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竹石写作背景

2.跟着诗词去旅行之《绝句》杜甫

3.绝句 的意思。。 急~~~~~~

千古绝句最美古诗文五字_千古绝句最美古诗文五言绝句是什么

1.五言古诗大全500首

五言古诗有:《春晓》、《所见》、《登鹳雀楼》、《相思》、《独坐敬亭山》等。

一、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译文: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袁枚《所见》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上。

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四、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译文: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五、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译文: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2.关于葫芦的短诗

1、《点绛唇·小小葫芦》小小葫芦,生来不大身材矮。

子儿在内。无口如何怪。

藏得乾坤,此理谁人会。腰间带。

臣今偏爱。胜挂金鱼袋。

[宋] 张继先2、《临江仙 咏葫芦》一只葫芦真个好,朝朝长是随予。腹中明朗莹中虚。

贮琼浆玉液,滋味胜醍醐。日日饮来依旧有,自然不用钱沽。

[元] 王哲 已折叠2条王哲的查询结果3、《刘道士赠小葫芦》个中一物著不得,建立森然却有余。

尽底语君君岂信,试来跳入看何如?[宋] 陆游 已折叠3条陆游的查询结果4、《葫芦颂》大葫芦乾枯,小葫芦行酤。一居金仙宅,一往黄公垆。

有此通大道,无此令人老。不问恶与好,两葫芦俱倒。

[宋] 黄庭坚5、《银葫芦》山水佳有余,我与之周旋。江行已久矣,今复领其全。

漾舟银葫芦,雪在春渐妍。素琼间苍玉,化工与雕镌。

屏围。[宋] 陈造 已折叠1条陈造的查询结果6、《湖上众禽尽以俗呼为题·提葫芦》花开已堪镜,半绿卷如杯。

谁为回风力,清香满面来。[宋] 文同7、《元旦赐门神挂屏葫芦等物岁以为常》节启青阳岁龠新,金人十二画为神。

韶华自合留天府,御气谁期洽近臣。彩胜仍分仙禁缕,云屏况借汉宫春。

却怜。[明] 于慎行8、《禽言十咏·提葫芦沽美酒》晴烟如泼春光浓,万花笑日争嫣红。

百金沽酒直取醉,有酒不醉孤东风。不如遂我丰年愿,秫米价如黄土贱。

家家。[宋] 姚勉9、《禽言九首·提葫芦》朝愁暮愁愁不已,生为愁人死愁鬼。

百禽唯尔尤可喜,劝我移住醉乡里。刘伶毕卓善自谋,生前死后不识愁。

[宋] 刘克庄。

3.资料描写葫芦丝的语言描写,马上要,火急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

主要流传于云南省滇西傣族地区,在布朗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中也较为流行。这种乐器用半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的竹管下端,嵌有铜质筑片,中间较长的一根竹管开七孔。

吹奏时口吹葫芦细端,指按中间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 葫芦丝同时,左右两根竹管同时发出固定的单音,与旋律构成和音。其音乐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深受云南人民的喜爱,无论民音,还是专业舞台都能听到它演奏的优美的声音。

近年来在国内外也颇受瞩目。一些葫芦丝乐器与现代电子乐器合奏,亦能体现两种乐器的完美结合,呈现了古典与现代结合的亲切婉转,温馨醉人的全新感受。

传统葫芦丝属簧管类乐器,其结构由一个葫芦和两根(或三根)竹管组成,葫芦上端为吹嘴,下端与葫芦连接的三根竹管为音管,其中,中间一根较粗较长的竹管为主音管,主音管正面有六个音孔(按音孔),背面上端有一个音孔为第七按音孔,下端有一个泛音孔(出音孔)和两个穿绳孔.主音管顶端装有金属,插入葫芦,其尾端装有软塞子。 葫芦丝因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等特点,近年来受到广大中小学生,音乐爱好者及中外游客的喜爱。

/view/17364.htm。

4.怎样写葫芦丝现代诗

现代诗的格式是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除了要按内容分行来写或按句分行来写之外,特别是在语言的组织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修辞的运用;一是打破常规组合。

修辞是诗歌的一种重要技巧。包括拟人、比喻、排比、设问、反复、顶针、对偶、夸张、象征等。

现代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现代诗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

现代诗潮的十大流派 :

现实主义 唯美主义 象征主义 新浪漫主义 意象主义

未来主义 表现主义 超现实主义 后现代主义 具体主义

诗歌的标准应该没有变:语言美,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好的诗歌应该用语言吸引人,用节奏与音韵感染人,用意境去溶化人。但现在的好多所谓好诗歌是把完整的句子弄残废,把顺溜的句子变的拗口,把明白的句子让人看不懂。

好诗应是:辞近旨远,真情实感,意境阔大,情景交融,“明理为文,秀气成”。且诗歌诗歌,既要诗,还要歌,诗歌不仅要有韵律节奏,还要朗朗上口。整体来看,诗要让人在其中陶冶性情,学到知识。文学,尤其是诗,绝对没有自然成可言,一定要有人加工而成的。“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不是诗所应遵循的规律。

诗是一门藏的艺术。好诗,就是用最少的文字,包含最深最美最多最能点击人心灵冲击人视觉美感的与音乐有关的语句!

我们这个时代在共同期盼完美诗人的出现,她应该同时具备古典美感、现代哲思、超现实主义的浪漫,方才能盖过古今中外的经典而荣升为经典,这是一个极限,只有跨越才能被广泛地接受和承认。

诗歌创作自古以来离不开“写作手法”,尤其是现代诗歌.写作手法包括“意象”、“意境”、“表述”、“结构”、“修饰”等等,这方面古诗词也好,新诗也罢,除了格律部分有所区别,其它无一不是这样.

以下是一种参考:

一种写现代诗的格式:

1]人物XXX地点

2]物品XXX动作

3]在XXX(地点)

4]存在(条件)XXX

初看起来会比较模糊,甚至不知道我在讲什么,没有关系,让我来慢慢解释:

1] 人物地点是阐述一个状态,例如“我站在27楼楼顶的边缘”

2]物品XXX动作:阐述一个与[1]相关的情形,例如“漫天的雪花在我脚下坠落”

3]在XXX(地点):变幻场景,例如“在那个有风的日子里”

4]存在(条件)XXX:简单的说就是陈述一个没有联系的状态,例如“我的眼泪化作了片片的雪花”

那么将上面的四句连起来,看看像不像一首现代诗:

我站在27楼楼顶的边缘

漫天的雪花在我脚下坠落

在那个有风的日子里

我的眼泪化作了片片的雪花

5.描写竹子的五言绝句

高竹临水上 虞集 高竹临水上,幽花在崖阴.以彼贞女姿,当此君子心. 春阳不自媚,久露忽已深.湘妃昔鼓瑟,怅望苍悟岑. 寒竹篇 傅若金 寒竹依涧阿,石生何磊磊.滋息因厚地,生成籍元宰, 春阳散华景,枝叶被光彩.及兹芳岁阑,使我忧心每. 遽悲凛节变,但恐惊尘免.寒奥既宜异,迟暮复焉悔. 淇园荫未息,解谷音忧在.君子夙相好,深怀邈云海. 竹性谅糜迁,人心惧中改.愿言卒封植,勿使伤樵.咏竹 方志敏 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 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裴迪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出入惟山鸟,幽深无世人. 慈姥竹 李白 当涂县北有慈姥山,积石俯江,岸壁峻绝,风涛汹涌. 其山产竹,圆体疏节,堪为箫管,声中音律.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柳宗元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箨抱虚心.俯瞰涓涓流, 仰聆萧萧吟.差池下烟日,嘲哲鸣山禽.谅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 竹径 李得裕 野竹自成径,绕溪三里余.檀栾被层阜,萧瑟映清渠. 日落见林静,风行知谷虚.田家故人少,谁肯共焚鱼. 新竹 元稹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冉冉飘凝粉,萧萧渐引风.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新栽竹 白居易 佐邑意不适,闭门秋草生.何以娱野性,种竹百余茎. 见此激上色,忆得山中情.有时公事暇,尽日绕栏行. 勿言根未固,勿言阴未成.已觉庭宇内,梢梢有余清. 最爱返窗卧,秋风枝有声. 酬人雨后玩竹 薛涛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尽节奇. 同郭参谋崔仆射淮南节度使厅前竹 刘长卿 昔种梁王苑,今移汉将坛.蒙笼低冕过,青翠卷帘看. 得地移根远,经霜抱节难.开花成凤实,嫩笋长渔竿. 霭霭军容静,萧萧郡宇宽.细音和角暮,疏影上门寒. 湘浦何年变,山阳几处残.不知轩屏侧,岁晚对袁安. 洗然弟竹亭 孟浩然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具怀鸿鹄志,苦有鸟鸟心. 逸气毫翰,清风在竹林.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新竹 韩愈 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 .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掩翠. 出栏出五六,当户罗三四.高标凌秋严,贞色夺春媚. 稀生巧补林,迸出疑争地.纵横乍依行,烂漫忽无次. 风枝未飘吹,露粉先含泪.何人可携玩,清景空瞪视. 题刘秀才新竹 杜牧 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题郑长侍厅前竹 贾岛 绿竹临诗酒,婵娟思不穷.乱枝低积雪,繁叶亚寒风. 萧飒疑泉过,萦回有径同.侵庭根出土,隔壁笋成丛. 竦影纱窗外,清音室瑟中.卷帘终日看,欹枕几秋同. 万顷歌王子,千竿伴阮公.露光怜片片,雨涧爱蒙蒙. 解谷蛮湖北,湘川霸水东.何如轩槛侧,苍翠袅长空.竹 宋祁 修修梢出类,辞卑不肯丛.有节天容直,无心道与空. 紫竹 梅尧臣 西南产修竹,色异东筠绿.裁箫映檀唇,引枝宜凤宿. 移从几千里,不改生幽谷. 种竹斋 司马光 吾爱王子猷,借斋也种竹.一日不可无,潇洒常在目. 雪霜徒自白,柯叶不改绿.殊胜石季伦,珊瑚满金谷. 金竹 吕陶 渠江有竹,其色深黄,里人目为金竹. 修竹已可爱,况复如黄金.天地与正色,霜雪坚比心. 云芝生有节,栗玉种成林.回首渭川远,山间绕翠阴. 竹轩 沈辽 古人爱修竹,潇洒临幽轩.劲节有高致,清声无俗喧. 春日斗琐碎,秋风撼琅干.谁知渭川富,千亩可悬冠.员当谷 苏辙 谁言使君贫,已用谷量竹.盈谷万万竿,何曾一竿曲. 和师厚栽竹 黄庭坚 大隐在城市,此君真友生.根行辰日斫,笋要上番成. 龙化葛陂去,风吹阿阁鸣.草荒三径断,岁晚见交情.新竹 朱熹 春雷殷岩际,幽草齐发生.我种南窗竹,戢戢已抽萌. 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萧湘竹子诗词》代序 熊文愈 1991年4月 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 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 诗词书画卷,卷卷有竹篇. 多少高雅士,情寄幽篁间. 竹溪六君子,竹林七大贤. 东坡有三绝,板桥更超前. 刚直凌云志,虚怀不私偏. 郁郁婆娑叶,经冬不凋残. 迎风更潇洒,亮节益韧坚. 群承竹风格,研竹数十年. 业余集诗画,选纂万余言. 宏扬竹文化,四海共仰瞻. 我亦爱竹者,相逢庆有缘. 聊聊记数语,以电竹诗篇. 题吾友梁铁君侠者画竹 (清)康有为 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 朔风常凛冽,秋气不离披. 乱叶犹能劲,柔枝不受吹. 只烦文与可,写照特淋漓. 竹诗词自序 周芳纯1991年元旦 安居三年半,静坐读诗篇. 华夏竹文化,源远数千年. 诗词如潮海,无力仔细看. 浏览逾万卷,选编万余言. 古今诗竹者,常学竹风格. 虚心属秉性,高节贵终生. 狂风竿不弯,暴雨肤更洁. 酷署生清阴,严寒葆翠色. 竹帛留青史,竹箭射熊罴. 衣食住行用,无不劳此君. 贡献愈卓越,砍伐更加烈. 此风若不止,竹林尽毁灭. 我编竹诗词,奉献给读者. 劝君爱惜竹,弘扬竹风格. 寄题江外草堂 唐·杜甫 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 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衡阳道中二绝 宋·范成大 黑羖钻篱破,花猪突户开. 空山竹瓦屋,犹有燕飞来. 唐·杜甫 苔竹。

竹石写作背景

问题一:杜甫的《绝句》的诗句意思是什么 小学课文中的:

《绝句》(一)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个黄鹂在空中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此时既有28个字却有六种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西岭、停泊

《绝句》(二)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

另有“绝句四首”:

绝句四首(其一)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绝句四首(其二)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绝句四首(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四首(其四)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问题二:杜甫的绝句诗意是什么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成对的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青天上自由飞翔。凭窗望去,西山千秋雪景好像是嵌在其中的一幅画,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畅行万里的船只.

比较全面的:

白鹭一种水羽毛鸟,羽毛白色,腿很长,捕食鱼虾。

西岭指岷山,在成都西面。

东吴指现在江苏省一带地方,古代是吴国所在地。

黄鹂有两只,各自占据一株青青杨柳的梢头,你一句,我一句,甜蜜舌,嫩声泣语,比唱歌还要动听。水边上的沙滩那里,正有一行白鹭展翅储飞,向高高的蓝天忘记翩翩而去,它们雪白的身影映着碧蓝的晴空,显得十分潇洒,优美。

草堂的四壁并没有限制诗人的视野,更没有妨碍诗人的想象,反而给他的观赏增添了几分艺术情调。那终年戴雪、千古不化的西山群峰,被小小窗口从百里之外收纳进来,不恰好成为一幅山水壁画?那停泊在门前的几艘航船,听说正准备扬帆万里,定然是下岷江、转长江、远到东吴去吧!西岭远隔百里,却说它含在自家窗口;航船泊在门外,又说它要远下东吴。远景把它移近,近景将它推远,在远和近的推移变化之间,千秋西岭和万里东吴,全都聚拢到诗人的草堂跟前来了。

这首四名小诗,句句都是写景。远远近近、大大小小、形形 *** 的景物,发声的,飞行的,静止的,静而欲动的,纷然呈现在草堂 周围,与诗人共同组成一个多姿多彩、生动和谐的广阔天地,在这个天地里,寄托着诗人浓而美好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万物、对祖国山河的无限深情。

问题三:杜甫的绝句这首诗的解释 10分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翠绿的柳树,在河边摇荡,引来了爱嬉闹的黄鹂.两只可爱的黄鹂鸟,不断的鸣唱,好像在赞颂柳树的美丽.抬头一看,许多只又白又可爱的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一齐向蔚蓝的天飞去,样子真是令人喜爱.从小小的窗户里望出去,西边的山岭依然被白雪所覆盖,那洁白的雪,好像是永远溶化不掉的样子,一直罩在山顶上.接着,我打开门,望着远远的湖泊,看着那正要远征的东吴战舰,一排排,一排排,真像是一条条水中的蛟龙啊!

问题四:杜甫绝句的意思 杜甫赏析》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描写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六个景物。

这首唐诗从诞生以来,便被历朝历代文人推崇,并逐步成为各个朝代教育学童学习唐诗的教材之一。至今在中国小学课本里仍是如此。

很多文人、诗人、社会学者、历史学者都对杜甫的这首浅显易懂的《绝句》进行过分析研究,并做出过很精辟的注解。出于对它的情有独衷,我从少时第一次背诵它时,便被其中的精美绝伦的描述所吸引。在此谨对这首唐诗做添足赏析,玩味之意尽在不言中。

我们先从整体上纵观全诗,是由两句相映成趣的宽对(对联的一种形式)组成。全诗二十八个字所包涵的内容远远超出这二十八个含义。下面让我们来共同欣赏这首著名的《绝句》。

这首诗的起始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所表达的十分简单明了。诗人描绘了他站在窗前看到的近景中一幅优美的图画:

这是一幅早春图,在窗前刚刚抽丝发芽的柳树上,有两只黄鹂鸟在欢快的相应和般地鸣唱。在诗中首句的第一个字,诗人便用“两”这个数字和“个”量字来表示了一个头颈微动,目光微挑的动作。

这里诗人用“个”字,而不是用“只”来描述黄鹂鸟的状态,是用语感来表述诗人看到的黄鹂鸟是一种动态。这里很关键的一个字,便是这个“个”字。“个”字是仄音,用去音来表示的语气中,有惊叹的含义。诗人用“个”来告诉读者,是黄鹂鸟的鸣叫声把他的目光吸引住的。一个,两个,噢,原来这里还有一只小鸟。而这里若用“只”来表示,小鸟的状态就不一样了。诗中的两个黄鹂鸟是在树杈间一上一下,不是并肩站在一根树枝上的,因为后面一个鸣翠柳的“鸣”字便表示了小鸟相互和鸣,在树枝间欢叫的追逐的状态。一只小鸟在下,另一只小鸟在上,都是侧抓住飘动的柳丝在嬉戏。

为什么说小鸟是侧抓着柳丝呢?这在首句的第六字“翠”字便可知道。

柳树在春天里是最先发芽的北方树种,其发芽时,先是树条里返青,这时叫抽丝,然后很嫩的芽叶吐出尖尖的嫩绿色。此时的柳树是其最美的状态,文人画匠多把此刻的柳树寓意为情窦初开的少女。即便是一棵柳树,丈余外都犹如一层绿雾漫卷在树冠上,由于细柳条的浅棕色里泛出一丝青绿色,柳条开始褪去冬天僵直的状态,变得柔软起来。

此刻的柳丝多入诗画,曹雪芹在《红楼梦》黛玉葬花一回里这样描绘:“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更如葛紫巾 南乡子的唱和诗“长亭无风柳丝斜,杏花疏影笛声哑。”“梅花漏泄春消息,柳丝长,草芽碧。不觉星霜鬓边白,念时光堪惜”(晏殊词)“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温庭筠)。而杜甫的“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更是给读者描述了柳丝轻柔、无风尚且柳丝斜的状态。诗人准确地把握了春天柳丝的状态,而这时两个黄鹂鸟正是用爪抓住来回飘动的柳丝,在春意盎然的微风里,啾啾鸣叫,诗人也许正是被这样的闹春鸣叫声吸引到窗前。

上阕的末句“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和首句相对应的。诗人正是被黄鹂鸟的鸣叫声吸引到窗前,当他的目光从柳丝下的一只黄鹂鸟转移,被上面那只黄鹂鸟的鸣叫声挑起目光时,从树梢上,看到了远方的青天。

如果说诗人用一种欢快的笔调写出了黄鹂鸟跳跃鸣叫的动感画面,那么此句中“一行”便给读者一种目光直线上升的感觉。白鹭鸟相对于黄鹂鸟来说,一个是体形庞大的候鸟,一个是体形弱小的雀鸟。这是一种寓意对比,我在下文中会说明。成群结队的白鹭鸟,在春暖花开季节从南方越冬而北归。那一种思乡归故里的迫切心情,被诗人精准地用一个“上”字淋漓尽致地表露出来。白鹭鸟的一行,与黄鹂鸟一上一下的分离成两个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也借着两种鸟的状态,把目光从......>>

问题五:杜甫写的绝句六首的第一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诗人在这首诗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一个雨后的早晨田园生活的宁静闲适而又美好的生活图景,表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原文

其一

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

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鸡。

其二

蔼蔼花蕊乱,飞飞蜂蝶多。

幽栖身懒动,客至欲如何。

其三

凿井交棕叶,开渠断竹根。

扁舟轻缆,小径曲通村。

其四

急雨捎溪足,斜晖转树腰。

隔巢黄鸟并,翻藻白鱼跳。

其五

舍下笋穿壁,庭中藤刺檐。

地晴丝冉冉,江白草纤纤。

其六

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

鸟栖知故道,帆过宿谁家。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诗歌风格

沉郁顿挫

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及也”。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而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吴沆《环溪诗话》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又云:“惟其意远,举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吴沆又说:“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多说得两件。杜诗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

兼容并蓄

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 *** ,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之所独专矣。”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然不集众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例如杜甫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就可以看出杜甫的豪气。主流观点认为,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他的创作风格。就杜诗特有的叙事风格和议论风格而言,有学者认为是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也有学者认为,杜诗具有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司马迁的实录精神。还有观点认为杜甫诗作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曾把杜甫与李白并论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王安石表彰杜诗“丑妍......>>

问题六:绝句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

两只黄莺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行白鹭飞上蓝天。

上千年的积雪像嵌在窗上的图画,门前停泊着从很远的江苏一带驶来的船只。

'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长期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译: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飞翔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阳。

赏析: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

问:分析杜甫的这首诗的意境。

答:这首五言绝句选材精恰,色彩明丽,格调清新。诗人以春日迟迟统摄全篇,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所展现的明媚春光,与泥融土湿、飞燕衔泥、日丽沙暖、静睡鸳鸯所呈现的勃勃生机,和谐统一,相映成趣,构成一幅色彩鲜明,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图。反映了诗人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心情和欢悦情怀。

问题七:《绝句》这首诗的意思(尽量多点)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

两只黄莺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行白鹭飞上蓝天.

上千年的积雪像嵌在窗上的图画,门前停泊着从很远的江苏一带驶来的船只.

'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长期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译: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飞翔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阳.

赏析: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

问:分析杜甫的这首诗的意境.

答:这首五言绝句选材精恰,色彩明丽,格调清新.诗人以春日迟迟统摄全篇,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所展现的明媚春光,与泥融土湿、飞燕衔泥、日丽沙暖、静睡鸳鸯所呈现的勃勃生机,和谐统一,相映成趣,构成一幅色彩鲜明,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图.反映了诗人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心情和欢悦情怀.

跟着诗词去旅行之《绝句》杜甫

写作背景:

诗人郑燮在他为官期间,做了不少益民利众的好事,深得人民爱戴,但他在荒年为百姓请求赈济,却得罪了知府和地方豪绅。他刚正不阿,心系民众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性格,耻于折腰,便藐视权贵,解绶挂印,毅然辞官而归,回扬州卖画为生。

作品原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扩展资料

文章赏析

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

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百度百科-竹石

绝句 的意思。。 急~~~~~~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创作背景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 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结束。结束之后第二年,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赏析摘抄

此诗短短四句,明白如话。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体现了杜诗高超的艺术技巧。归结起来,此诗的艺术特色有如下数端:一是客观抒情之法。四句诗中,作者只是客观如实地描写眼前的所闻所见,而通篇没有使用一个表现喜怒哀乐主观感情的字眼。但掩卷默思,反复吟味,又分明能感受到作者的轻快喜悦之情。这半实际上用的是“移情”之法,即作者带着强烈的情感来观照外物,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投射到外物上,而又通过客观描写外物来婉曲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样的抒情方法具有婉曲、厚重、深刻的特点,比起直白浅露的主观抒情更具感人的艺术力量。老杜诗歌,专擅于此。二是景物叠加之法。短短四句诗,像四幅画,又像四个**的特写镜头,全诗意蕴,须我们把四个画面拼合在一起观照才能呈现出来。这种技巧,每个画面的事物之间、画面与画面之间,作者省去了一连缀(表明事物之间关系)的字词,需读者做想象性补充,作品的意义才完整。类似手法,历代诗人作家多有运用,如:“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白朴《天净沙·春》)其手法就与此诗酷肖。三是多角度的对比映衬。(1)数量词对比。诗中“两个”“一行”“千秋”“万里”等数量词的对比,不但增加了诗的张力,而且增添了趣味;(2)色彩对比。“黄”“翠”“白”“雪”“船”等色彩的对比,给人以生动感、画面感;(3)时空对比。从诗人的观察角度看,第一句是近观时所闻所见,第二句是仰视时所见,第三句为远眺所见,第四句又为近观所见。“千秋”“万里”时空交错,给人一种悠远阔大之感,这也是杜诗中常见的对语。此外,此诗虽以实写眼前之景为主,但亦充分发挥想象,如“千秋雪”“万里船”即为想象之词,如此虚实结合,更增加了诗的容量与纵深感。

摘自《成都最美古诗词100首》

写诗也有规矩

提到古诗就不得不提“绝句”。有一种说法认为,绝句起源于汉魏六朝时期的乐府短章。那时候文人们常常聚在一起喝酒作诗,还玩玩儿文字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敲定某一个题目,在座的所有人每人说四句,每句五个字,最后连成一首诗。每个人所作四句也可以单独成篇。后来,“绝句”逐渐成为一种诗体。

起初,绝句多是五言四句,也就是“五言绝句”,到了唐代,才出现了成熟的七言绝句。其实也有六言绝句,但比较少。绝句的发展要感谢那些音乐家们,因为他们常常把这些诗当成歌词,配上小曲儿,唱遍大江南北。诗人们也随之而“走红”。中国古典诗词讲究平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都是针对字的声调而言的。我国古汉语一般分平、上、去、入四个声调,除了平声,其他的都称为仄声。入声在现在的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了,一部分古代的上声字在今天读作了去声,古今的声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用普通话的声调不能直接判别古诗词的平仄。

古诗不好写,因为多数是有固定格律的,就是说这些诗句基本上每个字都得在规定的调上,而且每句还得押韵。读绝句的时候,你有没有在唱歌的感觉?

《杜甫<绝句>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杜甫

这首唐诗从诞生以来,便被历朝历代文人推崇,并逐步成为各个朝代教育学童学习唐诗的教材之一。至今在中国小学课本里仍是如此。

很多文人、诗人、社会学者、历史学者都对杜甫的这首浅显易懂的《绝句》进行过分析研究,并做出过很精辟的注解。出于对它的情有独衷,我从少时第一次背诵它时,便被其中的精美绝伦的描述所吸引。在此谨对这首唐诗做添足赏析,玩味之意尽在不言中。

我们先从整体上纵观全诗,是由两句相映成趣的宽对(对联的一种形式)组成。全诗二十八个字所包涵的内容远远超出这二十八个含义。下面让我们来共同欣赏这首著名的《绝句》。

这首诗的起始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所表达的十分简单明了。诗人描绘了他站在窗前看到的近景中一幅优美的图画:

这是一幅早春图,在窗前刚刚抽丝发芽的柳树上,有两只黄鹂鸟在欢快的相应和般地鸣唱。在诗中首句的第一个字,诗人便用“两”这个数字和“个”量字来表示了一个头颈微动,目光微挑的动作。

这里诗人用“个”字,而不是用“只”来描述黄鹂鸟的状态,是用语感来表述诗人看到的黄鹂鸟是一种动态。这里很关键的一个字,便是这个“个”字。“个”字是仄音,用去音来表示的语气中,有惊叹的含义。诗人用“个”来告诉读者,是黄鹂鸟的鸣叫声把他的目光吸引住的。一个,两个,噢,原来这里还有一只小鸟。而这里若用“只”来表示,小鸟的状态就不一样了。诗中的两个黄鹂鸟是在树杈间一上一下,不是并肩站在一根树枝上的,因为后面一个鸣翠柳的“鸣”字便表示了小鸟相互和鸣,在树枝间欢叫的追逐的状态。一只小鸟在下,另一只小鸟在上,都是侧抓住飘动的柳丝在嬉戏。

为什么说小鸟是侧抓着柳丝呢?这在首句的第六字“翠”字便可知道。

柳树在春天里是最先发芽的北方树种,其发芽时,先是树条里返青,这时叫抽丝,然后很嫩的芽叶吐出尖尖的嫩绿色。此时的柳树是其最美的状态,文人画匠多把此刻的柳树寓意为情窦初开的少女。即便是一棵柳树,丈余外都犹如一层绿雾漫卷在树冠上,由于细柳条的浅棕色里泛出一丝青绿色,柳条开始褪去冬天僵直的状态,变得柔软起来。

此刻的柳丝多入诗画,曹雪芹在《红楼梦》黛玉葬花一回里这样描绘:“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更如葛紫巾 南乡子的唱和诗“长亭无风柳丝斜,杏花疏影笛声哑。”“梅花漏泄春消息,柳丝长,草芽碧。不觉星霜鬓边白,念时光堪惜”(晏殊词)“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温庭筠)。而杜甫的“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更是给读者描述了柳丝轻柔、无风尚且柳丝斜的状态。诗人准确地把握了春天柳丝的状态,而这时两个黄鹂鸟正是用爪抓住来回飘动的柳丝,在春意盎然的微风里,啾啾鸣叫,诗人也许正是被这样的闹春鸣叫声吸引到窗前。

上阕的末句“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和首句相对应的。诗人正是被黄鹂鸟的鸣叫声吸引到窗前,当他的目光从柳丝下的一只黄鹂鸟转移,被上面那只黄鹂鸟的鸣叫声挑起目光时,从树梢上,看到了远方的青天。

如果说诗人用一种欢快的笔调写出了黄鹂鸟跳跃鸣叫的动感画面,那么此句中“一行”便给读者一种目光直线上升的感觉。白鹭鸟相对于黄鹂鸟来说,一个是体形庞大的候鸟,一个是体形弱小的雀鸟。这是一种寓意对比,我在下文中会说明。成群结队的白鹭鸟,在春暖花开季节从南方越冬而北归。那一种思乡归故里的迫切心情,被诗人精准地用一个“上”字淋漓尽致地表露出来。白鹭鸟的一行,与黄鹂鸟一上一下的分离成两个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也借着两种鸟的状态,把目光从眼前的一棵柳树,投向了一望无际的青天。

古诗中描写天色的有很多,而诗人用“青”字来表述早春清晨爽朗的晴空,杜甫作为唐代最具有代表的现实主义诗人,描写早春天空的这种定义,也影响到了这个时期和中国一衣带水的东瀛。著名日本演歌《北国之春》的首句中“亭亭白桦,悠悠碧空”一句中,日文汉字便是“青空”两个字。

这里,“青”所涵盖了这样两层意思。

一是,青,颜色,蓝、绿的兼色。既没有蓝色的沉闷,也没有绿色的宁静,它是一种很透亮的感觉,在西方油画色彩学里,有一种加光混合法,例如用朱红、翠绿、蓝三种原色光,同原色光双双混合,又可以混合出黄、青、紫红三种间色光。在色相图标里,自然光的七色只有青色未被列入基本色相,原因便在于,青色的透明感在投光时,无法完全掩盖其它“正”色。

二是,青,状态,初生萌发、干净淳朴。这层意思对于暮冬已过,春色将至的早春焕发出来的生机,犹为重要。诗人正是抓住了这种感觉,用一个“青”抒发了自己暮年壮心不已的情节。

诗人用“色”的感觉在这里犹显考究。

纵观上阕这两句,两个数字“两”、“一”,两个量词“个”、“行”,两种鸟类“黄鹂”、“白鹭”,两个动作“鸣”、“上”,两种颜色“翠”、“青”,两个距离“近柳”、“远天”。表面的十四个字,表述了十四种事物。但是,诗人在这首二句里,已经隐藏了递进的豪情,用一个“青”字来承上启下,通过这透亮的青色,让读者看到下阕里,诗人更难述怀的心情。

如果说诗人在上阕里,只是单单描写了景致,在下阕里,诗人便更借景述怀,以物寓情了。

《绝句》下阕的首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首先给读者的视线确立了一个画框——“窗”。中国古典建筑里,工匠是十分注重“窗”的设计。唐代建筑全国仅存四处,都在山西;当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正是由于在山西发现了唐代建筑——佛光寺,并数次古建筑考察,才使得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在该书中,有关“窗”的图样多达一卷,而这些图样中,其中很多都是“漏木雕花”。这在成都杜甫草堂里有些可以看到。诗人先给我们设定了这样一个场景——既然已经把读者的视线引到了“青天”,那么就不应让我们看完整一个视角。这里,诗人用“含”字,便隐含掉很多视觉上多余的景色,就象给我们一个相机的取景器,我们便在一个“漏木雕花”的取景器中看到了远山。

“西岭”是指成都西南隅的“西岭雪山”。为什么诗人不写南岭或北岭或东岭,而偏偏提到西岭这样一个地理环境位置呢?只是偶然吗?

不,在唐代,佛教文化已经在中国开始盛行,佛教传入中国,并达到鼎盛时期,正是在杜甫少年时。那时的人们思想意识形态中,除了东方传统儒教的熏陶外,已经开始接受西方佛教文化的影响。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西方代表着死亡,东方代表着生机。佛教把人的死称为涅盘,是入西方极乐世界。儒教是劝人讲礼,讲一切生机的观念。作为诗人的杜甫,在写这首绝句时,已经辞掉官职,在归浣花溪的路上。那时,杜甫已经隐约看到了身后百年的归宿,也感觉到了一生不得志,难酬志愿的结局。所以,诗人用“千秋”来表达了自己百年后所希望达到的“雪”的洁白境界。

而此刻,这“窗”所遮挡的视线,可以任由读者去想象。“西岭”山脉恰倒好处地被诗人用“窗”的四框包含起来,使我们的视线随着诗人的画笔,就停留在上沿“青天”,绵延横亘的“西岭”雪线,到近出的抽丝“翠柳”。这时,诗人的视线回收,落到了小院柴门外的江边上另一番景色。

全诗最后一句“门泊东吴万里船”,一下子将读者的眼球,从远景又拉回中远景的地方。

如果上句诗人描写了“窗”内的景致,那么末句一开始就点出“门”这个角度,便已经将视线里的景致,化为一种心情的盼望。窗内有景,在这个景致中,有院落,也有柴门,透过柴门而现门外江面上停泊蓄势待发船,已经很明确地点明诗人将人生路比作万里行舟的精辟论断。这就是中国画中,景中借景,画中有画的艺术特点。国画中山水画时常将主景的绘画中,在画“眼”这样的位置,画上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等这样一些点睛之处,而这样的点睛之处反而有别于泼墨渲染这样的大写意。往往于细微处更见细微,而这幅画的主题,大部分便出于此。中国人的含蓄,诗人与画家在表达自己的个人情感上的笔调,从这些大道相通的艺术观点上,都体现了出来。

若是将“门”外的景色当作“窗”景的画中画,是递进的景致。那么二字“泊”字与三句中颈字的“含”却有不同的意义。“泊”有停泊、停靠的意思。是船总要行舟,是泊总要有航的开始,所以,一个“泊”字给读者以将行的动的期待。而“含”字具有包含、涵盖的意思。这是一种静的状态,静止千年的雪,是诗人一生的清白与孤独。诗人用“含雪”来表明他暮年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用“泊船”来抒发自己归家心切,报国心志的感触。

“东吴”作为泛指一个地区的名词,和上句中“西岭”的山脉名词相对,给人以时空感。这首诗是杜甫在五十四岁时写成的,诗人在这年正月三日辞官幕府,返回成都老家。此时,杜甫一生中最后一个官职也辞掉了,但诗人抑郁寡欢的心情在看到春日美景时,也不自禁开始心中萌发感慨。从“东吴之船”将行的人生万里路,到“西岭之雪”未泯的心愿千年志。诗人借景把动与静的两种现实状态和自己人生的两种境地给读者充分展露了出来。

在下阕的两句诗文中,诗人描写了两处景“窗”、“门”,两种状态“含”、“泊”,两个地理位置“西岭”、“东吴”,两种物质“雪”、“船”。这十四个景物,却远比上阕的单纯写景,更加清晰地把内心世界表现出来。杜甫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大家,作为与诗仙李白齐名的唐代诗圣,其晚年五十多岁后才有大量的诗词问世,这首诗作为其晚年作品,用词简练,用字精准,用意单纯,用情至真,是杜甫作品中精华作品之一。

杜甫一生,从出生伊始,武则天驾崩归天,唐代进入末代战乱时期,到诗人中晚年的“安史之乱”。经年的人生磨难,使杜甫看尽人间离苦,红尘悲情。此时的文学史上唐诗,由于有李白、杜甫的在世,进入了盛唐诗时代。

这段时期,诗仙与诗圣用大量的诗歌从三个方面开始记录了盛唐时期人文、政治、社会等史诗。第一、抒写拯物济世的理想抱负;第二、批判现实黑暗;第三、歌咏自然山水。李白的诗继承了屈原以来的浪漫传统。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风格飘逸奔放。而杜甫的诗继承了《诗经》以来的写实传统,直面现实人生,内容博大精深,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历史性变化。