议答题过程遵从由易到难的原则,先答最后简单的生物题再做理化。另外,对于这类题同学们还存在答非所问的情况,这是没有审清题的原因,所以审题时一定要掌握题目的要求和重点,才可下笔。答题时要尽量使用生物专业术语,简明扼要,才是得分点。实验题同学们一般都做得比较好,但还要注意,实验步骤和预测结论一定要全面,这样才能得满分。

这阶段的复习时间已经很少了,所以看书要围绕考试说明走捷径,主抓考试说明上的主干知识和标注重点。对以往的经典题要多看几遍,通过标准答案理解题中的要求和答案的规范表述。

地理:熟记地图,选择记忆

对于地理而言,没有什么比地图更重要的了。所以这阶段最重要的就是继续熟悉地图。同学们可以通过特殊的经纬线来串联区域,通过有特点的地理事物来确定位置。做题中出现密度比较大的事物的地理位置一定要熟记。另外还要熟悉图图转换的方法,例如把气温曲线图转化为月份、气温、降水的表格来做题会更容易。

地理是一门记忆的科目,但不要熬时间,通常是把试卷中出现密度大的知识点加强记忆,可以早晨一睁眼就回顾,不清晰的拿出书看,晚上睡觉前再回顾一下一天记忆的内容,这两个时间点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段,记好了一般不容易忘记。

很多同学不会使用地理语言将问题说清说全说精,而这却正是高考要求的答题方式,所以这阶段可以练习一些地理语言。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介绍秦朝历史贡献,希望能帮到你。

 介绍秦朝历史贡献

 嬴政统一六国以后,以咸阳为都城,为建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取了一系列措施:

 1、政治措施。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嬴政规定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在中央设定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这样,皇帝把统治全国各地的权力也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

 2、经济措施。统一度量衡,使长度、容量、重量,都有统一的标准,便利了经济的发展。统一货币,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的货币,通行全国,这对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交流,十分有用。

3、文化措施。统一文字,把简化了的字型小篆作为标准字型,通令全国使用。接着,又出现了一种比小篆书写更简便的字型隶书。现在的楷书,就是从隶书演化来的。文字的统一,促进了文化交流。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的控制。公元前213年,把秦国以外的历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诗书以及诸子百家书,通通烧毁,只有医药、卜噬和种植的书不烧。第二年,一些方士和儒生背后议论秦始皇贪权专断、滥用刑罚。秦始皇加以追查,最后活埋了460人。这两件事,历史上叫作“焚书”、“坑儒”。

 秦朝建立后,统治残暴,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秦朝的赋税沉重,兵役和徭役繁重,法律尤其严酷。

 公元前209年七月,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各地农民纷纷杀掉官吏,攻占郡县,响应起义。陈胜、吴广牺牲后,继起领导秦末农民战争的是项羽和刘邦。

 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钜鹿大败秦军主力。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的起义军攻占咸阳。

 号称强大的秦朝,终于被革命的农民推翻了。

 秦朝灭亡后,自公元前206年开始,项羽和刘邦为争做皇帝,进行了将近四年的战争,历史上称为“楚汉战争”。

 最后,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统一了全国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秦始皇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刑律,给人民带来了痛苦和灾难;焚书坑儒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其残暴统治最终引起农民起义,导致秦朝灭亡。功过相比,秦始皇功大于过。

 秦朝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结束了中国奴隶制的历史,开辟了中国更辉煌的时期封建制时期。是秦始皇把“朕”作为了皇帝的代名词,中国的文字,在秦朝有多了一个体,隶书。在大范围的战争,又让我国开始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其他的历史价值当然不胜列举秦朝短短三十几载,但影响了我国数千年,历史地位当然高之又高。

 ①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②开创了对中国历史有深远影响并被后世继承的政治、经济制度。

 ③秦朝因暴政而亡,给予汉及后世统治者以深刻教训。

 ④秦修筑的万里长城是影响深远的古代伟大工程。

 介绍秦朝秦始皇的历史贡献

 1: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这主要表现在他统一六国上面。战国末年,从诸侯割据向全国统一的趋势已日益明显。当时,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和宦官缪毐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平定缪毐的叛乱,免除吕不韦的相职,令其徙处蜀郡;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2:秦始皇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延续到清朝末期。***1***他为炫耀自己统一天下的功德,确立至高无上的权威,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2***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3***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4***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所有的律令都定期向御史核对,不容许错乱和篡改。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堕毁旧东方各国的城郭,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3:他在经济和文化思想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这进一步巩固了统一的局势。 ***1***在经济上,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使黔首自实田”,即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 *** 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 *** 的承认和保护。***2***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废止战国时代的各国货币,统一全国币制。***3***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全国。并利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为秦朝的专制主义统治制造神学根据。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终数六,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等制度都以六为数。水主阴,阴代表刑杀,于是以此为依据加重严刑酷法的实施。***4***始皇三十四年,又纳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下令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随后因求仙药的侯生、卢生逃亡,牵连儒生、方士四百余人,而将其全部坑杀于咸阳。

 4:秦始皇为维护国家疆域统一、稳定,取了一系列措施。***1***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收复河南地,迫使其退往阴山以北;***2***为防其进一步侵扰,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3***在征服百越地区后,设定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三十六郡增至四十余郡,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4***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仅迁至咸阳者即达十二万户。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十二个金人,陈列在宫殿之前。

介绍秦朝历史贡献的人还:

1.秦朝建立的历史意义

2.秦汉文化历史

3.初一历史试卷分析

4.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题***答案***

5.高三期中历史联考试题及答案

6.2017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